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
背暴技術
現(xiàn)在,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對生活和工作中的 環(huán)境設施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工作和生活更加舒適、健康,人們對座椅,進 行了不斷地改進,可移動,可升降,可周向轉動等功能的座椅相繼出現(xiàn);為
了使嬰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舒適,多數(shù)家庭都有使用搖籃。諸如上述需要轉 動或搖擺的裝置中,目前多數(shù)產品都要手動的來實現(xiàn)其功能。也有能自動轉 動或搖擺的座椅及搖籃,傳動過于簡單,長期使用傳動不可靠,不耐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傳動 可靠、堅固耐用自動左右旋轉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電機、 旋轉軸、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底部,所述 旋轉軸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所述電機與所述旋轉軸通 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上并與所述電機相連接。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i齒輪、n齒輪、m齒輪、iv齒輪、限位開關,所述 電機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齒輪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n 齒輪、所述m齒輪同軸且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的上壁和下壁相 連接,所述iv齒輪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所述n齒輪與所述i齒輪 相嚙合,所述iv齒輪與所述ni齒輪相嚙合,所述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n齒輪 底部的所述外殼上且與所述電機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音樂播放器、 控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置與所述電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電機、 旋轉軸、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底部,所述 旋轉軸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所述電機與所述旋轉軸通 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上并與所述電機相連接。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偏心軸、槽盤、m齒輪、iv齒輪,所述偏心軸與所述 電機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m齒輪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的 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槽盤與所述iii齒輪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槽盤與所 述偏心軸相適配,所述w齒輪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iv齒輪與所述 m齒輪相嚙合。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
本實用新型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音樂播放器、控 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置與所述電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三種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電機、 旋轉軸、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底部,所述 旋轉軸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所述電機與所述旋轉軸通 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上并與所述電機相連接。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i鏈輪、鏈帶、n鏈輪、m齒輪、iv齒輪、限位開關, 所述電機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鏈輪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 述m齒輪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n鏈 輪與所述瓜齒輪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鏈帶與所述i鏈輪、所述n鏈輪相適 配,所述iv齒輪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iv齒輪與所述ni齒輪相嚙合, 所述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鏈帶和所述外殼上且與所述電機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音樂播放器、 控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置與所述電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第四種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電機、 旋轉軸、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底部,所述 旋轉軸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所述電機與所述旋轉軸通 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上并與所述電機相連接。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i齒輪、n齒輪、in齒輪、iv齒輪、v齒輪、vi齒輪、 離合器殼、手柄、復位彈簧,所述電機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齒輪與所述 電機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i齒輪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的 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v齒輪為扇形齒輪,所述iv齒輪固定連接于所述旋 轉軸上,所述v齒輪與所述vi齒輪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齒輪上設有兩個 限位柱和一個換向開關,所述限位柱上套有減震彈簧,所述換向開關與所述 電機相連接,所述離合器殼與所述外殼相連接且可相對于所述外殼移動,所 述手柄的軸穿過所述外殼與所述離合器殼相連接,所述復位彈簧套在所述手 柄的軸上且位于所述外殼與所述離合器殼之間,所述n齒輪、所述m齒輪同 軸且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離合器殼相連接,所述n齒輪與所述i齒 輪相嚙合,所述v齒輪與所述ni齒輪相嚙合,所述iv齒輪與所述vi齒輪相嚙
入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音樂播放器、 控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置與所述電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五種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電機、 旋轉軸、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內底部,所述 旋轉軸設置于所述外殼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所述電機與所述旋轉軸通 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上并與所述電機相連 接。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ni齒輪、iv齒輪、v齒輪、vi齒輪,所述電機為雙向 同步電機,所述m齒輪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i齒輪軸的兩 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v齒輪為扇形齒輪, 所述iv齒輪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所述v齒輪與所述vi齒輪的軸相固定 連接,所述v齒輪上設有兩個凹槽和一個換向開關,所述凹槽內設有緩沖膠 棒,所述換向開關與所述電機相連接,所述v齒輪與所述in齒輪相嚙合,所 述iv齒輪與所述vi齒輪相嚙合。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音樂播放器、 控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置與所述電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外殼、電機、旋轉軸、 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可操作電控裝置控制電機通過傳動裝置驅動旋轉軸轉 動,所以只需給所述旋轉軸的上端安裝上需要左右旋轉的裝置,如椅座、搖 籃體等,即可實現(xiàn)自動左右旋轉的功能,從而減輕人的勞動強度;由于所述 轉動裝置通過齒輪多極傳動、擺輪傳動、鏈輪傳動等多種傳動方式驅動旋轉 軸自動左右旋轉轉動,所以傳動可靠、堅固耐用。
附圍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殼l、電機2、旋轉軸3、旋轉軸升降調 節(jié)氣缸30、傳動裝置、電控裝置、遙控裝置。
所述電機2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1內底部,所述電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 所述旋轉軸3設置于所述外殼1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1,所述電機2與 所述旋轉軸3通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包括I齒輪33、 II齒 輪34、 III齒輪35、 IV齒輪36和限位開關,所述I齒輪33與所述電機2的輸 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II齒輪34、所述III齒輪35同軸且軸的兩端通過軸承 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為降低加工成本,也可將所述II齒 輪34、所述III齒輪35做成一體化的,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 3上,所述所述II齒輪34與所述I齒輪33相嚙合,所述W齒輪36與所述III 齒輪35相嚙合,所述升降調節(jié)氣缸30與所述轉軸3相連接,為保證所述W 齒輪36與所述III齒輪35隨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30的升降始終相嚙合,所述 m齒輪35為軸向足夠長的柱形齒輪,又因其工作中并非周圈連續(xù)轉動,因此 所述III齒輪35還可以為只有半圈有齒的柱形齒輪,所述II齒輪34為扇形齒 輪,所述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II齒輪34底部的所述外殼1上,所述的限位開 關通過換向控制電路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
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1上并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所述遙控裝 置與所述電控裝置相適配。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運行過程如下所述電機2運行時帶動所述I 齒輪33轉動,所述I齒輪33與所述II齒輪34相嚙合而驅動所述II齒輪34 轉動,與所述II齒輪34同軸的所述III齒輪35轉動并與所述IV齒輪36嚙合傳 動,所述IV齒輪36帶動所述旋轉軸3轉動,當所述I齒輪33與所述II齒輪 34相嚙合轉動到端部碰到所述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通過控制電路驅使所 述電機2反轉,如此循環(huán)往復而使所述旋轉軸3自動左右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軸3的上下兩端分別連接椅座和底座,即可制成可升 降的自動左右旋轉椅,能自動驅動人體相對運動,防止人長時間坐著,身體
各部位相對僵化,防止腰椎、頸椎病變。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軸3的上下兩端分別連接搖籃體和底座,即可制成可 升降的自動左右旋轉的嬰兒搖籃。電控裝置中設置定時器、音樂播放器、控 制指示器,可根據(jù)需要設定定時轉動,音樂能使嬰兒舒適入眠,控制指示器 可使運行狀態(tài)更加直觀,操控方便、使用舒適。
本實用新型還可用于任何需要自動左右旋轉的裝置中。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傳動裝置包括
偏心軸38、槽盤39、 m齒輪35、 IV齒輪36,所述偏心軸38與所述電機2的 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m齒輪35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上 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槽盤39與所述m齒輪35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槽盤 39與所述偏心軸38相適配,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 述IV齒輪36與所述III齒輪35相嚙合。其余結構特征同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運行過程如下所述電機2運行時帶動所述偏 心軸38回轉,所述偏心軸38撥動所述槽盤39往復擺轉,與所述槽盤39相 固定連接的所述ni齒輪35也往復擺轉并與所述IV齒輪36嚙合傳動,所述IV 齒輪36帶動所述旋轉軸3自動左右旋轉。
實施例三-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傳動裝置包括 I鏈輪41、鏈帶42、 11鏈輪43、 m齒輪35、 W齒輪36、限位開關,所述電 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鏈輪41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 述m齒輪35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 II鏈輪43與所述III齒輪35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鏈帶42與所述I鏈輪41、 所述II鏈輪43相適配,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IV 齒輪36與所述m齒輪35相嚙合,所述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鏈帶42和所述外 殼1上且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其余結構特征同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運行過程如下所述電機2運行時帶動所述I
鏈輪41轉動,并通過所述鏈帶42帶動所述II鏈輪43轉動,與所述II鏈輪 43同軸固定連接的所述m齒輪35轉動并與所述IV齒輪36嚙合傳動,所述IV 齒輪36帶動所述旋轉軸3轉動,當所述限位塊碰到所述限位開關時,所述限 位開關通過控制電路驅使所述電機2反轉,如此循環(huán)往復而使所述旋轉軸3
自動左右旋轉。
實施例四
如圖4、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I齒輪33、 11齒輪34、 m齒輪35、 IV齒輪36、 V齒輪48、 VI齒輪44、 離合器殼45、手柄46、復位彈簧47,所述電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 齒輪33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I齒輪44軸的兩端通過軸 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V齒輪48為扇形齒輪,所述 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V齒輪48與所述VI齒輪44的軸 相固定連接,所述V齒輪48上設有兩個限位柱49和一個換向開關51,所述 限位柱49上套有減震彈簧50,所述換向開關51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所述 離合器殼45與所述外殼1相連接且可相對于所述外殼1移動,所述手柄46 的軸穿過所述外殼1與所述離合器殼45相連接,所述復位彈簧47套在所述 手柄46的軸上且位于所述外殼1與所述離合器殼45之間,所述II齒輪34、 所述III齒輪35同軸且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離合器殼45相連接,所 述II齒輪34與所述I齒輪33相嚙合,所述V齒輪48與所述III齒輪35相嚙 合,所述IV齒輪36與所述VI齒輪44相嚙合。其余結構特征同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運行過程如下所述電機2運行時帶動所述I 齒輪33轉動,所述I齒輪33與所述II齒輪34相嚙合而驅動所述II齒輪34 轉動,與所述II齒輪34同軸的所述III齒輪35轉動并與所述V齒輪48嚙合傳 動,與所述V齒輪48的軸相固定連接的所述VI齒輪44轉動并與所述IV齒輪 36嚙合傳動,所述IV齒輪36帶動所述旋轉軸3轉動,當所述V齒輪48轉動 到與所述I齒輪33相對應的位置(止點)時,所述限位開關通過控制電路驅
使所述電機2反轉,如此循環(huán)往復而使所述旋轉軸3自動左右旋轉。當外力 作用,使所述旋轉軸3轉動受限時,所述III齒輪35與所述V齒輪48的嚙合 受阻,所述III齒輪35會隨之自動向外移動而與所述III齒輪35脫離嚙合,因 此不會損傷所述電機2,可避免電機過載故障的發(fā)生,延長使用壽命,傳動 安全可靠;本實施例還可以通過人工拉出所述手柄46而使所述III齒輪35與 所述III齒輪35脫離嚙合,以方便使用;由于所述限位柱49上套有減震彈簧 50,可使所述旋轉軸3在轉動至止點時減輕換向沖力,從而可延長本實用新 型的使用壽命。
實施例五
如圖6、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III齒輪35、 IV齒輪36、 V齒輪48、 VI齒輪44,所述電機2為雙向同 步電機,所述III齒輪35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I齒輪44 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V齒輪48為 扇形齒輪,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V齒輪48與所 述VI齒輪44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齒輪48上設有兩個凹槽52和一個換向 開關51,所述凹槽52內設有緩沖膠棒53,所述換向開關51與所述電機2相 連接,所述V齒輪48與所述m齒輪35相嚙合,所述IV齒輪36與所述VI齒輪 44相嚙合。其余結構特征同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運行過程如下所述電機2運行時帶動所述III 齒輪35轉動并與所述V齒輪48嚙合傳動,與所述V齒輪48的軸相固定連接 的所述VI齒輪44轉動并與所述IV齒輪36嚙合傳動,所述IV齒輪36帶動所述 旋轉軸3轉動,當所述V齒輪48轉動到與所述III齒輪35相對應的位置(止 點)時,所述限位開關通過控制電路驅使所述電機2反轉,如此循環(huán)往復而 使所述旋轉軸3自動左右旋轉。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殼(1)、電機(2)、旋轉軸(3)、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2)固定設置在所述外殼(1)內底部,所述旋轉軸(3)設置于所述外殼(1)內并且兩端穿出所述殼體(1),所述電機(2)與所述旋轉軸(3)通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電控裝置設置于所述外殼(1)上并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I齒輪(33)、 II齒輪(34)、 III齒輪(35)、 IV齒輪(36)、限位開 關,所述電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齒輪(33)與所述電機(2) 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II齒輪(34)、所述III齒輪(35)同軸且軸的 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l)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IV齒輪(36) 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所述II齒輪(34)與所述I齒輪(33) 相嚙合,所述IV齒輪(36)與所述III齒輪(35)相嚙合,所述限位開關設 置在所述II齒輪(34)底部的所述外殼(1)上且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偏心軸(38)、槽盤(39)、 III齒輪(35)、 IV齒輪(36),所述偏心 軸(38)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III齒輪(35)軸的 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槽盤(39) 與所述III齒輪(35)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槽盤(39)與所述偏心軸(38) 相適配,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IV齒輪(36)與所述III齒輪(35)相嚙合。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I鏈輪(41)、鏈帶(42)、 II鏈輪(43)、 m齒輪(35)、 IV齒輪(36)、 限位開關,所述電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鏈輪(41)與所述電 機(2)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m齒輪(35)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a)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n鏈輪(43)與所述m齒輪(35)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鏈帶(42)與所述I鏈輪(41)、所述II鏈 輪(43)相適配,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 述IV齒輪(36)與所述m齒輪(35)相嚙合,所述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鏈 帶(42)和所述外殼(1)上且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I齒輪(33)、 II齒輪(34)、 III齒輪(35)、歸輪(36)、 V齒輪(48)、 VI齒輪(44)、離合器殼(45)、手柄(46)、復位彈簧(47),所 述電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I齒輪(33)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 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I齒輪(44)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 的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V齒輪(48)為扇形齒輪,所述IV齒輪(36) 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V齒輪(48)與所述VI齒輪(44) 的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齒輪(48)上設有兩個限位柱(49)和一個換向 開關(51),所述限位柱(49)上套有減震彈簧(50),所述換向開關(51) 與所述電機(2)相連接,所述離合器殼(45)與所述外殼(1)相連接且 可相對于所述外殼(1)移動,所述手柄(46)的軸穿過所述外殼(1)與 所述離合器殼(45)相連接,所述復位彈簧(47)套在所述手柄(46)的 軸上且位于所述外殼(1)與所述離合器殼(45)之間,所述II齒輪(34)、 所述m齒輪(35)同軸且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離合器殼(45)相 連接,所述II齒輪(34)與所述I齒輪(33)相嚙合,所述V齒輪(48) 與所述m齒輪(35)相嚙合,所述IV齒輪(36)與所述VI齒輪(44)相嚙 合。
6、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 置包括m齒輪(35)、 IV齒輪(36)、 V齒輪(48)、 VI齒輪(44),所述電 機(2)為雙向同步電機,所述m齒輪(35)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相 固定連接,所述VI齒輪(44)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外殼(1)的 上壁和下壁相連接,所述V齒輪(48)為扇形齒輪,所述IV齒輪(36)固 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V齒輪(48)與所述VI齒輪(44)的 軸相固定連接,所述V齒輪(48)上設有兩個凹槽(52)和一個換向開關(51),所述凹槽(52)內設有緩沖膠棒(53),所述換向開關(51)與所 述電機(2)相連接,所述V齒輪(48)與所述III齒輪(35)相嚙合,所 述IV齒輪(36)與所述VI齒輪(44)相嚙合。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旋轉軸升降調節(jié)氣缸(30)。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它 還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控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置 與所述電控裝置。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遙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定時器、控制指示器,所述遙控裝 置與所述電控裝置相適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左右旋轉裝置,旨在提供一種傳動可靠、堅固耐用自動左右旋轉裝置。該自動左右旋轉裝置包括外殼(1)、電機(2)、旋轉軸(3)、傳動裝置和電控裝置,所述電機(2)與所述旋轉軸(3)通過所述傳動裝置相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包括I齒輪(33)、II齒輪(34)、III齒輪(35)、IV齒輪(36)、限位開關,所述I齒輪(33)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相固定連接,所述II齒輪(34)、所述III齒輪(35)同軸設置,所述IV齒輪(36)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轉軸(3)上,所述II齒輪(34)與所述I齒輪(33)相嚙合,所述IV齒輪(36)與所述III齒輪(35)相嚙合。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日用生活領域。
文檔編號F16H1/02GK201003586SQ20072004819
公開日2008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2日
發(fā)明者斌 唐 申請人:斌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