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軸軸向可調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調整過程簡單、效率高,而且有不會損傷零件,最終調整精度容易控制的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它包括本體(1)、轉軸(2)、左軸承(3)、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5)、右軸承壓蓋(6),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與轉軸(2)連接,轉軸(2)套有一定位套(7),該定位套(7)位于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之間,該定位套(7)的左端與左軸承(3)外圈相抵,該定位套(7)的右端與右軸承(5)外圈相抵,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中至少有一個為能夠同時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的軸承,該軸承的一側設有用于軸向限位其內圈的限位件(8)。
【專利說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轉子泵【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轉軸軸向可調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轉子泵需要軸向移動轉軸來達到轉子端面與泵腔內表面之間的最佳間隙,現(xiàn)有的結構在調整過程中需要采用車削軸承前后壓蓋以減小軸承壓蓋厚度、增減軸承墊片以調整厚度、拆裝軸承等一種方式或幾種方式結合來進行,從而促進軸向移動、調整轉子兩端間隙,基于現(xiàn)有結構所確定的調整過程不僅繁瑣、效率低下,而且有可能損傷零件,最終調整精度較難控制。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調整過程簡單、效率高,而且有不會損傷零件,最終調整精度容易控制的轉軸軸向可調結構。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它包括本體、轉軸、左軸承、左軸承壓蓋、右軸承、右軸承壓蓋,所述的左軸承壓蓋、右軸承壓蓋與本體可拆式連接以將左軸承、右軸承壓緊安裝在本體中,所述的左軸承、右軸承與轉軸連接,轉軸套有一定位套,該定位套位于所述的左軸承、右軸承之間,該定位套的左端與左軸承外圈相抵,該定位套的右端與右軸承外圈相抵,所述的左軸承、右軸承中至少有一個為能夠同時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的軸承,該軸承的一側設有用于軸向限位其內圈的限位件。
[0005]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需要調整時,通過左軸承壓蓋、右軸承壓蓋的壓緊螺母來調整左軸承壓蓋、右軸承壓蓋的軸向位置,比如要左移,只需左軸承壓蓋通過壓緊螺母旋轉使左軸承壓蓋往左退,右軸承壓蓋通過壓緊螺母旋轉使右軸承壓蓋往左進,右軸承壓蓋往左進將對右軸承的外圈施加向左的推力,則右軸承、定位套、轉軸、左軸承一起向左移動,反之,則只需右軸承壓蓋通過壓緊螺母旋轉使右軸承壓蓋往右退,左軸承壓蓋通過壓緊螺母旋轉使左軸承壓蓋往右進,左軸承壓蓋往右進將對左軸承的外圈施加向右的推力,則左軸承、定位套、轉軸、右軸承一起向右移動,調整到位后,用壓緊螺母鎖緊左軸承壓蓋、右軸承壓蓋即可;上述調整過程不僅大為簡化、效率高,而且無車削、無墊片、無拆裝軸承,從而不會損傷零件,使得最終調整精度容易控制。
[0006]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結構在調整轉軸軸向位置時完全摒棄了現(xiàn)有技術的幾種調整方式,且由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可知,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是,A、解決泵體與轉子端面間隙的調整難度;B、增強轉軸抗彎強度和軸向推力強度;C、裝拆十分方便,便于提高產品裝配精度和維修精度;本發(fā)明具有調整過程簡單、效率高,而且又不會損傷零件,最終調整精度容易控制的優(yōu)點。
[0007]作為改進,轉軸左端連接轉子,左軸承為圓柱滾子軸承,右軸承為調心滾子軸承,當轉軸左端連接轉子,轉軸的拆裝方向為自左向右,這樣,上述結構在方便調整轉軸軸向位置同時,還使得拆裝轉軸更為方便,拆的過程,首先拆除右軸承壓蓋、限位件、轉子及相關密封件,然后給轉軸施加向右推力即可將轉軸從本體中拆出,裝的過程,按拆的相反過程安裝即可。
[0008]作為改進,限位件為鎖緊螺母,鎖緊螺母與轉軸螺紋連接,這樣,結構簡單可靠,質量輕,更有利于本發(fā)明性能的提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0010]圖2是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實施例二的剖視圖。
[0011]圖3是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實施例三的剖視圖。
[0012]圖4是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實施例四的剖視圖。
[0013]圖中所示,1、本體,2、轉軸,3、左軸承,4、左軸承壓蓋,5、右軸承,6、右軸承壓蓋,7、定位套,8、限位件,9、轉子,10、斜齒輪,11、泵體,12、隔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5]實施例均為設有兩根轉軸的轉子泵,每根轉軸均設置了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以上面那根轉軸作為說明對象來舉例,為便于理解,圖中示有轉子9、斜齒輪10、泵體11,本體I均為轉子泵齒輪箱。
[0016]本發(fā)明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它包括本體1、轉軸2、左軸承3、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
5、右軸承壓蓋6,所述的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與本體I可拆式連接以將左軸承3、右軸承5壓緊安裝在本體I中,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與轉軸2連接,轉軸2套有一定位套
7,該定位套7位于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之間,該定位套7的左端與左軸承3外圈相抵,該定位套7的右端與右軸承5外圈相抵,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中至少有一個為能夠同時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的軸承,該軸承的一側設有用于軸向限位其內圈的限位件8。
[0017]實施例一,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左軸承3為圓柱滾子軸承,右軸承5為調心滾子軸承,限位件8與右軸承5內圈間設置一隔套12,隔套12 —端與右軸承5內圈相抵,隔套12另一端與限位件8相抵,這樣做使螺紋段無需設到右軸承5內圈,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軸的強度,但沒有隔套12依然能夠實施本發(fā)明;左軸承3承受徑向力,其內圈與轉軸2漲緊,無需設置軸向限位,但設置一個限位件8用來軸向限位也是可以的,下面實施例中會給出這樣的例子。
[0018]實施例二,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左軸承3、右軸承5均為調心滾子軸承,限位件8就是一加長的隔套12,它一端與右軸承5內圈相抵,它另一端與斜齒輪10相抵,因為右軸承5提供了軸向支撐,所以左軸承3內圈無需安裝軸向限位件8。
[0019]實施例三,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左軸承3為調心滾子軸承,右軸承5為圓柱滾子軸承,限位件8與左軸承3內圈相抵,雖然左軸承3提供了軸向支撐,但是由于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所以右軸承5最好設置一限位件8,該限位件8就是一加長的隔套12,它一端與右軸承5內圈相抵,它另一端與斜齒輪10相抵。
[0020]實施例四,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左軸承3為調心滾子軸承,右軸承5為圓柱滾子軸承,限位件8與左軸承3內圈相抵,雖然左軸承3提供了軸向支撐,但是由于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所以右軸承5最好設置一限位件8,本例中,限位件8與右軸承5內圈間還設置一隔套12,隔套12 —端與右軸承5內圈相抵,隔套12另一端與限位件8相抵,這樣,隔套12另一端就無需與斜齒輪10相抵。
[0021]各實施例在左軸承3、右軸承5及各軸承內圈的軸向限位作出了區(qū)別,但均落在本發(fā)明總的發(fā)明構思內,均能夠實現(xiàn)本發(fā)明。
[0022]限位件8為鎖緊螺母,鎖緊螺母與轉軸2螺紋連接,為更好鎖緊以及防磨損等,鎖緊螺母可以增加墊片用來更好固定;能夠同時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的軸承還可以是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等其他軸承,不僅僅限于實施例給出的調心滾子軸承。
[0023]所述的轉子泵的裝配及后期軸向調整過程大致為,安裝好主副軸、左軸承3、右軸承5和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后,主副軸即上下兩根轉軸2,然后安裝泵體11及轉子9,當泵體11與轉子9兩端面因各零部件積累公差造成兩端間隙不夠合理之時,可以通過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的壓緊螺母來調整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的深度,從而使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的外圈軸向移動,并帶動主副軸和轉子9,隨之進行軸向移動至最佳間隙,然后鎖緊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整個過程無需裝拆和加工零部件,只需調整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深度即可,操作方便、調整轉子9端面間隙精度高,速度快,可靠性好。
【權利要求】
1.一種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它包括本體(I)、轉軸(2)、左軸承(3)、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5)、右軸承壓蓋(6),所述的左軸承壓蓋(4)、右軸承壓蓋(6)與本體(I)可拆式連接以將左軸承(3)、右軸承(5)壓緊安裝在本體(I)中,所述的左軸承(3)、右軸承(5)與轉軸(2)連接,其特征在于,轉軸(2 )套有一定位套(7 ),該定位套(7 )位于所述的左軸承(3 )、右軸承(5)之間,該定位套(7)的左端與左軸承(3)外圈相抵,該定位套(7)的右端與右軸承(5)外圈相抵,所述的左軸承(3 )、右軸承(5 )中至少有一個為能夠同時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的軸承,該軸承的一側設有用于軸向限位其內圈的限位件(8 )。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其特征在于,轉軸(2)左端連接轉子(9),左軸承(3)為圓柱滾子軸承,右軸承(5)為調心滾子軸承。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軸向可調結構,其特征在于,限位件(8)為鎖緊螺母,鎖緊螺母與轉軸(2)螺紋連接。
【文檔編號】F04D29/049GK103629142SQ201310689145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fā)明者】聶如國 申請人:寧波得利時泵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