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解決車輛左轉(zhuǎn)向和右轉(zhuǎn)向時,方向盤操縱力不一致的問題。該轉(zhuǎn)向助力油缸包括缸筒Ⅰ(12)、缸筒Ⅱ(16)、活塞Ⅰ(3)、活塞Ⅱ(8)、活塞桿(4)和中間支撐座(6);缸筒Ⅰ(12)與缸筒Ⅱ(16)構成整體缸筒;活塞Ⅰ(3)、中間支撐座(6)和活塞Ⅱ(8)依次套裝固定在活塞桿(4)上,活塞桿(4)連同活塞Ⅰ(3)、中間支撐座(6)和活塞Ⅱ(8)一起裝入整體缸筒內(nèi),且活塞Ⅰ(3)和活塞Ⅱ(8)分別位于缸筒Ⅰ(12)和缸筒Ⅱ(16)內(nèi),中間支撐座(6)支撐在缸筒Ⅰ(12)一端與缸筒Ⅱ(16)一端的對接處,活塞Ⅰ(3)、活塞Ⅱ(8)和中間支撐座(6)將整體缸筒分成4個油腔。
【專利說明】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重型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有的重型卡車、中重型卡車以及特種車輛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普遍采用的轉(zhuǎn)向助力油缸為單活塞的雙作用液壓缸,如圖1所示,當車輛向某個方向轉(zhuǎn)向時,高壓油從油口 I進入無桿腔推動活塞2,活塞2帶動活塞桿4向右推出,有桿腔的低壓油從油口 5流回油箱;當車輛向另一個方向轉(zhuǎn)向時,高壓油從油口 5進入有桿腔推動活塞2,活塞2帶動活塞桿4向左拉回,無桿腔的液壓油從油口 I流回油箱。
[0003]在一些需要大助力的車輛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中,往往由于空間的限制,油缸的外徑尺寸做的不宜過大,導致必須加大其它相關傳動機構的尺寸,并必須加大油缸行程,因此現(xiàn)有的轉(zhuǎn)向助力油缸不適用于大助力的車輛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
[0004]其次,如果在允許加粗油缸內(nèi)徑,活塞桿的直徑也必須加大,以適應加粗的油缸內(nèi)徑,這樣,油缸在一定的工作壓力下所產(chǎn)生的推力與拉力差會加大,導致車輛進行左轉(zhuǎn)向和右轉(zhuǎn)向時,方向盤操縱力明顯不一致。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克服現(xiàn)有雙作用液壓油缸在車輛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應用的不足,具有在不改變液壓油缸推力與拉力差值的條件下,實現(xiàn)較大的推力與拉力,解決了車輛左轉(zhuǎn)向和右轉(zhuǎn)向時,方向盤操縱力不一致的技術問題,使系統(tǒng)結構更加緊湊。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包括缸同1、缸同I1、活塞1、活塞I1、活塞桿、油缸底座、油缸堵頭和中間支撐座;缸筒I 一端與缸筒II一端對接并固定連接,缸筒I與缸筒II構成整體缸筒;活塞1、中間支撐座和活塞II依次套裝固定在活塞桿上,活塞桿連同活塞1、中間支撐座和活塞II一起裝入整體缸筒內(nèi),且活塞I和活塞II分別位于缸筒I和缸筒II內(nèi),中間支撐座支撐在缸筒I 一端與缸筒II 一端的對接處,活塞1、活塞II和中間支撐座將整體缸筒分成4個油腔,4個油腔分別是油腔IV、油腔I1、油腔III和油腔I ;缸筒I另一端與油缸底座固定連接,油缸底座固定在車體上,缸筒II另一端用油缸堵頭封堵,活塞桿一端伸出油缸堵頭,活塞桿伸出端與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的搖臂轉(zhuǎn)動連接;缸筒I與缸筒II上各設置了兩個油口,4個油口即油口 1、油口 I1、油口 III和油口 IV分別位于油腔1、油腔I1、油腔III和油腔IV上。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雙活塞的結構,在保持油缸內(nèi)徑不變的前提下,實現(xiàn)油缸推力和拉力的顯著增加;并且通過調(diào)整雙活塞之間活塞桿的直徑,可以調(diào)整液壓油缸推力和拉力的差值,使其盡可能地小,使車輛左轉(zhuǎn)向和右轉(zhuǎn)向時,方向盤的轉(zhuǎn)向力基本一致;由于雙活塞油缸相對于單活塞油缸所產(chǎn)生的力更大,且結構緊湊,所以本發(fā)明液壓油缸不受空間限制,可以隨意布置在車輛空間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現(xiàn)有的轉(zhuǎn)向助力油缸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車輛的液壓轉(zhuǎn)向助力系統(tǒng)包括方向機、液壓泵、油路和轉(zhuǎn)向助力缸。
[0011]如圖2所不,本實用新型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包括缸同I 12、缸同II 16、活塞I 3、活塞II 8、活塞桿4、油缸底座、油缸堵頭和中間支撐座6。缸筒I 12—端與缸筒II 16—端分別與中間支撐座6兩端固定連接,即中間支撐座6—端位于缸筒I 12的一端內(nèi),另一端位于缸筒II 16的一端內(nèi),缸筒I 12的一端與缸筒II 16的一端對接,從而缸筒I 12與缸筒
II16構成整體缸筒。活塞I 3、中間支撐座6和活塞II 8依次套裝固定在活塞桿4上,活塞桿4連同活塞I 3、中間支撐座6和活塞II 8—起裝入整體缸筒內(nèi),且活塞I 3和活塞Π8分別位于缸筒I 12和缸筒II 16內(nèi),中間支撐座6支撐在缸筒I 12 —端與缸筒II 16一端的對接處?;钊鸌 3、活塞II 8和中間支撐座6將整體缸筒分成4個油腔,分別是油腔IV 11、油腔II 13、油腔III 15和油腔I 17。缸筒I 12另一端與油缸底座固定連接,油缸底座固定在車體上。缸筒II 16另一端用油缸堵頭封堵,活塞桿4 一端伸出油缸堵頭,活塞桿4伸出端與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的搖臂轉(zhuǎn)動連接。
[0012]缸筒I 12與缸筒II 16上各設置了兩個油口,4個油口即油口 I 1、油口 II 7、油口
III5和油口IV 10,分別位于油腔I 17、油腔II 13、油腔III 15和油腔IV 11上。
[0013]活塞I 3和活塞II 8與整體缸筒內(nèi)周配合面之間均設置密封圈,中間支撐座6與活塞桿4配合面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油缸堵頭與缸筒II 16配合面之間、油缸堵頭與和活塞桿配合面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圈。
[0014]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是,如圖2所示,車輛向某個方向轉(zhuǎn)向時,高壓油通過缸筒I 12的油口 I 1、缸筒II 16的油口 II 7同時進入油腔I 17和油腔II 13,高壓油作用在活塞I 3、活塞II 8的左側(cè),活塞I 3和活塞II 8帶動活塞桿4向右推出,推動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的搖臂,實現(xiàn)轉(zhuǎn)向;當車輛向另一個方向轉(zhuǎn)向時,高壓油通過缸筒I 12上的油口 III 5、缸筒II 16的油口 IV 10同時進入油腔III15、油腔IV 11,高壓油作用在活塞I 3和活塞II 8的右側(cè),活塞I 3和活塞II 8帶動活塞桿4向左拉回,拉動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的搖臂,實現(xiàn)轉(zhuǎn)向。
【權利要求】
1.一種轉(zhuǎn)向助力油缸,其特征是:該轉(zhuǎn)向助力油缸包括缸筒I (12)、缸筒II (16)、活塞I (3)、活塞II (8)、活塞桿(4)、油缸底座、油缸堵頭和中間支撐座(6);缸筒I (12) —端與缸筒II (16) 一端對接并固定連接,缸筒I (12)與缸筒II (16)構成整體缸筒;活塞I (3)、中間支撐座(6)和活塞II (8)依次套裝固定在活塞桿(4)上,活塞桿(4)連同活塞I (3)、中間支撐座(6)和活塞II (8) 一起裝入整體缸筒內(nèi),且活塞I (3)和活塞II (8)分別位于缸筒I (12)和缸筒II (16)內(nèi),中間支撐座(6)支撐在缸筒I (12) —端與缸筒II (16) 一端的對接處,活塞I (3)、活塞II (8)和中間支撐座(6)將整體缸筒分成4個油腔,4個油腔分別是油腔IV (11)、油腔II (13)、油腔III (15)和油腔I (17);缸筒I (12)另一端與油缸底座固定連接,油缸底座固定在車體上,缸筒II (16)另一端用油缸堵頭封堵,活塞桿(4) 一端伸出油缸堵頭,活塞桿⑷伸出端與轉(zhuǎn)向系統(tǒng)中的搖臂轉(zhuǎn)動連接;缸筒I (12)與缸筒II (16)上各設置了兩個油口,4個油口即油口 I (I)、油口 II (7)、油口III (5)和油口IV (10)分別位于油腔I (17)、油腔II (13)、油腔III (15)和油腔IV (11)上。
【文檔編號】F15B15/14GK204164083SQ201420629249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黃建華, 陳俊平, 王瑞鑫, 劉樂 申請人: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