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nèi)萘啃陀捅玫闹谱鞣椒?br>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能夠不改變泵主體的構(gòu)造地調(diào)整兩階段特性的第一排出壓和第二排出壓的相對大小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具有:盤簧(28),向順時針方向?qū)ν馆啳h(huán)(5)施力;控制油室(16),使凸輪環(huán)抵抗盤簧的彈力向逆時針方向移動;閥彈簧(34),對滑閥(32)向油導入口(29a)的封閉方向施力;先導閥(7),滑閥通過排出壓而下降,相對于連通路(35)切換分支通路(29)和排泄通路(37)而有選擇地將油向控制油室給排;電磁切換閥(8),使大徑滑動部(33)抵抗閥彈簧的作用力向滑閥方向移動。
【專利說明】可變?nèi)萘啃陀捅?br>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例如汽車用內(nèi)燃機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谩?br>
【背景技術(shù)】
[0002]近年,為將 從油泵排出的油用于例如發(fā)動機的各滑動部和控制發(fā)動機氣門的工作特性的可變氣門裝置等的要求排出壓不同的設(shè)備,要求在第一泵轉(zhuǎn)速區(qū)域中維持成第一排出壓、且在第二泵轉(zhuǎn)速區(qū)域中維持成第二排出壓的兩階段特性。
[0003]為滿足這樣的要求,例如以下的專利文獻I記載的可變?nèi)萘啃捅迷O(shè)置有克服彈簧的作用力而擺動的凸輪環(huán),并且在該凸輪環(huán)的外周面?zhèn)仍O(shè)置有兩個受壓室,通過有選擇地使排出壓作用于這些受壓室,使所述凸輪環(huán)與轉(zhuǎn)子的旋轉(zhuǎn)中心之間的偏心量變更來兩階段地控制排出壓。
[0004]【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表2008-524500號公報
[0006]但是,所述以往的可變?nèi)萘啃捅脼榱烁鶕?jù)適用對象機器來調(diào)整所述兩階段的第一排出壓和第二排出壓的相對大小,需要變更分別從所述一個受壓室和另一個受壓室承受液壓的凸輪環(huán)的受壓面積,也就是說,需要變更所述各個受壓室的大小。這必須從最初重新設(shè)計泵主體的構(gòu)造而重新制造。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軌虿桓淖儽弥黧w的構(gòu)造地調(diào)整兩階段特性的第一排出壓和第二排出壓的相對大小。
[0008]本發(fā)明的特征是,具有控制機構(gòu),相對于來自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壓使切換閥的切換油向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的正時可變。
[0009]具體地,本發(fā)明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具?泵構(gòu)成體,通過內(nèi)燃機被旋轉(zhuǎn)驅(qū)動,使多個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而將從吸入部導入的油從排出部排出;可變機構(gòu),通過可動部件移動,來變更向所述排出部開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第一施力部件,對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大的方向施力;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小的方向移動;切換閥,通過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閥部件向一方向移動,或通過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液壓使所述閥部件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向另一方向移動,由此有選擇地切換油從所述排出部向控制室的導入和油從控制室的排出;控制機構(gòu),相對于來自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壓使所述切換閥的切換油向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的正時可變。
[0010]本發(fā)明的另一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具?泵構(gòu)成體,通過內(nèi)燃機被旋轉(zhuǎn)驅(qū)動,使多個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而從排出部排出從吸入部被導入的油;可變機構(gòu),通過可動部件移動,來變更向所述排出部開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第一施力部件,對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大的方向施力;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使所述可動部件的移動位置變更;切換閥,其具有:滑閥,能夠自由滑動地設(shè)置在內(nèi)周面形成了與所述控制室連通的連通路的滑動用孔內(nèi),并具有承受所述排出壓的受壓室;第二施力部件,對該滑閥向排出壓的相反方向施力,所述滑閥通過所述排出壓和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之間的相對壓而移動,由此切換油相對于所述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控制機構(gòu),根據(jù)所述排出壓的壓力使支承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一端的支承部移動來控制所述滑閥的移動位置。
[0011]本發(fā)明的又一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具?泵構(gòu)成體,通過內(nèi)燃機被旋轉(zhuǎn)驅(qū)動,使多個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而將從吸入部導入的油從排出部排出;可變機構(gòu),通過可動部件移動,來變更向所述排出部開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第一施力部件,對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大的方向施力;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使所述可動部件的移動位置變更;切換閥,其具有:滑閥,具有承受所述排出壓的受壓部;滑動部件,內(nèi)部能夠自由滑動地收容該滑閥,在滑動面開設(shè)有連通端口 ;第二施力部件,對所述滑閥向一方向施力,所述滑閥通過排出壓抵抗第二施力部件的施力移動,由此,切換油向所述排出部和連通端口的導入和排出并有選擇地向所述控制室給排油;控制機構(gòu),使所述滑動部件抵抗所述滑閥及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所述滑閥的滑動方向移動。
[0012]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不變更泵主體的構(gòu)造地,僅變更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彈簧常數(shù),就能夠調(diào)整兩階段特性的第一排出壓和第二排出壓的相對大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捅玫母乓獔D。
[0014]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泵殼的主視圖。
[0015]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捅玫谋脴?gòu)成體的縱剖面。
[0016]圖4是發(fā)動機的常規(guī)運轉(zhuǎn)時的先導閥的作用說明圖。
[0017]圖5是高負載時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玫淖饔谜f明圖。
[0018]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捅玫呐懦鲆簤汉桶l(fā)動機轉(zhuǎn)速的關(guān)系的特性圖。
[0019]圖7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捅玫母乓獔D。
[0020]圖8是發(fā)動機的額定運轉(zhuǎn)時的先導閥的作用說明圖。
[0021]圖9是高負載時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玫淖饔谜f明圖。
[0022]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玫母乓獔D。
[0023]圖11是發(fā)動機額定運轉(zhuǎn)時的先導閥的作用說明圖。
[0024]圖12是高負載時的先導閥的作用說明圖。
[0025]圖13 (A)?(C)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先導閥的縱剖視圖,A是發(fā)動機啟動初期的作用說明圖,B是額定運轉(zhuǎn)時的作用說明圖,C是高負載時的作用說明圖。
[0026]圖14 (A)?(C)表不第五實施方式的先導閥的縱剖視圖,A是發(fā)動機啟動初期的作用說明圖,B是額定運轉(zhuǎn)時的作用說明圖,C是高負載時的作用說明圖。
[0027]圖15 (A)?(C)表不第六實施方式的先導閥的縱剖視圖,A是發(fā)動機啟動初期的作用說明圖,B是額定運轉(zhuǎn)時的作用說明圖,C是高負載時的作用說明圖。[0028]圖16 (A)~(C)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先導閥的縱剖視圖,A是發(fā)動機啟動初期的作用說明圖,B是額定運轉(zhuǎn)時的作用說明圖,C是高負載時的作用說明圖。
[0029]圖17 (A)~(C)表示第八實施方式的先導閥的縱剖視圖,A是發(fā)動機啟動初期的作用說明圖,B是額定運轉(zhuǎn)時的作用說明圖,C是高負載時的作用說明圖。
[0030]圖18 (A)~(C)表示第九實施方式的先導閥的縱剖視圖,A是發(fā)動機啟動初期的作用說明圖,B是額定運轉(zhuǎn)時的作用說明圖,C是高負載時的作用說明圖。
[0031]圖19 (A)~(C)表示先導閥的滑閥的圓柱狀擋圈部和被該擋圈部開閉的通路孔的大小關(guān)系,A是擋圈部的寬度與通路孔的面積大致相同的情況,B是通路孔的面積比擋圈部的寬度小的情況,C是通路孔的面積比擋圈部的寬度稍大的情況。
[0032]圖20 (A)~(C)表示先導閥的滑閥的擋圈部的構(gòu)造形成為酒桶形時與被該擋圈部開閉的通路孔的大小關(guān)系,A是擋圈部的寬度與通路孔的面積大致相同的情況,B是通路孔的面積比擋圈部的寬度小的情況,C是通路孔的面積比擋圈部的寬度稍大的情況。
[0033]附圖標記的說明
[0034]I…泵殼
[0035]2…泵蓋
[0036]3…驅(qū)動軸
[0037]4…轉(zhuǎn)子
[0038]5…凸輪環(huán)`
[0039]6…控制外殼
[0040]7…先導閥(切換閥)
[0041]8…電磁切換閥(控制機構(gòu))
[0042]10…樞軸銷
[0043]11…吸入端口(吸入部)
[0044]12…排出端口(排出部)
[0045]13、14…密封部件
[0046]15…葉片
[0047]16…控制油室(控制室)
[0048]19…泵室(工作油室)
[0049]27…彈簧收容室
[0050]28…盤簧(施力部件)
[0051]29…分支通路
[0052]29a…油導入口
[0053]30…滑動用孔
[0054]30a…小徑孔部
[0055]30b…大徑孔部
[0056]31…蓋部件
[0057]32…滑閥
[0058]32a…第一擋圈部
[0059]32b…第二擋圈部[0060]32c…小徑軸
[0061]32d…通路孔
[0062]32e…環(huán)狀槽
[0063]33…大徑滑動部(支承部)
[0064]34…閥彈簧(第二施力部件)
[0065]35…第一連通路
[0066]36…連通孔
[0067]37…排泄通路
[0068]38…受壓室
[0069]39…第二連通路
[0070]40…電磁切換閥的閥體
[0071]41…工作孔
[0072]42…閥座
[0073]43…電磁控制端口
[0074]44…球閥
[0075]45…電磁線圈部
[0076]46…給排端口
[0077]47…排泄端口
[0078]48…油通路
[0079]49…推桿
[0080]50…筒狀通路
[0081]51、52…第一、第二油過濾器
[0082]53…第二控制油室
[0083]54…導入通路
[0084]55…第二連通路
[0085]57…滑閥
[0086]58…第三連通路
[0087]59…排泄通路
[0088]60…套筒(滑動部件)
[0089]60a…小徑部
[0090]60b…大徑部
[0091]61…連通端口
[0092]63…套筒彈簧(第三施力部件)
[0093]64…受壓室
【具體實施方式】
[0094]以下,基于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可變?nèi)萘啃捅玫膶嵤┓绞?。此外,本實施方式示出了如下的可變?nèi)萘啃捅?,其作為使汽車用?nèi)燃機的發(fā)動機氣門的氣門正時可變的可變氣門機構(gòu)的工作源的同時,通過噴油嘴向發(fā)動機的滑動部尤其是活塞和氣缸內(nèi)腔的滑動部供給潤滑油,還向曲軸的軸承供給潤滑油。
[0095]〔第一實施方式〕
[0096]本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捅貌捎萌~片型,該泵主體被設(shè)置在內(nèi)燃機的氣缸體的前端部等,如圖1、圖2所示,主要由以下部件構(gòu)成:有底圓筒狀的泵殼1,一端開口被泵蓋2封閉;驅(qū)動軸3,貫穿地配置在該泵殼I的大致中心部,并被未圖示的發(fā)動機的曲軸旋轉(zhuǎn)驅(qū)動;轉(zhuǎn)子4,能夠自由旋轉(zhuǎn)地被收容在所述泵殼I的內(nèi)部,并且其中心部被結(jié)合在所述驅(qū)動軸3 ;可動部件即凸輪環(huán)5,能夠自由擺動地配置在該轉(zhuǎn)子4的外周側(cè)。
[0097]另外,具有:切換閥即先導閥7,被設(shè)置在配置固定于所述泵蓋2的外側(cè)面的鋁合金制的控制外殼6上,并為使所述凸輪環(huán)5擺動而控制液壓供給切換;控制機構(gòu)即電磁切換閥8,被設(shè)置在未圖不的氣缸體上。
[0098]如圖2所示,所述泵主體的泵殼I和泵蓋2被安裝到所述氣缸體時,通過4根螺栓9被一體地結(jié)合,該各螺栓9穿插在分別形成在泵殼I和泵蓋2上的螺栓插孔Ia等,前端部被螺合緊固在形成于氣缸體的各內(nèi)螺紋孔中。
[0099]所述泵殼I由鋁合金材料一體地形成,還如圖3所示,凹狀的工作室即泵收容室Ib的底面中的凸輪環(huán)5的軸向的一側(cè)面滑動,從而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等的精度高地被加工,滑動范圍通過機械加工形成。
[0100]另外,在泵殼I中,在所述泵收容室Ib的底面大致中央位置貫穿形成有軸支承所述驅(qū)動軸3的一端部的軸承孔lc,并且在內(nèi)周面的規(guī)定位置穿設(shè)有供成為所述凸輪環(huán)5的樞支點的樞支銷即樞軸銷10插入的有底狀的銷孔Id。另外,在比連結(jié)樞軸銷10的軸心和泵殼I的中心(驅(qū)動軸3的軸心)而成的直線M (以下稱為“凸輪環(huán)基準線”)更靠垂直上方的位置的內(nèi)周側(cè),形成有形成為圓弧凹狀的密封面Ie。
[0101]與形成在所述凸輪環(huán)5上的后述的密封槽5b嵌合的密封部件13始終與所述密封面Ie滑動接觸,來密封后述的控制油室16。由所述密封面Ie和密封部件13構(gòu)成了密封機構(gòu)。
[0102]另外,如圖3所示,所述密封面Ie形成為由以所述銷孔Id為中心的規(guī)定長度的半徑R形成的圓弧面狀,并被設(shè)定成所述密封部件13能夠始終在所述凸輪環(huán)5偏心擺動的范圍內(nèi)滑動接觸的長度。
[0103]另外,在泵殼I的底面上,在圖3中,在驅(qū)動軸3 (軸承孔Ic)的左側(cè)的位置,形成有大致新月狀的吸入部即吸入端口 11,并且在與該吸入端口 11之間的徑向的相反側(cè)的位置,也就是說,所述驅(qū)動軸3的右側(cè)的位置,分別大致相對地形成有大致新月狀的排出部即排出端口 12。此外,關(guān)于該吸入端口 11和排出端口 12的具體結(jié)構(gòu)在后面說明。
[0104]而且,在所述泵收容室Ib的驅(qū)動軸3的軸承孔Id中,形成有供給從所述排出端口12排出的潤滑油的潤滑油槽23。該潤滑油槽23形成為從軸承孔Id的孔緣到內(nèi)部軸向的中央附近之間的長度,通過內(nèi)部所保持的潤滑油來確保所述驅(qū)動軸3和軸承孔Id之間的潤滑性,抑制由摩擦產(chǎn)生的磨損和燒結(jié)。
[0105]如圖2所示,所述泵蓋2由鋁合金材料形成為大致板狀,在大致中央位置貫穿地形成有能夠自由旋轉(zhuǎn)地支承所述驅(qū)動軸3的另一端部的軸承孔2a,并且在外周部一體地形成有形成了所述螺栓插孔的多個凸起部。另外,泵蓋2的內(nèi)側(cè)面在該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大致平坦面狀,但在這里還能夠與所述泵收容室Ib的底面相同地形成吸入端口、排出口端口、儲油部。另外,該泵蓋2通過固定在泵殼I上的定位銷14在泵殼I上進行圓周方向的定位,且確保所述驅(qū)動軸3的兩軸承孔lc、2a的同軸性,并且通過所述各螺栓9被結(jié)合在泵殼I上。此外,所述控制外殼6被一體地設(shè)置在所述泵殼I的側(cè)部。
[0106]所述驅(qū)動軸3通過經(jīng)由齒輪等從曲軸傳遞到從泵蓋2突出的前端部3a的旋轉(zhuǎn)力使轉(zhuǎn)子4向圖1中的箭頭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以該驅(qū)動軸3為中心的圖中左側(cè)的半部分成為吸入?yún)^(qū)域,右側(cè)的半部分成為排出區(qū)域。
[0107]如圖1及圖2所示,所述轉(zhuǎn)子4的7片葉片15分別能夠自由進退地被滑動保持在從內(nèi)部中心側(cè)向外側(cè)以輻射狀形成的7個狹縫4a內(nèi),并且在所述各狹縫4a的基端部分別形成有導入被所述排出端口 12排出的排出液壓的截面大致圓形狀的背壓室24。通過該各背壓室24內(nèi)的壓力和伴隨轉(zhuǎn)子4的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力將所述各葉片15向外側(cè)擠出。
[0108]所述各葉片15的內(nèi)側(cè)的各基端緣與所述轉(zhuǎn)子4的兩側(cè)所具有的前后一對環(huán)槽4b、4c的內(nèi)部中收容的一對葉片環(huán)18、18的外周面滑動接觸,并且各前端緣與所述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周面5a自由滑動地接觸。另外,在相鄰的各葉片15間與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周面5a、轉(zhuǎn)子4的內(nèi)周面、泵收容室lb、泵蓋2的內(nèi)側(cè)面之間,液密地分隔出工作油室即多個泵室19。
[0109]所述各葉片環(huán)18是伴隨旋轉(zhuǎn)向輻射外側(cè)擠出所述各葉片15,發(fā)動機轉(zhuǎn)速低、且所述離心力和背壓室24的壓力小的情況下,各葉片15的各前端部也分別與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周面滑動接觸而液密地分隔成各泵室19。
[0110]所述凸輪環(huán)5是由加工容易的燒結(jié)金屬一體地形成為大致圓筒狀,在外周面的所述凸輪環(huán)基準線M上的圖1中的右外側(cè)位置形成有所述樞軸凹部5d,供被插入定位于該樞軸凹部5b的所述樞軸銷10嵌插并成為偏心擺動支點。
[0111]另外,在凸輪環(huán)5的從所述凸輪環(huán)基準線M到上方側(cè)的位置,隔著所述密封槽5b地設(shè)置有保持密封部件13的大致三角形的突起部5e。
[0112]此外,由所述驅(qū)動軸3、轉(zhuǎn)子4、凸輪環(huán)5、葉片15及葉片環(huán)18形成了泵構(gòu)成體。
[0113]在所述凸輪環(huán)5的突起部5e側(cè)的外周面和泵殼I之間,在以所述凸輪環(huán)基準線M為中心的上方側(cè)形成有控制室即所述控制油室16。
[0114]所述控制油室16通過被供給到內(nèi)部的液壓抵抗后述的施力部件即盤簧28的彈力將所述凸輪環(huán)5向偏心量減少的方向推壓。另外,該控制油室16經(jīng)由所述先導閥7與排出端口 12連通或切斷連通,并且在凸輪環(huán)5的擺動時,也通過所述密封機構(gòu)始終被液密地密封。
[0115]另外,所述凸輪環(huán)5的靠控制油室16側(cè)的外側(cè)面作為受壓面20發(fā)揮功能。
[0116]因此,控制油室16內(nèi)的液壓對凸輪環(huán)5的推壓力成為使該凸輪環(huán)5以樞軸銷10為支點向圖1中的逆時針方向擺動而使偏心量減少的力。
[0117]所述密封部件13例如由低磨損性的合成樹脂材料沿凸輪環(huán)5的軸向細長地形成,并且被保持在形成在凸輪環(huán)5的所述突起部5e的外周面上的所述密封槽5b內(nèi),并且被固定在該密封槽5b的底部側(cè)的橡膠制的彈性部件的彈性力朝向前方也就是說壓抵在各密封面Ie上。由此,確??刂朴褪?6的始終良好的密封性。
[0118]如圖1及圖3所示,所述吸入端口 11向各泵室19的容積擴大的區(qū)域開口,并且通過伴隨所述泵構(gòu)成體的泵作用產(chǎn)生的負壓,經(jīng)由形成在大致中央的吸入口 Ila吸入未圖示的油盤內(nèi)的潤滑油。[0119]另外,在該吸入端口 11的外周側(cè)的大致中央位置,連續(xù)地形成有延伸地設(shè)置到后述的彈簧收容室27的導入部11b,該導入部Ilb與所述吸入口 Ila連通。該吸入口 Ila與導入部Ilb —起與低壓室22連通,并且將通過由泵構(gòu)成體的泵作用產(chǎn)生的負壓從油盤經(jīng)由吸入通路吸起的油向吸入端口 11供給,并導入容積被擴大的各泵室19。因此,所述吸入端口 11、吸入口 11a、導入部Ilb及低壓室22的整體作為低壓部構(gòu)成。
[0120]另一方面,所述排出端口 12向各泵室19的容積伴隨所述泵構(gòu)成體的泵作用而縮小的區(qū)域開口,并且從形成在上側(cè)的排出口 12a經(jīng)由排出通路12b通過氣缸蓋內(nèi)部所具有的后述的主油溝25將油供給到發(fā)動機的各滑動部及可變氣門裝置即例如氣門正時控制裝置。
[0121]另外,后述的先導閥7和電磁切換閥8與從所述主油溝25分支的分支通路29連通。
[0122]此外,在所述排出通路12b附近的主油溝25中設(shè)置有第一油過濾器51,并且在所述分支通路29的與主油溝25之間的分支位置附近設(shè)置有第二油過濾器52,向所述先導閥7和電磁切換閥8供給的油被雙重過濾。
[0123]這些油過濾器51、52是例如使用慮筒,在發(fā)生堵塞等的情況下能夠更換慮筒的盒式,或能夠進行所述慮筒的更換。
[0124]在所述凸輪環(huán)5中,在筒狀主體的外周面的與所述樞軸凹部5d相反側(cè)的位置,一體地設(shè)置有向徑向外側(cè)突出的伸出部即臂26。如圖1所示,該臂26具有:矩形板狀的臂主體26a,從凸輪環(huán)5的筒狀主體的前端緣延伸設(shè)置到軸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凸部26b,一體地形成在該臂主體26a的前端部側(cè)的下表面。
[0125]所述臂主體26a的與前端部的所述凸部26b相反側(cè)的下表面形成為平坦狀,而所述凸部26b的外表面形成為曲率半徑小的圓弧面狀。
[0126]另外,在所述泵殼I的與所述銷孔Id相反側(cè)的位置,也就是說在所述臂26的下方位置,形成有彈簧收容室27。
[0127]所述彈簧收容室27形成為沿泵殼I的軸向延伸的大致平面矩形狀,在內(nèi)部收容配置有,通過所述臂26對所述凸輪環(huán)5向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施力的、也就是說向轉(zhuǎn)子4的旋轉(zhuǎn)中心和所述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周面的中心之間的偏心量變大的方向?qū)λ鐾馆啳h(huán)5施力的所述盤簧28。此外,所述彈簧收容室27經(jīng)由所述導入部Ib和吸入端口 11與所述低壓室22連通。
[0128]所述盤簧28的下端緣與彈簧收容室27的底面彈性接觸,而上端緣與臂26的凸部26b彈性接觸,在彈簧收容室27內(nèi)被賦予規(guī)定的彈簧負荷W,所述上端緣始終與臂26的凸部26b抵接的同時向凸輪環(huán)5中的所述轉(zhuǎn)子4的旋轉(zhuǎn)中心和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周面的中心之間的偏心量變大的方向施力。
[0129]S卩,所述盤簧28是在被賦予彈簧負荷W的狀態(tài)下始終通過臂26對凸輪環(huán)5向上方偏心的方向,換言之向各泵室19的容積變大的方向施力。如圖6所示,所述彈簧負荷W被設(shè)定成在泵排出壓為氣門正時控制裝置的必要液壓Pl時將液壓導入所述控制油室16而使凸輪環(huán)5移動的負荷。
[0130]另外,在泵殼I的從軸向與所述彈簧收容室27相對的位置,一體地設(shè)置有供所述臂26的前端部的上表面抵接并限制該臂26的順時針方向的最大轉(zhuǎn)動位置的球面狀的限制突部If。
[0131]如圖1所示,所述先導閥7主要由以下部件構(gòu)成:階梯圓筒狀的滑動用孔30,沿上下方向被設(shè)置在控制外殼6的內(nèi)部,底部被蓋部件31封閉;滑閥32,能夠向上下方向自由滑動地被設(shè)置在該滑動用孔30的上側(cè)的小徑孔部30a內(nèi)部;支承部即大徑滑動部33,能夠自由上下滑動地被設(shè)置在滑動用孔30的下側(cè)的大徑孔部30b內(nèi);閥彈簧34,被彈性安裝在所述滑閥32和大徑滑動部32之間,相互向相反方向?qū)y32和大徑滑動部33施力。
[0132]所述滑動用孔30的所述小徑孔部30a的上端通過形成在控制外殼6上的油導入口 29a與所述分支通路29連通,并且在小徑孔部30a的側(cè)部形成有第一連通路35的一端開口 35a。該第一連通路35的另一端通過形成在所述泵殼I的端壁上的連通孔36與所述控制油室16連通。
[0133]所述油導入口 29a的內(nèi)徑形成得比所述小徑孔部30a的內(nèi)徑小,在兩者之間形成有階梯錐形的支承面2%,滑閥32的后述的第一擋圈部32a落座于該支承面29b并封閉油導入口 29a。
[0134]另外,與未圖示的油盤連通的排泄通路37的一端開口地形成在所述小徑孔部30a的下部。
[0135]所述滑閥32具有構(gòu)成閥體的上端側(cè)的第一擋圈部32a、外徑與第一擋圈部32a相同的下側(cè)的第二擋圈部32b、和形成在第一、第二擋圈部32a、32b之間的小徑軸部32c,沿內(nèi)部軸向形成有被第一擋圈部32a側(cè)的上端封閉的圓筒狀的通路孔32d。
[0136]第一擋圈部32a的軸向的長度形成得比第二擋圈部32b短,伴隨上下滑動來開閉所述連通孔34的一端開口 34a,并且在內(nèi)部的通路孔32d的上壁面上彈性地保持有所述閥彈簧34的上端34a。此外,所述第一擋圈部32a的軸向長度形成得比所述第一連通孔35的一端開口 35a的內(nèi)徑稍大。
[0137]第二擋圈部32b借助軸向長的外周面在小徑孔部30a內(nèi)穩(wěn)定地滑動引導滑閥32。
[0138]所述小徑軸部32c的外周形成有面向第一連通孔35的一端開口 35a的環(huán)狀槽32e,并且在圓周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連通所述環(huán)狀槽32e和通路孔32d的透孔32f。
[0139]另一方面,在所述大徑滑動部33的上端側(cè)內(nèi)部形成有彈性保持所述閥彈簧34的下端34b的有底的彈簧承接孔33a,并且在下表面33b的中央一體地設(shè)置有小徑圓柱狀的止擋突部33c。該止擋突部33c限制大徑滑動部33的最大下降位置,并且在大徑滑動部33的下表面即大徑受壓面33b和所述蓋部件31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大徑的受壓室38,所述下表面33b承受通過所述電磁切換閥8被導入該受壓室38的液壓并向上方推起大徑滑動部33。
[0140]連通所述受壓室38和電磁切換閥8的第二連通路39的一端開口地形成在所述大徑孔部30b的下端側(cè)。
[0141]如圖1所示,所述電磁切換閥8主要由以下部件構(gòu)成:閥體40,被壓入固定在形成于氣缸體的規(guī)定位置的閥收容孔Ig中,并沿內(nèi)部軸向形成有工作孔41 ;閥座42,被壓入所述工作孔41的前端部(圖中上端部),并在中央形成有電磁控制端口( 〃 > V 4卜''制御一卜)43 ;金屬制的球閥44,能夠自由分離落座地設(shè)置在該閥座42的內(nèi)側(cè),并開閉所述電磁控制端口 43的開口端;電磁線圈部(^ 4卜'')45,被設(shè)置在閥體40的一端側(cè)。[0142]在所述閥體40的周壁的上端部從徑向貫穿地形成有給排端口 46,并且在周壁的下端部側(cè)從徑向貫穿地形成有與所述工作孔41連通的排泄端口 47。所述給排端口 46經(jīng)由所述第二連通路39與先導閥7的受壓室38連通。
[0143]所述電磁控制端口 43經(jīng)由形成在所述氣缸體上的油通路48與所述分支通路29連通。
[0144]在所述電磁線圈部45的殼體45a的內(nèi)部收容配置有未圖示的電磁線圈、固定鐵心、可動鐵心等,在該可動鐵心的前端部設(shè)置有推桿49,其在所述工作孔41內(nèi)具有規(guī)定間隙地滑動,其前端對所述球閥44進行推壓或解除推壓。
[0145]在所述推桿49的外周面和所述工作孔41的內(nèi)周面之間,形成有適當?shù)剡B通所述給排端口 46和排泄端口 47的筒狀的通路50。
[0146]而且,從電子控制器向所述電磁線圈通電時,所述推桿49推進移動并利用前端部推壓所述球閥44使其落座于閥座42而封閉所述電磁控制端口 43的開口端的同時,經(jīng)由所述筒狀通路50使給排端口 46和排泄端口 47連通。
[0147]另一方面,向電磁線圈的通電被切斷時,如圖5所示,所述推桿49后退移動而解除球閥44的推壓(封閉),打開所述電磁控制端口 43,使該電磁控制端口 43和給排端口 46連通,并且切斷筒狀通路50和排泄端口 47的連通。
[0148]電流從未圖示的發(fā)動機的控制單元向所述電磁線圈接通-斷開地被通電或被切斷通電。
[0149]所述控制單元通過發(fā)動機的油溫和水溫、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和負載等檢測當前的發(fā)動機運轉(zhuǎn)狀態(tài),尤其在以圖6的N為基準時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比其低的情況下,向所述電磁線圈通電,比N高的情況下,切斷所述通電。
[0150]但是,在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為N以下也是高負載的情況等下,也切斷向電磁線圈的通電。
[0151]〔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
[0152]以下,關(guān)于所述結(jié)構(gòu)對可變?nèi)萘啃陀捅玫淖饔眠M行說明。首先,在發(fā)動機啟動后的怠速運轉(zhuǎn)等的低轉(zhuǎn)速區(qū)域中,如圖1所示,凸輪環(huán)5通過所述盤簧28的彈力(作用力)使臂26與限制突部If抵接而向最大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相對于驅(qū)動軸3的偏心量成為最大,泵排出量成為最大。
[0153]在該時刻,通過控制單元向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磁線圈通電。由此,所述推桿49推進并向上方推壓球閥44而封閉電磁控制端口 43的開口端,切斷該電磁控制端口 43和給排端口 46的連通的同時,使所述給排端口 46和排泄端口 47連通。
[0154]因此,所述大徑受壓室38向油盤開放并成為液壓不作用于大徑滑動部33的受壓面33b的狀態(tài)。由此,大徑滑動部33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被向下方施力,止擋突部33c與蓋部件31的上表面抵接而限制最大下降移動。
[0155]另一方面,所述滑閥32通過所述閥彈簧34的彈力被向上方施力,第一擋圈部32a落座于支承面29b。由此,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被切斷,且所述第一連通路35和排泄通路37經(jīng)由所述環(huán)狀槽32e、透孔32f、通路孔32d及小徑孔部30a連通。
[0156]因此,所述控制油室16經(jīng)由通路槽36和所述環(huán)狀槽32e等與排泄通路37連通并向油盤開放,成為液壓完全不作用的狀態(tài)。
[0157]因此,所述凸輪環(huán)5不抵抗盤簧28的彈力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成為保持最大偏心量的狀態(tài)。因此,油排出量與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的上升成正比地增加,液壓也成正比地上升,從而成為圖6所示的低轉(zhuǎn)速區(qū)域a的狀態(tài)。此外,該時刻的液壓成為所述氣門正時控制裝置(可變氣門裝置)的要求壓。
[0158]該上升的液壓從主油溝25經(jīng)由分支通路29被導向先導閥7的油導入口 29a時,滑閥32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開始向下方的移動。而且,所述泵排出壓達到超過氣門正時控制裝置的要求壓的Pl時,滑閥32成為稍下降移動的位置。在該狀態(tài)下,滑閥32的第一擋圈部32a成為封閉第一連通路35的一端開口 35a的狀態(tài),從而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仍然維持連通被切斷的狀態(tài),液壓未被供給到控制油室16。
[0159]所述盤簧28的彈簧負荷是在液壓Pl直接作用于控制油室16的情況下,通過其液壓力使凸輪環(huán)5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而使所述驅(qū)動軸3和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徑成為同心的程度的彈簧負荷。因此,滑閥32進一步下降而成為圖4所示的位置時,通過先導閥7的第一擋圈部32a以小的開口面積連通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被減壓的液壓從第一連通路35被供給到控制油室16。而且,凸輪環(huán)5抵抗所述盤簧28的彈力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由此調(diào)整泵排出量。
[0160]從所述第一連通路35向控制油室16供給的液壓過高時,凸輪環(huán)5的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移動量變大,泵排出量減少。然后,向主油溝25供給的液壓降低,從而滑閥32此時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向上方移動,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小,向控制油室16的供給液壓降低。
[0161]另一方面,向所述控制油室16供給的液壓成為過低的狀態(tài)時,凸輪環(huán)5的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移動量小,從而成為偏心量大的狀態(tài),泵排出量變得過剩。然后,由于向主油溝25側(cè)供給的液壓變高,所以滑閥32抵抗盤簧34的彈力向下方移動,由第一擋圈部32a產(chǎn)生的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大,控制油室16的液壓上升。
[0162]像這樣,通過規(guī)定的液壓Pl開始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然后根據(jù)連通開口面積的變化來控制控制油室16的液壓。而且,由于能夠以滑閥32的小的移動量進行控制,所以幾乎不受閥彈簧34的彈簧常數(shù)的影響。
[0163]這是因為,即使在稍微的液壓變動下也能夠使連通開口面積必要充分地變化,如圖6的實線b所示,即使發(fā)動機轉(zhuǎn)速上升,液壓也不上升,能夠控制成大致一定的壓力IPl。
[0164]另外,因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和油溫(油粘度)的變化、空氣的混入和氣穴的發(fā)生等,對于凸輪環(huán)5的內(nèi)周面5a的壓力分布發(fā)生變化,要使所述凸輪環(huán)5旋轉(zhuǎn)移動的液壓力發(fā)生了變化的情況下,也能夠以規(guī)定的液壓Pl開始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能夠?qū)崿F(xiàn)通過開口面積進行的控制,幾乎不受其變化的影響。
[0165]而且,發(fā)動機轉(zhuǎn)速達到圖6的N所示的轉(zhuǎn)速時,為進行活塞冷卻,產(chǎn)生使噴油嘴噴射的必要性。另外,在發(fā)動機的最高輸出扭矩時,產(chǎn)生向曲軸的軸承供給高液壓P2的必要性。
[0166]此外,在低轉(zhuǎn)速下但發(fā)動機負載高的情況下,產(chǎn)生使噴油嘴噴射的必要性。
[0167]像這樣,除了圖6的c區(qū)域的轉(zhuǎn)速區(qū)域以外,在b區(qū)域的轉(zhuǎn)速區(qū)域,在高負載時,也需要如虛線所示地將液壓提高到P2,從而切斷向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通電(斷開狀態(tài))。
[0168]即,如圖5所示,向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磁線圈的通電被切斷時,推桿49將球閥44向電磁控制端口 43側(cè)壓抵的力消失,球閥44因電磁控制端口 43的液壓向相反側(cè)(下方)移動,封閉筒狀通路50并切斷該筒狀通路50和排泄端口 47的連通的同時,使電磁控制端口 43和給排端口 46連通。由于該給排端口 46與先導閥7的第二連通路39連通,所以主油溝25 (分支通路29)的液壓被導入所述受壓室38。
[0169]所述受壓室38和油導入口 29a都被導入相同的分支通路29的液壓,但由于大徑孔部30b的受壓面33b的受壓面積比第一擋圈部32a的上表面的受壓面積大,所以滑閥32、閥彈簧34及大徑滑動部33的整體一起向油導入口 29a方向移動。這里,所述大徑滑動部33與大徑孔部30b和小徑孔部30a的階梯部30c抵接,其進一步的向上方移動被限制。
[0170]滑閥32向上方移動時,第一擋圈部32a也移動并成為圖1所不的位置,從而第一連通路35再通過小徑軸部32c的透孔32f與排泄通路37連通。然后,由于所述控制油室16的液壓降低,所以所述凸輪環(huán)5通過盤簧28的彈力向偏心量變大的方向返回而使泵排出量增加,直到上升到圖6所示的P2。伴隨該泵排出量的增加,主油溝25 (分支通路29)的液壓增加,從而所述滑閥32如圖5所示地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向下方移動。
[0171]像這樣,泵排出壓達到P2時,如上所述地,滑閥32成為圖4所示的位置,第一擋圈部32a再移動到第一連通路35位置,通過第一擋圈部32a使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連通,被減壓的液壓從第一連通路35被導入控制油室16。
[0172]而且,為將泵排出壓一定地保持在P2的狀態(tài),通過先導閥7控制所述控制油室16,但其控制方法和作用與前述的將泵排出壓控制成Pi時相同。
[0173]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向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磁線圈通電或切斷通電,能夠?qū)⑾蛑饔蜏系呐懦鲆簤嚎刂瞥傻鸵簤杭碢l和高液壓即P2這兩種。
[0174]而且,所述被控制的泵排出壓能夠與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和油溫等的運轉(zhuǎn)條件無關(guān)地被一定地保持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
[0175]另外,由于泵排出壓的Pl和P2的關(guān)系根據(jù)閥彈簧34的伸縮量和彈簧常數(shù)決定,所以在被用于多個內(nèi)燃機并成為不同的關(guān)系的情況下,僅通過變更閥彈簧34的設(shè)定,其他零件還保持相同的設(shè)計,就能夠應(yīng)對。
[0176]因此,由于不需要如所述現(xiàn)有技術(shù)那樣地從最初重新設(shè)計泵主體的構(gòu)造并重新制造,所以實現(xiàn)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
[0177]另外,例如僅通過所述閥彈簧34的變更不能夠應(yīng)對的情況下,還能夠通過大徑滑動部33的止擋突部33c的長度、小徑孔部30a和大徑孔部30b之間的階梯部30c、油導入口29a和小徑孔部30b之間的錐形的支承面29b的階梯位置等的小的變更來應(yīng)對。
[0178]而且,所述受壓室38成為高壓時,大徑滑動部33與所述階梯部30c抵接,從而受壓室38的密封性是良好的。因此,大徑孔部30b和大徑滑動部33之間的游隙不需要更嚴格的精度管理。
[0179]另外,由于所述滑閥32和大徑滑動部33是分體的部件,所以小徑孔部30a和大徑孔部30b的同軸度也不需要較嚴格的管理,從而從這點來看,制造作業(yè)也變得容易。
[018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單元進行判斷,來進行向所述電磁線圈的接通-斷開控制,但考慮到電磁線圈等的斷線時的故障安全,采用斷開且液壓高的設(shè)定,但也可以使接通-斷開時的特性相反。
[0181]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所述主油溝25的上游側(cè)和分支通路29的分支位置附近,設(shè)置有第一、第二油過濾器51、52,從而能夠通過雙重過濾,充分地阻止金屬粉等的雜質(zhì)向所述先導閥7和電磁切換閥8流入。由此,先導閥7和電磁切換閥8等不會因雜質(zhì)引起工作不良。
[0182]假設(shè),在所述第一、第二油過濾器51、52發(fā)生堵塞的情況下,液壓不能被導入所述控制油室16,所述凸輪環(huán)5維持最大偏心狀態(tài),泵排出壓變得過剩時,泄壓閥工作,抑制泵排出壓的過度上升。像這樣,在液壓回路的堵塞等的故障時,也能夠確保高液壓,從而能夠充分地抑制在發(fā)動機的高轉(zhuǎn)速高負載時等,通過液壓不足引起的發(fā)動機的故障。
[0183]〔第二實施方式〕
[0184]圖7表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基本結(jié)構(gòu)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從而對于通用的結(jié)構(gòu)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具體的說明。
[0185]即,在本實施方式中,主要在以所述樞軸銷10為中心的下側(cè)形成有第二控制油室53,并且變更了先導閥7的滑閥32的構(gòu)造。
[0186]具體說明時,在所述泵殼I的內(nèi)部,在夾著凸輪環(huán)基準線M (樞軸銷10)的上下位置,設(shè)置有第一控制油室16和第二控制油室53。
[0187]所述分支通路29的液壓從所述分支通路29分支的導入通路54經(jīng)由第一連通孔36直接被導入第一控制油室16,該液壓產(chǎn)生以抵抗盤簧28的彈力使偏心量變小的方式使凸輪環(huán)5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的力。
[0188]另一方面,分支通路29的液壓通過與所述第一連通孔36并列地形成的第二連通孔55從先導閥7被導入所述第二控制油室53。該液壓產(chǎn)生輔助盤簧28的彈力以使偏心量變大的方式使凸輪環(huán)5向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的力。
[0189]相同的壓力作用于所述第一、第二控制油室16、53這雙方的情況下,相互的液壓抵消并成為小的液壓,不能抵抗盤簧28的彈力使凸輪環(huán)5向偏心量變小的方向旋轉(zhuǎn)移動。
[0190]降低所述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時,輔助盤簧28的彈力的力減少,從而能夠使凸輪環(huán)5如圖9所示地抵抗盤簧28的彈力向偏心量變小的方向旋轉(zhuǎn)移動。但是,為了安全,以通過IMPa左右的液壓使凸輪環(huán)5旋轉(zhuǎn)移動的程度,設(shè)定所述盤簧28的彈簧負荷與從第一、第二控制油室16、53到凸輪環(huán)5外周面所承受的受壓面積的比率。
[0191]另外,為構(gòu)成所述各控制油室16、53,與泵殼I的第一密封面Ie對應(yīng)地在與其大致對稱位置,在使泵殼I的一部分鼓出地形成的鼓出部Ih的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圓弧狀的第二密封面li。另外,在與凸輪環(huán)5的所述鼓出部Ih對應(yīng)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突起部5f,在形成在該第二突起部5f的外表面上的保持槽內(nèi),設(shè)置有能夠與所述第二密封面Ii滑動接觸的第二密封部件56。
[0192]其他的構(gòu)成零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泵構(gòu)成體相同,工作也相同。
[0193]在所述先導閥7中,形成了油導入口 29a、小徑孔部30a及大徑孔部30b這三個內(nèi)徑不同的圓筒形狀的氣缸的情況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但滑閥57在軸向的三個位置形成有第一擋圈部57a、第二擋圈部57b及第三擋圈部57c,在所述各擋圈部57a、57b、57c之間形成有第一、第二小徑軸部57d、57e。
[0194]另外,在滑閥57的內(nèi)部軸向上,形成有油導入口 29a側(cè)開口的有底狀的通路孔57f,并且在下側(cè)的第二小徑軸部57e,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與所述通路孔57f連通的透孔57g。此外,在所述各小徑軸部57d、57e的外周,分別形成有環(huán)狀槽57h、57i。
[0195]而且,一端經(jīng)由所述第二連通孔55與所述第二控制油室53連通的第三連通路58的另一端開口地形成在小徑孔部30a的軸向大致中央位置。另外,同樣地,在小徑孔部30a的比第三連通路58的另一端開口 58a更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與油盤連通的排泄通路59的一端的開口 59a。
[0196]所述第三連通路58的開口 58a和排泄通路59的開口 59a通過所述滑閥57的第二擋圈部57b等被相對地開閉,對于所述油導入口 29a和第三連通路58、以及該第三連通路58和排泄通路59進行連通或切斷。
[0197]所述先導閥7的其他結(jié)構(gòu)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滑閥32和大徑滑動部33之間配置有閥彈簧34,通過其彈力對滑閥32和大徑滑動部33向相互分離的方向施力。
[0198]所述滑閥32中的第一擋圈部57a的上端外周緣落座于油導入口 29a和小徑孔部30a之間的錐形的支承面29b,所述大徑滑動部33通過凸形狀的止擋突部33c與蓋部件31抵接,從而形成成為受壓室38的空間,大徑滑動孔30b的下端開口部被蓋部件31密封。此時,所述閥彈簧34被配置成提供規(guī)定的設(shè)定負荷。
[0199]所述電磁切換閥8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另外,給排端口 46和第二連通路39連通的結(jié)構(gòu)等也相同,省略具體的說明。
[0200]〔第二實施方式的作用〕
[0201]以下,關(guān)于本實施方式的可變?nèi)萘啃捅玫墓ぷ?,與圖6的液壓特性相匹配地進行說明。
[0202]圖7表示發(fā)動機轉(zhuǎn)速低且泵排出液壓也低的初期的狀態(tài)。由于所述電磁切換閥8以接通狀態(tài)被通電,所以通過磁力使推桿49伸展使球閥44向電磁控制端口 43壓抵后切斷,并且所述給排端口 46和排泄端口 47連通。由于所述給排端口 46與先導閥7的第二連通路39連接,所以先導閥7的受壓室38向油盤開放,沒有液壓作用,成為低壓狀態(tài)。因此,所述大徑滑動部33的止擋突部33c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與蓋部件31抵接。
[0203]另一方面,所述滑閥32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與所述支承面29b抵接,在該狀態(tài)下,第二小徑軸部57e向第三連通路58開口,第三連通路58和油導入口 29a經(jīng)由第二小徑軸部57e的透孔57g連通。
[0204]由于所述第三連通路58與所述第二連通孔55連接,所以第二控制油室53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成為有主油溝25的液壓作用的狀態(tài)。
[0205]由于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始終通過分支通路29與主油溝25連接,所以相等的液壓作用于兩個控制油室16、53。因此,所述凸輪環(huán)5不能抵抗盤簧28的彈力旋轉(zhuǎn)移動,成為保持最大偏心量的圖7的狀態(tài)。
[0206]排出量與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的上升成正比地增加,泵排出壓也成正比地上升,從而成為圖6所示的低轉(zhuǎn)速區(qū)域a的狀態(tài)。
[0207]上升了的液壓被導入先導閥7的油導入口 29a時,滑閥32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開始下降移動。如圖6所示,泵排出壓達到超過氣門正時控制裝置的要求液壓的Pl時,滑閥32的位置成為圖8所示的稍下降的位置。
[0208]在該狀態(tài)下,油導入口 29a成為被第一擋圈部57a封閉的狀態(tài),并且所述第三連通路58和排泄通路59通過第一環(huán)狀槽57d連通,從而第二控制油室53內(nèi)的液壓從排泄通路59被排泄到油盤內(nèi)并成為低壓狀態(tài)。
[0209]在液壓Pl直接作用于第二控制油室53的情況下,所述盤簧28的負荷成為不能通過其液壓力使凸輪環(huán)5旋轉(zhuǎn)移動的彈簧負荷,但伴隨第二控制油室53的低壓化,凸輪環(huán)5抵抗盤簧28的彈力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并調(diào)整泵排出量。
[0210]而且,所述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過低時,凸輪環(huán)5的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移動量變大,泵排出量減少。然后,由于主油溝25 (分支通路29)的液壓降低,所以滑閥57因閥彈簧34的彈力稍向上方移動,第一環(huán)狀槽57d和第三連通路58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小,排泄量減少,使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上升。
[0211]另一方面,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過高時,由于凸輪環(huán)5的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移動量小,所以泵排出量變得過剩。然后,由于主油溝25的液壓變高,所以第二擋圈部57d抵抗彈簧負荷移動,第二環(huán)狀槽57e和第三連通路58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大,排泄量增加,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降低。
[0212]像這樣,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為規(guī)定的液壓P1,與油導入口 29a的連通被切斷,并開始第一排泄通路59和第三連通路58的連通,然后,根據(jù)連通開口面積的變化被控制。
[0213]而且,由于能夠以第二擋圈部57b的小的移動量進行控制,所以幾乎不受閥彈簧34的彈簧常數(shù)的影響。
[0214]這意味著,即使微小的液壓變動,也能夠使連通開口面積必要充分地變化,如圖6的b的實線區(qū)域所示,即使發(fā)動機轉(zhuǎn)速上升,液壓也不上升,能夠被控制成大致一定的壓力P1,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另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需要將液壓向P2提高時,切斷向電磁切換閥8的通電(斷開狀態(tài))。由此,由于電磁切換閥8的給排端口 46與先導閥7的第二連通路39連通,所以主油溝25的液壓被導入所述受壓室38。
[0215]相同的主油溝25的液壓被導入所述受壓室38和油導入口 29a,但受壓室38側(cè)成為大徑孔部30b,大徑滑動部33的下表面的受壓面33b的受壓面積比第一擋圈部57a的上表面的受壓面積大,從而產(chǎn)生的液壓力大。因此,如圖9所示,所述滑閥32整體和閥彈簧34一起向油導入口 29a方向(上方向)移動。因此,所述大徑滑動部33與大徑孔部30b和小徑孔部30a之間的階梯部30c抵接,不能進行進一步的移動而停止。
[0216]如上所述,滑閥32向上方移動時,第二擋圈部57b也移動,從而如圖7所示,第三連通路58再經(jīng)由第二環(huán)狀槽57e的透孔57g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然后,由于所述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增加,所以凸輪環(huán)5因盤簧28的彈力向偏心量變大的方向返回,使排出量增加。主油溝25的液壓伴隨排出量增加而增加,使所述滑閥32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下降移動。
[0217]泵排出壓達到P2時,成為圖9的狀態(tài),第二擋圈部57b再移動到第三連通路58的位置,通過第一擋圈部57a連通第二環(huán)狀槽57e和第三連通路58,從而排泄通路59和第二控制油室53連通。因此,該第二控制油室53成為低壓。
[0218]而且,第二控制油室53以將泵排出壓一定地保持在圖6的P2的方式被先導閥7控制,但其控制方法和作用與前述的將泵排出壓控制成Pl時相同。
[0219]以上,通過第二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液壓特性和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但所述先導閥7和電磁切換閥8被例如雜質(zhì)等鎖定,成為液壓作用于第一、第二控制油室16、53雙方的狀態(tài)的情況下,也能夠發(fā)揮以規(guī)定的液壓(約IMPa左右)工作的故障安全功能。
[0220]〔第三實施方式〕
[0221]圖10表示第三實施方式,可變?nèi)萘坑捅玫谋脴?gòu)成體等的整體結(jié)構(gòu)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但第一控制油室16通過先導閥7供給或排出主油溝25 (分支通路29)的液壓。另外,所述盤簧28的負荷被設(shè)定成在停止時能夠?qū)⑵牧勘3衷谧畲笪恢玫某潭鹊呢摵伞?br>
[0222]而且,在小徑孔部30a的比所述第三連通路58的開口端58a更靠上側(cè)的位置的靠所述油導入口 29a側(cè),形成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第一連通路35。該第一連通路35的一端35a向小徑孔部30a開口地形成,另一端經(jīng)由第一連通孔36與第一控制油室16連通。
[0223]具有三個擋圈部57a、57b、57c和兩個小徑軸部57d、57e (兩個環(huán)狀槽57h、57i)的滑閥57等的其他結(jié)構(gòu)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
[0224]所述第一環(huán)狀槽57h的寬度形成得與第一連通路35的一端開口 35a的內(nèi)徑,也就是說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二環(huán)狀槽57i的寬度形成得與第三連通孔58的一端開口 58a的內(nèi)徑,也就是說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一排泄通路59的一端開口的開口寬度形成得與第一環(huán)狀槽57h的寬度大致相等。另外,在所述第二小徑軸部57e上沿徑向形成有透孔57e并與所述第三連通路58適當?shù)剡B通。
[0225]電磁切換閥8的結(jié)構(gòu)和油通路結(jié)構(gòu)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
[0226]〔第三實施方式的作用〕
[0227]從泵的排出通路12b排出的油通過油過濾器51和未圖示的油冷卻器后,到達主油溝25,被供給到滑動各部和通過液壓工作的各零件。
[0228]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磁控制端口 43和先導閥7的油導入口 29a被連接到所述主油溝25 (分支通路29)。優(yōu)選與主油溝25連接,但也可以在排出通路12b之后緊接著與排出端口 12連接。
[0229]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給排端口 46被連接到先導閥7第二連通路39。
[0230]所述先導閥7的滑閥32的第一環(huán)狀槽57h向排泄通路59開口,第二環(huán)狀槽57i經(jīng)由透孔57g與通路孔57f連通,并且再與所述油導入口 29a連通。所述先導閥7的第一、第二排泄通路37、59和電磁切換閥8的排泄端口 47與油盤連通的結(jié)構(gòu)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
[0231]〔第三實施方式的作用〕
[0232]以下,關(guān)于本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圖10表示發(fā)動機轉(zhuǎn)速低且泵排出壓也低的初期的狀態(tài)。
[0233]在該時刻,由于電磁切換閥8被接通而通電,所以通過電磁線圈的磁力使推桿49伸展而使球閥44壓抵在電磁控制端口 43的開口端,從而切斷該電磁控制端口 43和先導閥7的第二連通路39之間的連通,并且給排端口 46和排泄端口 47連通。由于所述給排端口46被連接到所述第二連通路39,所以受壓室38向油盤開放,并成為沒有液壓作用的狀態(tài)。
[0234]而且,所述先導閥7的大徑滑動部33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借助止擋突部33c與蓋部件31抵接。
[0235]另一方面,先導閥7的滑閥32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被向上方施力,并與小徑孔部30a的支承面29b抵接。在該狀態(tài)下,由于第一小徑軸57d (第一環(huán)狀槽57h)向第一連通路35和第一排泄通路59開口,所以第一連通路35與第一排泄通路59連通。
[0236]第三連通路58和油導入口 29a經(jīng)由第二小徑軸部57e的透孔57g連通。由于所述第一連通路35與泵殼I的第一連通孔36連接,所以第一控制油室16和第一排泄通路59連通并成為沒有液壓作用于第一控制油室16的狀態(tài)。由于第三連通路58與第二連通孔55連接,所以第二控制油室53經(jīng)由透孔57g等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并作用有主油溝25的液壓。
[0237]像這樣,由于主油溝25的液壓通過分支通路29僅作用于所述泵殼I內(nèi)的第二控制油室53,所以凸輪環(huán)5不能抵抗盤簧28的彈力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成為保持最大偏心量的圖10的狀態(tài)。
[0238]由于泵排出量與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的上升成正比地增加,液壓也成正比地上升,所以成為圖6所示的低轉(zhuǎn)速區(qū)域(a)的狀態(tài)。
[0239]而且,上升了的泵液壓被導入先導閥7的油導入口 29a時,滑閥57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開始下降移動。
[0240]泵排出壓達到超過氣門正時控制裝置的要求液壓的Pl (參照圖6)時,滑閥57成為圖11所示的下降位置。
[0241]所述第一連通路35的開口寬度和第一擋圈部57a的寬度大致相等,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目標向油導入口 29a或通過第一環(huán)狀槽57h向第一排泄通路59有選擇地切換。另一方面,第三連通路58的連通目標通過第二環(huán)狀槽57i向油導入口 29a或通過第一環(huán)狀槽57h向第一排泄通路59有選擇地切換。而且,這兩個第一連通路35和第三連通路58的切換大致同時進行。
[0242]因此,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的連通目標在第一排泄通路59和油導入口 29a之間切換,第二控制油室53的連通目標在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排泄通路59之間切換,并同時地進行。而且,進行切換時,凸輪環(huán)5抵抗所述盤簧28的彈力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移動并調(diào)整排出量。
[0243]第一控制油室16的液壓過高,或者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過低時,所述凸輪環(huán)5的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移動量變大,排出量減少。然后,由于主油溝25的液壓降低,滑閥57通過彈力稍上升移動,由第一擋圈部57a產(chǎn)生的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小,第一控制油室16的液壓降低的同時,第二擋圈部57b移動,第二環(huán)狀槽57i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小,排泄量減少,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提高。
[0244]第一控制油室16的液壓過低,或者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過高時,由于凸輪環(huán)5的旋轉(zhuǎn)移動量小,所以泵排出量變得過剩。然后,由于主油溝25的液壓變高,所以第一擋圈部57a抵抗彈力下降移動,使油導入口 29a和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大,第一控制油室16的液壓提高的同時,第二擋圈部57b也下降移動,第一環(huán)狀槽57h和第三連通路58的連通開口面積變大,從而來自第二控制油室53的油的排泄量增加,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降低。
[0245]像這樣,兩個控制油室16、53的液壓為規(guī)定的液壓P1,開始油導入口 29a、排泄通路59與第一連通路35、第二連通孔58的連通,然后,根據(jù)連通開口面積的變化被控制。
[0246]而且,由于同時進行雙方的控制油室16、53的液壓控制,所以第一、第二擋圈部57a、57b的移動量與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的情況相比即使更小也能夠進行控制。由此,能夠使閥彈簧34的彈簧常數(shù)的影響更少。
[0247]另外,需要將泵排出壓向P2提高時,只要切斷向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流即可,與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其工作也相同。[0248]將泵排出壓控制成P2時的先導閥7的狀態(tài)如圖12所示。也就是說,液壓從第二連通路39被導入受壓室38并經(jīng)由大徑滑動部33使所述滑閥32整體和閥彈簧34 —起向油導入口 29a方向(上方向)移動。因此,所述大徑滑動部33與大徑孔部30b和小徑孔部30a之間的階梯部30c抵接,不能進行進一步的移動而停止。
[0249]〔第四實施方式〕
[0250]圖13A?C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先導閥7,在該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先導閥7的變形例。泵主體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gòu)造,所述電磁切換閥8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
[0251]在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中,通過使所述大徑滑動部33的位置移動,改變閥彈簧34的全長,使切換所述滑閥32、57對第一連通路35的連通、切斷狀態(tài)時的切換壓力變化,但如該實施方式那樣地,通過改變先導閥7的端口位置,也能夠同樣地使切換壓力變化。
[0252]S卩,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先導閥7的滑動用孔30和滑閥32之間配置套筒60,通過電磁切換閥8的通電-非通電(接通-斷開)使套筒60移動,由此改變切換時的閥彈簧34長度來改變彈簧負荷,從而能夠液壓控制成兩種控制液壓Pl和P2。
[0253]具體說明時,所述套筒60由圓筒狀的小徑部60a和一體地設(shè)置在該小徑部60a的圖中下端緣上的凸緣狀的大徑部60b構(gòu)成,所述小徑部60a具有微小游隙并能夠自由滑動地被收容在小徑孔部30a內(nèi),并且大徑部60b具有微小游隙并能夠自由滑動地被配置在大徑孔部30b內(nèi)。另外,所述滑閥32具有微小游隙并能夠自由滑動地被收容在所述小徑部60a的內(nèi)周面。
[0254]另外,在所述小徑部60a的與所述第一連通路35對應(yīng)的位置,從徑向貫穿地形成有多個連通端口 61,所述第一連通路35的開口寬度被設(shè)定成即使所述連通端口 61上下移動也能夠始終連通的寬度。
[0255]圖13A表示沒有泵排出壓作用或低液壓的初期狀態(tài)。在所述套筒60的內(nèi)周面的下部設(shè)置有圓環(huán)凸狀的彈簧座62,在該彈簧座62和密封所述大徑孔部30b的下端開口的蓋部件31之間,彈性安裝有對所述套筒60向上方施力的第三施力部件即套筒彈簧63。該套筒彈簧63被設(shè)定成即使液壓作用于所述油導入口 29a,套筒也不移動的程度的彈簧負荷,并將套筒60壓抵在形成于所述小徑孔部30a的上端的支承面30d上地進行施力。
[0256]在所述蓋部件31的大致中央位置,貫穿地形成有與套筒60的內(nèi)部連通的排泄端Π 31a。
[0257]所述滑閥32的構(gòu)造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具有上側(cè)的第一擋圈部32a和下側(cè)的第二擋圈部32b,在該兩擋圈部32a、32b之間形成有小徑軸部32c。另外,在滑閥32的內(nèi)部軸向上,形成有上端被封閉的通路孔32d。在所述小徑軸部32c的外周形成有環(huán)狀槽32e,并且沿內(nèi)部徑向貫穿地形成有連通所述通路孔32d和環(huán)狀槽32e的透孔32f。
[0258]在所述滑閥32的通路孔3上表面和蓋部件31之間,設(shè)置有對滑閥32向封閉油導入口 29a的方向施力的閥彈簧34。
[0259]在小徑孔部30a、大徑孔部30b的階梯部30c與套筒60的小徑部60a、大徑部60b的階梯部之間形成有圓環(huán)狀的受壓室64,第二連通路39向其開口。未圖示的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給排端口 46被連接在該第二連通路39。[0260]套筒60的所述連通端口 61與大徑的第一連通路35連通。
[0261]而且,在圖13A所示的初期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連通路35經(jīng)由連通端口 61、環(huán)狀槽32e及透孔32f與套筒60的內(nèi)部連通,并且與蓋部件31的排泄端口 31a連通。
[0262]所述連通端口 61以與套筒60的旋轉(zhuǎn)方向無關(guān)地與所述第一連通路35連通的方式,在軸向相同位置沿圓周方向設(shè)置多個。
[0263]而且,各個構(gòu)成部件的油通路的連接與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工作也相同,從而得到圖6所示的液壓特性。
[0264]也就是說,泵排出壓上升到Pl時的先導閥7如圖13B所示地通過油導入口 29a的液壓使滑閥32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第一擋圈部32a的寬度和連通端口 61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一擋圈部32a移動到連通端口 61的位置時,所述連通端口 61和排泄端口 31a的連通被切斷,并且切換到連通端口 61和油導入口 29a的連通。由此,液壓被導入所述控制油室16。
[0265]在該時刻,向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流被切斷,所述電磁控制端口 43和第二連通路39被連通,從而如圖13C所示,液壓被導入所述環(huán)狀受壓室64。
[0266]液壓被導入所述環(huán)狀受壓室64時,通過作用于套筒60的大徑部60b的液壓力使套筒60抵抗套筒彈簧63的彈力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大徑部60b的下表面被強力地壓抵在蓋部件31的上表面。由此,得到良好的密封性,并且所述環(huán)狀受壓室64成為高壓。
[0267]此外,若使所述套筒60的小徑部60a和滑動用孔30的小徑孔部30a之間的游隙更小來確保密封性,則能夠增大所述大徑部60b和大徑孔部30b的游隙,能夠以增大了游隙的量來相應(yīng)地緩和小徑部60a和大徑部60b的同軸精度。
[0268]如圖13C所示,由于連通端口 61也伴隨所述套筒60的下降移動向蓋部件31方向移動,所以滑閥32的第一擋圈部32a也與連通端口 61 —起下降移動。此時,壓縮所述閥彈簧34,負荷提高,從而其切換壓力成為圖6所示的P2。
[0269]其他的作用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但套筒60由鐵類材料形成,由此,與滑閥32之間的滑動位置的耐磨損性提高,另外,與鋁合金材料的控制外殼6的滑動用孔30之間的滑動面積比滑閥32大,能夠提高耐磨損性。
[0270]〔第五實施方式〕
[0271]圖14A?C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先導閥7,在該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與第四實施方式同樣地對于所述第二實施方式追加配置了套筒60的先導閥7的變形例。泵主體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gòu)造,所述電磁切換閥8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
[0272]即,在滑動用孔30和滑閥57之間,能夠自由上下滑動地配置有套筒60,通過向電磁切換閥8的通電-非通電(接通-斷開)使所述套筒60上下移動,由此改變切換時的閥彈簧34的全長,也就是說改變彈簧負荷,能夠通過液壓控制成兩種控制液壓Pl和P2。
[0273]所述套筒60是在與第三連通路58對應(yīng)的位置,在周向的等間隔位置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多個連通端口 61,并且在該連通端口 61的上側(cè)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與排泄通路59連通的多個排泄端口 65。此外,該排泄端口 65被置換成蓋部件31的排泄端口 31a。
[0274]所述滑閥57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被向封閉油導入口 29a的方向施力,而套筒60通過套筒彈簧63的彈力被向與支承面30d抵接的方向施力。
[0275]圖14A表示先導閥7的初期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連通端口 61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經(jīng)由透孔57g等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并且與第三連通路58連通。因此,主油溝25的排出壓被供給到第二控制油室53。
[0276]圖14B表示所述主油溝25的液壓為Pl時的先導閥7的工作狀態(tài),滑閥57的第二擋圈部57b的寬度和連通端口 61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二擋圈部57b下降移動到連通端口 61的位置時,連通端口 61被封閉,向第二控制油室53的油供給停止,并且連通端口 61經(jīng)由第一環(huán)狀槽57h被切換到排泄端口 65,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被減壓。
[0277]然后,斷開電磁切換閥8而切斷電流時,如圖14C所示,液壓被導入環(huán)狀受壓室64,該受壓室64的液壓上升時,套筒60抵抗套筒彈簧63的彈力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大徑部60b的下表面被壓抵在蓋部件31的上表面。
[0278]由于連通端口 61也伴隨套筒60的下降移動向蓋部件31方向移動,所以滑閥57的第二擋圈部57b也與連通端口 61相匹配地下降移動。此時,閥彈簧34收縮,負荷提高,從而其切換壓力成為圖6所示的P2。
[0279]所述第二連通孔58和排泄通路59的開口寬度被設(shè)定成即使連通端口 61和排泄端口 65移動也能夠連通的寬度,能夠確保所述各連通。其他的作用效果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但套筒60由鐵類材料形成,由此,與滑閥57之間的滑動部的耐磨損性提高,另外,鋁合金材料的控制外殼6和滑動用孔30的滑動面積比滑閥57大,得到使耐磨損性提高的效果,這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
[0280]〔第六實施方式〕
[0281]圖15A?C表不第六實施方式的先導閥7,在該實施方式中,不出了與第四、第五實施方式同樣地對于所述第三實施方式追加配置了套筒60的先導閥7的變形例。泵主體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gòu)造,所述電磁切換閥8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
[0282]在能夠自由滑動地設(shè)置在滑動用孔30和滑閥57之間的套筒60中,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與第一連通路35連通的多個第一連通端口 61,并且在其下側(cè)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與排泄通路59連通的多個排泄端口 66。另外,在該排泄端口 66的下側(cè)貫穿地形成有與第三連通路58連通的多個第二連通端口 67。
[0283]而且,通過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接通-斷開使套筒60上下移動來改變切換時的閥彈簧34的全長,由此改變彈簧負荷,從而能夠通過液壓控制成兩種控制液壓Pl和P2。
[0284]圖15A表示先導閥7的初期狀態(tài),套筒60和滑閥57通過閥彈簧34和套筒彈簧63的彈力被壓抵在支承面30d上。
[0285]在該狀態(tài)下,第一連通路35與第三實施方式同樣地經(jīng)由第一環(huán)狀槽57h與排泄端口 66及排泄通路59連通,第三連通路58經(jīng)由第二連通端口 67和透孔57g等與油導入口29a連通。
[0286]此外,泵主體和電磁切換閥8及它們的連接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
[0287]圖15B表示主油溝25的液壓為Pl時的先導閥7的工作狀態(tài),第一擋圈部57a的寬度和第一連通端口 61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二擋圈部57b的寬度和第二連通端口 67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因此,第一、第二擋圈部57a、57b移動到第一、第二連通端口 61、67的位置時,第一連通端口 61的連接目標從排泄端口 66被切換到油導入口 29a,第二連通端口 67的連接目標從油導入口 29a被切換到排泄端口 66,液壓被導入泵主體的第一控制油室16,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被減壓。
[0288]圖15C表示斷開所述電磁切換閥8而成為非通電狀態(tài),液壓被導入環(huán)狀受壓室64的狀態(tài),液壓被導入受壓室64時,套筒60抵抗套筒彈簧63的彈力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大徑部60b的下表面壓抵在蓋部件31的上表面。
[0289]由于第一、第二連通端口 61、67也伴隨套筒60的下降移動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所以滑閥57的第一、第二擋圈部57a、57b也與各連通端口 61、67相匹配地下降移動。此時,閥彈簧34收縮,負荷提高,從而其切換壓力成為圖6所示的P2。
[0290]所述第一連通路35和排泄通路59的開口寬度被設(shè)定成即使所述連通端口 61和排泄端口 66移動也能夠連通的寬度。
[0291]〔第七實施方式〕
[0292]圖16A?C表示第七實施方式,其基本構(gòu)造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不同之處是變更了能夠自由滑動地配置在滑動用孔30和滑閥57之間的套筒60的構(gòu)造。在該套筒60的小徑部60a的上端形成有上壁60c,在該上壁60c的中央貫穿地形成有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的大徑連通孔60d,并且上壁60c的下表面成為限制滑閥32的最大上方移動的第二支承面60e。該滑閥32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的構(gòu)造。
[0293]另外,在所述小徑部60a的上部側(cè),沿徑向貫穿地形成有與第一連通路35連通的多個連通端口 61。
[0294]在所述蓋部件31的上表面中央一體地形成有階梯狀的凸部31b,在該凸部31b的外周面上,沿上下方向滑動引導所述套筒60的下部內(nèi)周面。另外,在蓋部件31的內(nèi)部中央沿軸向貫穿地形成有排泄端口 31a。在所述滑閥57和蓋部件31的凸部31b上表面之間,具有規(guī)定的彈簧負荷地配置有閥彈簧34,通過該彈力將滑閥57的第一擋圈部32a壓抵在套筒60的第二支承面60e,并通過該力將套筒60壓抵在滑動用孔30的階梯面30d。
[0295]另外,在套筒60的大徑部60b下表面和蓋部件31之間形成有受壓室64,所述第二連通路39的一端在此開口。
[0296]在所述小徑孔部30a、大徑孔部30b的階梯部與套筒60的小徑部60a、大徑部60b的階梯部之間,形成有背壓室68。該背壓室68通過設(shè)置在套筒60的小徑部60a下部側(cè)的背壓排泄孔69與蓋部件31的排泄端口 31a連通。而且,在圖16A所示的初期狀態(tài)下,控制油室16通過連通孔35、連通端口 61及小徑軸部32c的透孔32f與套筒內(nèi)的通路孔32d和蓋部件31的排泄端口 31a連通。所述連通端口 61與套筒60的旋轉(zhuǎn)方向無關(guān)地始終與所述連通孔35連通。
[0297]泵主體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與電磁切換閥8之間的連接結(jié)構(gòu)也相同,另外,工作也相同,得到圖6所示的液壓特性。但是,電磁切換閥8在通電時從第二連通路39向受壓室64供給液壓,在非通電時切斷向第二連通路39的液壓供給,并被變更成與排泄端口 47連通的結(jié)構(gòu)。
[0298]泵排出壓上升到Pl時,如圖16B所示,通過油導入口 29a的液壓使滑閥32抵抗閥彈簧34的彈力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
[0299]該滑閥32從第二支承面60e分離,沒有閥彈簧34的彈力作用,在電流向電磁切換閥8流動的狀態(tài)下,液壓也被供給到受壓室64,從而維持套筒60的上壁60c壓抵在支承面30d的狀態(tài)。S卩,由于套筒60被大地設(shè)定從大徑部60b的受壓室64承受的受壓面積,作用相同的主油溝25的液壓的情況下,被向上方推起,并向支承面30d壓抵。
[0300]滑閥32的第一擋圈部32a的寬度和連通端口 61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一擋圈部32a移動到連通端口 61的位置時,連通端口 61與排泄端口 31a的連通被切斷并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液壓被導入所述控制油室16。
[0301]斷開所述電磁切換閥8而切斷電流時,受壓室64的液壓被排泄之后,如圖16C所示,受壓室38的液壓被排泄,從而通過作用于第二支承面60e的外側(cè)端部的液壓力,使套筒60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并壓抵在蓋部件31的凸部31b的階梯狀止擋面31c。而且,通過蓋部件31的止擋面31c限制套筒60的下降移動,受壓室38成為最小容積。
[0302]由于連通端口 61也伴隨所述套筒60的下降移動向蓋部件31方向移動,所以滑閥57的第一擋圈部32a也與連通端口 61相匹配地下降移動。此時,由于閥彈簧34收縮,負荷提高,所以其切換壓力成為圖6所示的P2。連通孔35的開口寬度被設(shè)定成即使套筒60的連通端口 61移動也始終確保連通狀態(tài)的寬度。
[0303]其他的作用效果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液壓未被供給到所述壓室64時,泵排出壓成為高壓的P2,從而得到通路堵塞時的故障安全的效果。
[0304]〔第八實施方式〕
[0305]圖17A?C表不第八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基本構(gòu)造與第五實施方式相同,不同之處是與第七實施方式同樣地變更了能夠自由滑動地配置在滑動用孔30和滑閥57之間的套筒60的構(gòu)造。
[0306]在該套筒60的小徑部60a的上端形成有上壁60c,在該上壁60c的中央貫穿地形成有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的大徑連通孔60d,并且上壁60c的下表面成為限制滑閥32的最大上方移動的第二支承面60e。該滑閥32是與第五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gòu)相同的構(gòu)造。
[0307]在所述套筒60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三連通路58連通的連通端口 61、和與排泄通路59連通的排泄端口 65。
[0308]而且,在圖17A所示的初期位置,套筒60和滑閥57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上升移動,并分別被壓抵在各支承面30d、60e。
[0309]在該狀態(tài)下,第三連通路58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泵主體和電磁切換閥8及它們的連接與第二實施方式、第五實施方式相同。但是,電磁切換閥8在通電時向第二連通路39供給液壓,在非通電時切斷向第二連通路39的液壓供給而與電磁切換閥8的所述排泄端口 47連通。
[0310]主油溝25的液壓為Pl時,如圖17B所示,第一擋圈部57a的寬度和連通端口 61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從而第一擋圈部57a移動到連通端口 61的位置時,該連通端口 61的連通目標從油導入口 29a被切換到排泄端口 65,所述第二控制油室53內(nèi)的液壓被減壓。
[0311]電磁切換閥8成為非通電,向受壓室64的液壓供給被切斷并被排泄時,如圖17C所示,通過作用于套筒60的上壁60c的外周端部的液壓力使套筒60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大徑部60b的下表面被壓抵在蓋部件31的止擋面31c。在該狀態(tài)下,套筒60的下降移動被限制,受壓室64被確保最小各積。
[0312]由于連通端口 61也伴隨套筒60的下降移動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所以滑閥57的第一擋圈部57a也與連通端口 61相匹配地下降移動。此時,由于閥彈簧34收縮,負荷提高,所以其切換壓力成為P2。[0313]此外,第三連通路58和排泄通路59的開口寬度被設(shè)定成即使所述連通端口 61和排泄端口 65移動也能夠連通的寬度。
[0314]〔第九實施方式〕
[0315]圖18A?C表不第九實施方式的先導閥7,該第九實施方式相對于第六實施方式與第七實施方式、第八實施方式同樣,套筒60的小徑部60a具有微小游隙地能夠滑動地被設(shè)置在小徑孔部30a,并且大徑部60b具有微小游隙地能夠滑動地被設(shè)置在大徑孔部30b。另外,滑閥57也具有微小游隙地能夠自由滑動地被設(shè)置在套筒60的內(nèi)周面。另外,在套筒60的上壁60c的中央形成有大徑連通孔60d,并且在外周端部設(shè)置有第二支承面60e,滑閥57與其抵接。
[0316]在所述套筒60上,分別沿徑向貫穿地設(shè)置有與第一連通路35連通的第一連通端口 61、和與排泄端口 66和第三連通路58連通的第二連通端口 67。套筒60和滑閥57在圖18A所示的初期位置,通過閥彈簧34的彈力分別被壓抵在各支承面30d、60e。
[0317]在該狀態(tài)下,第一連通路35與第三實施方式同樣地經(jīng)由第一環(huán)狀槽57h與排泄端口 66連通,第三連通路58經(jīng)由透孔57g等與油導入口 29a連通。泵主體和電磁切換閥8及它們的連接與第三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相同。但是,電磁切換閥8在通電時將液壓供給到第二連通路39,在非通電時切斷液壓供給并與排泄端口 47連通。
[0318]然后,主油溝25的液壓成為Pl時,如圖18B所示,滑閥57的第一擋圈部57a的寬度和第一連通端口 61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第二擋圈部57b的寬度和第二連通端口 67的開口寬度大致相等,從而第一、第二擋圈部57a、57b下降移動到第一、第二連通端口 61、67的位置時,第一連通端口 61的連接目標從排泄端口 66被切換到油導入口 29a,第二連通端口 67的連接目標從油導入口 29a被切換到排泄端口 66,液壓被導入第一控制油室16,第二控制油室53的液壓被減壓。
[0319]然后,所述電磁切換閥8的電流被切斷時,如圖18C所示,受壓室64的液壓被排泄并成為低壓,并且通過作用于套筒60的上壁60c的上表面的液壓力,使該套筒60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大徑部60b的下表面與蓋部件31的止擋面31c抵接,下降移動被限制,受壓室38成為最小容積。
[0320]由于第一、第二連通端口 61、67也伴隨所述套筒60的下降移動向蓋部件31方向下降移動,所以滑閥57的第一、第二擋圈部57a、57b也與連通端口 61相匹配地下降移動。此時,由于閥彈簧34收縮,負荷提高,所以其切換壓力成為P2。
[0321]此外,第一連通路35和排泄通路37的開口寬度被設(shè)定成即使第一連通端口 61和排泄端口 66移動也能夠連通的寬度。圖19A?C表示例如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所述第一連通路35的一端開口 35a的開口寬度和第一擋圈部32a的寬度的各種不同的結(jié)構(gòu),圖19A所示的是第一連通路35的開口寬度和第一擋圈部32a的寬度被設(shè)定成大致相同,還具有任意一方稍大的情況,圖19B所示的是第一擋圈部32a的寬度形成得比第一連通路35的開口 35a寬度稍大。圖19C所示的是第一連通路35的開口 35a形成得比第一擋圈部32a稍大。像這樣,通過相對地改變一端開口 35a的寬度和第一擋圈部32a的寬度,能夠與滑閥32的行程量相應(yīng)地任意地控制向所述控制油室16的液壓供給量。
[0322]圖20A?C表示變更了第一擋圈部32a的形狀的情況,還可以在所述第一擋圈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下部位形成有倒角部32g、32h。在第一擋圈部32a寬度寬的情況下,與小徑孔部30a之間具有微小的間隙,三方并非完全地被切斷。它們是改變了滑閥57的位移和連通開口面積變化的關(guān)系的情況,根據(jù)泵主體的規(guī)格和工作壓的大小適當?shù)剡x擇使用。
[0323]它們在所述各實施方式中的全部的連通孔35、58與滑閥32、57的關(guān)系中也是相同的。
[0324]關(guān)于從所述實施方式把握的所述技術(shù)方案以外的發(fā)明的技術(shù)思想,進行如下說明。
[0325]〔技術(shù)方案a〕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26]所述支承部通過所述控制機構(gòu)被電氣地控制。
[0327]〔技術(shù)方案b〕如技術(shù)方案a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28]所述支承部具有通過受壓向所述滑閥的滑動方向移動的受壓面,排出壓向該受壓面的供給通過所述控制機構(gòu)的電磁切換閥控制。
[0329]〔技術(shù)方案C〕如技術(shù)方案b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br>
[0330]所述滑動用孔形成為階梯狀,并由供所述滑閥滑動的小徑孔和供所述支承部滑動的大徑孔構(gòu)成,
[0331]所述支承部通過形成在小徑孔和大徑孔之間的階梯部被限制向小徑孔方向的最大移動位置。
[0332]〔技術(shù)方案d〕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33]對所述滑動用孔的滑閥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側(cè)的部位成為低壓狀態(tài)。
[0334]〔技術(shù)方案e〕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br>
[0335]通過從所述排出部被導入所述控制室的液壓,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一方向移動,
[0336]通過所述排出壓使所述滑閥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向一方向滑動,由此,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控制室,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
[0337]〔技術(shù)方案f〕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br>
[0338]具有常壓室,通過始終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一方向移動的方向的力,并且
[0339]具有第二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地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力,
[0340]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并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使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第二控制室。
[0341]〔技術(shù)方案g〕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42]所述控制室由以下部件構(gòu)成:第一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的力;第二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方向的力,并且,
[0343]所述連通端口由與所述第一油室連通的第一連通端口和與所述第二油室連通的第二連通端口構(gòu)成,[0344]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第一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第一油室,并且使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第一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并且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第二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第二油室。
[0345]〔技術(shù)方案h〕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46]所述滑閥切換油相對于所述排出部和所述連通端口的所述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時,臨時封閉所述連通端口。
[0347]〔技術(shù)方案i〕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48]所述連通端口與所述排出部或低壓部始終連通。
[0349]〔技術(shù)方案j〕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br>
[0350]所述滑閥具有在軸向的兩端部實施了倒角的大徑的擋圈部和小徑的軸部,
[0351]所述連通端口通過所述擋圈部被切換油的導入和排出。
[0352]〔技術(shù)方案k〕如技術(shù)方案1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53]所述滑動部件通過所述控制機構(gòu)被電氣地控制。
[0354]〔技術(shù)方案I〕如技術(shù)方案k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55]所述滑動部件具有通過受壓向所述滑閥的滑動方向移動的受壓面,排出壓向該受壓面的供給通過所述控制機構(gòu)的電磁切換閥控制。
[0356]〔技術(shù)方案m〕如技術(shù)方案I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57]在所述滑動部件的外周具有凸緣部,該凸緣部成為所述受壓面。
[0358]〔技術(shù)方案η〕如技術(shù)方案m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59]所述滑動部件的內(nèi)部的與滑閥相反側(cè)的空間部成為大氣壓。
[0360]〔技術(shù)方案O〕如技術(shù)方案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61]通過將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導入所述控制室,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的力,
[0362]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控制室,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
[0363]〔技術(shù)方案P〕如技術(shù)方案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br>
[0364]具有常壓室,通過始終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沿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作用有力,并且
[0365]通過將從排出部排出的油導入所述控制室,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力,
[0366]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使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控制室。
[0367]〔技術(shù)方案q〕如技術(shù)方案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68]所述控制室由以下部件構(gòu)成:第一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的力;第二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方向的力,并且
[0369]所述連通端口由與所述第一油室連通的第一連通端口和與所述第二油室連通的第二連通端口構(gòu)成,
[0370]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將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第一連通端口導入所述第一油室,并且使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第一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并且將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導入所述第二油室。
[0371]〔技術(shù)方案r〕如技術(shù)方案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72]所述滑閥切換油相對于所述排出部和連通端口的所述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時,臨時封閉所述連通端口。
[0373]〔技術(shù)方案S〕技術(shù)方案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br>
[0374]所述連通端口與所述排出部或低壓部始終連通。
[0375]〔技術(shù)方案t〕如技術(shù)方案3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br>
[0376]所述滑閥具有在軸向的兩端部實施了倒角的大徑的擋圈部和小徑的軸部,
[0377]所述連通端口通過所述擋圈部被切換油的導入和排出。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具? 泵構(gòu)成體,通過內(nèi)燃機被旋轉(zhuǎn)驅(qū)動,使多個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而將從吸入部導入的油從排出部排出; 可變機構(gòu),通過可動部件移動,來變更向所述排出部開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 第一施力部件,對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大的方向施力;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小的方向移動; 切換閥,通過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閥部件向一方向移動,或通過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液壓使所述閥部件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向另一方向移動,由此有選擇地切換油從所述排出部向控制室的導入和油從控制室的排出; 控制機構(gòu),相對于來自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壓使所述切換閥的切換油向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的正時可變。
2.—種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具? 泵構(gòu)成體,通過內(nèi)燃機被旋轉(zhuǎn)驅(qū)動,使多個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而從排出部排出從吸入部被導入的油; 可變機構(gòu),通過可動部件移動,來變更向所述排出部開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 第一施力部件,對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大的方向施力; 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使所述可動部件的移動位置變更; 切換閥,其具有:滑閥,能夠自由滑動地設(shè)置在內(nèi)周面形成了與所述控制室連通的連通路的滑動用孔內(nèi),并具有承受所述排出壓的受壓室;第二施力部件,對該滑閥向排出壓的相反方向施力,所述滑閥通過所述排出壓和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之間的相對壓而移動,由此切換油相對于所述控制室的導入和排出; 控制機構(gòu),根據(jù)所述排出壓的壓力使支承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一端的支承部移動來控制所述滑閥的移動位置。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通過所述控制機構(gòu)被電氣地控制。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 通過從所述排出部被導入所述控制室的液壓,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一方向移動, 通過所述排出壓使所述滑閥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向一方向滑動,由此,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控制室,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
5.如技術(shù)方案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 具有常壓室,通過始終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一方向移動的方向的力,并且 具有第二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力,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使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第二控制室。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 所述控制室包括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 所述第一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的力; 所述第二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方向的力,并且 所述連通端口由與所述第一油室連通的第一連通端口和與所述第二油室連通的第二連通端口構(gòu)成, 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將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第一連通端口導入所述第一油室,并且使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第一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并且將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導入所述第二油室。
7.—種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具? 泵構(gòu)成體,通過內(nèi)燃機被旋轉(zhuǎn)驅(qū)動,使多個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而將從吸入部導入的油從排出部排出; 可變機構(gòu),通過可動部件移動,來變更向所述排出部開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 第一施力部件,對所述可動部件向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積變化量變大的方向施力; 控制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使所述可動部件的移動位置變更; 切換閥,其具有:滑閥,具有承受所述排出壓的受壓部;滑動部件,內(nèi)部能夠自由滑動地收容該滑閥,在滑動面開設(shè)有連通端口 ;第二施力部件,對所述滑閥向一方向施力,所述滑閥通過排出壓抵抗第二施力部件的施力移動,由此,切換油向所述排出部和連通端口的導入和排出并有選擇地向所述控制室給排油; 控制機構(gòu),使所述滑動部件抵抗所述滑閥及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所述滑閥的滑動方向移動。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茫涮卣髟谟冢? 通過將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導入所述控制室,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的力, 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控制室,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
9.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 具有常壓室,通過始終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沿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作用有力,并且 通過將從排出部排出的油導入所述控制室,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力,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使所述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連通端口被導入所述控制室。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變?nèi)萘啃陀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室包 括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 所述第一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移動的方向的力; 所述第二油室,通過被導入從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而作用有輔助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動部件向施力方向移動的方向的力, 所述連通端口由與所述第一油室連通的第一連通端口和與所述第二油室連通的第二連通端口構(gòu)成, 所述滑閥受到排出壓而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移動,由此,將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第一連通端口導入所述第一油室,并且使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在所述滑閥通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被最大地施力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第一連通端口和低壓部連通,并且將油從所述排出部經(jīng)由所述第二連通端口導入所述第二油室。
【文檔編號】F04C14/22GK103671102SQ201310092359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9月7日
【發(fā)明者】渡邊靖 申請人:日立汽車系統(tǒng)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