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增壓缸新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增壓缸結構技術,特別是一種可令油、氣分離,且縮小體積長度,提高機械效率的增壓缸新結構。
本實用新型依據(jù)多年前設計出的一款功能優(yōu)異的油、氣分離增壓缸,該油、氣分離增壓缸已另案同時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其結構大致如圖9所示,油、氣分離增壓缸5包括一提供高速行程的油壓缸51,一設置于油壓缸51后端的提供增壓行程的空壓缸52,以及一設置于空壓缸52后端儲存液壓油的油筒53,而此油、氣分離增壓缸5主要是針對油筒53作油、氣分離的設計,油筒53包括有,一油筒缸管531,油筒缸管531的一端固設于空壓缸后蓋521上,另一端則固設有油筒后蓋535,油筒53內(nèi)形成充滿液壓油的油筒容室532,油筒容室532內(nèi)固設有一導桿534,導桿534外套設一可沿油筒容室532內(nèi)側壁面往復滑動油筒活塞533,油筒后蓋535設置有一連通油筒容室532的油壓導口536,油壓缸51具有一油壓缸后蓋512,油壓缸后蓋512設置有一可將液壓油導入油壓缸51內(nèi)的油壓通口513,且油壓通口513與油壓導口536間是以一油壓回路54連通,又空壓缸后蓋521設置有高速行程進氣口522與增壓行程進氣口523,高速行程進氣口522與增壓行程進氣口523分別可導入壓縮空氣,使高速行程進氣口522可驅動油壓活塞533作動,以及增壓行程進氣口523可驅動設置于空壓缸52內(nèi)的空壓活塞桿524作動。
請參閱圖9與
圖10所示,一般增壓缸的作動行程可區(qū)分為第一階段的高速行程以及第二階段的增壓行程,其中高速行程主要目的是縮短作業(yè)的時間,具有作功效率的則是增壓行程,首先說明高速行程,其是由高速行程進氣口522輸入壓縮空氣驅使油筒活塞533作動擠壓液壓油,液壓油經(jīng)由油壓導口536、油壓回路54以及油壓通口513導入油壓缸51內(nèi)進一步驅動油壓活塞桿511作高速行程位移,而增壓行程則是由增壓行程進氣口523導入壓縮空氣驅使空壓活塞桿524作增壓行程位移,空壓活塞桿524是由空壓缸52穿入油壓缸51內(nèi)經(jīng)由液壓油間接擠壓油壓活塞桿511,使油壓活塞桿511的出力增加,達到增壓的目的。
此油、氣分離增壓缸5結構是借由油筒53內(nèi)設置油筒活塞533,再以壓縮空氣驅使油筒活塞533作動擠壓液壓油進一步驅動油壓缸51作高速行程位移,使液壓油與壓縮空氣能有效隔離,令增壓缸能適用于高速動作且無滴漏需補充液壓油之虞,再者液壓油充滿油筒的容室使增壓缸可于任何角度安裝,具有較佳的實用性。
此增壓缸雖然具有上述的優(yōu)點,但其經(jīng)過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其油、氣分離增壓缸5必需將油筒53設置于空壓缸52后端,造成增壓缸5的整體長度過長,且需要以較長的油壓回路54連通油壓缸51與油筒53,而液壓油在長距離的輸送下會造成壓力下降,因此會使增壓缸整體的機械效率降低。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法是提供一種增壓缸新結構,其包括一油壓缸,油壓缸內(nèi)設置有一油壓活塞以及與其固設一起的油壓活塞桿;
一空壓缸,其設置于油壓缸后端,空壓缸內(nèi)設置有一空壓活塞以及與其固設一起的空壓活塞桿;一油筒,其具有一套固于油壓缸外側的油筒缸管,且油筒缸管內(nèi)側與油壓缸的外側形成充滿液壓油的油筒容室,油筒容室內(nèi)具有一套設于油壓缸外側壁面,且與油筒容室內(nèi)側壁面動接觸的油筒活塞。
所述的增壓缸新結構,其所述油筒容室內(nèi)充滿的液壓油,是置于油筒活塞的一側部分,而油筒活塞的另一側部分油筒容室內(nèi)沒有液壓油。
所述的增壓缸新結構,其中油壓缸為一前蓋、一后蓋以及一固設于兩者之間的油壓缸管組成;而前蓋內(nèi)設置一高速行程進氣口,高速行程進氣口與油筒容室內(nèi),油筒活塞沒有液壓油的一側相通;后蓋則設置有至少一油壓導口連通油筒容室內(nèi)油筒活塞有液壓油的一側部分與油壓缸。
所述的增壓缸新結構,其中油筒活塞是套設于油壓缸管外側壁面上,且與油壓缸管外側壁面動接觸。
所以,借由設置油筒活塞達成油、氣分離的目的,以及油筒與油壓缸重疊的設計減少了增壓缸的體積長度,增加了增壓缸的機械效率。
關于油壓缸2結構實施,請參閱圖3與圖6所示,油壓缸2包括設置于組接塊11后端的前蓋21與后蓋22,以及固設于前蓋21與后蓋22之間的油壓缸管23,油壓缸管23內(nèi)側形成有密閉的油壓缸容室26,油壓缸容室26內(nèi)設置有一可沿其內(nèi)側壁面往復滑動的油壓活塞24,油壓活塞24固設有一油壓活塞桿25,油壓活塞桿25由油壓容室26內(nèi)穿出組接塊11外側并可供組裝外接工具,前蓋21設置有可分別導入壓縮空氣的高速行程進氣口212與高速行程回程進氣口211,又前蓋21的一側設置有連通油壓缸容室26與高速行程回程進氣口211的通口213,其中,高速行程回程進氣口211導入的壓縮空氣,可經(jīng)由通孔213進入油壓缸容室26內(nèi)進一步驅動油壓活塞24與油壓活塞桿25動作位移,而后蓋22內(nèi)設置有連通油壓容室26的穿孔223以及一端與穿孔223連通的油壓導口222,后蓋22另設置有可導入壓縮空氣的增壓行程回程進氣口221。
空壓缸2包括有一空壓后蓋32,一固設于后蓋22與空壓缸后蓋32之間的空壓缸管31,空壓缸管31內(nèi)側形成與后蓋22的增壓行程回程進氣口221連通的空壓缸容室35,空壓缸容室35內(nèi)設置可沿空壓缸容室35內(nèi)側壁面往復滑動的空壓活塞33,空壓活塞33的一端固設有空壓活塞桿34,空壓后蓋32內(nèi)設置有連通空壓缸容室35的增壓行程進氣口321,增壓行程進氣口321可導入壓縮空氣進入空壓缸容室35內(nèi),進一步驅使空壓活塞33與空壓活塞桿34動作位移,空壓活塞桿34是由空壓缸3內(nèi)部穿入油壓缸2內(nèi)并經(jīng)由液壓油間接擠壓油壓活塞桿25使其出力增加,而增壓行程回程進氣口221導入的壓縮空氣可驅使空壓活塞33與空壓活塞桿34動作位移至初始位置。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油筒4作改良設計的,油筒4具有一套固于油壓缸管23外側且位于前蓋21與后蓋22之間的油筒缸管41,于油筒缸管41內(nèi)側、油壓缸管23外側以及前蓋21、后蓋22之間形成有一與油壓導口222連通的油筒容室42,油筒容室42內(nèi)具有一套設于油壓缸管23外側且可沿油筒缸管41內(nèi)側壁面往復滑動的油筒活塞43,又油筒容室42內(nèi)是充滿有液壓油,當由高速行程進氣口212導入壓縮空氣時可驅使油筒活塞43動作擠壓液壓油,液壓油經(jīng)由油壓導口222與穿孔223進入油壓缸容室42內(nèi)進一步驅動油壓活塞43與油壓活塞桿25作動位移,當由高速行程回程進氣口211導入壓縮空氣時,壓縮空氣可經(jīng)由通孔213進入油壓缸容室26內(nèi)進一步驅使油壓活塞24與油壓活塞桿25動作位移至初始位置。
所述油筒容室42內(nèi)是充滿液壓油的,其是充滿于油筒活塞43右側的油筒容室42中,如圖3、4、5、6、7和圖8所示;油筒活塞43左側的油筒容室42內(nèi)沒有液壓油,如圖4、5、7和圖8所示,這樣就仍保留了油、氣嚴格分離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增壓缸1動作實施主要區(qū)分為第一階段的高速行程、第二階段的增壓行程以及第三階段的回復行程,其中高速行程主要目的是縮短作業(yè)的時間,具有作功效率的則是增壓行程,首先說明高速行程,并請參閱圖4與圖7所示,其是由高速行程進氣口212導入壓縮空氣驅使油筒活塞43動作擠壓液壓油,液壓油經(jīng)由油壓導口222、穿孔223驅使油壓活塞24與油壓活塞桿25作高速行程位移,而增壓行程請參閱圖5與圖8所示,其是由增壓行程進氣口321導入壓縮空氣驅使空壓活塞33與空壓活塞桿34作增壓行程位移,令油壓活塞桿25出力增加達成增壓的目的,關于回復行程其是分別由高速行程回程進氣口211與增壓行程回程進氣口221導入壓縮空氣,其中高速行程回程進氣口211導入的壓縮空氣驅使油壓活塞24與油壓活塞桿25動作位移至初始位置,且油壓缸2內(nèi)的液壓油受到擠壓退回油筒容室42內(nèi)使油筒活塞43位移至初始位置,而增壓行程進氣口221導入的壓縮空氣可驅動空壓活塞33與空壓活塞桿34動作位移至初始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增壓缸借由油筒4內(nèi)設置油筒活塞43再以壓縮空氣驅動油筒活塞43推擠液壓油進一步驅使油壓缸2動作,使液壓油與壓縮空氣能有效隔離,而能保有油、氣分離增壓缸的優(yōu)點,再借由油筒與油壓缸的重疊設計有效縮小增壓缸的體積長度,且液壓油經(jīng)由短程的輸送即會到達油壓缸26驅使其動作,因此無液壓油壓力下降的問題產(chǎn)生,使增壓缸整體的機械效率增加。
權利要求1.一種增壓缸新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壓缸,油壓缸內(nèi)設置有一油壓活塞以及與其固設一起的油壓活塞桿;一空壓缸,其設置于油壓缸后端,空壓缸內(nèi)設置有一空壓活塞以及與其固設一起的空壓活塞桿;一油筒,其具有一套固于油壓缸外側的油筒缸管,且油筒缸管內(nèi)側與油壓缸的外側形成充滿液壓油的油筒容室,油筒容室內(nèi)具有一套設于油壓缸外側壁面,且與油筒容室內(nèi)側壁面動接觸的油筒活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壓缸新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容室內(nèi)充滿的液壓油,是置于油筒活塞的一側部分,而油筒活塞的另一側部分油筒容室內(nèi)沒有液壓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壓缸新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油壓缸為一前蓋、一后蓋以及一固設于兩者之間的油壓缸管組成;而前蓋內(nèi)設置一高速行程進氣口,高速行程進氣口與油筒容室內(nèi),油筒活塞沒有液壓油的一側相通;后蓋則設置有至少一油壓導口連通油筒容室內(nèi)油筒活塞有液壓油的一側部分與油壓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增壓缸新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油筒活塞是套設于油壓缸管外側壁面上,且與油壓缸管外側壁面動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增壓缸新結構,增壓缸包括一提供高速行程的油壓缸,一設置于油壓缸后端提供增壓行程的空壓缸,以及一套固于油壓缸外側儲存液壓油的油筒,其中油筒具有一油筒缸管,油筒缸管套設于油壓缸的油壓缸管外側,且在油筒缸管的內(nèi)側與油壓缸管的外側形成有充滿液壓油的油筒容室,油筒容室內(nèi)設置一油筒活塞,利用壓縮空氣驅使油筒活塞動作擠壓液壓油,令油壓缸作高速行程的位移達成油、氣分離的效果,再借由油筒與油壓缸重疊的設計,使增壓缸體積縮小增加機械效率。
文檔編號F16J10/02GK2589711SQ0229431
公開日2003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王國信 申請人:瑚嗡企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