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釋放的單向離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單向離合器。
背景技術:
單向離合器通常用于在諸如駐車制動器的應用中保持負載。 一種 在駐車制動器中使用的已知單向離合器包括棘爪和棘齒,使得棘爪與 棘齒上的齒嚙合而將駐車制動器保持在載荷位置或鎖定位置。
發(fā)明內容
使用棘齒的單向離合器可能在某些應用中是不合乎需要的,其原 因是棘爪和棘齒包括由棘齒的齒數量所限定的離散保持梯級(discrete holding steps)。另外,隨著棘爪沿著棘齒的齒行進,棘爪和棘齒會造 成不期望的噪聲。本發(fā)明的單向離合器基本上包括無限保持位置并能 比棘爪和棘齒更安靜。
在一個方面中,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被構造成聯接至基底構件的離 合器。該離合器包括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對于基底構件轉動的 第一構件、可相對于基底構件轉動的第二構件、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 之間的滾動元件、以及斜坡道套筒(ramp sleeve),該斜坡道套筒布置 在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并聯接至基底構件,從而基本上防止斜坡 道套筒相對于基底構件轉動。該斜坡道套筒包括斜坡道。第二構件包 括相對于斜坡道套筒的第一轉動位置,以及相對于斜坡道套筒的第二轉動位置。當第二構件處于第一轉動位置時,滾動元件被設置成楔入 斜坡道,以防止第一構件沿第一方向相對于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當 第二構件處于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一構件能相對于基底構件沿第一旋 轉方向轉動。
圖1是包括實現本發(fā)明的離合器的駐車制動器的透視圖。
圖2是圖1中駐車制動器的局部剖面圖。
圖3是圖1的駐車制動器中所使用的離合器的剖面圖。
圖4是圖3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示出了圖3中離合器的斜坡道套筒與圖1中駐車制動器的 固定支架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剖面圖。
圖6是圖1的駐車制動器中所使用的離合器的可替代構造的放大 剖面圖。
圖7是圖1的駐車制動器中所使用的離合器的另一可替代構造的 放大剖面圖。
在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任何實施例之前,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在其 應用中不限于以下描述所闡述的或附圖所示例的構造細節(jié)及部件布 置。本發(fā)明可具有其它實施例,并能以多種方式得以實踐或實施。另 外,應當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措辭和術語出于描述目的,而不應將 其看作是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變型 意味著囊括其后所列出的項、這些項的等同物以及附加項。除非明確 指出或限定,廣泛地使用術語"安裝"、"連接"、"支承"以及"聯接"及其 變型,且它們囊括直接和間接安裝、直接和間接連接、直接和間接支 承以及直接和間接聯接。此外,"連接"和"聯接"不限于物理或機械連接、 或者物理或機械聯接。
下面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所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 同的元件。某些術語,例如以下描述所使用的"內部"、"外部"、"順時
7針"以及"逆時針"旨在相對明晰地描述,而非限制。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駐車制動踏板組件10。駐車制動踏板組件10包括固 定至車輛的固定底座或支架14以及相對于固定支架14樞轉的樞轉支 架16。支架16包括踏板18,用戶利用該踏板來起動駐車制動踏板組 件10。當用戶通常用腳對踏板18施壓時,駐車制動踏板組件10的離 合器22促使支架16相對于支架14樞轉,從而將張力施加到拉線26 中。在用戶將張力施加到拉線26中之后,離合器22保持拉線26中的 張力,下面將更詳細地討論。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的,在將張 力施加給拉線26時,接合車輛的制動器。如以下將更詳細討論的,駐 車制動踏板組件10還包括彈簧30和釋放柄34,該彈簧防止拉線26中 張力不期望地被解除,而用戶能拉動該釋放柄以解除拉線26中的張力。
參照圖1和圖2,固定支架14包括基底部38以及從基底部38延 伸的柱形部40。軸承44布置在柱形部40周圍以支承支架16。軸承44 可以是任何適用的軸承,例如塑性摩擦軸承、襯套、套筒軸承等等。
參照圖2,離合器22包括聯接用以與樞轉支架16 —同轉動的內 環(huán)48。在所示出的構造中,內環(huán)48利用鉚釘52聯接至樞轉支架16。 在其它構造中,能利用其它緊固件、通過焊接等等將內環(huán)48聯接至樞 轉支架16。在其它構造中,內環(huán)48能與樞轉支架16—體地形成。
參照圖2和圖4,離合器22還包括外環(huán)56、斜坡道套筒58、保 持架60以及多個滾動元件62 (例如輥子)。支架14的折疊柄腳(fold-over tang)64(圖2)有利于將離合器22保持在一起。
所示出的滾動元件62為沿著內環(huán)48和斜坡道套筒58滾動的柱形 輥。雖然滾動元件62在所示出構造中為柱形滾動元件,但在其它構造 中,這些滾動元件可包括球形滾動元件。
8滾動元件62被保持架60隔開,且保持架60至少部分地位于內環(huán) 48與斜坡道套筒58之間。保持架60包括彈簧68,這些彈簧在圖4中 箭頭A的方向上偏壓對應的滾動元件62。保持架60還包括接合外環(huán) 56的徑向延伸部72 (圖2),以使得保持架60和外環(huán)56聯接而轉動。 此外,保持架60將斜坡道套筒58保持為大致與內環(huán)48同心。參照圖4,斜坡道套筒58限定內表面76和外表面78。斜坡道部 82形成在斜坡道套筒58的內表面76上,各斜坡道部82容納相應滾動 元件62。斜坡道部82形成為使得斜坡道套筒58的內表面76以小接觸 角9接觸滾動元件62,該接觸角9為在接觸滾動元件62的點處與內環(huán) 48相切的第一線77和平行于內表面78的斜坡道部82的第二線79之 間的夾角。在所示例的構造中,角度6大約為5° ??晒┻x擇地,角度 6可為大約2。與大約8°之間。凹槽84于每個斜坡道部82的末端處 形成在斜坡道套筒58中。繼續(xù)參照圖4,錐形突起86從斜坡道套筒58的外表面78延伸, 下面將更詳細地討論這樣做的目的。參照圖5,斜坡道套筒58還包括 狹縫或狹槽90,使得斜坡道套筒58形成非連續(xù)柱體。狹槽90有利于 斜坡道套筒58的擴展和收縮。斜坡道套筒58利用斜坡道套筒58的凸 片(tab) 94鍵固至固定支架14,這些凸片容納于形成在固定支架14 內的相應開口或窗孔96中。如圖5最清晰可見,標記為96'、鄰近狹槽90的其中一個窗孔在 周向上的尺寸大致與凸片94的外部尺寸相同。因此,位于窗孔96'內的 凸片94與支架14之間基本上不存在周向間隙。換言之,窗孔96'的周 向長度大約等于其相聯凸片94的周向長度。因此,斜坡道套筒58基 本上固定而不相對于固定支架14轉動。剩余的窗孔96的尺寸被確定 為使得支架14與凸片94之間存在周向上的間隙98。換言之,窗孔96 的周向長度大于凸片94的周向長度。此外,所有窗孔96和96'的尺寸都被確定為使得凸片94與支架14之間存在徑向上的間隙100、102。換 言之,窗孔96和96'的徑向高度大于凸片94的徑向厚度。由此,斜坡 道套筒58因狹槽90而能從圖5所示的位置擴展。隨著斜坡道套筒58 從圖5所示的位置擴展,位于窗孔96'內的凸片94保持斜坡道套筒58 而防止其在周向上移動(箭頭A和B的方向)。然而,斜坡道套筒58 因徑向間隙IOO而能擴展,且周向間隙98促進沿箭頭B方向的擴展。 此外,由于凸片94與窗孔96之間在凸片94的與間隙98相對的側面 上基本上不存在周向間隙,斜坡道套筒58因此能沿箭頭A的方向傳遞 轉矩,箭頭A的方向在圖5中為逆時針,而在圖4中為順時針。參照圖3和圖4,外環(huán)56環(huán)繞斜坡道套筒58,且外環(huán)56包括與 斜坡道套筒58的錐形突起86對應的錐形突起106。參照圖4,各對 突起86、 106的配合面限定平行于線77的第一線109與平行于突起86、 106的配合面的第二線111之間的接觸角P。接觸角P可為大約12°與 大約8°之間。優(yōu)選地,接觸角(3為大約10° 。如圖2最清晰可見, 外環(huán)56還包括從外環(huán)56徑向延伸的凸緣或突起110。凸緣IIO用以將 釋放柄34和彈簧30(參見圖1)聯接至外環(huán)56。如以下將詳細討論的, 彈簧30旋轉地偏壓外環(huán)56,而釋放柄34允許用戶轉動外環(huán)56以抵抗 彈簧30的偏壓。參照圖1和圖4,在操作過程中,彈簧30通過凸緣110 (圖2)將切 向負載或偏壓施加給外環(huán)56,使得外環(huán)56沿順時針方向或圖4的箭頭 A的方向被旋轉偏壓。參照圖4,外環(huán)56沿順時針方向的旋轉偏壓保持外環(huán)56的錐形 突起106而使其抵靠斜坡道套筒58的斜坡道部86。突起86和106被 形成為錐形而使得外環(huán)56徑向朝內地偏壓斜坡道套筒58。如以上討論 以及圖5所示,斜坡道套筒58被鍵固到固定支架14而允許在徑向上 擴展和收縮,同時沿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限制斜坡道套筒58的轉 動。與此同時,保持架60的彈簧68沿圖4的順時針方向(箭頭A的方向)偏壓對應的滾動元件62,該保持架被固定而用以與外環(huán)56 —起 轉動。參照圖l,用戶大致沿箭頭114的方向對踏板18施壓,借此以相 對較小的阻力旋轉樞轉支架16,以將張力施加到拉線26中,并因此起 動駐車制動器。參照圖2,聯接至內環(huán)48的樞轉支架16的轉動導致內 環(huán)48的相應轉動。參照圖4,在示出的構造中,當用戶對踏板18施壓 時(圖1),內環(huán)48在逆時針方向(箭頭B的方向)上轉動。參照圖4,當內環(huán)48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時,滾動元件62沿逆時 針方向朝著相應的凹槽84滾動而抵抗保持架的彈簧68的偏壓。同時, 外環(huán)56大致保持固定,且由于保持架60通過徑向延伸部72聯接至外 環(huán)56,保持架60也大致保持固定。另外,如圖5所示,斜坡道套筒 58因凸片94被容納于窗孔96 '內而基本不轉動。參照圖l,在用戶已將張力施加到拉線26中之后,用戶釋放踏板 18。參照圖1和圖4,由于內環(huán)48被聯接至樞轉支架16,所以當用戶 釋放踏板18時,拉線26中的張力趨向于使得內環(huán)48沿箭頭A的方向 轉動。但是,當踏板18被釋放時,參照圖4,滾動元件62沿箭頭A 的方向略微滾動,直到滾動元件62被楔入斜坡道76的在斜坡道76與 內環(huán)48之間的淺角內,從而防止內環(huán)48沿箭頭A的方向轉動,并因 此防止圖1的拉線26中的張力損失。此外,參照圖5,由于內環(huán)48上 沿箭頭A方向的旋轉偏壓以及內環(huán)48和斜坡道套筒58之間的輥子元 件62,斜坡道套筒58具有沿箭頭A的方向轉動的趨勢。但是,由于 凸片94沿箭頭A的方向接觸固定支架14,因此斜坡道套筒58能沿箭 頭A方向傳遞轉矩,從而抵消來自內環(huán)48的旋轉偏壓(圖4)。同時, 參照圖4,外環(huán)56由圖1的彈簧30沿順時針方向偏壓。因此,外環(huán) 56的斜坡道突起106起作用而使其抵靠斜坡道套筒58的斜坡道突起 86,從而防止斜坡道套筒58徑向擴展,并因此防止內環(huán)48沿順時針 方向轉動而允許張力從圖1的拉線26被解除。參照圖1,當沿大致為箭頭118的方向拉動柄34時,彈簧30被 壓縮,并參照圖4,外環(huán)56沿箭頭B的方向轉動。繼續(xù)參照圖4,外 環(huán)56沿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將外環(huán)56的斜坡道突起106沿著斜坡道套 筒58的斜坡道突起86往下移動,且保持架60在外環(huán)56轉動時也轉 動,其原因是保持架60通過保持架60的徑向延伸部72聯接而與外環(huán) 56 —同轉動。拉線26中的張力足以使得內環(huán)48沿順時針方向從其圖 4所示的方位轉動,從而致使?jié)L動元件62接合相應的斜坡道部82,并 使得斜坡道套筒58徑向向外地偏轉。結果,基本上消除了接觸角e所 賦予的"楔入效果(wedge effect)",其原因是隨著斜坡道套筒58徑向 向外偏轉,線77、 79(參見圖4)變得更平行。此外,滾動元件62變得 從斜坡道套筒58與內環(huán)48之間松脫或松開,以允許內環(huán)48繼續(xù)沿順 時針方向轉動而解除圖1的拉線26中的張力。此布置因此為離合器22 提供了在來自拉線26中的張力的負載下釋放的能力。參照圖l,當柄34被釋放時,離合器22重置到圖4所示的位置, 且拉線26中存在相對較少或不存在張力。圖6示出了圖1的駐車制動踏板組件10中所使用的離合器22a的 可替代構造。使用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部件,但添加了字母"a"。離 合器22a基本上類似于圖2至圖5的離合器22,但是離合器22a包括 斜坡道套筒58a與外環(huán)56a之間的多個滾動元件110,從而有利于外環(huán) 56a相對于斜坡道套筒58a轉動。如圖6所示,多個斜坡道或突起86a 形成在斜坡道套筒58a的外周上,且多個凹槽114形成在外環(huán)56a的內 周中。參照圖6,接觸角P也被限定在第一水平線109a和平行于突起 86a外表面的第二線llla之間。接觸角P可為大約8°與大約12°之 間。優(yōu)選地,接觸角P大約為10° 。離合器22a還包括定位在斜坡道 套筒58a與外環(huán)56a之間的多個彈簧118。各彈簧U8被構造成偏壓滾 動元件IIO而使其抵靠相關聯的突起86a。當滾動元件UO相對于如圖6所示的斜坡道套筒58a和外環(huán)56a 而定位時,防止了斜坡道58a徑向向外擴展而允許內環(huán)48a相對于斜坡 道套筒58a和固定支架14滑動或轉動。但是,當外環(huán)56a沿逆時針方 向從其圖6所示的方位相對于斜坡道套筒58a轉動時(即當拉動釋放柄 34時),滾動元件110至少部分地與突起86a脫離,并至少部分地移 位或移入外環(huán)56a中的凹槽114。這允許斜坡道套筒58a以類似于如上 所述的方式徑向向外擴展或偏轉而允許內環(huán)48a相對于斜坡道套筒58a 和固定支架16轉動,從而解除拉線26中的張力,借此釋放駐車制動 器。離合器22可替代地利用相應突起86、 106的接觸面上的減摩擦涂 層來促進外環(huán)56相對于斜坡道套筒58轉動,而非并入外環(huán)56與斜坡 道套筒58之間的滾動元件110。圖7示出了圖1的駐車制動踏板組件10中所使用的離合器22b的 另一可替代構造。使用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部件,但添加了字母"b"。 離合器22b基本上類似于圖2至圖5的離合器22,但離合器22b包括 定位于滾動元件62b與內環(huán)48b之間的滑塊122。如圖7所示,滑塊 122包括多個弓形或弧形斜坡道面126,各弓形或弧形斜坡道面支承滾 動元件62b?;瑝K122還包括用以促進滑塊122擴展和收縮的徑向槽 130。當滑塊122被擴展時,可忽略滑塊122與內環(huán)48b之間的摩擦力, 從而允許內環(huán)48b相對于滑塊122轉動。當滑塊122坍縮(collapsed) 或收縮時,滑塊122與內環(huán)48b之間的摩擦力足夠大而將內環(huán)48b鎖 定至滑塊122。與斜坡道套筒58b類似,滑塊12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凸 片,上述凸片通過固定支架14的基底部38中的相應開口或窗孔突出 而用以限制或抑制滑塊122相對于內環(huán)48b的轉動。特別地,可限制 滑塊122在圖7所示滑塊122的方位與滑塊122的空檔方位(neutral orientation)之間的轉動,在前一方位中,滑塊122坍縮在內環(huán)48b上而鎖定至內環(huán)48b,在后一方位中,滾動元件62b位于相應斜坡道面 126的底部內,其中,滾動元件62b不能楔住斜坡道套筒58b的相應斜 坡道部82b。起初,離合器22b的操作基本上類似于圖2至圖5中離合器22的 操作。在施用駐車制動器之后釋放踏板18時,拉線26中的張力使得 樞轉支架16 —開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并因此使得內環(huán)48b —開始沿 順時針方向轉動。由于滑塊122的順時針方向轉動不受上述凸片和開 口結構的約束,因此,內環(huán)48b與滑塊122之間的摩擦拽力致使滑塊 122從其空檔方位轉換到或轉動到圖7所示的方位。與圖2至圖5的離 合器22類似,保持架60b在內環(huán)48b轉動時保持固定。結果,滾動元 件62b行進到相應斜坡道面126上并楔住或卡住斜坡道套筒58b的斜 坡道部82b,致使滑塊122坍縮在內環(huán)48b上并鎖定至內環(huán)48b。由于 斜坡道套筒58b被固定支架14旋轉地約束,且滑塊122被鎖固至內環(huán) 48b,因此,離合器22b采取鎖定構造以保持拉線26中的張力而用以 施用駐車制動器。為了松開離合器22b,以類似于圖2至圖5的離合器22的方式使 得外環(huán)56b沿逆時針方向從圖7所示的外環(huán)56b的方位轉動。與以上 討論的理由相同,斜坡道套筒58b與滑塊122之間的"楔入效果"消失, 從而允許滾動元件62b脫離斜坡道部82b并向下滾到滑塊122的斜坡 道面126。因此,允許滑塊122擴展并從內環(huán)48b松開,從而允許內環(huán) 48b和樞轉支架16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借此解除拉線26中的張力并釋 放駐車制動器。雖然在所示出的構造中,離合器22的釋放由外環(huán)56的轉動來完 成,但在其它構造中,可將離合器構造成通過內環(huán)48的轉動來實現離 合器的釋放。在上述構造中,被示例和描述為外環(huán)56的(部件)將形 成內環(huán),同時,被示例和描述為內環(huán)48的(部件)將形成外環(huán)。此外,雖然離合器22被示例和描述為與駐車制動器一同使用,但 離合器22可用于其它適當的應用,例如利用在外部負載作用下時釋放 或松開的離合器的應用。本發(fā)明的各種特征和優(yōu)點在以下權利要求中闡述。
權利要求
1.一種被構造成聯接至基底構件的離合器,所述離合器包括第一構件,所述第一構件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轉動;第二構件,所述第二構件可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轉動;所述第一構件與所述第二構件之間的滾動元件;以及斜坡道套筒,所述斜坡道套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構件與所述第二構件之間并聯接至所述基底構件,從而基本上防止所述斜坡道套筒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轉動,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斜坡道,其中,所述第二構件包括相對于所述斜坡道套筒的第一轉動位置以及相對于所述斜坡道套筒的第二轉動位置,當所述第二構件處于所述第一轉動位置時,所述滾動元件被設置成楔入所述斜坡道,以防止所述第一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并且當所述第二構件處于所述第二轉動位置時,所述第一構件能夠沿第一旋轉方向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轉動。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第一 突起,并且所述第二構件包括在所述第二構件處于所述第一轉動位置 時與所述第一突起接合的第二突起,從而有利于防止所述第一構件沿 所述第一方向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第一突起位于所述斜 坡道套筒的外周上,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位于所述第二構件的內周上。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第一突起為位于所述 斜坡道套筒的所述外周上的多個突起中的一個,并且所述第二突起為 位于所述第二構件的所述內周上多個突起中的一個。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合器,其中,當所述第二構件處于所 述第二轉動位置時,所述第二突起與所述第一突起脫離,以促進所述 第一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用以 促進所述斜坡道套筒擴展和收縮的徑向槽,并且,當所述第二構件處 于所述第二轉動位置時,所述第一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轉動致使所 述滾動元件接合所述斜坡道并擴展所述斜坡道套筒以允許所述第一構 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繼續(xù)轉動。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基底構件包括開口, 并且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凸片,所述凸片至少部分地延伸入所述開口 以將所述斜坡道套筒與所述基底構件旋轉地互連。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基底構件中的開口的 徑向高度大于所述斜坡道套筒上的所述凸片的徑向厚度。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基底構件包括第一開 口 ,且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至少部分地延伸入所述第一開口的第一凸 片,所述基底構件包括第二開口,且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至少部分地 延伸入所述第二開口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一凸片的周向長度基本上等 于所述第一開口的周向長度,且所述第二凸片的周向長度小于所述第 二開口的周向長度。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滾動元件為多個滾 動元件中的一個,所述離合器還包括繞所述第一構件的周邊將所述滾 動元件隔開的保持架,且所述保持架被聯接從而與所述第二構件一起 轉動。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還包括彈簧,所述彈簧偏壓所述滾動元件而使所述滾動元件抵靠所述斜坡道套筒上的所述斜坡 道。
12.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離合器,還包括所述斜坡道套筒中的 凹槽,其中所述凹槽與所述斜坡道相鄰地定位,并且所述彈簧偏壓所 述滾動元件而使所述滾動元件離開所述凹槽。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離合器,其中,在使得所述第一構件 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對于所述基底構件轉動時,所述滾動元件與所述斜 坡道脫離并被移入所述凹槽而抵抗所述彈簧的偏壓。
1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斜坡道在接觸所述 滾動元件的點處與所述第一構件相切的第一線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斜 坡道的第二線之間限定與所述第一構件的接觸角,并且所述接觸角為 大約2°與大約8°之間。
1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構件包括限定 一個柱體的表面,并且所述滾動元件沿著所述第一構件的所述表面滾 動。
1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構件包括限定 一個柱體的表面,其中所述離合器還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構件的所述 表面與所述滾動元件之間的大致柱形滑塊,所述滑塊包括斜坡道面, 所述滾動元件在所述斜坡道面上滑動。
1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突 起和凹槽中的一個,所述第二構件包括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中的另一 個,所述滾動元件為第一滾動元件,所述離合器還包括定位在所述斜 坡道套筒與所述第二構件之間的第二滾動元件,并且當所述第二構件 處于所述第一轉動位置時所述第二滾動元件與所述突起接合并從所述凹槽移位,從而有利于防止所述第一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于所述 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
18. 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離合器,其中當所述第二構件處于所 述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滾動元件至少部分地與所述突起脫離并至少 部分地移位至所述凹槽,從而有利于所述第一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 對于所述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
19. 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離合器,還包括偏壓所述第二滾動元 件而使所述第二滾動元件抵靠所述突起的彈簧。
20. 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離合器,其中所述斜坡道套筒包括位 于所述斜坡道套筒的外周上的所述突起,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構件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構件的內周中的所述凹槽。
全文摘要
一種離合器(22),包括可沿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對于基底構件(14)轉動的第一構件(48)、可相對于基底構件轉動的第二構件(56)、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的滾動元件(62)、以及斜坡道套筒(58),所述斜坡道套筒布置在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并聯接至基底構件,使得基本上防止斜坡道套筒相對于基底構件轉動。斜坡道套筒包括斜坡道(82)。第二構件包括相對于斜坡道套筒的第一轉動位置,以及相對于斜坡道套筒的第二轉動位置。當第二構件處于第一轉動位置時,滾動元件被設置成楔入斜坡道,從而防止第一構件沿第一方向相對于基底構件的相對轉動。當第二構件處于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一構件能夠沿第一旋轉方向相對于基底構件轉動。
文檔編號F16D41/06GK101578463SQ200880001761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唐納德·J·倫博斯基, 馬克·A·約基 申請人:鐵姆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