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齒輪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內齒輪泵。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DE43 22 239公開了一種內齒輪機器,在該機器中,布置在小齒輪和空心輪之間的填充體具有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該公知的密封弓形部形成為較薄壁的碗形結構件,該結構件具有一個向著齒輪的第一柱筒形外側面和一個向著弓形支架的第二柱筒形外側面。弓形支架在它的遠離填充銷的端部上伸出密封弓形部并且具有不同的、向著密封弓形部敞開的用于彈簧和密封件的容納口。在這種情況下,彈簧件把密封弓形部從弓形支架推開。在至少一個軸向壓板中形成預充填槽,該預充填槽在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之間所限定出的壓力室和空心輪的齒槽之間建立流體連接,其中該壓力室通過密封件相對于高壓和低壓密封。通過預充填槽在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之間有針對性地導引壓力并因此控制它相對齒頂壓緊。在根據DE43 22 239的結構中,來自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的負荷隨著所提供的系統(tǒng)壓力而成比例地增大, 因此在壓力提高時,不得不預期到結構件的過載。DE196 13 833A1公開了一種內齒輪泵,在該內齒輪泵中預充填槽作為銑削部設置在密封弓形部的各個端面,因此這里也借助板簧和小于系統(tǒng)壓力的液壓壓力將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彼此推開。在這種內齒輪泵中,輸送體積的提高由此來實現,即,在中心面的側部上布置填充體銷釘,該中心面通過兩個齒輪軸線來撐開。為了減少壓力脈沖,因此在DE103 34 954A1中提出,通過由兩部分組成的填充體內的回流線路來有針對性地調整從壓力室到吸入室的體積流量。但是,這由于回流而導致損失。因此,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在同時高效率的情況下實現避免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的超負荷。在DElO 2005 041 579A1中公開了一種內齒輪泵,該內齒輪泵基本上根據前面所述的文獻DE43 22 239來設計。為了減小壓力脈沖,它除了預充填槽之外還具有附加槽。其將由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所限定出的壓力室與空心輪的覆蓋密封弓形部的齒槽相連。在這種情況下,沿著空心輪的旋轉方向觀察,該齒槽是直接布置在與預充填槽相連的齒槽前面的齒槽。因此,壓力介質可以從壓力室流入到這個齒槽中,這導致能夠減小壓力室內的壓力脈沖。當然,在壓力室內,壓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下降,由此通過總體上劇烈波動的壓緊力把填充體的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壓緊在空心輪或者說小齒輪上,并且在密封弓形部和空心輪或者說弓形支架和小齒輪之間的表面壓力在內齒輪泵進行工作時始終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改變。此外,改變的表面壓力會負面地影響在一部分填充體和空心輪或者說小齒輪之間的流體動力油膜,因此增加了填充體的磨損
發(fā)明內容
與此相對,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耐磨性能的內齒輪泵。這個目的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特征所述的內齒輪泵來實現。本發(fā)明其他的有利改進是其他從屬權利要求的內容。根據本發(fā)明,內齒輪泵具有外設齒部的小齒輪,該小齒輪與內設齒部的空心輪相嚙合。在這種情況下,空心輪和小齒輪限定出鐮刀形工作室,在該工作室內布置填充體。它具有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密封弓形部通過第一密封弓形部側部能夠壓緊在空心輪上。弓形支架布置在它的第二密封弓形部側部對面,該弓形支架沿著內齒輪泵的旋轉方向觀察比密封弓形部長。在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之間設置壓力室。該壓力室通過控制槽與朝向空心輪的密封弓形部側部相連。此外,空心輪的將密封弓形部側部在控制槽區(qū)域內、尤其在控制槽開口區(qū)域內覆蓋的齒槽通過控制槽與壓力室相連。有利的是,除了控制槽之外,還設置了控制棱邊,該控制棱邊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從控制槽延伸出來。這個方案具有這樣的優(yōu)點,S卩,通過控制棱邊,控制槽在相對較長的路線上沿著圓周方向與空心輪的齒槽之一處于壓力介質連接之中亦或同時與兩個相鄰的齒槽相連。這導致減小了壓力室內的壓力脈沖,因為通過壓力室與一個或者兩個齒槽的較長流體連接相對緩慢地發(fā)生壓力室內的壓力構建或者壓力卸除。優(yōu)選控制槽尤其控制槽的開口區(qū)域通過控制棱邊至少近似沿著空心輪的旋轉方向和/或逆著該旋轉方向擴寬。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設計方案中,除了控制槽之外,還設置了附加槽,該附加槽同樣從壓力室延伸到密封弓形部的在空心輪側的密封弓形部側部中。在這種情況下,該附加槽沿著空心輪的旋轉方向觀察在控制槽之前通向密封弓形部側部的區(qū)域中。該附加槽于是可以使空心輪的另一個齒槽與壓力室相連。所述另一個齒槽尤其是完全與內齒輪泵的吸入側分開的第一齒槽,該第一齒槽覆蓋密封弓形部。于是,該齒槽在與附加槽形成連接時通過該附加槽填充有來自壓力室的壓力介質。通過本發(fā)明的控制棱邊,壓力室內的壓力下降相應于此可以盡可能地少或者甚至完全地避免,因為壓力室通過控制槽和在兩個提前的齒槽上相應地布置控制棱邊可以較長地被連接。因此通過控制棱邊充分地經過較長的時間給壓力室提供壓力介質,從而盡管壓力介質體積流從壓力室通過附加槽流向齒槽,但是壓力脈沖極小。優(yōu)選控制棱邊這樣地設計,以致于兩個齒槽通過控制槽可以與壓力室相連。因此相對較大的壓力介質量可以流入到壓力室中,從而平衡從壓力室到與附加槽相連的齒槽中的壓力介質體積流。有利的是,控制棱邊的寬度-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大約至多為空心輪的齒槽的最大寬度。控制棱邊的深度-大約沿著空心輪的徑向觀察-從控制槽開始向著它的端部可以減小。因此,在從控制槽和控制棱邊移離的齒槽和壓力室之間的壓力介質體積流的開啟橫截面緩慢減小,因為控制棱邊的開啟橫截面通過變化的深度來減小。同時,在朝控制棱邊和控制槽移動的齒槽之間的壓力介質體積流的開啟橫截面緩慢增大。由此所產生的較緩慢的壓力介質體積流的變化又導致壓力室內的壓力脈沖減小。在本發(fā)明的另一設計方案中,控制槽在朝向空心輪的密封弓形部側部上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大約在控制棱邊的中部開口。
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在附加槽和控制槽之間的距離在朝向空心輪的密封弓形部側部的區(qū)域內這樣地選擇,以致于齒槽與附加槽相連,而接下來的提前的齒槽則與控制棱邊和控制槽相連。在這種情況下,該距離尤其小于空心輪的齒槽的最大寬度。除了控制棱邊之外,還可以設置預控制槽,以便除了覆蓋控制棱邊的齒槽之外,還連接另一個相對于該齒槽提前的接下來的齒槽,并且從整體上提高通向壓力室的壓力介質體積流。在這種情況下,預控制槽尤其如此地設計,以致于覆蓋控制槽和/或控制棱邊的第一齒槽與至少一個另外的沿著空心輪的旋轉方向觀察跟在這個齒槽之后的齒槽相連。因此,通過預控制槽和控制棱邊可以給壓力室提供足夠的壓力介質,從而平衡從壓力室流向與附加槽相連的齒槽的壓力介質體積流??刂撇酆?或控制棱邊和/或附加槽設置在內齒輪泵的密封弓形部或者軸向壓板中。在這種情況下,控制棱邊例如可以形成為密封弓形部的指向空心輪的密封弓形部側部的、大約切向的平截部。在本發(fā)明的另一設計方案中,大約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控制槽、控制棱邊和附加槽這樣地布置在密封弓形部的朝向空心輪的密封弓形部側部的區(qū)域內,以致于在空心輪進行旋轉時并且在從內齒輪泵的吸入室 出來的齒槽與附加槽開始流體連接時,壓力室通過控制棱邊和控制槽附加地與兩個接下來的提前的齒槽連接。它有利地導致在壓力室內的壓力脈沖極小,因為通過附加槽從壓力室流出的壓力介質體積流至少部分地可以由通過控制槽流向壓力室的壓力介質體積流來平衡。這在除了控制棱邊之外還設置了預控制槽時尤其是這種情況??刂评膺叺矫芊夤尾勘砻娴难刂D方向的端部的距離優(yōu)選大于齒槽的最大寬度。這導致,不間接地從控制棱邊移開且與控制棱邊相分開的齒槽不立即與內齒輪泵的壓力室相直接連接。該齒槽優(yōu)選在與控制棱邊流體連接結束之后通過預控制槽繼續(xù)與它的后進的相鄰的齒槽相連。在附加槽和密封弓形部側部沿著旋轉方向觀察的第一端部之間的距離優(yōu)選大于空心輪的齒槽的最大寬度,因此與附加槽相連的齒槽與吸入側相分開。有利的是,在位于朝向空心輪的密封弓形部側部的區(qū)域內的、控制棱邊的遠離附加槽的端部和附加槽之間的距離大于、尤其少許大于齒槽的最大寬度和第二齒頂最小寬度的總和,因此壓力室可以通過附加槽、控制槽和控制棱邊與空心輪的三個相鄰的齒槽處于壓力介質連接之中。
在下面,參照示意性附圖來詳細解釋本發(fā)明的有利實施方式。在附圖中:圖1至5以橫剖視圖示出了在填充體區(qū)域內的本發(fā)明內齒輪泵的截取部分,其中這些附圖各自示出了空心輪和小齒輪的不同位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圖1,內齒輪泵具有外設齒部的小齒輪2,該小齒輪與內設齒部的空心輪4相嚙合。小齒輪2固定在驅動軸6上或者與之一體地構造??招妮?和小齒輪2的軸線被布置成相互平行錯開。空心輪4以它的外圓周置支承在泵殼體內。
在通過小齒輪2和空心輪4的兩個軸線所撐開的中心面的兩側,這兩個齒輪相互嚙合,其中在圖1中只示出了一側的一部分。在小齒輪2和空心輪4之間形成鐮刀形工作室
8。它通過由兩部分組成的、大約半鐮刀形的填充體10填滿大約一半,該填充體與小齒輪2的齒12和空心輪4的齒14相鄰接,為了簡便起見,在小齒輪2的齒12和空心輪4的齒14中只有其中兩個標上了附圖標記,并且該填充體支撐在填充體銷釘18的平截部16上。填充體10把工作室8分成了吸入區(qū)域S和壓力區(qū)域P。在圖1至5中,只示出了對于本發(fā)明重要的內齒輪泵的元件。有關內齒輪泵的功能和結構方面的更多信息可以參閱例如已經在開始時引用的文獻DE102005 041 579A1或者申請人的數據頁RD10223/10.05,在該數據頁中公開了 PGH5型的內齒輪泵。圖1的內齒輪泵如此地構造,以致于小齒輪2在工作時逆著時針方向被驅動,因此空心輪4也逆著時針方向進行移動。在齒12或者說14的齒槽內的壓力介質隨著齒槽在填充體10上順延移動并且到達兩個齒輪2和4的齒嚙合區(qū)域。在那里,壓力介質穿過沒有示出的空心輪4的孔被擠壓到內齒輪泵的壓力通道中。同時,壓力介質經過另一個同樣沒有示出的、空心輪內的孔從內齒 輪泵的吸入通道到達吸入區(qū)域S。為了軸向地密封齒輪4和6、壓力區(qū)域P和吸入區(qū)域S而設置了軸向壓板,在圖1中示出了這些軸向壓板中的一個,該軸向壓板用附圖標記20來標記。為了提高泵的效率,在填充體10和小齒輪2或者說空心輪4的齒12和14之間需要良好的密封。因此,填充體10由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這兩部分構成。密封弓形部22布置成相鄰空心輪4。指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在橫截面中包括具有這樣半徑的節(jié)圓(Teikreis),即該半徑大約相應于空心輪4的內半徑。密封弓形部22的端部區(qū)域-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觀察-各自具有截棱28或者說30。通過它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可以把密封弓形部22壓向空心輪4的齒14的齒頂。密封弓形部22的朝向弓形支架2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32同樣沿著節(jié)圓延伸。與密封弓形部22相比較長的弓形支架24具有指向小齒輪2的內側34,該內側34同樣包圍這樣的節(jié)圓,即該節(jié)圓的半徑大約相應于小齒輪2的外半徑。沿著圓周方向觀察,內側34在它的端部分別具有截棱36或者說38。通過它的內側34可以把弓形支架24壓向小齒輪2的齒12的齒頂。弓形支架24的遠離小齒輪2的支架側部40具有與密封弓形部22相對的段42。為了清楚,因此參照附圖2來詳細解釋填充體10的另一種結構。與圖1不同,在圖2中示出了處于另一個圓周位置上的空心輪4和小齒輪2。根據圖2,弓形支架24和密封弓形部22沿著徑向相互被隔開。這通過三個沒有示出板簧來實現,這三個板簧設置在弓形支架24的三個沿軸向延伸的且向著密封弓形部22敞開的空隙42、44或者說46內。在這里,相對扁平的空隙42容納板簧,其中該空隙42位于密封弓形部22的遠離填充體銷釘18的端部對面。與空隙42相比,兩個其他的、更靠近填充體銷釘18的空隙44和46更深一些,并且各自除了容納板簧之外還容納密封輥48、50,密封輥48、50被各板簧首先被壓向弓形支架24的空隙44或者說46的內壁并且被壓向密封弓形部22的密封弓形部側部32。在構造于弓形支架24和密封弓形部22之間的縫隙的內部,通過兩個密封輥48和50來限定出相對內齒輪泵的高壓側或者說壓力區(qū)域P以及相對內齒輪泵的低壓側或者說吸入區(qū)域S密封的壓力室52。
壓力室52應當加載有低于內齒輪泵工作壓力的壓力。因此,它與空心輪4齒環(huán)上的壓力形成區(qū)域連接,在該壓力形成區(qū)域內占據著降低的工作壓力。該連接通過在密封弓形部22內所設置的控制槽54來實現,該控制槽在壓力室側大約在空隙44和46之間開口??刂撇?4沿著密封弓形部22的軸向可以例如在一個端面或者在兩個端面置入到其內。根據圖2,控制槽54因此從密封弓形部側部32延伸到密封弓形部22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在密封弓形部22的指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上,控制槽54的開口區(qū)域通過本發(fā)明的控制棱邊56來加寬??刂评膺?6構造為密封弓形部22的平截部。在控制棱邊56的區(qū)域內,空心輪4的齒14的齒頂因此與密封弓形部側部26相隔開。在這種情況下,控制棱邊56的沿著內齒輪泵圓周方向或者說內齒輪泵旋轉方向的寬度如此地選擇,以致于它小于作為兩個齒14之間的齒槽最大寬度和齒14的齒頂的兩個端面的寬度的總和。該寬度因此如此地選擇,以致于控制棱邊56在空心輪4處于規(guī)定的位置上時只限定出一個唯一的齒槽58,參見圖3??刂撇?4沿著密封弓形部22的圓周方向觀察大約在控制棱邊56的中心部位開口。在這種情況下,在密封弓形部22上形成為平截部的控制棱邊56相對于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切線大約以平行的間隔進行延伸,其中該切線大約在這樣的位置上與密封弓形部側部26相鄰接,即在該位置上,控制槽54的軸線與密封弓形部側部26相交。控制棱邊56的深度從控制槽54開始降低??刂撇?4和控制棱邊56的工作方式在下面詳細解釋。
在相對于控制槽54的預定距離內,優(yōu)選在空心輪4的大約一個齒槽的距離內,在密封弓形部22內設置附加槽60。該附加槽沿著空心輪4的旋轉方向觀察布置在控制槽54的前面。在這種情況下,附加槽60在密封弓形部22的遠離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32上通到壓力室52中。在密封弓形部22的指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內的附加槽60開口之間的距離這樣地與密封弓形部22的截棱30相隔開,以致于隨后在齒槽由于空心輪4的旋轉而不再與吸入室S處于流體連接中時建立起壓力室52和空心輪4的齒槽之間的流體連接。因此,該距離大于齒槽的最大寬度。附加槽60的節(jié)流橫截面明顯小于控制槽54的橫截面。除了附加槽60和控制槽54之外,在內齒輪泵的至少一個軸向壓板20內還設置了預控制槽62。它大約從密封弓形部22的遠離填充體銷釘18的端部直到-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觀察-大約在控制槽54和附加槽60之間在空心輪4的齒槽區(qū)域內延伸,并且在這種情況下沿著徑向與密封弓形部22相隔開。在這種情況下,預控制槽22的寬度沿著內齒輪泵的旋轉方向擴大。 在使用內齒輪泵時,除了沒有示出的板簧之外,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還通過壓力室52內的液壓壓力來相互受壓分離。該壓力相應于內齒輪泵工作壓力的一小部分。通過槽54、60和62和控制棱邊56來針對性地影響壓力室52內的壓力,這在下面詳細描述。壓力區(qū)域P內的系統(tǒng)壓力使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壓在填充體銷釘18上,因此它們被固定。可以通過槽54、60和62及控制棱邊56的尺寸來預先確定壓力室52內的壓力。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之間的壓力使這兩個結構件彼此受壓分離,因此它們相對小齒輪2的齒頂和空心輪4密封并且控制了體積流損耗。在這種情況下,在密封弓形部22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和空心輪4及弓形支架24的內側34和小齒輪2之間,流體動力的潤滑基本上占主導地位。
圖1至5以截取的方式示出了小齒輪2連同齒輪4 一起的旋轉過程。按照時間順序來看,根據圖2的空心輪4和小齒輪2的位置位于圖1的位置之前,而圖3、4和5的位置位于圖1的位置之后。圖2示出了空心輪4的齒槽64,其與內齒輪泵的吸入區(qū)域S的壓力介質連接對于空心輪4的旋轉來說剛好被斷開。因此,齒槽64的開啟橫截面基本上完全被密封弓形部22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來限定。在齒槽64進一步旋轉時,參見圖1,它通過附加槽60與壓力室52達成壓力介質連接。因此,壓力介質從壓力室52出來通過附加槽60流到齒槽64中。為了使壓力室52內的壓力降保持盡可能小或者說避免這種壓力降,因此壓力介質從空心輪4的沿著旋轉方向觀察再下一個的提前的齒槽66通過預控制槽62和控制棱邊56并進一步通過控制槽54流向壓力室52。此外,從與齒槽64沿著旋轉方向出來觀察相鄰的齒槽58同樣有壓力介質通過控制槽54流向壓力室52。假如按照背景技術缺少控制棱邊56,那么在壓力室52內具有明顯更加強烈的壓力干擾,并且因此具有極其強烈的壓力脈沖。于是就此而言,弓形支架24在填充體銷釘的區(qū)域內失去與小齒輪2齒頂的接觸,并且僅僅以它的遠離填充體銷釘18的端部段靠置于小齒輪2的唯一的齒上,這在該區(qū)域內將會導致極其高的表面壓力并且因此導致 極其高的磨損。因此,在圖1的空心輪4位置下,通過控制棱邊56大大地減少了壓力室52內的壓力干擾。根據圖3,在進一步的過程中,在齒槽66到達預控制槽62的端部并且向著壓力區(qū)域P完全打開之前,空心輪4和小齒輪2的旋轉使齒槽58和齒槽66之間的齒頂68關閉齒槽66和控制棱邊56之間的壓力介質連接。根據圖4,在空心輪4和小齒輪2進行進一步旋轉時,在齒槽64和齒槽58之間的齒頂70打開在齒槽64和控制棱邊56之間的壓力介質連接。因此,與背景技術不同,避免了在壓力室52內的大幅度的壓力上升,因此又避免了使弓形支架24過度地壓緊在小齒輪2上以及密封弓形部22過度地壓緊在空心輪4上。在進一步的根據圖5的旋轉過程中,齒頂70基本上位于控制槽54的開口區(qū)域。假如在這個位置上沒有弓部棱邊56,那么這在壓力室52中并且在空心輪4的相鄰齒槽58和64內造成高度的壓力干擾。因此,通過本發(fā)明的控制棱邊56,能夠從整體上在內齒輪泵的運行中大大地減小在壓力室52區(qū)域內的壓力脈沖。通過平抑或者說減小壓力室52內的壓力脈沖,密封弓形部22和空心輪4及弓形支架24和小齒輪2之間的壓緊力波動被平抑,因此磨損減小??梢源_認,在根據圖2、1、3、4和5的內齒輪泵旋轉過程中,從吸入區(qū)域S過來的齒槽64首先通過附加槽60 (參見圖1)并且在此之后額外地通過控制棱邊56 (參見圖4)與壓力室52處于壓力介質連接之中,而從作為最近的朝向壓力區(qū)域P打開的齒槽66到控制棱邊56的壓力介質體積流通過變小的開啟橫截面連續(xù)地降低。因此壓力室52內的壓力較為穩(wěn)定并且連續(xù)地改變,這又導致能夠較為穩(wěn)定且連續(xù)地調整作用在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上的壓應力??梢栽O想的是,參見圖1,沿著軸向觀察相對于控制槽54錯開地在密封弓形部22上構造控制棱邊56。此外可以設想的是,在內齒輪泵的一個或者兩個軸向壓板20內設置控制棱邊56。公開了一種具有外設齒部的小齒輪的內齒輪泵,該小齒輪在內設齒部的空心輪內與該空心輪相嚙合。在空心輪和小齒輪之間構造鐮刀形的工作室,在該工作室內布置具有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的填充體。在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之間設置壓力室,該壓力室與內齒輪泵的吸入區(qū)域和壓力區(qū)域相分開。壓力室可以通過密封弓形部內的控制槽與空心輪的齒槽相連。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從控制槽的在空心輪側的開口區(qū)域延伸出控制棱邊, 從而減小了壓力室內的壓力波動。
權利要求
1.一種內齒輪泵,它具有外設齒部的小齒輪(2)并具有與小齒輪(2)相嚙合的內設齒部的空心輪(4),該空心輪與小齒輪(2) —起圍成鐮刀形工作室(8),其中在該工作室(8)內布置填充體(10),該填充體具有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該密封弓形部通過第一密封弓形部側部(26)能夠壓緊在空心輪(4)上,而該弓形支架相對于密封弓形部(22)大約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更長,密封弓形部(22)利用第二密封弓形部側部(32)朝向該弓形支架(24),并且其中控制槽(54)設置在處于密封弓形部(22)和弓形支架(24)之間的壓力室(52)和朝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之間,從而將空心輪(4)的覆蓋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齒槽與壓力室(52)相連,其特征在于,在朝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區(qū)域內設置了控制棱邊(56),其中該控制棱邊(56)大約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 觀察從控制槽(54)的開口區(qū)域延伸出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棱邊(56)使該控制槽(54)的開口區(qū)域至少近似沿著空心輪(4)的旋轉方向擴寬。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在壓力室(52)和朝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之間的附加槽¢0)沿著空心輪(4)的旋轉方向觀察設置在控制槽(54)之前。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棱邊(56)這樣設計,以致于空心輪(4)的兩個相鄰的齒槽通過控制槽(54)能夠與壓力室(52)相連。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棱邊(56)的寬度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觀察大約至多相應于空心輪(4)的齒槽(58、64、66)的寬度。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棱邊(56)的深度大約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分別從它的遠離控制槽(54)的端部段開始向著控制槽(54)減小。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槽(54)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觀察近似在控制棱邊(56)的中心通入到在空心輪側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中。
8.根據權利要求3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附加槽¢0)和控制槽(54)的間隔在空心輪側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區(qū)域內小于空心輪(4)的齒槽(58、64、66)的最大寬度。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設置了預控制槽(62),該預控制槽這樣設計,以致于覆蓋控制槽(54)和/或控制棱邊(56)的齒槽(58)與至少一個另外的沿著空心輪⑷的旋轉方向跟在這個齒槽(58)之后的齒槽(66)相連。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槽(54)和/或控制棱邊(56)和/或附加槽(60)構造在密封弓形部(22)中或者軸向壓板(20)中。
1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棱邊(56)構造為密封弓形部(22)的在空心輪側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平截部。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槽(54)、控制棱邊(56)和附加槽¢0)沿著空心輪(4)的圓周方向觀察這樣布置在朝向空心輪(4)的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區(qū)域內,以致于在附加槽(60)與空心輪(4)的從內齒輪泵的吸入區(qū)域(S)出來的齒槽出4)開始流體連接時,壓力室(52)通過控制棱邊(56)和控制槽(54)與沿著空心輪(4)旋轉方向觀察再下一個的齒槽(66)流體連接并且通過控制槽(54)與下一個齒槽(58)流體連接。
1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控制棱邊(56)到密封弓形部(22)的密封弓形部表面(26)的沿著空心輪(4)的旋轉方向觀察靠后的端部的距離大于齒槽(58、64、66)的最大寬度。
1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齒輪泵,其中,在附加槽¢0)和密封弓形部側部(26)的沿著旋轉方向觀察靠前的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空心輪(4)的齒槽(58、64、66)最大寬度 。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內齒輪泵,它具有外設齒部的小齒輪,該小齒輪在內設齒部的空心輪內部與空心輪相嚙合。在空心輪和小齒輪之間形成鐮刀形工作室,在該工作室內布置填充體,該填充體具有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壓力室設置在密封弓形部和弓形支架之間,該壓力室與內齒輪泵的吸入區(qū)域和壓力區(qū)域相分開。該壓力室通過密封弓形部內的控制槽可以與空心輪的齒槽相連。沿著空心輪的圓周方向觀察,控制棱邊從控制槽的在空心輪側的開口區(qū)域延伸出來,從而減小了壓力室內的壓力波動。
文檔編號F04C15/00GK103225607SQ20131010806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K·施陶布 申請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