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屬氣體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人們使用的各種離心風機,由于葉輪內側流道渦流多,渦流摩擦損失大,致使風機效率低,耗能大,噪音大,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缺點,而提供一種能使離心風機葉輪流道渦流少,渦流摩擦損失小,風機效率高,耗能少,噪音低的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達到一種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包括機殼、機殼進風口、機殼出風口、葉輪、葉盤、葉輪進風口、葉輪進風口入口、葉輪出風口、葉片、葉片入口、葉片出口、葉輪流道,其特點是,葉輪流道內設有葉輪流道導流片,葉輪流道導流片周向兩側邊緣分別跟葉輪流道周向兩側葉片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軸向側面跟葉盤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述的葉輪出風口處的葉盤部位設有葉盤導流片,葉盤導流片跟葉輪軸向一側葉盤連接,葉盤導流片沿葉輪徑向由內向外指向葉輪出風口外側。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述的葉片出口為前向后向雙向組合結構形式。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述的機殼出風口內設有弧形機殼出風口導流片,機殼出風口導流片跟機殼軸向側壁連接,機殼出風口導流片由機殼內側流道指向機殼出風口出口。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述的機殼出風口入口的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處不設蝸舌,而是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引風端伸進機殼內側流道葉輪出風口外側,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導流端跟機殼出風口入口周向前側壁連接,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機殼出風口周向后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機殼出風口周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收縮狀態(tài)。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述的機殼出風口軸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擴張狀態(tài)。為了敘述方便,表達準確,在此先解釋幾個相關詞語
葉輪中軸線指向的葉輪側面或側壁、機殼側面或側壁稱為軸向側面或軸向側壁; 葉輪或機體向著電機(或其他動力部件)一側為軸向后側,與之對應的另一側為軸向前側,軸向后方和軸向前方指稱依此類推;
靠近葉輪軸心處為葉輪徑向前部,其前部末端為葉輪徑向前端,靠近葉輪外圓處為葉輪徑向后部,其外圓邊緣為葉輪徑向末端(機殼相關部位指稱依此類推);葉輪旋轉方向為周向,順向葉輪旋轉方向為旋轉前方或周向前方,背著葉輪旋轉方向為旋轉后方或周向后方,機體其他相關部位的指稱依此類推。機殼進風口方位指稱機殼進風口進口為前,機殼進風口出口為后,機殼進風口內其他方位指稱依此類推。葉輪流道是指葉輪內側沿徑向自前向后的氣流通道,不設葉輪中間進風口的,該葉輪流道是指葉輪內側由葉輪中間的葉片徑向前端的葉片入口到葉輪出風口之間的氣流通道,該結構形式的葉片徑向前端葉片入口也稱葉輪流道進口,葉輪出風口也稱葉輪流道出口。設葉輪中間進風口的,該葉輪流道是指葉輪內側自葉輪進風口入口到葉輪出風口之間的氣流通道,葉輪進風口出口也稱葉輪流道進口,葉輪出風口也稱葉輪流道出口。本發(fā)明的葉輪是各種離心風機葉輪(包括一般離心風機葉輪、后流風機葉輪、同步后流風機葉輪),機殼是指各種離心風機機殼。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各種離心風機葉輪工作時,葉輪流道里必然要產(chǎn)生渦流,造成渦流摩擦損失,致使風機噪音加大;渦流越多越激烈,渦流摩擦損失就越大,風機噪音也越大。本發(fā)明在葉輪流道里設置葉輪流道導流片,將可以消除葉輪流道渦流,避免渦流摩擦損失,增加風機風量風壓,提高效率,節(jié)省能源,降低噪音。葉輪流道里設置葉輪流道導流片,該葉輪流道導流片周向兩側邊緣分別跟葉輪流道兩側的葉片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軸向側面跟葉盤平行,可以跟葉輪軸向一側葉盤平行, 也可以跟葉輪軸向兩側葉盤(前后葉盤)都平行。一條葉輪流道里可只設一個葉輪流道導流片,可以設幾個葉輪流道導流片,可以只在葉輪流道中間部位設置葉輪流道導流片,可以在整條葉輪流道里沿徑向自前向后都設葉輪流道導流片,也可以只在葉輪流道進口(葉輪進風口入口)設置葉輪流道導流片(進口葉輪流道導流片),也可以只在葉輪流道出口設置葉輪導流片(出口葉輪流道導流片),也可以既在葉輪進風口入口設置葉輪流道導流片,又在葉輪出風口設置葉輪流道導流片。葉輪流道導流片是順葉輪氣體流道進行導流的,無論哪種部位的葉輪流道導流片都是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跟葉輪流道平行的,都是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的。葉輪流道導流片可以是平面板結構形式(適于中小型葉輪流道軸向尺寸小的風機葉輪),可以是機翼結構形式(適宜中大型葉輪流道軸向尺寸大的風機葉輪)。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葉輪流道導流片和同步后流風機的同步導流增壓器都是設于葉輪流道里,并且都是跟葉片連接,但是,葉輪流道導流片跟同步導流增壓器是根本不同的,二者是有著原則區(qū)別的。本發(fā)明葉輪流道導流片整體置于葉輪流道深處,它的周向兩側(縱向兩側)邊緣分別跟葉輪流道周向兩側葉片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軸向側面(不僅僅是一側邊緣)跟葉盤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沿葉輪徑向自前到后跟葉輪流道流向平行,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葉輪流道導流片的主要功能是消除葉輪流道內的渦流,避免渦流損失。同步后流風機葉輪的同步導流增壓器沿徑向由前向后(沿周向由前向后或由前向前)由表及里由淺而深傾斜置于葉輪流道里,同步導流增壓器前端設有同步導流增壓進口, 其后部末端設有同步導流增壓出口,同步導流增壓器縱向邊緣跟葉片縱向側面連接,同步導流增壓器跟葉輪葉片構成同步順流進風口。同步導流增壓器最主要功能是,從葉輪軸向外側抽吸氣體物質,導流被抽吸的氣體物質流經(jīng)葉輪內側流道。為了能夠從葉輪軸向外側抽吸氣體物質,必須在同步導流增壓器上設有置于葉輪軸向外表(或接近葉輪軸向外表)的同步導流增壓進口,必須設有由同步導流增壓器和葉輪葉片構成的裸露于葉輪軸向外側的同步順流進風口。本發(fā)明葉輪流道導流片不具備這些結構,不能從葉輪軸向外側向葉輪流道里抽吸外界氣體物質。同步導流增壓器由表及里由淺而深傾斜置于葉輪流道里,它的同步導流增壓器出口傾斜指向葉盤,跟葉輪流道流向傾斜相交(葉輪流道是徑向式的)。本發(fā)明的葉輪流道導流片跟葉盤平行,跟葉輪流道平行。同步導流增壓器在其構成的由表及里由淺而深的傾斜流道里可以起到一定的導流消除渦流的作用,但它的同步導流增壓出口跟葉輪流道傾斜相交,其同步導流增壓出口排出的傾斜氣流跟葉輪流道徑向流動氣體斜交碰撞,必然要產(chǎn)生渦流,造成渦流損失,就是說同步導流增壓器既能消除其自身構成的傾斜流道里的渦流,又能在葉輪徑向流道里激起渦流,造成渦流損失。本發(fā)明葉輪流道導流片沿葉輪徑向自前到后與葉輪流道流向平行,自始至終對葉輪流道氣流起著導流作用,不會激起渦流,不會造成渦流損失。綜合以上分析,十分明顯,本發(fā)明葉輪流道導流片跟同步后流風機葉輪的同步導流增壓器是絕然不同的兩種技術。參看本發(fā)明實施例6及附圖13、附圖14。本發(fā)明還可以設置葉盤導流片,葉輪出風口是平直或擴張式的。工作時,貼近葉輪出風口的葉盤對應的空間要形成渦流,造成渦流摩擦損失,為此,在葉輪出風口處的葉盤上設置葉盤導流片,可以消除該渦流,避免該渦流摩擦損失。葉盤導流片跟葉盤連接,而且只跟軸向一側葉盤連接,葉盤導流片既窄又短,葉盤導流片順葉輪出風口氣流方向進行導流, 葉盤導流片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指向葉輪出風口出口。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噪音,本發(fā)明的葉輪葉片出口還可以做成前向后向雙向組合結構形式的組合式葉片出口,組合式葉片出口是雙面結構形式,即,前面是后向出風面,后面是前向出風面,后向出風面和前向出風面相對疊合在一起,就構成前向后向組合式葉片出口。前向后向組合式葉片出口可以有多種結構形式,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用兩塊弧形板相對扣合在一起構成。前向后向組合式葉片出口是綜合前彎葉片風量大風壓高的優(yōu)點和后彎葉片效率高噪音低的優(yōu)點加以設計。前向后向組合式葉片出口的作用就是消除葉片出口形成的渦流,增加風量風壓,提高效率,降低噪音。一般離心風機機殼出風口入口處(葉輪出風口外側),既有不同流向的直泄氣流交混匯合,又有不同流向直泄氣流跟旋轉氣流交混匯合,從而形成不同旋轉方向的激烈的渦流,造成嚴重的渦流摩擦損失。本發(fā)明在風機機殼出風口入口處設置弧形機殼出風口導流片,將可以消除機殼出風口處渦流,避免渦流摩擦損失,進一步提高風機效率,降低噪音。機殼出風口導流片跟機殼出風口軸向兩側壁連接,它的導流方向是順機殼出風口出風方向由內向外指向機殼出風口出口。它的入口是弧形的,出口是平直形的。一個風機機殼出風口可以設置一個或幾個機殼出風口導流片。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機殼出風口入口的周向前側壁不設蝸舌,而是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引風端呈弧形而伸進機殼內側流道葉輪出風口外側,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導流端平直而跟機殼出風口入口周向前側壁連接;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機殼出風口周向后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中軸線傾斜,也就是說,機殼出風口周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收縮狀態(tài)。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而不設機殼出風口蝸舌,其目的就是為了能擴大機殼出風口入口周向跨度,促使葉輪出風口盡可能多地直接對機殼出風口排出氣體,減少機殼內側流道的循環(huán)氣流的循環(huán)周期循環(huán)流程循環(huán)流量。簡而言之,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而不設機殼出風口蝸舌,就是為能增大機殼出風口直接排泄葉輪加工后的氣體流量,提高風機效率,節(jié)省能源?,F(xiàn)有的各種離心風機由于有機殼出風口蝸舌的限制,機殼出風口入口周向跨度很小,致使葉輪直接對機殼出風口排泄的氣體流量少,大部分經(jīng)過葉輪加工后的氣體流量留在機殼內側流道循環(huán)旋轉流動,循環(huán)旋轉流動氣流越多,其跟葉輪再排出的直泄氣流交混碰撞摩擦就越厲害,形成的旋渦就越多越激烈,渦流摩擦損失就越大。雖然機殼內側流道對循環(huán)氣流能起到一定的擴壓作用,但與其渦流摩擦損失相比,是得不償失的。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而不設機殼出風口蝸舌,可以克服各種離心風機(包括一般離心風機、后流風機、同步后流風機)這一缺陷,改善離心風機性能,進而提高風機效率,達到節(jié)省能源的目的。本發(fā)明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機殼出風口周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收縮后,機殼出風口擴壓效果會很差。但是將機殼出風口軸向兩側壁做成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擴張形式即可彌補這一缺陷,可以保證風機出風口具有良好的擴壓功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地解釋說明。
圖1-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2-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葉輪流道及葉輪流道導流片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4-本發(fā)明第三種實施方式葉輪及葉盤導流片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本發(fā)明第三種實施方式葉輪及葉盤導流片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6-本發(fā)明第四種實施方式前向后向雙向組合式葉片出口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7-本發(fā)明第四種實施方式前向后向雙向組合式葉片出口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fā)明第四種實施方式機殼出風口導流片結構示意圖; 圖9-本發(fā)明第五種實施方式機殼出風口和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結構示意圖; 圖10-本發(fā)明第五種實施方式機殼出風口結構示意圖; 圖11-圖10的A向示意圖12-本發(fā)明第五種實施方式機殼出風口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本發(fā)明第六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14-本發(fā)明第六種實施方式葉輪立體結構示意圖。附面說明
61機殼,2機殼進風口,3機殼出風口,4葉輪,5葉盤,6葉輪進風口,7葉輪進風口入口, 8葉輪出風口,9葉片,10葉片入口,11葉片出口,12葉輪流道,13機殼出風口入口,14機殼出風口出口,15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16機殼出風口周向后側壁,17葉輪流道導流片,18 葉盤導流片,19機殼出風口導流片,20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1組合式葉片出口前向出風面,22組合式葉片出口后向出風面,23機殼內側流道,24機殼出風口軸向側壁,25同步導流增壓器,26同步導流增壓進口,27同步導流增壓出口,28同步順流進風口,29電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參考圖1、圖2,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包括有機殼1、機殼進風口 2、機殼出風口 3、葉輪4、葉盤5、葉輪進風口 6、葉輪進風口入口 7、葉輪出風口 8、葉片9、葉片入口 10、葉片出口 11、葉輪流道12,葉輪流道12內設有兩層葉輪流道導流片17,葉輪流道導流片17周向兩側邊緣跟葉輪流道周向兩側葉片9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17軸向側面跟葉盤5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17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跟葉輪流道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17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 8,設有電機29,電機四跟葉輪4連接。工作時,電機四帶動葉輪旋轉,旋轉中的葉輪通過機殼進風口吸進氣體給以加工增壓增速,然后通過機殼出風口 3排出氣體。葉輪整個工作過程中,由于葉輪流道里設有兩層葉輪流道導流片17,高速氣流通過葉輪流道時,在葉輪流道導流片17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的疏導引流下,氣流內部產(chǎn)生不出渦流,沒有渦流干擾阻礙,氣流運行暢行無阻,氣流吸收的能量可以充分地用以增加風壓和風速,基本沒有渦流摩擦損失,因而本例風機效率比較高,噪音也比較低。本例適宜制作各種通風引風鼓風離心風機使用。實施例2,參考圖3,本例跟例1基本一樣,所不同的是本例的葉輪流道中間部位不設葉輪流道導流片17,而是在葉輪進風口入口 7處設有三層短小的葉輪流道導流片17,葉輪出風口處設有三層短小的葉輪流道導流片17。工作時,由于有葉輪進風口入口處葉輪流道導流片的疏導引流作用,可以隨即消除氣流在葉輪進風口中由軸向流動陡然轉為徑向流動形成的渦流,避免了葉輪進風口入口的渦流障礙和渦流摩擦損失。同樣,在葉輪出風口處,由于有葉輪流道導流片的疏導引流作用下,可以隨時消除氣流由徑向流動陡然轉為切向周向流動而形成的渦流,避免了葉輪出風口處的渦流障礙和渦流損失。由于這些,本例風機效率更高,比例1還要高,噪音也更低。本例適宜制造各種離心風機使用。實施例3,參考圖1、圖4 (為表示清楚,圖4中只畫出一層的葉輪流道導流片17, 實際應同例1 一樣,葉輪流道導流片17有兩層,參考圖1所示)、圖5,本例和例1基本一樣, 所不同的是本例的葉輪出風口 8軸向前側葉盤5是平直的,在該葉盤徑向后部設有若干條細窄的葉盤導流片18,葉盤導流片18縱向邊緣跟軸向前側葉盤5連接,葉盤導流片18沿葉輪徑向由內向外指向葉輪出風口出口。工作時,葉盤導流片可以隨時消除葉輪出風口軸向前側形成的渦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葉輪出風口內渦流摩擦損失。同樣道理,本例也可以提高風機效率,降低噪音。實施例4,參考圖1、圖6、圖7、圖8,本例和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例葉片出口 11為雙向組合結構形式,是用兩塊弧形板相對扣合連接一起構成的,其周向前側面為組合式葉片出口后向出風面22,其周向后側面為組合式葉片出口前向出風面21,整個葉片是前彎結構式。本例跟例1第二個不同點是,本例機殼出風口入口 13處設有四個弧形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弧形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跟機殼兩軸向側壁連接,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由機殼內側流道沿機殼出風口流向由前向后指向機殼出風口出口 14,機殼出風口導流片前部進風端為弧形,其后部出風端為平直形。工作時,由于葉輪葉片為前彎式,風量大風壓高,又由于葉片出口 11為前向后向雙向組合式,既能保證前彎葉片自始至終一直地使氣流增壓增速,又能使葉片出口 11處不產(chǎn)生渦流,不產(chǎn)生渦流摩擦損失。工作過程中,由于機殼出風口入口 13處設有四道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可以隨時消除機殼出風口入口處形成的渦流,避免了機殼出風口入口處造成的摩擦損失。整個工作過程中,由于上述兩項技術措施,可以促使風機更加高效節(jié)能減排。本例適宜制作多種節(jié)能減排風機使用。實施例5,參考圖1、圖8、圖9、圖10、圖11、圖12,本例和例4基本一樣,所不同的是本例的機殼出風口入口 14的周向前側不設蝸舌,而是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0,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0弓丨風端成弧形而伸進機殼內側流道葉輪出風口外側,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0導流端平直而跟機殼出風口入口 13的周向前側壁15連接,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15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機殼出風口周向后側壁16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即機殼出風口周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收縮狀態(tài)。機殼出風口入口 13周向跨度為機殼整個內側流道的1/4。圖9中用虛線標示帶有蝸舌的機殼出風口結構形式,特意以此跟無蝸舌機殼出風口作一個比較。本例跟例4的另一個不同點是,本例機殼出風口軸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向外擴張狀態(tài)。本例由于不設蝸舌而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0,從而就可以使機殼出風口入口 13周向跨度大,是機殼整個內側流道的1/4,該1/4流道相對應的周向后部另外1/4的機殼內側流道也是直接對著機殼出風口入口 13的,這樣就可保證葉輪排出的氣流能有一半直接通過機殼出風口排出機體,就是說葉輪排出的氣流只有一半留在機殼內側流道里循環(huán)旋轉流動,而且循環(huán)旋轉周期短,循環(huán)旋轉流程短,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減輕了機殼內側流道的渦流摩擦損失,可以大幅度提高風機效率。同時,本例的機殼出風口軸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從前到后成逐漸向外擴張結構式,這樣就可以保證機殼出風口流道自前向后成逐漸擴張加大形式,就可以促使機殼出風口流道的氣流逐漸減速擴壓,從而取得很好地增壓效果。本例比例4更加節(jié)能減排,更加適宜制造多種節(jié)能減排風機使用,尤其適宜多種高壓鼓風送風機使用。實施例6,參考圖13、圖14,本例跟例1基本一樣,所不同的是本例采用同步后流風機葉輪,葉輪流道里設有前后兩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傾斜式半橫跨的同步導流增壓器25, 同步導流增壓器25上設有同步導流增壓進口沈和同步導流增壓出口 27,同步導流增壓器25跟葉片構成的同步順流進風口觀;葉輪流道深處還設有一層葉輪流道導流片17,葉輪流道導流片17周向兩側邊緣跟葉輪流道周向兩側葉片9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17軸向側面跟葉盤5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17沿葉輪徑向自前到后跟葉輪流道12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17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 8。工作時,在同步導流增壓器25的阻擋和葉輪流道導流片17的引導作用下,通過葉輪進風口 6的絕大部分氣流流入葉輪流道導流片軸向后側的葉輪流道里,沿徑向順葉輪流道流向而流向葉輪出風口 8,該氣流在葉輪流道導流片的導流下,不會產(chǎn)生渦流,避免了渦流摩擦損失。工作過程中,葉輪前軸向側面的同步順流進風口觀借助葉片離心力的作用直接從葉輪軸向外側抽吸氣體傾斜流入葉輪內側,該傾斜流動氣流,由于有同步導流增壓器的導流不會產(chǎn)生渦流,沒有渦流摩擦損失。該傾斜流動氣體通過同步導流增壓出口 27流向葉輪流道導流片17軸向前側,將在葉輪流道導流片的導流下變斜向流動為徑向流動,順葉輪流道流向葉輪出風口 8,該傾斜流動氣流傾斜流出同步導流增壓出口后,由于有葉輪流道導流片17的阻隔,不會跟葉輪流道導流片軸向后側葉輪流道的徑向流動氣流相碰撞激起渦流而造成渦流損失。本例,由于有葉輪進風口 6和同步順流進風口 28雙重部位進風,葉輪抽吸加工的風量大,又由于有葉輪流道導流片的導流作用,葉輪流道里基本沒有渦流,沒有渦流摩擦損失,所以本例風機效率會很高。本例適宜制作多種大流量高效節(jié)能風機使用。
權利要求
1.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包括機殼(1)、機殼進風口(2)、機殼出風口(3)、葉輪(4)、 葉盤(5)、葉輪進風口(6)、葉輪進風口入口(7)、葉輪出風口(8)、葉片(9)、葉片入口(10)、 葉片出口(11)、葉輪流道(12),其特征在于,葉輪流道(12)內設有葉輪流道導流片(17),葉輪流道導流片(17)周向兩側邊緣分別跟葉輪流道周向兩側葉片(9)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 (17)軸向側面跟葉盤(5)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17)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8)。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葉輪出風口(8)處的葉盤部位設有葉盤導流片(18),葉盤導流片(18)跟葉輪軸向一側葉盤連接,葉盤導流片(18) 沿葉輪徑向由內向外指向葉輪出風口(8)外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葉片出口(11)為前向后向雙向組合結構形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機殼出風口(3)內設有弧形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跟機殼軸向側壁連接,機殼出風口導流片(19)由機殼內側流道指向機殼出風口出口(14)。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機殼出風口入口(13) 的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15)處不設蝸舌,而是設置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0),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20)引風端伸進機殼內側流道葉輪出風口外側,機殼出風口引風導流器 (20)導流端跟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15)連接,機殼出風口周向前側壁(15)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機殼出風口周向后側壁(16)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逐漸向機殼出風口中軸線傾斜,機殼出風口周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收縮狀態(tài)。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機殼出風口軸向兩側壁沿機殼出風口流向自前向后成逐漸擴張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導流增壓節(jié)能離心風機,包括機殼、機殼進風口、機殼出風口、葉輪、葉盤、葉輪進風口、葉輪進風口入口、葉輪出風口、葉片、葉片入口、葉片出口、葉輪流道,其特點是,葉輪流道內設有葉輪流道導流片,葉輪流道導流片周向兩側邊緣分別跟葉輪流道周向兩側葉片連接,葉輪流道導流片軸向側面跟葉盤平行,葉輪流道導流片沿葉輪徑向自前向后順葉輪流道流向指向葉輪出風口,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技術能使離心風機葉輪流道渦流少,渦流摩擦損失小,風機效率高,耗能少,噪音低。
文檔編號F04D29/28GK102418714SQ20111042912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林鈞浩 申請人:林鈞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