專利名稱: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螺桿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單吸雙螺桿泵。
背景技術:
目前,單吸雙螺桿泵的結構是一對螺桿安裝在泵體1的內襯套2的孔中,見圖2。 主動螺桿3為雙頭凸螺旋,從動螺桿4為三頭凹螺旋。主、從動螺桿上的有一對相互嚙合的斜齒輪,從動螺桿的軸向位置由裝配在兩根螺桿末端的一對可拆卸的斜齒輪15固定,因此作用在兩根螺桿上的總軸向力都由主動螺桿承受。螺桿軸向力平衡是通過泵體內部通道將排除腔A的高壓介質引入螺桿后部空間B中,通過前平衡活塞和后平衡活塞兩端的壓力差來平衡軸向力。前、后平衡活塞處有滑動軸承11和13起著節(jié)流介質從高壓腔流入低壓腔的作用,徑向球軸承9承受剩余軸向力和起固定主桿軸向位置的作用,由于加工和裝配精度的原因前后滑動軸承11和13也是泵內泄之處,造成泵流量不足,影響容積效率。單吸雙螺桿泵結構存在的問題是1.目前市場上的單吸兩螺桿泵的零部件較多,結構復雜,由于零部件的生產(chǎn)和裝配精度問題容易產(chǎn)生噪音,流量不足,容積效率低;2.襯套2、主動螺桿3、從動螺桿4、前滑動軸承11、后滑動軸承13、一對斜齒輪15這6個零件之間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由于加工和裝配的誤差造成“抱軸”;3.螺桿付受到的軸向力通過止推凸緣作用在主動螺桿的徑向球軸承9上,造成軸承的損壞,使得螺桿付向后竄動把后端蓋14磨通。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單吸雙螺桿泵存在的噪音大、流量不足、容積效率低等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包括泵體、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配合位于泵體內,所述泵體的一端設有前端蓋,另一端設有后端蓋;與前端蓋相鄰的泵體徑向一側設有出口,與出口對應的泵體為排出腔;后端蓋的徑向一側設有進口,后端蓋的內腔為吸入腔;所述主動螺桿的一端伸至前端蓋外,主動螺桿與前端蓋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huán),平衡凸環(huán)外側的主動螺桿上通過軸承座設有軸承,軸承座連接著前端蓋;主動螺桿的另一端連接著圓柱狀的止推凸塊,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huán);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桿上設有止推凸環(huán),止推凸環(huán)與止推凹環(huán)對應配合,且位于后端蓋內;止推凸環(huán)外側的從動螺桿端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外端面中部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的半球狀凸點與后端蓋的內端面接觸;從動螺桿的另一端為懸臂狀,且對應位于泵體的出口處下方。所述平衡凸環(huán)的直徑為主動螺桿直徑的1. 5倍,軸向寬度為主動螺桿直徑的0. 6 倍。所述從動螺桿的軸向中部設有中心孔。所述泵體的外表面均布設有散熱凸環(huán)。所述軸套的外端面為正方形。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xiàn)在下述幾個方面
1.泵整體結構簡化(原結構零部件多達15個,新結構只有8個)。泵采用泵體、襯套一體化設計,在滿足了螺桿泵的運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改變傳統(tǒng)的螺桿支撐方式,取消四個軸套雙支承(直接由殼體的“⑴”字孔支撐),減少了泄漏點,從動螺桿上的凸形止推凸緣采用熱套工藝,從而簡化了結構、加工簡單,裝拆方便,實現(xiàn)了泵體積小、重量輕的優(yōu)點新結構泵頭的重量僅為現(xiàn)有結構的1/5 ;
2.本發(fā)明泵體材料采用鋁合金,提高耐磨性和抗咬合性,提高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并擴大了產(chǎn)品的使用范圍;
3.本發(fā)明主動螺桿采用低壓自平衡,從動螺桿采用高壓自平衡,大大降低主動螺桿受到的軸向力,提高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剖面圖。圖2為現(xiàn)有單吸雙螺桿泵結構剖面圖。圖3為軸套結構示意圖。圖1中序號后端蓋1、主動螺桿2、從動螺桿3、泵體4、前端蓋5、軸承6、機械密封圈7、軸承座8、平衡凸環(huán)9、止推凸環(huán)10、軸套11、止推凹環(huán)12。圖2中序號泵體1、襯套2、主動螺桿3、從動螺桿4、前端蓋5、軸承座6、密封壓蓋7、機械密封8、徑向球軸承9、前平衡活塞10、前滑動軸承11、后平衡活塞12、后滑動軸套 13、后端蓋14、一對斜齒輪15。圖2中A為排除腔(高壓腔),B為螺桿后部空間(高壓腔)。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說明。參見圖1,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包括泵體4、主動螺桿2和從動螺桿3,主動螺桿2和從動螺桿3配合位于泵體內,從動螺桿的軸向中部設有中心孔。泵體4的一端設有前端蓋5,另一端設有后端蓋1 ;泵體的外表面均布設有散熱凸環(huán)。與前端蓋5相鄰的泵體4 徑向一側設有出口,與出口對應的泵體為排出腔B;后端蓋1的徑向一側設有進口,后端蓋1 的內腔為吸入腔A ;主動螺桿2的一端伸至前端蓋5外,主動螺桿2與前端蓋5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huán)9,平衡凸環(huán)的直徑為主動螺桿直徑的1. 5倍,軸向寬度為主動螺桿直徑的0. 6 倍;平衡凸環(huán)9外側的主動螺桿2上通過軸承座8設有軸承6和機械密封圈7,軸承座8連接著前端蓋5。主動螺桿2的另一端連接著圓柱狀的止推凸塊,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huán)12 ;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桿3上設有止推凸環(huán)10,止推凸環(huán)10與止推凹環(huán)12對應配合,且位于后端蓋1內。止推凸環(huán)10外側的從動螺桿3端部套設有軸套11,見圖3,軸套11的外端面為正方形,中部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11的半球狀凸點與后端蓋1的內端面接觸;當泵運轉時通過與后蓋在空間上的干涉防止軸套11的自旋轉。從動螺桿3的另一端為懸臂狀,且對應位于泵體4的出口處下方。主動螺桿2的軸向位置是由軸承6來確定,主動螺桿2是通過平衡凸環(huán)9兩端的壓力差達到自平衡。從動螺桿3的軸向位置由止推凸環(huán)10固定,從動螺桿3的軸向力的平衡是將排出腔的高壓介質通過從動螺桿3中心的孔引入到螺桿尾部,通過節(jié)流介質從排出腔流入吸入腔的軸套11來達到軸向力自平衡,軸套11把力作用在后端蓋1上。
權利要求
1.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包括泵體、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配合位于泵體內,所述泵體的一端設有前端蓋,另一端設有后端蓋;其特征在于與前端蓋相鄰的泵體徑向一側設有出口,與出口對應的泵體為排出腔;后端蓋的徑向一側設有進口,后端蓋的內腔為吸入腔;所述主動螺桿的一端伸至前端蓋外,主動螺桿與前端蓋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huán),平衡凸環(huán)外側的主動螺桿上通過軸承座設有軸承,軸承座連接著前端蓋;主動螺桿的另一端連接著圓柱狀的止推凸塊,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huán);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桿上設有止推凸環(huán),止推凸環(huán)與止推凹環(huán)對應配合,且位于后端蓋內;止推凸環(huán)外側的從動螺桿端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外端面中部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的半球狀凸點與后端蓋的內端面接觸;從動螺桿的另一端為懸臂狀,且對應位于泵體的出口處下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凸環(huán)的直徑為主動螺桿直徑的1. 5倍,軸向寬度為主動螺桿直徑的0. 6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螺桿的軸向中部設有中心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的外表面均布設有散熱凸環(huán)。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的外端面為正方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復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桿泵。包括泵體、主動螺桿、從動螺桿、前端蓋和后端蓋;主動螺桿的一端伸至前端蓋外,主動螺桿與前端蓋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huán),平衡凸環(huán)外側的主動螺桿上通過軸承座設有軸承;主動螺桿的另一端的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huán);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桿上設有止推凸環(huán),止推凸環(huán)與止推凹環(huán)對應配合,且位于后端蓋內;止推凸環(huán)外側的從動螺桿端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外端面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的半球狀凸點與后端蓋的內端面接觸;從動螺桿的另一端為懸臂狀。本發(fā)明的止推凸環(huán)與止推凹環(huán)采用熱套工藝對應配合,實現(xiàn)了主動螺桿的低壓自平衡,從動螺桿的高壓自平衡,簡化了結構;降低了主動螺桿受到的軸向力,延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C2/16GK102287368SQ20111028245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倪坤, 程飛, 胡奕 申請人:黃山工業(yè)泵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