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泵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攜式泵體。
背景技術:
泵是輸送流體或使流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泵主要用來輸送水、油、酸堿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tài)金屬等液體,也可輸送液、氣混合物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
在化工部門的生產中,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大多是液體,而將原料制成半成品和成品,需要經過復雜的工藝過程,泵體在這些過程中起到了輸送液體和提供化學反應的壓力流量的作用,現有的泵體大多數都是固定式,在使用者使用時,由于泵體不方便移動,給使用者的使用帶來了不便,降低了泵體的發(fā)明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泵體,具備移動方便的優(yōu)點,解決了現有的泵體移動不方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泵體,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壁頂部的中心處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正螺桿和反螺桿,所述正螺桿和反螺桿的表面均螺紋連接有螺桿套,所述螺桿套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所述第二支撐架的底部活動連接有連接桿,所述箱體內壁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內側滑動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頂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的頂部與連接桿活動連接,所述支撐板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滾輪固定桿,所述滾輪固定桿遠離支撐板的一端活動連接有滾輪,所述箱體的底部開設有與滾輪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箱體的頂部設置有泵體,所述箱體右側的底部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電機電性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正螺桿遠離電機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一軸承座,第一軸承座的外側與箱體固定連接,所述反螺桿遠離電機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二軸承座,第二軸承座的外側與箱體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滑塊,所述擋板的內側開設有與滑塊配合使用的滑槽。
優(yōu)選的,所述滾輪固定桿遠離支撐板的一端通過第一軸銷與滾輪活動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支撐架的頂部通過第二軸銷與連接桿活動連接,所述連接桿遠離第一支撐架的一端通過第三軸銷與第二支撐架活動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通過設置箱體、滾輪、支撐板、滾輪固定桿、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反螺桿、電機、正螺桿、螺桿套和連接桿的配合使用,決了現有的泵體移動不方便的問題,該便攜式泵體,具備移動方便的優(yōu)點,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泵體的發(fā)明性,結構簡單,值得推廣。
2、本發(fā)明通過滑塊和滑槽的配合使用,使支撐板滑動的更加順暢,避免了因支撐板與擋板之間的摩擦力較大,造成支撐板出現損壞的狀況,減少了支撐板的使用壽命,通過設置固定塊,可對電機起到固定的作用,使電機的穩(wěn)定效果更好,通過設置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分別使正螺桿和反螺桿旋轉的更加順暢,增加了正螺桿和反螺桿的流暢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箱體的剖視圖。
圖中:1箱體、2控制器、3泵體、4擋板、5滑槽、6滾輪、7通孔、8支撐板、9滾輪固定桿、10第一支撐架、11滑塊、12第二支撐架、13反螺桿、14電機、15固定塊、16正螺桿、17螺桿套、18連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便攜式泵體,包括箱體1,箱體1內壁頂部的中心處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5,通過設置固定塊15,可對電機14起到固定的作用,使電機14的穩(wěn)定效果更好,固定塊15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電機14,電機14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正螺桿16和反螺桿13,正螺桿16遠離電機14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一軸承座,第一軸承座的外側與箱體1固定連接,反螺桿13遠離電機14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二軸承座,第二軸承座的外側與箱體1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分別使正螺桿16和反螺桿13旋轉的更加順暢,增加了正螺桿16和反螺桿13的流暢性,正螺桿16和反螺桿13的表面均螺紋連接有螺桿套17,螺桿套1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12,第二支撐架12的底部活動連接有連接桿18,箱體1內壁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擋板4,擋板4的內側滑動連接有支撐板8,支撐板8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滑塊11,擋板4的內側開設有與滑塊11配合使用的滑槽5,支撐板8頂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10,第一支撐架10的頂部通過第二軸銷與連接桿18活動連接,連接桿18遠離第一支撐架10的一端通過第三軸銷與第二支撐架12活動連接,第一支撐架10的頂部與連接桿18活動連接,支撐板8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滾輪固定桿9,滾輪固定桿9遠離支撐板8的一端活動連接有滾輪6,通過滑塊11和滑槽5的配合使用,使支撐板8滑動的更加順暢,避免了因支撐板8與擋板4之間的摩擦力較大,造成支撐板8出現損壞的狀況,減少了支撐板8的使用壽命,滾輪固定桿9遠離支撐板8的一端通過第一軸銷與滾輪6活動連接,箱體1的底部開設有與滾輪6配合使用的通孔7,箱體1的頂部設置有泵體3,箱體1右側的底部設置有控制器2,控制器2與電機14電性連接。
使用時,利用控制器2啟動電機14,通過電機14分別帶動正螺桿16和反螺桿13旋轉,通過正螺桿16和反螺桿13均帶動螺桿套17,通過螺桿套17帶動第二支撐架12,通過第二支撐架12帶動連接桿18,通過連接桿18帶動第一支撐架10,通過第一支撐架10帶動支撐板8在擋板4的內側向下滑動,通過支撐板8帶動滾輪固定桿9,通過滾輪固定桿9帶動滾輪6向下移動,當滾輪6與地面接觸并使箱體1脫離地面,關閉電機14,從而使泵體3移動更加方便。
綜上所述:該便攜式泵體,通過設置箱體1、滾輪6、支撐板8、滾輪固定桿9、第一支撐架10、第二支撐架12、反螺桿13、電機14、正螺桿16、螺桿套17和連接桿18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的泵體移動不方便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