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葉輪,尤其是一種前端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葉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葉輪設計方法,尤其是一種前端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葉輪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工廠應用中,雜質泵是一種輸送固體介質的泵體。旋流泵是一種用于輸送固液介質的無堵塞泵,因其工作時流體在泵腔內產生漩渦得名。旋流泵的葉輪為開式或半開式,葉輪后縮至泵殼后腔,為固體介質通過泵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旋流泵工作時,在葉輪出口頂部附近的介質會因離心力較大而形成貫通流,在葉輪中部的介質形成循環(huán)流,貫通流經(jīng)泵腔出口流出,形成一定的揚程。介質中的固體顆粒和纖維在循環(huán)流的作用下獲得能量,絕大部分不經(jīng)過葉輪,而在無葉腔內運動后經(jīng)泵出口排出,從而達到輸送復雜介質或含雜質流體的目的?,F(xiàn)有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103557180B,
專利名稱:為“一種帶有長短葉片的旋流泵葉輪設計方法”公開了一種葉輪的設計方法。與其他雜質泵相比,旋流泵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在:(1)無堵塞性能好,可以輸送含大顆粒的流體;(2)耐磨性好,不存在磨損后間隙加大而造成性能下降的問題,大部分固體顆粒不會經(jīng)過葉輪,也相應增加了葉輪壽命;(3)泵吸入性好,具有良好抗汽蝕性能。但是,由于結構的限制,旋流泵也存在以下缺點:由于循環(huán)流的影響,泵的水力損失較大,且效率不高。Fluent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商用CFD軟件包,凡是和流體、熱傳遞和化學反應等有關的工業(yè)均可使用。它具有豐富的物理模型、先進的數(shù)值方法和強大的前后處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車設計、石油天然氣和渦輪機設計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技術實現(xiàn)要素: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降低泵的水力損失,并提高工作效率的前端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葉輪設計方法。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前端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葉輪設計方法,所述旋流泵葉輪為半開式葉輪,該半開式葉輪包括前蓋板、葉輪葉片及輪轂,所述輪轂的外表面為圓臺結構,該圓臺結構的上底面的面積小于下底面的面積,則輪轂通過下底面與前蓋板固定;所述葉輪葉片上遠離前蓋板的端部為葉片前端,所述螺旋結構設置于葉片前端,該螺旋結構為螺旋葉片,該螺旋葉片自輪轂處向外延伸;所述葉輪葉片的進口直徑為D1,葉輪葉片的出口直徑為D2,螺旋葉片外徑為D3,葉輪葉片的出口寬度為b,葉輪葉片出口角為β2,螺旋葉片出口角為β4,螺旋葉片軸向長度為L2,葉輪葉片包角為螺旋葉片包角為式中:K1=3.85~4.7;K2=17~19.5;D3=(0.5~0.6)D1;ns=60~160;β2=25°~90°;β4=25°~45°;L2=30mm~40mm;式中:Q—流量,m3/s;n—旋流泵轉速,r/min;D1—葉輪葉片的進口直徑,m;D2—葉輪葉片的出口直徑,m;H—泵設計揚程,m;g—重力加速度;D3—螺旋葉片的外徑,m;b—葉輪葉片的出口寬度,m;ns—設計工況比轉速;β2—葉輪葉片的出口角;β4—螺旋葉片的出口角;L2—螺旋葉片的軸向長度,mm;—葉輪葉片的包角;—螺旋葉片的包角。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螺旋葉片自輪轂處向外延伸,指的是螺旋葉片內徑與輪轂周側固定,螺旋葉片外徑朝向輪轂遠處延伸。通過該設計得到的旋流泵葉輪,通過實驗后發(fā)現(xiàn),使用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能有效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減少內循環(huán)流,減少能量損失,大幅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在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生產應用中取得了極好的經(jīng)濟效益。為了進一步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輪轂的側面與輪轂軸線所成夾角為θ,該θ的取值范圍為0°~70°。θ優(yōu)選取值為30°為了再進一步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ns和θ的關系為,式中θ=(0.78ns-60)±10,80≤ns≤160,0°≤θ≤70°。其中,螺旋葉片的型線為螺旋線,該螺旋線以輪轂的下底面圓心為原點,并建立三維坐標系,其中x軸和y軸位于下底面上,z軸方向垂直于x軸和y軸、且與輪轂軸線方向一致,若螺旋葉片的起始點為A點,螺旋葉片的結束點為B點,該A點坐標為(0,L2),B點坐標為(0),在A點和B點連接的空間曲線上任意一點為C點,C點在下底面的投影為C’,C’與原點的連線為OC’,OC’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則C點坐標為式中:旋流泵葉輪還包括帶葉腔的蝸殼,所述半開式葉輪安裝于蝸殼內,蝸殼內無葉腔寬度為L1,L1=0.1~0.2D2,單位為m。其中,蝸殼內無葉腔寬度指的是,蝸殼上遠離前蓋板的部位開設有葉腔開口,轂上遠離前蓋板的部位為輪轂前端,該輪轂前端朝向葉腔開口方向設置,且輪轂前端距離葉腔開口部位的距離為L1。其中一種方案,螺旋葉片的數(shù)量與葉輪葉片的數(shù)量相等,每一個葉輪葉片的葉片前端都一一對應地設置有螺旋葉片。另一種方案,螺旋葉片的數(shù)量為偶數(shù)個,螺旋葉片對稱地環(huán)繞輪轂周緣設置。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能降低泵的水力損失,并提高工作效率的前端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葉輪。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根據(jù)前述設計方法設計的前端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葉輪,所述旋流泵葉輪為半開式葉輪,該半開式葉輪包括前蓋板、葉輪葉片及輪轂。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該設計得到的旋流泵葉輪,通過實驗后發(fā)現(xiàn),使用帶螺旋結構的旋流泵能有效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減少內循環(huán)流,減少能量損失,大幅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左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葉輪葉片和螺旋葉片的型線。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螺旋葉片的型線。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帶蝸殼。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旋流泵葉輪2和帶葉腔11的蝸殼1,該旋流泵葉輪2為半開式葉輪,該半開式葉輪包括前蓋板21、葉輪葉片22及輪轂23;蝸殼1上遠離前蓋板21的部位開設有葉腔開口12,半開式葉輪安裝于葉腔11內,輪轂23上遠離前蓋板21的部位為輪轂前端231,該輪轂前端231朝向葉腔開口12方向設置,且輪轂前端231距離葉腔開口12部位的距離為L1。輪轂23的外表面為圓臺結構(或稱為錐臺結構),該圓臺結構的上底面的面積小于下底面的面積,則輪轂23通過下底面與前蓋板21固定。葉輪葉片22上遠離前蓋板21的端部為葉片前端221,在葉片前端221設有螺旋結構3,該螺旋結構3為螺旋葉片31,該螺旋葉片31自輪轂23處向外延伸,即螺旋葉片31的進口直徑與輪轂23上底面的直徑相一致。又因為輪轂23為圓臺結構,故輪轂23上底面的直徑最小,而螺旋葉片31固定于葉輪葉片22的葉片前端221。葉輪葉片22的進口直徑為D1,葉輪葉片22的出口直徑為D2,螺旋葉片31外徑為D3,葉輪葉片22的出口寬度為b,葉輪葉片22出口角為β2,螺旋葉片31出口角為β4,螺旋葉片31軸向長度為L2,葉輪葉片22包角為螺旋葉片31包角為式中:K1=3.85~4.7;K2=17~19.5;D3=(0.5~0.6)D1;ns=60~160;β2=25°~90°;β4=25°~45°;L1=0.1~0.2D2;L2=30mm~40mm;式中:Q—流量,m3/s;n—旋流泵轉速,r/min;D1—葉輪葉片的進口直徑,m;D2—葉輪葉片的出口直徑,m;H—泵設計揚程,m;g—重力加速度;D3—螺旋葉片的外徑,m;b—葉輪葉片的出口寬度,m;ns—設計工況比轉速;β2—葉輪葉片的出口角;β4—螺旋葉片的出口角;L1—輪轂前端距離葉腔開口部位的距離;L2—螺旋葉片的軸向長度,mm;—葉輪葉片的包角;—螺旋葉片的包角。其中,輪轂23的側面與輪轂23軸線所成夾角為θ,θ優(yōu)選取值為30°。該θ的取值范圍為0°~70°。ns和θ的關系為,θ=(0.78ns-60)±10,80≤ns≤16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據(jù)設計得到的旋流泵葉輪安裝于旋流泵內,通過實驗后發(fā)現(xiàn),使用帶螺旋結構3的旋流泵能有效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減少內循環(huán)流,減少能量損失,大幅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實施例二:螺旋葉片31的型線為螺旋線,該螺旋線以輪轂23的下底面圓心為原點,并建立三維坐標系,其中x軸和y軸位于下底面上,z軸方向垂直于x軸和y軸、且與輪轂23軸線方向一致,若螺旋葉片31的起始點為A點,螺旋葉片的結束點為B點,該A點坐標為(0,L2),B點坐標為(0),在A點和B點連接的空間曲線上任意一點為C點,C點在下底面的投影為C’,C’與原點的連線為OC’,OC’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則C點坐標為式中:實施例三:螺旋葉片31的數(shù)量與葉輪葉片22的數(shù)量相等,每一個葉輪葉片22的葉片前端都一一對應地設置有螺旋葉片31。實施例四:螺旋葉片31的數(shù)量為2個,螺旋葉片31對稱地環(huán)繞輪轂23周緣設置。葉輪葉片22的數(shù)量為4個,葉輪葉片22對稱地環(huán)繞輪轂23周緣設置。通過Fluent對實施例一至四所設計的旋流泵葉輪的工作揚程和效率進行數(shù)值模擬。將模擬中旋流泵分為不帶螺旋葉片和帶螺旋葉片兩組,兩組葉輪區(qū)別只在于是否帶螺旋部分。表1為葉輪葉片和螺旋葉片的參數(shù),表2為數(shù)值模擬對比結果。表1模型組揚程(m)效率(%)不帶螺旋葉片26.0652.16帶螺旋葉片27.7856.27表2從表可明顯看出,帶螺旋葉片31的旋流泵,其揚程比不帶螺旋葉片的旋流泵高將近2m,而效率則高出4%多。由此可看出,本實施例所設計的旋流泵葉輪能有效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減少內循環(huán)流,減少能量損失,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所述實例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現(xiàn)形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做出的任何改進、替換和變形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五:本實施例還提供了根據(jù)實施例一至四設計方法而設計的旋流泵葉輪,該旋流泵葉輪為半開式葉輪,該半開式葉輪包括前蓋板21、葉輪葉片22及輪轂23。以上公式用于限定了葉輪的葉片包角、軸向長度、螺旋葉片31的外徑和出口角等參數(shù),通過所公開的參數(shù)就可以設計得到所需的葉輪結構,從而對葉輪結構進行相應保護。通過該設計得到的旋流泵葉輪,通過實驗后發(fā)現(xiàn),使用帶螺旋結構3的旋流泵能有效改善泵內部流動情況,減少內循環(huán)流,減少能量損失,大幅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