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15913閱讀:366來源:國知局
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液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柱塞式液壓元件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柱塞式液壓元件主要包括軸向柱塞泵(馬達)、浮杯式液壓泵(馬達)和基于前兩者的液壓變壓器等,在上述液壓元件的配流副在設計過程中,通常采用剩余壓緊力系數設計原則。剩余壓緊力系數對于配流副的性能影響很大,如果剩余壓緊力系數過大,那么配流盤和柱塞缸的摩擦增大,機械效率降低,甚至會出現“燒盤”;如果剩余壓緊力系數過小,那么配流盤和柱塞缸配合間隙過大導致泄漏量增大,容積效率降低。按照目前的設計方法,剩余壓緊力系數取決于柱塞直徑和配流盤腰形孔等結構尺寸,因此在徑向柱塞泵等元件定型后,剩余壓緊力系數將無法改變,嚴重影響配流副的潤滑特性和徑向柱塞泵等元件的整體效率。

因此,如何防止柱塞式液壓元件中配流副摩擦過大,避免“燒盤”,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該裝置可以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包括柱塞托盤、配流盤及承托裝置;所述柱塞托盤的周向設有多個用于容納柱塞的空腔結構;所述配流盤上開設有高壓腰形槽和低壓腰形槽;所述承托裝置上設有高壓油路及低壓油路;所述柱塞托盤、所述配流盤及所述承托裝置依次貼合布置安裝;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還包括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孔、第一油道及第二油道,所述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于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安裝孔、所述第一油道及所述第二油道均開設于所述配流盤上;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口連通于所述安裝孔,另一端口連通于所述配流盤的頂面和/或底面;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口連通于所述高壓腰形槽,另一端口連通于所述安裝孔;所述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包括閥芯、彈性阻尼單元、頂塊和固定塊,所述閥芯可在安裝孔內軸向滑動,閥芯連接彈性阻尼單元,所述固定塊固定安裝于安裝孔內,其側面與安裝孔配合連接,固定塊的側面開設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和第二環(huán)形凹槽,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與第一油道連通,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與第二油道連通,固定塊與閥芯貼合的一面開設有動力孔,第一環(huán)形凹槽通過第三油道與動力孔相連通,第二環(huán)形凹槽通過第四油道與動力孔的孔底面連通,所述頂塊裝置在動力孔內,所述頂塊與所述動力孔配合連接并可在動力孔內軸向滑動,所述頂塊封閉所述第三油道在所述動力孔內的端口;當所述第四油道內進入高壓介質后,可推動所述頂塊在所述動力孔內移動,進而將所述第三油道與所述第四油道導通。

具體地,所述高壓腰形槽中的高壓油經所述第二油道進入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再經所述第四油道進入所述動力孔底部,當高壓油對頂塊所施加的力克服彈性阻尼單元的彈力時,推動頂塊由動力孔的孔底向其孔頂滑移,滑移后使第三油道在動力孔內的端口開啟,從而使第三油道與第四油道通過動力孔相連通,進而導通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頂塊滑移時帶動閥芯并壓縮彈性阻尼單元,當外力減小或失去后,所述彈性阻尼單元將閥芯和頂塊頂回,進而斷開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之間的通路。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作以下進一步改進。

進一步,所述彈性阻尼單元為彈簧,所述閥芯為圓柱體,其上底面與所述固定塊貼合,下底面上開設有彈簧放置孔,所述彈簧一部分放置在彈簧放置孔內,其余部分露在彈簧放置孔的外部并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面抵接。

進一步,所述彈性阻尼單元為彈簧,所述閥芯為圓柱狀,所述閥芯的上底面與所述固定塊貼合,所述閥芯的側面設有周向布置的凸起或環(huán)形凸緣,所述彈簧套裝在所述閥芯外部,并且一端抵頂在所述凸起或凸緣的下表面,另一端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面抵接。

進一步,所述固定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孔的孔頂部,所述閥芯安裝于安裝孔的孔底部,所述彈性阻尼單元的一端抵頂在閥芯上,另一端與安裝孔的底部相抵。

進一步,所述安裝孔安裝有閥芯一側的底面或側壁上開設有連通外部的第五油道,并且第五油道不會被閥芯堵住端口。

進一步,所述第一油道位于所述配流盤的頂面和/或底面的端口處設有凹陷的溝槽,所述端口設置在溝槽的中心位置,所述溝槽為圓弧形,并且該圓弧與所述配流盤同圓心。

與上述技術方案原理類似,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柱塞式液壓元件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包括柱塞托盤、配流盤及承托裝置;所述柱塞托盤的周向設有多個用于容納柱塞的空腔結構;所述配流盤上開設有高壓腰形槽和低壓腰形槽;所述承托裝置上設有高壓油路及低壓油路;所述柱塞托盤、所述配流盤及所述承托裝置依次貼合布置安裝;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還包括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孔、第一油道及第二油道,所述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于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安裝孔、所述第一油道及所述第二油道均開設于所述承托裝置上;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口連通于所述安裝孔,另一端口連通于所述承托裝置的與所述配流盤相接的一面;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口連通于所述高壓油路,另一端口連通于所述安裝孔;所述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包括閥芯、彈性阻尼單元、頂塊和固定塊,所述閥芯可在安裝孔內軸向滑動,閥芯連接彈性阻尼單元,所述固定塊固定安裝于安裝孔內,其側面與安裝孔配合連接,固定塊的側面開設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和第二環(huán)形凹槽,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與第一油道連通,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與第二油道連通,固定塊與閥芯貼合的一面開設有動力孔,第一環(huán)形凹槽通過第三油道與動力孔相連通,第二環(huán)形凹槽通過第四油道與動力孔的孔底面連通,所述頂塊裝置在動力孔內,所述頂塊與所述動力孔配合連接并可在動力孔內軸向滑動,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頂塊封閉所述第三油道在所述動力孔內的端口;當所述第四油道內進入高壓介質后,可推動所述頂塊在所述動力孔內移動,進而將所述第三油道與所述第四油道導通。

具體地,所述高壓油路中的高壓油經所述第二油道進入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再經所述第四油道進入所述動力孔底部,當高壓油對頂塊所施加的力克服彈性阻尼單元的彈力時,頂塊由動力孔的孔底向其孔頂滑移,滑移后使第三油道在動力孔內的端口開啟,從而使第三油道與第四油道通過動力孔相連通,進而導通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頂塊滑移時帶動閥芯并壓縮彈性阻尼單元,當外力減小或失去后,所述彈性阻尼單元將閥芯和頂塊頂回,進而斷開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之間的通路。

上述方案還可以有如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

進一步,所述彈性阻尼單元為彈簧,所述閥芯為圓柱體,其上底面與固定塊貼合,下底面上開設有彈簧放置孔,所述彈簧一部分放置在彈簧放置孔內,其余部分露在彈簧放置孔的外部,并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面抵接。

進一步,所述彈性阻尼單元為彈簧,所述閥芯為圓柱狀,所述閥芯的上底面與所述固定塊貼合,所述閥芯的側面設有周向布置的凸起或環(huán)形凸緣,所述彈簧套裝在所述閥芯外部,并且一端抵頂在所述凸起或凸緣的下表面,另一端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底面抵接。

進一步,所述固定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安裝孔的孔頂部,所述閥芯安裝于安裝孔的孔底部,所述彈性阻尼單元的一端抵頂在閥芯上,另一端與安裝孔的底部相抵。

進一步,所述安裝孔安裝有閥芯一側的底面或側壁上開設有連通外部的第五油道,并且第五油道不會被閥芯堵住端口。

進一步,所述配流盤上開設有第六油道,所述第六油道的一端口位于與所述承托裝置相貼合的一面,并且與所述第一油道相接,第六油道的另一端口位于所述配流盤與所述柱塞托盤相貼合的一面。

進一步,所述第六油道的兩個端口處至少其一設有凹陷的溝槽,所述端口設置在溝槽的中心位置,所述溝槽為圓弧形,并且該圓弧與所述配流盤同圓心。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安裝于安裝孔中的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可以將高壓油引入到具有相對轉動的柱塞托盤和配流盤之間或者引入到配流盤與承托裝置之間,通過高壓油的引入,可以抵消配流副的一部分摩擦力,進而可以保證在合適的剩余壓緊力系數的前提下,減小配流盤和柱塞缸之間的摩擦力或者減小配流盤和承托裝置之間的摩擦力,避免了“燒盤”現象的發(fā)生,同時,也不會因為配流副之間的間隙過大而導致泄漏量增大,保證了容積效率;對于采用多個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而言,隨著壓力增加,配流盤和柱塞托盤的離力呈“階梯式”增大,使兩者的剩余壓緊力更小,減小了摩擦,避免“燒盤”;該裝置油路結構簡單,易于制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安裝有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后的一種柱塞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的一種配流盤的具體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的一種配流盤及一種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的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固定塊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彈簧和一種閥芯在安裝孔中的安裝方式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彈簧和另一種閥芯在安裝孔中的安裝方式示意圖;

圖7至圖9為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于配流盤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于后蓋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1為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后的柱塞缸與配流盤的作用力示意圖。

1、殼體,2、軸承,3、主軸,4、柱塞托盤,5、柱塞,6、配流盤,7、后蓋,8、柱塞腔,9、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61、高壓腰形槽,62、低壓腰形槽,63、溝槽,65、安裝孔,66、第一油道,67、第二油道,68、第五油道,69、第六油道,91、彈簧,92、閥芯,93、頂塊,94、固定塊,95、彈性擋圈,921、彈簧放置孔,941、第一環(huán)形凹槽,942、第二環(huán)形凹槽,943、動力孔,944、第三油道,945、第四油道,e1、第一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2、第二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3、第三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由于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可以用于軸向柱塞泵(馬達)、浮杯式液壓泵(馬達)和基于前兩者的液壓變壓器等液壓元件,這類元件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具有配流副,下面主要以軸向柱塞泵為例詳細闡述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主要包括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安裝于配流盤6的方式,另一種是安裝于承托裝置的方式,該承托裝置在圖1所示的軸向柱塞泵中,即為后蓋7,在一些其它元件中,也可以為支撐托盤,或類似的其它形式的零件。

參照圖1,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安裝有所述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后的一種柱塞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柱塞泵包括殼體1、軸承2、主軸3、柱塞托盤4、柱塞5、配流盤6、后蓋7,主軸3驅動柱塞托盤4旋轉并帶動柱塞5在用于容納柱塞5的空腔結構內周期性的伸出和壓入,在上述結構中,用于容納柱塞5的空腔結構為柱塞腔8,固定不動的配流盤6的左、右端面分別與旋轉的柱塞缸4的右端面和后蓋7的左端面貼合,當柱塞5在柱塞腔8中伸出時,外部油箱的低壓油通過配流盤6的低壓腰形槽62進入柱塞腔8,當柱塞5在柱塞腔8中壓入時,柱塞腔8中的高壓油通過配流盤6的高壓腰形槽61排出。

圖2至圖9為安裝于配流盤的方式,在此種方式下,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配流副的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包括柱塞托盤4、配流盤6及承托裝置;該承托裝置在圖1所示的軸向柱塞泵中,即為后蓋7。所述柱塞托盤4的周向設有多個用于容納柱塞5的空腔結構,該用于容納柱塞5的空腔結構在圖1中即為柱塞腔8;配流盤6上開設有高壓腰形槽61和低壓腰形槽62;承托裝置上設有高壓油路71及低壓油路;柱塞托盤4、配流盤6及承托裝置依次貼合布置安裝;還包括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9、安裝孔65、第一油道66及第二油道67,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9安裝于安裝孔65內,安裝孔65、第一油道66及第二油道67均開設于配流盤6上;第一油道66的一端口連通于安裝孔65,另一端口連通于配流盤6的頂面或底面,或者同時連通于兩面;圖7即為第一油道66連通于頂面的示意圖,圖8為同時連通于兩面的示意圖。第二油道67的一端口連通于所述高壓腰形槽61,另一端口連通于安裝孔65;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9包括閥芯92、彈性阻尼單元、頂塊93和固定塊94,閥芯92可在安裝孔65內軸向滑動,閥芯92一端的底面與固定塊94貼合,另一端連接彈性阻尼單元,固定塊94固定安裝于安裝孔65內,其側面與安裝孔65配合連接,固定塊94的側面開設有第一環(huán)形凹槽941和第二環(huán)形凹槽942,第一環(huán)形凹槽941與第一油道66連通,第二環(huán)形凹槽942與第二油道67連通,固定塊94與閥芯92貼合的一面開設有動力孔943,第一環(huán)形凹槽941通過第三油道944與動力孔943的孔底面相連通,第二環(huán)形凹槽942與動力孔943通過第四油道945連通,頂塊93裝置在動力孔943內,頂塊93與動力孔943配合連接并可在動力孔943內軸向滑動,初始狀態(tài)時,頂塊93封閉第三油道944在動力孔943內的端口。

通過上述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當配流盤6的高壓腰形槽61中進入高壓油后,初始狀態(tài)下,如圖7所示,由于閥芯92的封堵作用,第一油道66和第二油道67之間不連通;當高壓腰形槽61中的高壓油經第二油道67進入第二環(huán)形凹槽942,再經所述第四油道945進入所述動力孔943底部后,高壓油對頂塊93所施加的力逐漸克服彈性阻尼單元的彈力,頂塊93由動力孔943的孔底向孔頂滑移,頂塊93滑移時帶動閥芯92并壓縮彈性阻尼單元,滑移后使第三油道944在動力孔943內的端口開啟,如圖9所示,從而使第一油道66和第二油道67通過動力孔943相連通,此時,高壓油將會流入配流副中,進而產生一個柱塞缸4與配流盤6的分離力,或者配流盤6與后蓋7之間的分離力,減小柱塞缸4與配流盤6的壓緊力,或者減小配流盤6與后蓋7之間的壓緊力,降低摩擦,避免“燒盤”現象的發(fā)生;當外力減小或失去后,彈性阻尼單元將閥芯92和頂塊93頂回,進而斷開所述第一油道66和所述第二油道67之間的通路。

彈性阻尼單元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可以是橡膠材料制成的,也可以為彈簧91。當彈性阻尼單元為彈簧91時:如圖5所示,可以將閥芯92為設計為圓柱體,其上底面與固定塊94貼合,其下底面開設有彈簧放置孔921,彈簧91一部分放置于彈簧放置孔921內,其余部分露在所述彈簧放置孔921的外部并與所述安裝孔65的孔底面抵接,這樣可以確保彈簧的穩(wěn)定彈力;或者如圖6-9所示,將閥芯92設計為圓柱狀,其上底面與固定塊94貼合,并在其側面設置周向布置的凸起或環(huán)形凸緣,彈簧91套裝在閥芯92外部,并且一端抵頂在凸起或凸緣的下表面,另一端與所述安裝孔65的孔底面抵接;如7-9所示,為了防止閥芯92在安裝孔65內移動時左右搖擺,可以在安裝孔65底部開設導向槽,并設計閥芯92下部的長度大于彈簧91的自由長度,使彈簧91套裝在閥芯92外部后,閥芯92下部還有部分余量暴露在彈簧91之外,該暴露部分插裝在上述導向槽內并與導向槽配合連接;為避免導向槽內形成密閉空間導致閥芯92向下滑移時導向槽內產生正壓力,可在閥芯92下部的側面開設凹槽,該凹槽使導向槽與安裝孔連通。

在上述實施例中,需要確保固定塊94為固定不動,因此,可以將安裝孔65設計為臺階狀,將固定塊65的一端相抵于臺階上,另一端置于安裝孔65的孔口處,用彈性擋圈95將其固定即可。

由于閥芯92安裝于安裝孔65的孔底端部分,所以為了保證閥芯92能正常移動,避免由于安裝孔65的孔底端部分空間被壓縮產生正壓力而使閥芯92無法移動,可以在安裝孔65孔底端部分的底面或側壁上開設有連通外部的第五油道68,并且第五油道68不會被閥芯92堵住端口,如此當閥芯92被頂塊94頂起后,安裝孔65孔底端部分油液被壓縮,壓力增大,油液從第五油道68排出到外部低壓區(qū),以保持安裝孔65內外壓力平衡,從而確保閥芯92的正常移動。

在上述各種方案中,為了更好地實現調節(jié)配流副中的壓力,在第一油道66位于所述配流盤6的頂面和/或底面的端口處設有凹陷的溝槽63,并且優(yōu)選上述端口設置在溝槽63的中心位置,溝槽63為圓弧形,并且該圓弧與所述配流盤6同圓心,如圖2或圖4所示。

由于本發(fā)明的核心在于,如何將高壓區(qū)的油引入到配流副中,而柱塞托盤4、配流盤6和承托裝置三者之間形成了兩個配流副,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9安裝于配流盤6中后,通過相應的油路的開設,可以實現發(fā)明效果,同樣的原理,也可以將上述方案中的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于承托裝置中,仍以圖1所示的軸向柱塞泵為例,其中承托裝置即為后蓋7。圖10即為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安裝于后蓋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在該種結構中,由于后蓋7位于配流盤6的底面一側,為了將油液引入到柱塞托盤4和配流盤6之間的配流副中,需要在配流盤6內開設第五油道69,這種結構適用于配流盤6與后蓋7之間沒有相對轉動的元件中。

由于原理類似,在此對于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9設于后蓋7中的結構不做重復性解釋,其結構形式可參考上述安裝于配流盤6中的結構形式。

無論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9安裝于配流盤6還是后蓋7中,均可以設置多個,如圖2、圖3中所示,可以設置為三個,相應的安裝孔65和溝槽63也為三個,為了安裝方便,也為了便于相關油路的連通,安裝孔65可以設置在高壓腰形槽61所在圓周的外部圓周內;類似地,設置溝槽63時,可以將其中一個設置在中部的高壓腰形槽61附近,另外兩個分別對稱設置在配流盤/承托裝置軸心與中間溝槽63上的端口中心之間連接線的兩側。

使用三個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時,如圖3所示,可以將其中一個設置在中部的高壓腰形槽61附近,稱為第二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2,另外兩個分別設置在配流盤/承托裝置軸線與第二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2軸線的之間連接面的兩側,稱為第一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1和第三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3,并且第一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1和第三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3關于該連接面對稱;同時第二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2中的彈簧的工作壓力為p2,對稱布置的第一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1和第三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3中的彈簧的工作壓力為p1,并且p1<p2。

如此一來,如圖11所述,當工作壓力p<p1時,隨著壓力p增加,配流盤6和柱塞托盤4的分離力按照曲線ab變化,當工作壓力p=p1時,第一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1和第三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3開始工作,分離力由b點“階梯式”增大至c點,當工作壓力p1<p<p2時,隨著壓力p增加,分離力按照曲線cd變化,當工作壓力p=p2時,第二壓緊力調節(jié)組件e2開始工作,分離力由d點“階梯式”增大至e點,當工作壓力p>p2時,分離力按照曲線ef變化,采用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的分離力曲線abcdef和未采用壓緊力調節(jié)裝置的分離力曲線ag相比較,分離力曲線abcdef與壓緊力曲線mn的差值更小,兩者的剩余壓緊力更小,減小了摩擦,避免“燒盤”。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寻甸| 鱼台县| 治县。| 静乐县| 金平| 门源| 科技| 横峰县| 镇雄县| 庐江县| 永州市| 万安县| 绥化市| 镇远县| 千阳县| 台南县| 南阳市| 桂阳县| 五原县| 建德市| 南安市| 通渭县| 乌鲁木齐县| 吉林省| 呼玛县| 隆回县| 山阴县| 鄢陵县| 那坡县| 阿荣旗| 牙克石市| 孟津县| 吉安县| 重庆市| 西宁市| 平和县| 辽源市| 偏关县| 杨浦区| 乌兰浩特市|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