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風道內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籠型電機內風扇,具體涉及一種雙風道內風扇。
背景技術:
在籠型電機中,內風扇是電機內風路循環(huán)的唯一動力元件,對電機的溫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風扇設計的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整機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和電機的使用壽命O現(xiàn)有籠型電機的內風扇,通常都是鑄鋁材質的普通后傾式葉片的離心風扇,存在以下缺陷(1)電機通風道在機座圓周上均布,后傾式葉片,不利于電機內部空氣的順暢流通;(2)入口角度不合理;(3)內風扇端定子繞組端部空氣速度緩慢,導致端部繞組溫升高。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內風扇存在的出口角與入口角部合理,空氣流通不暢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雙風道內風扇。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雙風道風扇,包括風扇盤、扇葉I、風扇蓋I、扇葉II、風扇蓋II、輪轂軸孔,其上開設有平衡槽的風扇盤安裝在設有輪轂鍵槽的輪轂軸孔上,風扇盤和風扇蓋I之間設有扇葉I,風扇蓋I和風扇蓋II設有扇葉II。 進一步地,所述的扇葉I和扇葉II為徑向葉片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內風扇采用徑向直葉片型式,相比于后傾式葉片,徑向葉片葉輪給出的能量更高,從而使氣體獲得的壓力更高,更有利于電機內部空氣的流通;從結構尺寸來看,在達到相同氣體壓力的前提下,徑向葉輪比后向葉輪可以采用更小的直徑;從工藝觀點看,直葉片的制造最為簡單;從強度觀點看,徑向葉片的強度最高。本發(fā)明的內風扇采用雙風道結構,采用了兩種不同型式的扇葉和風扇蓋,其中一個冷卻風路通過轉子通風道冷卻轉子,另一個冷卻風路通過氣隙冷卻端部。相比于通常的單風道結構,此結構增加了氣隙內空氣流動速度,使氣隙中的空氣在風扇產生的負壓下進入機座通風道,將定、轉子靠近氣隙的繞組產生的熱量及時帶到機座散熱筋中,使其散熱更快,溫升更均勻,從而解決了電機繞組端部溫升高的問題。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循環(huán)風路示意圖;圖中1_平衡槽、2-風扇盤、3-扇葉1、4_風扇蓋1、5_扇葉II、6-風扇蓋II、7-輪轂鍵槽、8-輪轂軸孔、9-定子繞組端部、10-定子循環(huán)風道、11轉子通風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的一種雙風道風扇,包括風扇盤2、扇葉13、風扇蓋14、扇葉115、風扇蓋116、輪轂軸孔8,其上開設有平衡槽I的風扇盤2安裝在設有輪轂鍵槽7的輪轂軸孔8上,風扇盤2和風扇蓋14之間設有扇葉13,風扇蓋14和風扇蓋116設有扇葉115。 扇葉13和扇葉115為徑向葉片。將本實用新型用于YJ50系列籠型電機上,可達到了降低電機溫升4K的效果,其內循環(huán)風路示意圖如圖2所示,其中一個冷卻風路通過轉子通風道11冷卻轉子,另一個通過定子繞組端部9的冷卻風路通過氣隙冷卻端部,兩個風路進入定子循環(huán)風道10進行冷卻。
權利要求1.一種雙風道內風扇,其特征是包括風扇盤(2)、扇葉I (3)、風扇蓋I (4)、扇葉II(5)、風扇蓋II (6)、輪轂軸孔(8),其中其上開設有平衡槽(I)的風扇盤(2)安裝在設有輪轂鍵槽(7)的輪轂軸孔(8)上,風扇盤(2)和風扇蓋I (4)之間設有扇葉I (3),風扇蓋I(4)和風扇蓋I I (6)設有扇葉II (5)。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雙風道內風扇,其特征是所述的扇葉I(3)和扇葉II (5)為徑向葉片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風道內風扇,涉及籠型電機內風扇,解決現(xiàn)有內風扇存在的出口角與入口角部合理,空氣流通不暢的問題。一種雙風道風扇,包括風扇盤、扇葉I、風扇蓋I、扇葉II、風扇蓋II、輪轂軸孔,其上開設有平衡槽的風扇盤安裝在設有輪轂鍵槽的輪轂軸孔上,風扇盤和風扇蓋I之間設有扇葉I,風扇蓋I和風扇蓋II設有扇葉II。本實用新型的內風扇采用雙風道結構,增加了氣隙內空氣流動速度,使其散熱更快,溫升更均勻,解決了電機繞組端部溫升高的問題;采用徑向直葉片型式,使氣體獲得的壓力更高,更有利于電機內部空氣的流通,提高了葉片強度。
文檔編號F04D29/42GK202370865SQ20112040792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24日
發(fā)明者俞文斌, 崔皓, 石永進, 黃熙 申請人:永濟新時速電機電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