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段變速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段變速機構,特別是指通過一輸入裝置中的一輸入齒輪同時嚙合兩組行星式齒輪組中的行星輪,且一滑動輪拘束兩組行星式齒輪組,使得或固定其中的一個內齒部,或使得此二內齒部作同步旋轉運動,形成具有三段變速功效的三段變速機構。
背景技術:
習用的電動工具裝置,尤其是電動旋轉工具機(例如電鉆、電動起子等)中,常常會使用減速機構以提供多段變速或多段扭力。這類減速機構一般是藉由在行星式齒輪機構中,通過選定其中的行星齒輪、恒星齒輪、內齒輪及托盤等組件分別作為輸出或輸入或固定,從而達到不同的輸入及輸出減速比的功效。然而,習知的電動工具減速機構中,因機構及空間的限制,僅能提供兩段變速,由于高低速比差距而導致扭力分布不平均,在操作上有很大的不便利性。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三段變速機構,以實際解決一個甚至是數(shù)個前述相關技術中的限制及缺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三段變速機構,其主要是在一座體中依序裝設入一第一行星式齒輪組及一第二行星式齒輪組,并同時具有一輸入裝置及一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座體中形成一圓柱狀中空的容置槽,容置槽內部套接一滑動輪,且容置槽及滑動輪中分別具有可相互嚙合的凸緣,使其可拘束滑動輪的旋轉自由度;兩組行星式齒輪組中的行星輪同時嚙合輸入裝置中的輸入齒輪,且兩組行星式齒輪組的外齒部中的唯一一個或兩個同時嚙合于滑動輪的內齒中;滑動輪通過外環(huán)周圍所套接的一套環(huán)穿過座體并連接至一推鈕,而推鈕又配合一包覆座體的機殼而形成一可使此推鈕定位的裝置。因此,通過推鈕的操作,可控制滑動輪與座體及兩組行星式齒輪組機構關系,使該齒輪機構達到三段變速的功效。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座體的剖面視圖;圖3A是本實用新型中推鈕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圖3B是本實用新型中推鈕的局部側向剖面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段速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段速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段速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三段變速機構的較佳實施例,其主要由一座體1、一輸入裝置2、一滑動輪3、一內齒輪4、一托盤齒輪5、一輸出托盤6、一推鈕7及一機殼8所構成。
座體1為一圓柱形殼體,其內部形成一中空的容置槽11,且殼體的一適當處自容置槽11向外穿透形成兩個位置相對應的長形穿孔12。容置槽11一端具有復數(shù)個分散排列在內表面上的凹槽13(如圖2所示),各凹槽13為自容置槽11的開口端沿軸向往內部方向延伸而成。容置槽11底端具有復數(shù)個分散排列在內表面上的凸緣14(如圖2所示),各個凸緣14為自容置槽11的底端內表面向上突出并沿軸向向上延伸適當距離所形成。
輸入裝置2由一輸入齒輪21及一固定環(huán)22所構成,輸入齒輪21與一盤體20結合,相對于輸入齒輪21的盤體20的另一端面具有數(shù)支樞軸201,每一樞軸201分別活動地組合一行星輪202,各行星輪202同時嚙合于一動力裝置(圖中未示)的齒輪而被驅動旋轉,帶動整個盤體20與輸入齒輪21旋轉,進而經由輸入齒輪21傳輸動力。固定環(huán)22為一環(huán)狀體,具有復數(shù)個分散排列在外表面上的凸緣23,各凸緣23從固定環(huán)22的一端外表面向上突出并沿軸向延伸至突出另一端端面適當距離所形成,使得固定環(huán)22的凸緣23可一一置入容置槽11的各個凹槽13中,固定環(huán)22的內表面設有內齒221,以使各個行星輪202嚙合于內齒221。
滑動輪3為一環(huán)狀體,滑動輪3的內表面具有復數(shù)個內齒31,滑動輪3前后兩端面分別具有復數(shù)個分散排列在端面表面上的凸緣32,各凸緣32為從各端面向上突出適當距離所形成,各凸緣32分別配合固定環(huán)22的凸緣23及座體1的容置槽11底端的凸緣14,使得滑動輪3的前后兩端面可通過各凸緣32分別與固定環(huán)22及座體1的底端嚙合。另外,滑動輪3的外環(huán)周圍上還具有自表面凹下的環(huán)狀溝槽33。一套環(huán)34具有一朝外側方向延伸適當距離的延伸部341,通過套環(huán)34兩側的突部342套入溝槽33中,使得溝槽33與套環(huán)34可作相對旋轉。
內齒輪4為一環(huán)狀體,內齒輪4的內表面具有復數(shù)個內齒41,內齒輪4的外表面具有配合滑動輪3中的各內齒31的復數(shù)個外齒42,且內齒輪4的底端還延伸出一銜接部43。
托盤齒輪5為后端端面延伸出一凸部54的一環(huán)狀體,環(huán)狀體的外表面具有配合滑動輪3中的各內齒31的復數(shù)個外齒51,其內表面具有復數(shù)個內齒55(如圖4、圖5所示)。凸部54的表面具有復數(shù)個分別樞接一行星輪52的樞軸53,且凸部54的外徑可配合內齒輪4的銜接部43的內徑,使得銜接部43可與凸部54套接,同時各個行星輪52可嚙合內齒輪4的內齒41。
輸出托盤6為一圓盤體,其底端延伸出一輸出齒輪61,頂端具有復數(shù)個分別樞接一行星輪62的樞軸63,各行星輪62可嚙合托盤齒輪5的內齒55。
推鈕7為一板狀殼體,其下面的結構可以結合所述套環(huán)34的延伸部341,再將套環(huán)34的二突部342從座體1兩側的長形穿孔12穿入座體1內并套入滑動輪3的溝槽33中,使得通過推動推鈕7時可以驅動滑動輪3在座體1內做軸向移動。推鈕7的兩側分別形成一撓性桿體71,各桿體71的外側又分別形成一向外延伸的凸緣72,使得可通過此二桿體71的撓性而使得凸緣72向外彈出或向內收縮。
機殼8為一包覆座體1外表的殼體,如圖3A、圖3B所示,機殼8配合推鈕7的桿體71而形成一滑槽81,滑槽81的兩側面又配合推鈕7的凸緣72而形成數(shù)個凹部82,使得推鈕7可通過桿體71置入滑槽81中并受到滑槽81的拘束,且推鈕7又可通過凸緣72卡入凹部82中固定位置。
如圖4~圖6所示,顯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電動工具組合后,在不同減速比下的機構狀態(tài)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輸出托盤6、托盤齒輪5、內齒輪4、滑動輪3及輸入裝置2由內而外依序裝設在座體1的容置槽11中。其中,輸出托盤6中的各行星輪62樞接在各樞軸63上,同時與輸入裝置2的輸入齒輪21及托盤齒輪5的內齒55嚙合,因此行星輪62、輸入齒輪21及內齒55形成一組行星式齒輪。托盤齒輪5中的各行星輪52樞接在各樞軸53上,同時與輸入裝置2的輸入齒輪21及內齒輪4的內齒41嚙合,因此行星輪52、輸入齒輪21及內齒41形成一組行星式齒輪?;瑒虞?的內齒31嚙合內齒輪4的外齒41或托盤齒輪5的外齒51,且套環(huán)34的延伸部341位于座體1的外側并結合于推鈕7的底面。輸入裝置2的固定環(huán)22通過周圍的凸緣23與座體1的容置槽11的各凹槽13嚙合并固設在容置槽11的內表面。
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三段變速機構第一段速狀態(tài)時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當推鈕7前進至前端極限位置時,推鈕7的凸緣72恰好卡入機殼8的一凹部82并固定位置,同時,推鈕7經由套環(huán)34帶動滑動輪3也前進至前端極限位置,使得滑動輪3一端的凸緣32與容置槽11底部的凸緣14嚙合并拘束滑動輪3的旋轉方向的自由度,且滑動輪3的內齒31也與托盤齒輪5的外齒51嚙合而拘束托盤齒輪5旋轉方向的自由度。因此,當輸入裝置2的輸入齒輪21進行動力傳輸時,會直接帶動托盤齒輪5的行星輪52及輸出托盤6的行星輪62旋轉,且內齒輪4的內齒41會受托盤齒輪5的行星輪52的帶動而旋轉,輸出托盤6則通過其行星輪62在托盤齒輪5的內齒55中旋轉而被帶動,同時,輸出齒輪61會與輸出托盤6同步旋轉而輸出動力。
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三段變速機構第二段速狀態(tài)時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當推鈕7后退至后端極限位置時,推鈕7的凸緣72恰好卡入機殼8的另一凹部82并固定位置,同時,推鈕7經套環(huán)34帶動滑動輪3也后退至后端極限位置,使得滑動輪3另一端的凸緣32與固定環(huán)22底部的凸緣23嚙合而拘束滑動輪3旋轉方向的自由度,且滑動輪3的內齒31也會與內齒輪4的外齒42嚙合而拘束內齒輪4旋轉方向的自由度。因此,當輸入裝置2的輸入齒輪21進行動力傳輸時,會直接帶動托盤齒輪5的行星輪52及輸出托盤6的行星輪62旋轉,且托盤齒輪5通過其行星輪52在內齒輪4的內齒41中旋轉而被帶動,輸出托盤6則通過其行星輪62在托盤齒輪5的內齒55中旋轉而被帶動,同時,輸出齒輪61會與輸出托盤6同步旋轉而輸出動力。
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三段變速機構第三段速狀態(tài)時的局部軸向剖面視圖,當推鈕7處于前后端極限位置之間時,推鈕7的凸緣72恰好卡入機殼8的又一凹部82并固定位置,推鈕7經套環(huán)34帶動滑動輪3也處于前后端極限位置之間,使得滑動輪3兩端的凸緣32不受嚙合而可在套環(huán)34中旋轉,且滑動輪3的內齒31也會同時與內齒輪4的外齒42及托盤齒輪5的外齒51嚙合,使得內齒輪4及托盤齒輪5和滑動輪3同步旋轉。因此,當輸入裝置2的輸入齒輪21進行動力傳輸時,會直接帶動托盤齒輪5的行星輪52及輸出托盤6的行星輪62旋轉,且托盤齒輪5通過其行星輪52在內齒輪4的內齒41中旋轉而被帶動,使得滑動輪3、內齒輪4及托盤齒輪5一起轉動,輸出托盤6則通過其行星輪62在托盤齒輪5的內齒55中旋轉而被帶動,同時,輸出齒輪61會與輸出托盤6同步旋轉而輸出動力。
以上所述僅為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飾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三段變速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體,其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端具有復數(shù)個分散排列在內表面上的凸緣;-第一行星式齒輪組,其在一輸出托盤的一端以復數(shù)樞軸設置復數(shù)個行星輪,所述輸出托盤的另一端設有一輸出齒輪;-托盤齒輪,其外表面具有外齒,其一端的內表面具有內齒,所述托盤齒輪的另一端以復數(shù)樞軸設置復數(shù)個行星輪;-內齒輪,其內表面具有內齒,其外表面具有外齒;-滑動輪,其內表面具有內齒,所述滑動輪前后兩端面分別具有復數(shù)個分散排列在端面表面上的凸緣,所述滑動輪的外表面設有環(huán)周的溝槽,所述溝槽配合一套環(huán),所述套環(huán)與一推鈕結合;-輸入裝置,其包括一第二行星式齒輪組與一固定環(huán),所述第二行星式齒輪組在一盤體的一端結合一輸入齒輪,所述盤體的另一端以復數(shù)樞軸組合復數(shù)行星輪,所述固定環(huán)的內表面設有內齒;所述第一行星式齒輪、托盤齒輪、內齒輪、滑動輪及輸入裝置依序組裝于所述座體的容置槽內,并使所述輸出托盤的各行星輪嚙合于托盤齒輪的內齒,所述托盤齒輪的各行星輪嚙合于內齒輪的內齒,所述滑動輪的內徑則穿設在所述托盤齒輪與內齒輪的直徑以外,所述滑動輪被所述套環(huán)控制做軸向移動,控制其內齒與所述內齒輪的外齒嚙合或不嚙合,并使設在滑動輪兩端的凸緣與設在座體的凸緣或設在固定環(huán)的凸緣嚙合或不嚙合;所述輸入齒輪同時嚙合于所述輸出托盤的各行星輪及所述托盤齒輪的各行星輪,且所述第二行星式齒輪組的盤體的各行星輪嚙合于所述固定環(huán)的內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變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的容置槽內表面設有復數(shù)個向下凹陷并從容置槽開口向內軸向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各凹槽與所述固定環(huán)的各凸緣對應,所述各凸緣滑入所述凹槽且在所述固定環(huán)與座體之間不能相對地旋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段變速機構,主要是在一座體中依序裝設入一第一行星式齒輪組及一第二行星式齒輪組,并同時具有一輸入裝置及一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輸入裝置中的一輸入齒輪同時嚙合第一行星式齒輪組及第二行星式齒輪組中的各行星輪,且第一行星式齒輪組及第二行星式齒輪組中的各內齒部受一滑動輪的嚙合并可達到固定其中的一個內齒部,或使得此二內齒部作同步旋轉運動,因此,該齒輪機構能提供三段變速。
文檔編號F16H3/46GK2675956SQ20032010260
公開日2005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陳庭光 申請人: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