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流體輸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流體輸送機構。
背景技術:
在對流體輸送過程中,通常需要應用流體輸送機構,目前,在應用流體輸送機構對流體進行輸送過程中,對于流體內介質純度的保障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輸送流體過程中,提高流體介質純度成為設計目標。
現(xiàn)有技術中,對于流體輸送過程中,以輸送液體為例,通常需要應用液壓泵,液體從液壓泵的輸入口進入,通過液壓泵的泵送增壓,液體從液壓泵的輸入口被排除,完成輸送。在這一過程中,液體內部所存在非液體介質,例如存在氣態(tài)介質,則氣態(tài)介質混在液體介質中一并被泵送,這使得液壓泵所輸送的液體的介質純度低。
以上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以液壓泵為例的流體輸送機構對于流體輸送的介質純度低等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流體輸送機構,通過本發(fā)明的應用將顯著提高流體輸送過程中介質的純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流體輸送機構,包括筒體和縱向設置的葉片,所述葉片設于所述筒體的內沿;
所述筒體的第一端設有用于輸入流體的輸入口,所述筒體的第二端的中部設有用于輸出氣體的中部輸出口,所述第二端的邊側設有用于輸出液體的邊側輸出口,所述葉片能夠繞所述筒體的軸向轉動。
可選地,所述葉片與所述筒體的內沿固連,通過所述筒體帶動所述葉片轉動。
可選地,還包括轉動端蓋,所述葉片安裝于所述轉動端蓋,通過所述轉動端蓋帶動所述葉片轉動。
可選地,所述葉片為螺旋結構的葉片。
可選地,所述葉片的數(shù)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葉片沿所述筒體的內沿均布設置。
可選地,在所述中部輸出口的內側設有圓錐形的匯流罩,所述匯流罩的外端與所述中部輸出口相接,所述匯流罩的內端抵近所述葉片的端部邊沿。
可選地,所述邊側輸出口沿所述第二端的邊側周圈環(huán)狀設置。
在一個關于流體輸送機構的實施方式中,流體輸送機構包括筒體和縱向設置的葉片,葉片設于筒體的內沿,在筒體的第一端設有用于輸入流體的輸入口,在筒體的第二端的中部設有用于輸出氣體的中部輸出口,筒體的第二端的邊側設有用于輸出液體的邊側輸出口,設置葉片能夠繞筒體的軸向轉動。通過葉片的轉動,葉片攪動流體繞軸向發(fā)生轉動,從而使得從輸入口進入的流體產(chǎn)生徑向離心力,隨著流體從第一端的輸入口沿軸向流向第二端,同時,其被葉片攪動產(chǎn)生離心力的作用下,流體中的液體部分相比于氣體部分的密度大,則液體部分受到的離心力作用更強,從而流向徑向邊側,對應地,氣體部分被液體部分擠壓在筒體的中部位置向第二端流動。由此,在液體部分流動至第二端,便能夠從第二端邊側位置的邊側輸出口實現(xiàn)液體部分輸出,而氣體部分從第二端中部的中部輸出口實現(xiàn)氣體部分的輸出。則流體輸送機構在輸送流體過程中實現(xiàn)了氣體部分和液體部分的分離輸出,這使得輸送過程中介質純度得到了提高,這里的介質純度,對于液體部分,其中排除隔離出了氣體部分,對應地,對于氣體部分,在氣體中隔離排除了液體。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第一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第二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結構第三示意圖;
圖1至圖3中:筒體—1、輸入口—11、中部輸出口—12、邊側輸出口—13、葉片—2、轉動端蓋—3、匯流罩—4。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流體輸送機構,通過本發(fā)明的應用將顯著提高流體輸送過程中介質的純度。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第一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第二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結構第三示意圖。
根據(jù)圖中所示,流體輸送機構包括筒體1和縱向設置的葉片2,葉片2設于筒體1的內沿。筒體1的第一端設有用于輸入流體的輸入口11,筒體的第二端的中部設有用于輸出氣體的中部輸出口12,第二端的邊側設有用于輸出液體的邊側輸出口13,葉片2能夠繞筒體1的軸向轉動。本實施例中,通過結構設置的應用,即,通過流體從筒體1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同時在葉片2轉動的狀態(tài)下使得流體發(fā)生繞軸向的轉動,從而產(chǎn)生離心力,這使得實際達到筒體1第二端的流體組分中,比重較大的液體位于第二端的徑向邊側,進而能夠從邊側輸出口13輸出;同時,相對比重較小的氣體位于第二端的中部位置,從中部輸出口12輸出。請注意,比重的大小是在流體中同時存在液體和氣體的狀態(tài)下,其二者相對而言的,氣體在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下同樣具有向徑向邊側移動的趨勢,而由于比重對比于液體小,因此,氣體被液體排擠到中部位置,而并不是氣體自身流動至中部位置。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流體從筒體1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這可以通過流體的流動慣性,或通過相應的泵送設備實現(xiàn)軸向的泵送,當然,還可以將葉片2設置為螺旋結構的葉片,則通過葉片的轉動,可以使流體產(chǎn)生徑向的離心力,同時也使流體具有從第一端向第二端沿軸向流動的推動力。
對于上述實施例中葉片2的轉動,可以將葉片2與筒體1的內沿設置為一體固連的結構,通過驅動設備驅動筒體轉動,從而使葉片2轉動。
另外,也可以在流體輸送機構上設置轉動端蓋3,將葉片2安裝在轉動端蓋3上,通過驅動設備驅動轉動端蓋3的轉動,從而通過轉動端蓋3帶動葉片2轉動。
另一實施例中,對于葉片2的數(shù)量,可以設置多個葉片2,且多個葉片2沿筒體1的內沿均布設置,即,將多個葉片2在筒體內部的360度周圈范圍內均布設置,這使得多個葉片2在同步轉動過程中能夠均勻地對流體產(chǎn)生離心力。使得氣液分離的效果更好。
另一實施例中,在中部輸出口12的內側設置圓錐形的匯流罩4,匯流罩4的外端與中部輸出口12相接,匯流罩4的內端抵近葉片2的端部邊沿。通過圓錐形匯流罩4的設置,使得移動靠近第二端的氣體能夠通過匯流罩4精準地匯聚在中部輸出口12位置,進行通過中部輸出口12輸出,匯流罩4起到了匯聚和導向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分離的效率和效果。
對于邊側輸出口13,可以進一步限定邊側輸出口的結構為沿第二端的邊側周圈環(huán)狀設置,這使得在周圈范圍內,移動到達第二端的液體均能夠從邊側輸出口13完成輸出,避免了流動受阻的狀態(tài),進一步提高了輸送效率。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