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蓄能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活塞式蓄能器,包括缸體、活塞、氣口端蓋以及油口端蓋,所述活塞與缸體之間嵌設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缸體以及氣口端蓋之間配合形成氣腔,活塞、缸體以及油口端蓋之間配合形成油腔,氣口端蓋上安裝設有與氣腔連通的充氣閥,油腔通過油口端蓋與液壓管路相連通,所述活塞上沿周向設置有油槽,所述活塞與油口端蓋之間配合設有省力機構,所述省力機構包括成型設于活塞端面上的內(nèi)芯柱、活動設于油腔內(nèi)的外套筒、以及連接設于外套筒與油口端蓋之間的外彈簧,所述外套筒套設于內(nèi)芯柱外部,內(nèi)芯柱與外套筒之間連接設有內(nèi)彈簧。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簡單合理,動作靈敏度較高,密封效果較好,使用壽命較長。
【專利說明】活塞式蓄能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蓄能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活塞式蓄能器。
【背景技術】
[0002] 蓄能器是液壓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輔助裝置,既可以起到緩沖和降噪作用,又可以 節(jié)約大量的能源,因而被廣泛應用于液壓系統(tǒng)。按照蓄能器結(jié)構劃分,目前常見的蓄能器產(chǎn) 品主要有囊式和活塞式兩種,其中囊式蓄能器不能承受頻繁的壓力波動和較大的負載,否 則容易引起皮囊破裂事故,活塞式蓄能器則很好的彌補了囊式蓄能器的缺陷?,F(xiàn)有活塞式 蓄能器一般包括缸體、活動設于缸體內(nèi)的活塞、以及分別與缸體配合連接的氣口端蓋和油 口端蓋,活塞與缸體之間嵌設有密封圈組件,所述活塞、缸體以及氣口端蓋之間配合形成氣 腔,活塞、缸體以及油口端蓋之間配合形成油腔,其中氣口端蓋上安裝設有與氣腔連通的充 氣閥,油口端蓋上沿軸向設有油路,所述油腔通過油路與液壓管路相連通。使用時將該蓄能 器安裝在液壓管路上,并通過充氣閥向氣腔內(nèi)充入惰性氣體(氮氣),活塞在氣體壓強的作 用下向油口端蓋方向移動,當管路內(nèi)液壓升高時,管路內(nèi)的一部分油液進入油腔內(nèi)并抵觸 活塞,使惰性氣體壓縮,從而達到油液的逐步儲存;當管路液壓降低時,油腔內(nèi)的油液在活 塞的作用下重新回流至管路中,進而對管路中的油液能量進行補償。
[0003] 然而,現(xiàn)有活塞式蓄能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當油腔內(nèi)的 油壓較低,使得活塞的端面與油口端蓋的端面靠緊時,活塞的啟動壓力偏大,從而造成蓄能 器動作靈敏度較低;其次,由于僅采用密封圈組件對缸體內(nèi)的油氣進行密封隔離,密封效果 較差,當活塞在運動時氣腔內(nèi)壁會產(chǎn)生熱量,容易造成密封圈組件處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 狀態(tài),導致密封圈組件使用壽命降低,活塞與缸體之間的摩擦力增大,動作靈敏度降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jié)構簡單合理、動 作靈敏度較高、密封效果較好、使用壽命較長的活塞式蓄能器。
[0005]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活塞式蓄能器,包括缸體、活動設于缸體內(nèi)的活塞、以及分別與 缸體配合連接的氣口端蓋和油口端蓋,所述活塞與缸體之間嵌設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 圈,所述活塞、缸體以及氣口端蓋之間配合形成氣腔,活塞、缸體以及油口端蓋之間配合形 成油腔,所述氣口端蓋上安裝設有與氣腔連通的充氣閥,所述油口端蓋上沿軸向設有油路, 所述油腔通過油路與液壓管路相連通,所述活塞上沿周向設置有用以容置黃油的油槽,所 述油槽位于第一密封圈與第二密封圈之間,所述活塞與油口端蓋之間配合設有省力機構, 所述省力機構包括成型設于活塞端面上的內(nèi)芯柱、活動設于油腔內(nèi)的外套筒、以及連接設 于外套筒與油口端蓋之間的外彈簧,所述外套筒套設于內(nèi)芯柱外部,內(nèi)芯柱與外套筒之間 連接設有內(nèi)彈簧,所述油路的直徑大于外套筒的外直徑。
[0007] 進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開口處周緣延伸設有第一擋板,所述外彈簧連接設于第 一擋板與油口端蓋之間,所述內(nèi)芯柱上設有與第一擋板配合的第二擋板,第二擋板上固定 設有防撞墊。
[0008] 進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上開設有通孔。
[0009] 進一步地,所述活塞與缸體之間嵌設有導向環(huán),所述導向環(huán)位于第一密封圈與油 槽之間。
[0010] 進一步地,所述氣口端蓋與缸體之間、油口端蓋與缸體之間均嵌設有密封環(huán)。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油槽,裝配時在油槽內(nèi)容置黃油, 既可以對氣腔內(nèi)的氮氣泄露起到隔離作用,還能對氣腔內(nèi)壁起到潤滑降溫的效果,防止了 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處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狀態(tài),提高了本實用新型動作靈敏度,延 長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使用壽命;通過設置由內(nèi)芯柱、外套筒、外彈簧以及內(nèi)彈簧 構成的省力機構,當活塞向油口端蓋方向運動時,活塞首先通過內(nèi)芯柱壓縮內(nèi)彈簧,當內(nèi)彈 簧到達極限位置時,內(nèi)芯柱通過外套筒壓縮外彈簧,使外套筒沿缸體的軸向運動,油路的直 徑大于外套筒的外直徑,使得外套筒可以運動至油路內(nèi),當液壓管路內(nèi)的油壓升高時,通過 油路進入油腔內(nèi),活塞受到油壓、外彈簧以及內(nèi)彈簧的三重作用力,從而有效解決了活塞啟 動壓力偏大的問題,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靈敏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jié)構示意圖。
[0013] 圖中:
[0014] 1、缸體;2、活塞;3、氣口端蓋;4、油口端蓋;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氣 腔;8、油腔;9、充氣閥;41、油路;10、油槽;11、內(nèi)芯柱;12、外套筒;13、外彈簧;14、內(nèi)彈簧; 121、第一擋板;111、第二擋板;112、防撞墊;122、通孔;15、導向環(huán);16、密封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 如圖1所示的活塞式蓄能器,包括缸體1、活動設于缸體1內(nèi)的活塞2、以及分別與 缸體1配合連接的氣口端蓋3和油口端蓋4,所述活塞2與缸體1之間嵌設有第一密封圈5 和第二密封圈6,所述活塞2、缸體1以及氣口端蓋3之間配合形成氣腔7,活塞2、缸體1以 及油口端蓋4之間配合形成油腔8,所述氣口端蓋3上安裝設有與氣腔7連通的充氣閥9, 所述油口端蓋4上沿軸向設有油路41,所述油腔8通過油路41與液壓管路相連通,所述活 塞2上沿周向設置有用以容置黃油的油槽10,所述油槽10位于第一密封圈5與第二密封圈 6之間。
[0017]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油槽10,裝配時在油槽10內(nèi)容置黃油,既可以對氣腔7內(nèi)的 氮氣泄露起到隔離作用,還能對氣腔7內(nèi)壁起到潤滑降溫的效果,防止了第一密封圈5和第 二密封圈6處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狀態(tài),提高了本實用新型動作靈敏度,延長了第一密封 圈5和第二密封圈6的使用壽命。
[0018] 所述活塞2與油口端蓋4之間配合設有省力機構,所述省力機構包括成型設于活 塞2端面上的內(nèi)芯柱11、活動設于油腔8內(nèi)的外套筒12、以及連接設于外套筒12與油口端 蓋4之間的外彈簧13,所述外套筒12套設于內(nèi)芯柱11外部,內(nèi)芯柱11與外套筒12之間連 接設有內(nèi)彈簧14,所述油路41的直徑大于外套筒12的外直徑。
[0019] 通過設置由內(nèi)芯柱11、外套筒12、外彈簧13以及內(nèi)彈簧14構成的省力機構,當活 塞2向油口端蓋4方向運動時,活塞2首先通過內(nèi)芯柱11壓縮內(nèi)彈簧14,當內(nèi)彈簧14到達 極限位置時,內(nèi)芯柱11通過外套筒12壓縮外彈簧13,使外套筒12沿缸體1的軸向運動,油 路41的直徑大于外套筒12的外直徑,使得外套筒12可以運動至油路41內(nèi),有效縮短了外 套筒12和內(nèi)芯柱11的長度,減小了缸體1的體積。當液壓管路內(nèi)的油壓升高時,油液通過 油路41進入油腔8內(nèi),活塞2受到油壓、外彈簧13以及內(nèi)彈簧14的三重作用力,使活塞2 能夠迅速壓縮氣腔7內(nèi)的氮氣,從而有效解決了活塞2啟動壓力偏大的問題,提高了本實用 新型的靈敏度。
[0020] 所述外套筒12的開口處周緣延伸設有第一擋板121,所述外彈簧13連接設于第一 擋板121與油口端蓋4之間,安裝連接方便;所述內(nèi)芯柱11上設有與第一擋板121配合的 第二擋板111,第二擋板111上固定設有防撞墊112,通過設置防撞墊112,減小了第一擋板 111和第二擋板121因接觸造成的磨損和噪音。
[0021] 所述外套筒12的筒壁上開設有通孔122,通過設置通孔122,當油液進入油腔8內(nèi) 時,油液可以通過通孔122進出外套筒12內(nèi)并對內(nèi)芯柱11施加作用力,同時保證了外套筒 12的內(nèi)外壓強平衡。
[0022] 所述活塞2與缸體1之間嵌設有導向環(huán)15,所述導向環(huán)15位于第一密封圈5與油 槽10之間,導向環(huán)15對活塞2有效起到了保護作用。所述氣口端蓋3與缸體1之間、油口 端蓋4與缸體1之間均嵌設有密封環(huán)16,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性,防止了油液或氣體泄 露現(xiàn)象的發(fā)生。
[0023]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 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活塞式蓄能器,包括缸體(1)、活動設于缸體(1)內(nèi)的活塞(2)、以及分別與缸體(1) 配合連接的氣口端蓋(3)和油口端蓋(4),所述活塞(2)與缸體(1)之間嵌設有第一密封圈 (5)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2)、缸體(1)以及氣口端蓋(3)之間配合形成氣腔(7), 活塞(2)、缸體(1)以及油口端蓋(4)之間配合形成油腔(8),所述氣口端蓋(3)上安裝設 有與氣腔(7)連通的充氣閥(9),所述油口端蓋(4)上沿軸向設有油路(41),所述油腔(8) 通過油路(41)與液壓管路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上沿周向設置有用以容置黃 油的油槽(10),所述油槽(10)位于第一密封圈(5)與第二密封圈(6)之間,所述活塞(2) 與油口端蓋(4)之間配合設有省力機構,所述省力機構包括成型設于活塞(2)端面上的內(nèi) 芯柱(11)、活動設于油腔(8)內(nèi)的外套筒(12)、以及連接設于外套筒(12)與油口端蓋(4) 之間的外彈簧(13),所述外套筒(12)套設于內(nèi)芯柱(11)外部,內(nèi)芯柱(11)與外套筒(12) 之間連接設有內(nèi)彈簧(14),所述油路(41)的直徑大于外套筒(12)的外直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2)的開口處周緣 延伸設有第一擋板(121),所述外彈簧(13)連接設于第一擋板(121)與油口端蓋(4)之間, 所述內(nèi)芯柱(11)上設有與第一擋板(121)配合的第二擋板(111),第二擋板(111)上固定 設有防撞墊(112)。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2)的筒壁上開設 有通孔(122)。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⑵與缸體⑴之間 嵌設有導向環(huán)(15),所述導向環(huán)(15)位于第一密封圈(5)與油槽(10)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口端蓋(3)與缸體(1)之 間、油口端蓋⑷與缸體⑴之間均嵌設有密封環(huán)(16)。
【文檔編號】F15B1/04GK203835821SQ201420209992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王祖林 申請人:寧波市巴克蓄能器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