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其主要是藉由環(huán)狀軌道內側所包覆的彈性墊,配合中央旋轉座中的滾輪,在旋轉座轉動時,由滾輪來擠壓彈性墊,而可在彈性墊與環(huán)狀軌道間產生一真空吸力,令流體可順著環(huán)狀軌道與彈性墊作輸送,而不與任何傳動結構或機件作接觸,可用以輸送各種不同性質的流體。
現(xiàn)有的泵種類繁多,其中絕大部份均會令被輸送的流體與傳動構件或活塞等相接觸,因而無法運用于具有侵蝕性的強酸、強堿或磨擦力較大的流體,否則極易造成其傳動構件的毀損,因而使得使用者在選用泵時受到多重限制。
在目前市面上所見的泵中,能夠提供傳動構件不與輸送流體接觸的,僅有隔膜式氣動泵,此種泵是運用空氣壓縮機所提供的高壓氣體配合泵中的振動隔膜及多組單向閥來對流體進行輸送,此種結構雖可提供一不與流體接觸的輸送功效,但其在運用時仍必須考慮到在其泵內部的流道材質,因為在此類泵設計中,其振動隔膜雖可讓傳動機件不與流體接觸,但其流道仍是以金屬制成,亦即在其對流體的輸送行程中,流體仍在該種泵中接觸相當長度的流道(包括其單向閥部份),因而其在運用時仍受到許多限制,倘欲以其來輸送較特殊的化學流體,則其流道仍會有受侵蝕的可能。
倘再進一步的加以分析則可以得知,一般的隔膜式泵均是配合空氣壓縮機來進行工作的,因而在其運用的場所必然要備有空氣壓縮機,否則就無法提供其適當?shù)膭恿?,但空氣壓縮機體積龐大,必然無法隨時加以搬移,因而此類振動式氣動泵大都運用于工廠中或管路配置上的固定位置,而無法依使用者的需要隨時加以搬移運用,再者,空氣壓縮機本身的價格即相當高,倘為了提供一泵的動力,而另行購置一臺空氣壓縮機,對使用者而言亦造成無謂的經濟負擔,故現(xiàn)有的泵實有其改進的必要。
本創(chuàng)作人有鑒于現(xiàn)有的各種型式泵均無法提供較佳的功效,即某些設計會令其傳動構件與流體相接觸而無法用以輸送較特殊的流體,而某些設計又必須受限于其動力源而無法廣為運用,乃積極加以研究改良,經不斷地嘗試與試驗后,終于開發(fā)出了確具實用功效的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運用環(huán)狀軌道配合彈性墊,而以中央旋轉座上的滾輪來進行流體的輸送,因而可以確保泵的整體機件均與流體隔離,而令流體僅在環(huán)狀軌道與彈性墊間作流動,因而可以運用于各種特殊的流體的輸送,而不虞流體對機件產生不良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旋轉座以一轉動軸來進行驅動,因而可以配合各種旋轉動力源來運用,畢竟在各種環(huán)境中運用馬達驅動要較配合一空氣壓縮機來動作方便而經濟得多。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簡化泵的整體結構,而使成本極低,同時其各個構件均可方便地加以更換,即令部份構件損壞,亦可由使用者方便地來進行更換,不似習用泵根本無法進行維修,一旦故障即告報廢。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其設計精巧,因而可有各種型號,體積大小隨意,甚至于可制成手掌般大小,利于使用者安置運用,甚至可以攜帶使用。再者,本實用新型甚至可以配合一手搖桿來驅動其轉動軸,而可在需要時將其隨身攜帶,并在沒有動力時以人力驅動,如在汽車汽油用盡時,可方便地利用本實用新型進行抽取,而無須藉由水管以虹吸原理吸得滿嘴都是汽油。
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環(huán)狀軌道內側包覆有一層彈性墊,于近彈性墊端部位置的環(huán)狀軌道上分別設有出入孔,并于環(huán)狀軌道中組裝有一由轉動軸帶動的旋轉座,于旋轉座上組裝有多組壓迫彈性墊的滾輪;藉由轉動軸帶動旋轉座轉動,使?jié)L輪將彈性墊壓向環(huán)狀軌道內側,而在未被壓住的彈性墊部份則會由其本身的彈性彈回原位,由此產生一真空吸力,將流體由一側出入孔吸入,而由另一側出入孔中排出;環(huán)狀軌道的一側設有一缺口,并于該缺口處組裝有固定座、固定板及兩片壓板,該固定座上延伸出一固定螺栓,并于固定于上設有一穿孔,其配合固定螺帽組裝于環(huán)狀軌道的缺口側,而將彈性墊的端部夾設固定于壓板與環(huán)狀軌道的缺口間;環(huán)狀軌道側設有環(huán)狀凹緣,并于彈性墊側設有與之相配合的凸緣。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構件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徑向組合剖面結構配置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軸向組合剖面結構配置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軸向組合剖面結構配置示意圖。
請參閱
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示意圖,由此圖中可以看到本實用新型的外形簡單而體積小巧,在其環(huán)狀軌道10的兩側分別夾設有基座板60及外板70,并以螺栓80相固定,又在本實用新型的中央穿設有一轉動軸90,其為輸入動力之所在,又于環(huán)狀軌道10一側延伸出兩輸送管95,其即為流體輸入及輸出的管路。
于圖2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構件分解示意力,由此圖中即可清晰地看出有關本實用新型各個構件的詳細結構。其中央為一呈C字型的環(huán)狀軌道10,在該環(huán)狀軌道10的一側設有一傾斜的缺口11,并在環(huán)狀軌道兩側分別設有一環(huán)凹緣12,又于環(huán)狀軌道10近缺口11兩側分別設有一出入孔13,同時在環(huán)狀軌道10側分設有多個固定孔14;在環(huán)狀軌道10的內側則可包覆一層彈性墊20,該彈性墊20的規(guī)格恰可包覆在環(huán)狀軌道10的內側,而在該彈性墊20上亦設有與環(huán)狀軌道10固定孔14相配合的固定孔21,并于彈性墊20上設有與環(huán)狀軌道10凹緣12相配合的凸緣22。
在環(huán)狀軌道10包覆上彈性墊20后,在其中央組裝有一旋轉座30,該旋轉座30的中央設有一中軸孔31,并于中軸孔31一側設有鍵槽32,同時在旋轉座30的周圍分別設有多組軸孔33,其是用以樞設組裝滾輪40的,在各滾輪40中內分別設有一軸孔41,而滾輪40可由滾輪軸42配合C型環(huán)43穿設組裝于旋轉座30的軸孔33中。
另于環(huán)狀軌道10的缺口11處組裝有一固定座50,在該固定座50的一側向外延伸有一固定螺栓51,其主要是配合兩側的壓板52及固定板53來夾設固定彈性墊20的端部之用,在該固定板53的中央設有一穿孔54,而可將固定座50上的固定螺栓51穿過該穿孔54而由固定螺帽55來加以固定。
于環(huán)狀軌道10的兩側則分別設置有一基座板60及一外板70,在該基座板60的中央設有一中軸孔61,并于中軸孔61中設有軸承62,并于基座板60上環(huán)設有多個固定孔63;而外板70的中央亦設置有一中軸孔71,并于中軸孔71中亦組裝有軸承72,且于外板70的周緣亦設置有相應的固定孔73,其可配合螺栓80及螺帽81將環(huán)狀軌道10及彈性墊20夾設固定于基座板60與外板70之間,達到固定組裝的目的;又于本實用新型中央穿設有一轉動軸90,該轉動軸90上設有一鍵槽91,其可配合一鍵92來與旋轉座30相結合,以帶動旋轉座30旋轉動作,又于轉動軸90的外端設有一環(huán)固定槽93,其是配合C型環(huán)94來加以固定用的。
配合圖3的本實用新型徑向組合剖面結構配置示意圖觀之,則可了解有關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配置方式及動作方式。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墊20包覆于環(huán)狀軌道10的內側,而彈性墊20的端部則由環(huán)狀軌道10的缺口11向外延伸,并藉由固定座50與固定板53的迫緊,而令彈性墊20被夾設于壓板52與環(huán)狀軌道10的端面間,使彈性墊20端部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座30則組裝于環(huán)狀軌道10的中央,并于其上樞設組裝有多組滾輪40,該旋轉座30可由轉動軸90帶動轉動,而當旋轉座30轉動時會帶動滾輪40在環(huán)狀軌道10中作旋轉,而由滾輪40將彈性墊20壓向環(huán)狀軌道10,在滾輪40未壓住的彈性墊20部份則會由其本身之彈性而回復至原有位置,此時即會由彈性墊20與環(huán)狀軌道10相配合,提供一真空吸力,而將流體由一側出入孔13吸入,并由另一側的出入孔13排出,達到輸送流體的目的。再配合圖4本實用新型的軸向組合剖面結構配置示意圖觀之,當可更進一步的了解有關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及其運用方式。由此圖中可以見到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軌道10夾設于基座板60與外板70之間,并由螺栓80及螺帽81加以固定,彈性墊20則包覆于環(huán)狀軌道10的內側,并由彈性墊20的凸緣22與環(huán)狀軌道10的凹緣12相配合定位,且彈性墊20的兩側亦夾設于環(huán)狀軌道10及基座板60、外板70之間;旋轉座30由轉動軸90穿設組裝于環(huán)狀軌道10中央,該轉動軸90在組裝時穿過基座板60的中軸孔61內的軸承62,再穿過旋轉座30的中軸孔31,最后穿過外板70的中軸孔71,而以C型環(huán)94加以扣合固定;在轉動軸90的鍵槽91與旋轉座30的鍵槽32間則組裝有鍵92,而可由轉動軸90來帶動旋轉座30在環(huán)狀軌道10中轉動,當旋轉座30轉動時即可藉由滾輪40將彈性墊20壓向環(huán)狀軌道10的內側,而在彈性墊20未被滾輪40壓迫的位置,則會由彈性墊20本身的彈性而回復至平直位置,藉以提供一真空吸力來輸送流體。于圖5中所示者則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軸向組合剖面結構配置示意圖,由此圖中可以見到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軌道內側可以配合其滾輪設置成弧形或適當?shù)男螤?,如圖5中的10′及40′,而均可達到設計時所要求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其可由任何轉動的動力源驅動,當然亦可由馬達經由減速機、變速機或鏈條、齒輪、皮帶等結構來進行傳動,而可方便地加以運用,即令以手搖桿亦可用以驅動本實用新型來輸送流體,而令本實用新型更具實用價值;同時以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其在輸送流體時,流體公會與環(huán)狀軌道10及彈性墊20相接觸,使用者可依其所需輸送的流體性質不同,而選擇不同材質構成的環(huán)狀軌道10及彈性墊20來加以運用,當然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軌道10及彈性墊20亦可由聚乙烯、硅膠等材料來制造,以供輸送特殊化學流體,其實為一相當優(yōu)異的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其特征在于,環(huán)狀軌道內側包覆有一層彈性墊,于近彈性墊端部位置的環(huán)狀軌道上分別設有出入孔,并于環(huán)狀軌道中組裝有一由轉動軸帶動的旋轉座,于旋轉座上組裝有多組壓迫彈性墊的滾輪;藉由轉動軸帶動旋轉座轉動,使?jié)L輪將彈性墊壓向環(huán)狀軌道內側,而在未被壓住的彈性墊部份則會由其本身的彈性彈回原位,由此產生一真空吸力,將流體由一側出入孔吸入,而由另一側出入孔中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其特征在于,環(huán)狀軌道的一側設有一缺口,并于該缺口處組裝有固定座、固定板及兩片壓板,該固定座上延伸出一固定螺栓,并于固定于上設有一穿孔,其配合固定螺帽組裝于環(huán)狀軌道的缺口側,而將彈性墊的端部夾設固定于壓板與環(huán)狀軌道的缺口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其特征在于,環(huán)狀軌道側設有環(huán)狀凹緣,并于彈性墊側設有與之相配合的凸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動構件不與流體接觸的旋轉驅動式泵,其主要是在環(huán)狀軌道內側包覆一層彈性墊,并環(huán)狀軌道一側設有缺口,而以固定座固定彈性墊的端緣,同時在環(huán)狀軌道缺口兩側分別設有流體出入孔,而可藉由設置于環(huán)狀軌道中央旋轉座上的滾輪來壓迫彈性墊,以達到輸送流體的目的。
文檔編號F04B43/08GK2092614SQ9120429
公開日1992年1月8日 申請日期1991年3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3月25日
發(fā)明者周森祥 申請人:周森祥, 劉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