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閥,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
背景技術:
在雙線干油潤滑系統(tǒng)中常選用的電動潤滑脂泵的換向機構主要有三種1.電磁 換向閥,2.電動換向閥,3.液壓換向閥。電磁換向閥由于電磁力所限,只能用于壓力低于 20MI^潤滑系統(tǒng)。電動換向閥采用微型電機帶動減速機拖動滑閥換向和限位開關定位,可 用于40MI^潤滑系統(tǒng),但因其機構較復雜,不易調(diào)整,容易造成換向失控?,F(xiàn)有的液壓換向 閥大多數(shù)采用液壓和機械聯(lián)動機構,但由于調(diào)壓范圍低,也只用于20MI^潤滑系統(tǒng)中,這幾 年,我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生產(chǎn)設備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干油潤滑系統(tǒng)輸油管線越來越長,需 要更高壓力的電動潤滑脂泵,這也就需要更高壓力的換向閥。液壓換向閥由于具有換向平穩(wěn)、無噪音、抗污能力強等優(yōu)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用 戶選用,但由于現(xiàn)有的液壓換向閥結構復雜,控制油路較多,工藝孔中的斜孔較多,加工工 藝復雜,生產(chǎn)成本高,不易進行維護,換向閥在使用過程中壓力誤差高,閥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維護、生產(chǎn)成 本低、性能穩(wěn)定可靠的液壓自動換向閥。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包括閥 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進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閥體內(nèi)設置有柱塞腔,所述柱塞腔內(nèi) 安裝有液壓控制裝置,所述閥體內(nèi)設置有主活塞腔、主控制活塞腔和副控制活塞腔,各個活 塞腔內(nèi)均設置有活塞,所述進油口通過輸入油路分別與主活塞腔、主控制活塞腔和柱塞腔 連通,所述主控制活塞腔通過主控制油路與主活塞腔連通,所述主活塞腔通過輸出油路與 出油口連通,所述副控制活塞腔通過副控制油路與主控制活塞腔連通,所述回油口分別與 主活塞腔、主控制活塞腔和副控制活塞腔連通。作為一種優(yōu)化方案,所述主控制油路、輸出油路和副控制油路分別為兩套。作為一種優(yōu)化方案,兩套主控制油路、兩套輸出油路和兩套副控制油路均對稱設置。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輸入油路包括主輸入油道和兩個支輸入油道,所述主輸 入油道的一端與進油口連通,所述主輸入油道的另一端與柱塞腔連通,其中一個支輸入油 道的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連通,另一端與主輸入油道連通,另外一個支輸入油道的一端與 主活塞腔連通另一端與主輸入油道連通。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主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和第四油 道,所述第一油道與主控制活塞腔連通,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與第一油道連通,所述第二油 道的另一端與第三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三油道的另一端與第四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四油道的另一端與主活塞腔連通。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輸出油路包括第五油道、第六油道、第七油道、第八油道 和第九油道,所述第五油道的一端與主活塞腔連通,所述第五油道的另一端與第六油道的 一端連通,所述第六油道的另一端與第七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七油道的另一端與第八 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八油道的另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連通,所示第九油道的一端與副 控制活塞腔連通,所述第九油道的另一端與出油口連通。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副控制油路包括第十油道、第十一油道、第十二油道和第 十三油道,所述第十油道的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連通,所述第十油道的另一端與第十一油 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十一油道的另一端與第十二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十二油道的另 一端與第十三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十三油道的另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連通。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回油油路包括第十四油道和第十五油道,所述第十四油 道分別與回油口和第十五油道連通,所述第十五油道分別與主活塞腔、主控制活塞腔和副 控制活塞腔連通。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液壓控制裝置包括調(diào)壓螺栓、調(diào)壓螺母、彈簧、柱塞和柱 塞套,所述柱塞套位于柱塞腔內(nèi),所述調(diào)壓螺栓內(nèi)設置有空腔,所述彈簧位于空腔內(nèi),所述 調(diào)壓螺栓的一端與柱塞腔固定連接,所述調(diào)壓螺栓的另一端與調(diào)壓螺母螺紋連接,所述柱 塞的一端位于柱塞套內(nèi),所述柱塞的另一端位于空腔內(nèi),所述彈簧的一端套裝在柱塞位于 空腔內(nèi)的一端。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副控制活塞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塞,其中一端的螺塞 上設置有滑桿。一種具體優(yōu)化方案,所述滑桿連接有微動開關。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換向閥上的各個油路中的油道 均為豎直或水平的油道,大大簡化了換向閥的結構和加工工藝,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并且易于 換向閥的維護;本換向閥通過油液控制各個活塞的運動,實現(xiàn)各條油路的通斷,通過液壓控 制裝置實現(xiàn)不同出油口的自動交替出油,性能穩(wěn)定可靠。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的結構示意圖;[0019]附圖2為附圖1的俯視圖; 附圖3為附圖1的剖視圖; 附圖4為附圖3的A-A向視圖;附圖5為附圖1中閥體的右視圖;附圖6為附圖5的左視圖;[0024]附圖7為附圖5的右視圖;附圖8為附圖7的俯視圖;[0026]附圖9為附圖5的后視圖;附圖10為附圖6的B-B向視圖;[0028]附圖11為附圖6的C-C向視圖;[0029]附圖12為附圖6的D-D向視圖;附圖13為附圖6的E-E剖面圖; 附圖14為附圖6的F-F剖面圖。圖中1-底板;2-微動開關;3-螺塞;4-壓力表;5-液壓控制裝置;51-調(diào)節(jié)螺 母;52-鎖緊螺母;53-調(diào)壓螺栓;531-空腔;54-彈簧;55-柱塞;56-柱塞套;6-閥體;7、 10-第七油道;8、9_第十二油道;11、12-出油口 ;13-連接油道;14-進油口 ;15-回油口 ; 16-主控制活塞腔;17-主活塞腔;18-副控制活塞腔;19-主輸入油道,20、21_支輸入油道; 22-柱塞腔;23-滑桿;25,26-第九油道;27,28,29-活塞;30-第十四油道;31,32-第十五 油道;331、332_第六油道;;341、;342-第二油道;;351、;352-第^^一油道;36、37_第一油道; 38、39_第四油道;40,41-第五油道;42,43-第八油道;44,46-第十三油道;45,47-第十油 道;48、49_第三油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附圖1、附圖2、附圖3和附圖4所示,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包括閥體6, 閥體6上設置有進油口 14、出油口 11、出油口 12和回油口 15,閥體6內(nèi)設置有柱塞腔22, 柱塞腔22內(nèi)安裝有液壓控制裝置5,閥體6內(nèi)設置有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副控 制活塞腔18,主活塞腔17內(nèi)均設置有活塞觀,主控制活塞腔16內(nèi)均設置有活塞四,副控制 活塞腔18內(nèi)均設置有活塞27,進油口 14通過輸入油路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 16和柱塞腔22連通,主控制活塞腔16通過主控制油路與主活塞腔17連通,主活塞腔17通 過輸出油路與出油口 11和出油口 12連通,副控制活塞腔18通過副控制油路與主控制活塞 腔16連通,回油口 15通過回油油路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副控制活塞腔 18連通,柱塞腔22通過連接油道13與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所述主控制油路、輸出油路和副控制油路分別為兩套,兩套主控制油路、兩套輸出 油路和兩套副控制油路均對稱設置,兩套主控制油路相對于柱塞腔22的軸線對稱設置,兩 套輸出油路相對于柱塞腔22的軸線對稱設置,兩套副控制油路相對于柱塞腔22的軸線對 稱設置。副控制油路位于閥體6靠近底板1的一側,主控制油路和輸出油路位于閥體的另一側。閥體6設置在底板1上,閥體6靠近出油口 11和出油口 12的一端的上部設置有 兩個壓力表4,其中一個壓力表4檢測出油口 11的壓力,另外一個壓力表檢測出油口 12的 壓力。主活塞腔1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塞3,主控制活塞腔1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塞 3,副控制活塞腔18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塞3。位于副控制活塞腔18其中一端的螺塞3上設置有滑桿23,滑桿23連接有微動開 關2,微動開關2固定設置在底板1上,本換向閥每換向一次微動開關2即向主控制器發(fā)出 信號,由主控制器對換向次數(shù)進行累計,從而對油泵的工作時間和間歇時間進行控制,主換 向器和油泵圖中未示出。如附圖3、附圖7和附圖8所示,輸入油路包括主輸入油道19、支輸入油道20和支 輸入油道21,主輸入油道19的一端與進油口 14連通,主輸入油道19的另一端與柱塞腔22連通,支輸入油道20的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另一端與主輸入油道19連通,另支輸 入油道21的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另一端與主輸入油道19連通。如附圖4、附圖8和附圖9所示,回油油路包括第十四油道30、第十五油道31和 第十五油道32,第十四油道30分別與回油口 15、第十五油道31和第十五油道32連通,第 十五油道31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第十五油道32 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第十五油道31和第十五油 道32相對于回油口 15的軸線對稱。如附圖5、附圖6、附圖8、附圖9、附圖10、附圖11和附圖14所示,主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油道36、第二油道342、第三油道49和第四油道38,所述第一油道36與主控制活塞腔 16連通,第二油道342的一端與第一油道36連通,第二油道342的另一端與第三油道49的 一端連通,第三油道49的另一端與第四油道38的一端連通,第四油道38的另一端與主活 塞腔17的連通。另外一套主控制油路包括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41、第三油道48和第四油道39, 第一油道37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第二油道341的一端與第一油道37連通,第二油道 341的另一端與第三油道48的一端連通,第三油道48的另一端與第四油道39的一端連通, 第四油道39的另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第一油道36和第一油道37位于主控制活塞腔16的中間位置,第四油道38位于 主活塞腔17的一端,第四油道39位于主活塞腔17的另一端。如附圖1、附圖4、附圖5、附圖6、附圖9、附圖12、附圖13和附圖14所示,輸出油路包括第五油道40、第六油道332、第七油道10、第八油道42和第九油道25,第五油道40的 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第五油道40的另一端與第六油道332的一端連通,第六油道332 的另一端與第七油道10的一端連通,第七油道10的另一端與第八油道42的一端連通,第 八油道42的另一端與第九油道25的一端連通,第九油道25的另一端與出油口 12連通。另一套輸出油路包括第五油道41、第六油道331、第七油道7、第八油道43和第九 油道沈,第五油道41的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第五油道41的另一端與第六油道331的 一端連通,第六油道331的另一端與第七油道7的一端連通,第七油道7的另一端與第八油 道43的一端連通,第八油道43的另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第九油道沈的一端與副 控制活塞腔18連通,第九油道沈的另一端與出油口 11連通。第五油道40和第五油道41位于主活塞腔17的中間位置,第八油道42位于副控 制活塞腔18的一端,第八油道43位于副控制活塞腔18的另一端,第九油道25和第九油道 26均傾斜設置。如附圖1、附圖5、附圖7、附圖9、附圖12、和附圖14所示,副控制油路包括第十油道45、第十一油道351、第十二油道8和第十三油道44,第十油道45的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 18連通,第十油道45的另一端與第十一油道351的一端連通,第十一油道351的另一端與 第十二油道8的一端連通,第十二油道8的另一端與第十三油道44的一端連通,第十三油 道44的另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另一套副控制油路包括第十油道47、第十一油道352、第十二油道9和第十三油道 46,第十油道47的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第十油道47的另一端與第十一油道352 的一端連通,第十一油道352的另一端與第十二油道9的一端連通,第十二油道9的另一端與第十三油道46的一端連通,第十三油道46的另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第十油道45和第十油道47位于副控制活塞腔18的中間位置,第十三油道44位 于主控制活塞腔16的一端,第十三油道46位于主控制活塞腔16的另一端。如附圖1和附圖3所示,液壓控制裝置5包括調(diào)壓螺栓53、調(diào)壓螺母51、彈簧54、 柱塞55和柱塞套56,柱塞套56位于柱塞腔22內(nèi),調(diào)壓螺栓53內(nèi)設置有空腔531,彈簧M 位于空腔531內(nèi),調(diào)壓螺栓53的一端與柱塞腔22固定連接,調(diào)壓螺栓53的另一端與調(diào)壓 螺母51螺紋連接,柱塞56的一端位于柱塞套56內(nèi),柱塞56的另一端位于空腔531內(nèi),彈 簧M的一端套裝在柱塞55位于空腔531內(nèi)的一端,調(diào)壓螺栓53上部設置有將調(diào)壓螺母51 鎖緊的鎖緊螺母52。工作過程如附圖4所示,當活塞四位于設置有微動開關2的一側時,第一油道36 和支輸入油道20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并且第一油道36和支輸入油道20連通,從進油 口 14進入的壓力油通過主輸入油道19和支輸入油道20進入主控制活塞腔16,然后壓力油 進入第一油道36,然后再依次經(jīng)過第二油道342、第三油道49和第四油道38,由于第四油 道38與主活塞腔17靠近微動開關的一端連通,所以壓力油推動活塞觀向主活塞腔17的 另一端移動,使支輸入油道21和第五油道41連通。從進油口 14進入主輸入油道19的壓力油,通過支輸入油道21進入主活塞腔17, 主活塞腔17內(nèi)的壓力油進入與支輸入油道21連通的第五油道41,然后再依次經(jīng)過第六油 道331、第七油道7和第八油道43進入副控制活塞腔18遠離微動開關2的一端,從而推動 活塞27向靠近微動開關2的一側運動,使第十油道47與連接油道13連通,進入副控制活 塞腔18的壓力油經(jīng)第九油道沈進入出油口 11,然后壓力油通過出油口 11為潤滑系統(tǒng)供 油。當出油口 11工作完畢后,經(jīng)過出油口 11流出的壓力油不能再注入潤滑系統(tǒng)中,隨 著主輸入油道19內(nèi)壓力油壓力的升高,壓力油使柱塞55克服彈簧M的彈簧力向上運動, 使主輸入油道19與連接油道13連通,壓力油經(jīng)過主輸入油道19和連接油道13進入副控 制活塞腔18,副控制活塞腔18內(nèi)的壓力油進入與連接油道13連通的第十油道47,壓力油 然后依次經(jīng)過第十一油道352、第十二油道9和第十三油道46進入主控制活塞腔16靠近 微動開關2的一端,使活塞四向遠離微動開關2的一側運動,使支輸入油道20和第一油道 36斷開,使支輸入油道20和第一油道37連通。經(jīng)過進油口 14和主輸入油道19進入的壓力油經(jīng)過支輸入油道20進入主控制活 塞腔16,然后進入與支輸入油道20連通的第一油道37,然后再依次經(jīng)過第二油道341、第三 油道48和第四油道39,由于第四油道39與主活塞腔17遠離微動開關2的一端連通,所以 壓力油推動活塞觀向主活塞腔17靠近離微動開關2的一端移動,使支輸入油道21和第五 油道41斷開,使支輸入油道21和第五油道40連通。從進油口 14進入主輸入油道19的壓力油,通過支輸入油道21進入主活塞腔17, 主活塞腔17內(nèi)的壓力油進入與支輸入油道21連通的第五油道40,然后再依次經(jīng)過第六油 道332、第七油道10和第八油道42進入副控制活塞腔18靠近微動開關2的一端,從而推動 活塞27向遠離微動開關2的一側運動,使第十油道45與連接油道13連通,進入副控制活 塞腔18的壓力油經(jīng)第九油道25進入出油口 12,然后壓力油通過出油口 12為潤滑系統(tǒng)供 油。8[0056]通過出油口 12為潤滑系統(tǒng)供油后,由于主輸入油道19的壓力降低,柱塞55在彈 簧M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使主輸入油道19與連接油道13斷開,通過柱塞55控制 主輸入油道19與連接油道13連通和斷開,控制各個活塞的自動換向,從而實現(xiàn)了出油口 11 和出油口 12的交替供油?;钊?7在換向的過程中,可以推動滑桿23沿軸向運動,滑桿23觸動微動開關2, 微動開關2即向主控制器發(fā)出信號,由主控制器對換向次數(shù)進行累計,從而對油泵的工作 時間和間歇時間進行控制。
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包括閥體(6),所述閥體(6)上設置有進油口(14)、出油口 (11、12)和回油口(15),所述閥體(6)內(nèi)設置有柱塞腔(22),所述柱塞腔Q2)內(nèi)安裝有液 壓控制裝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6)內(nèi)設置有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 副控制活塞腔(18),各個活塞腔內(nèi)均設置有活塞(27、28、四),所述進油口(14)通過輸入油 路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柱塞腔0 連通,所述主控制活塞腔(16) 通過主控制油路與主活塞腔(17)連通,所述主活塞腔(17)通過輸出油路與出油口(11、12) 連通,所述副控制活塞腔(18)通過副控制油路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所述回油口(15) 通過回油油路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油路、輸出油路 和副控制油路分別為兩套。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兩套主控制油路、輸出油路 和副控制油路均對稱設置。
4.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油路 包括主輸入油道(19)和兩個支輸入油道00、21),所述主輸入油道(19)的一端與進油口 (14)連通,所述主輸入油道(19)的另一端與柱塞腔0 連通,其中一個支輸入油道00) 的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另一端與主輸入油道(19)連通,另外一個支輸入油道 (21)的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另一端與主輸入油道(19)連通。
5.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油 路包括第一油道(36、37)、第二油道(341、342)、第三油道(48,49)和第四油道(38、39),所 述第一油道(36、37)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所述第二油道(341、34幻的一端與第一油 道(36、37)連通,所述第二油道(341、34幻的另一端與第三油道(48、49)的一端連通,所述 第三油道G8、49)的另一端與第四油道(38、39)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四油道(38、39)的另 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
6.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油路 包括第五油道(40、41)、第六油道(331、332)、第七油道(7、10)、第八油道(42,43)和第九 油道05J6),所述第五油道00、41)的一端與主活塞腔(17)連通,所述第五油道(40、41) 的另一端與第六油道(331、332)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六油道(331、332)的另一端與第七油 道(7、10)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七油道(7、10)的另一端與第八油道02、43)的一端連通,所 述第八油道(42、4;3)的另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所示第九油道(25、26)的一端與 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所述第九油道0546)的另一端與出油口(11、12)連通。
7.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控制油 路包括第十油道05、47)、第十一油道(351、352)、第十二油道(8、9)和第十三油道04、 46),所述第十油道(45、47)的一端與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所述第十油道05、47)的另 一端與第十一油道(351、352)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十一油道(351、352)的另一端與第十二 油道(8、9)的一端連通,所述第十二油道(8、9)的另一端與第十三油道04、46)的一端連 通,所述第十三油道G4、46)的另一端與主控制活塞腔(16)連通。
8.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油路 包括第十四油道(30)和第十五油道(31、32),所述第十四油道(30)分別與回油口(15)和 第十五油道(31、3幻連通,所述第十五油道(31、3幻分別與主活塞腔(17)、主控制活塞腔(16)和副控制活塞腔(18)連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控制裝置(5)包 括調(diào)壓螺栓(53)、調(diào)壓螺母(51)、彈簧(M)、柱塞(5 和柱塞套(56),所述柱塞套(56)位 于柱塞腔02)內(nèi),所述調(diào)壓螺栓(53)內(nèi)設置有空腔(531),所述彈簧(54)位于空腔(531) 內(nèi),所述調(diào)壓螺栓(5 的一端與柱塞腔0 固定連接,所述調(diào)壓螺栓(5 的另一端與調(diào) 壓螺母(51)螺紋連接,所述柱塞(56)的一端位于柱塞套(56)內(nèi),所述柱塞(56)的另一端 位于空腔(531)內(nèi),所述彈簧(54)的一端套裝在柱塞(55)位于空腔(531)內(nèi)的一端。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控制活塞腔(18) 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塞(3),其中一端的螺塞C3)上設置有滑桿(23),所述滑桿連接 有微動開關(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自動換向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進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閥體內(nèi)設置有柱塞腔,所述柱塞腔內(nèi)安裝有液壓控制裝置,所述閥體內(nèi)設置有主活塞腔、主控制活塞腔和副控制活塞腔,各個活塞腔內(nèi)均設置有活塞,本換向閥上的各個油路中的油道均為豎直或水平的油道,大大簡化了換向閥的結構和加工工藝,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并且易于換向閥的維護;本換向閥通過油液控制各個活塞的運動,實現(xiàn)各條油路的通斷,通過液壓控制裝置實現(xiàn)不同出油口的自動交替出油,性能穩(wěn)定可靠。
文檔編號F15B13/02GK201827164SQ20102057649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徐蕾, 潘東民, 郭英培, 郭英春, 韓立華, 高增光 申請人:濰坊市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