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和采用該襯套的管道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管道連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和采用該襯套 的管道接頭。
背景技術:
管道是工業(yè)必不可少的基本設施。管道連接裝置為其必不可少的連接手段。目前,眾所周知的管道連接主要有是螺紋連接和熱熔連接(PP-R和PE管等)兩種 方式。螺紋連接是利用接頭和管子和自的內、外螺紋作螺接,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帶作為密封 填料加以密封;熱熔連接是利用電加熱將管子和接頭的連接部分加熱至熔融狀態(tài),然后再 互相壓緊,使得接觸表面同質材料互融而使之連接并密封。上述二種連接方式連接麻煩,密 封效果差,且維修不便。為了適應各行業(yè)管道使用和發(fā)展,對管道連接工藝或設備提出了高要求,現(xiàn)在已 經有許多新的技術問世。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擬4^674Y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管道接頭。該接頭為金屬 制成,適用于對交聯(lián)聚乙烯(PEX)管進行連接。其特點是接頭由管接頭本體,0型密封圈,錐 座(密封圈壓環(huán)),卡環(huán),活動錐套,和固定套組成。所述0型密封圈,錐座,卡環(huán),活動錐套 和固定套依次軸向設于管件體內。在進行管道連接時,首先將待連接的PEX管材直接插入 通過所述活動錐套,卡環(huán),錐座,0型密封圈的各個孔內,直到與管件體孔內的限制面。此時, 由于卡環(huán)孔內均勻分布的齒為具有彈性,因此會卡住伸入其中的管體。由于0型密封圈的 彈性伸縮實現(xiàn)密封。最后,通過緊固固定套,從而緊固連接后的管體。在欲取出連接的PEX 管時,需要通過推動活動錐套,使得推力傳遞給卡環(huán),頂開卡環(huán)的齒,使其與管體脫離,從而 可以方便地將管體取出。然而,由于PEX管其結構較簿且較軟,在管道插入接頭后容易發(fā)生變形,從而影響 兩者的連接牢固性和密封性能。公開號為CN20114195Y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管道接頭,包括接頭本體,設于本 體內的密封裝置和環(huán)狀的卡圈,卡圈上設有彈性卡齒,卡圈軸向固定于接頭內,所述接頭內 設有襯套,襯套與管道本體的徑向上留有間隙。本發(fā)明采用襯套可以解決了由于管道結構 較簿且較軟,在管道插入接頭后容易發(fā)生變形,從而影響兩者的連接牢固性和密封性能的 問題。然而,由于襯套的表面較為光滑,管道與襯套相互嵌套,且水壓過強時,管道和襯套容 易發(fā)生相對滑動。中國專利CNM43220Y公開了一種接頭組件,包括具有凸緣的襯套,襯套的外徑與 管道的內徑相同,襯套和管道間設有0形密封圈;襯套的外部套有彈性卡環(huán),內部設有墊 圈;接頭內部設有與該開口的卡環(huán)卡齒相配合的斜面。該專利文獻公開的襯套和管道間設 有0形密封圈的設計可以很好地解決由于襯套的表面較為光滑,管道與襯套相互嵌套,且 水壓過強時,管道和襯套容易發(fā)生相對滑動的問題。由于目前的多層管道采用PEX和鋁等金屬物質混合制成用于增強其強度,這些金屬物質通常對人的健康會有危害,然而,將這種混合型材料做成管道時,在使用時管道一定 會被切斷,此時管道端面的金屬物質就會暴露在外;一旦管道插入接頭后與飲用水接觸,則 可能危害人體的健康。以上幾個專利的管道接頭,當管道或襯套插入接頭中并通入液體后, 管道的端面均會與液體接觸,一旦該液體為飲用水,那么將直接給人體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發(fā)明內容
為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出一種能避免在管道通入液體后,管道端 面不會與液體接觸,從而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具有高密封性的,用于管道接頭的襯 套和采用該襯套的管道接頭。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的襯套本體所述襯套 本體包括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所述接頭連接 段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管道連接段上設 有第二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上述的襯套,所述接頭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第一定位 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0型密封圈的第二定位結構。上述的襯套,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 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安 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內。上述的襯套,所述接頭連接段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所述 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上述的襯套,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側構成第一壁,與所述第一 壁相對的另一側構成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分別呈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的直徑大 于所述第二壁的直徑,所述第一壁用于與管道接頭配合來阻止所述管道沿管道插入方面運 動。一種管道接頭,包括接頭本體,所述接頭本體內部沿管道插入方向依次設有管道 鎖止組件,用于將插入的管道鎖止在所述管道接頭內;第三0型密封圈,用于在管道插入接 頭后與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0型密封圈突肩,設于所述管道本體上,用于阻止所述第三 0型密封圈沿管道方向運動;和管道密封段;還包括襯套,所述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 的襯套本體,所述襯套本體由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 接段,所述接頭連接段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的所述管道密封段內 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管道連接段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的內壁形成密 封連接。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接頭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第一 定位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的第二定位結構。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由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 0型密封 圈安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 0型密封 圈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內。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接頭本體沿管道插入方向上還包括成型于所述管道密封段內壁上的止擋部件,設于所述接頭本體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襯套沿插入方向運動;所述接 頭連接段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側構成第一壁,與所述 第一壁相對的另一側構成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分別呈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的直 徑大于所述第二壁的直徑;所述止擋部件為周向成型于所述接頭內壁上的管道凸肩,所述 凸肩呈環(huán)形,且其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壁的外徑,而小于所述第一壁的外徑,所述第一 0型密 封圈在所述襯套插入所述接頭本體內后與所述凸肩的內壁形成密封活動連接,所述管道 凸肩與所述第一壁接觸,從而阻止所述襯套沿管道插入方向運動。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管道鎖止組件沿管道插入方向依次包括鎖止帽,用于防止 內部部件退出;鎖止帽止擋部件,設于所述接頭本體的管道插入端上,用于防止所述鎖止帽 退出;拆卸環(huán),用于解除管道的卡止;卡環(huán),具有環(huán)形彈性凸緣和若干個設于所述凸緣上, 用于卡緊管道外壁的卡齒;錐座,與所述接頭本體的內壁滑動連接,用于阻止所述卡環(huán)向管 道插入方向運動;錐座凸肩,設于所述接頭本體的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錐座向管道插入方 向運動,其中所述錐座和所述卡環(huán)在所述錐座凸肩與所述鎖止帽間可軸向運動。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接頭本體包括位于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凸肩間 的0型密封圈段,所述錐座靠近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一端設有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密封 可滑動連接的凸階。上述的管道接頭,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間的軸向距離大于或等于當插 入管道時造成軸向變形后的第三0型密封圈軸向厚度;所述卡齒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 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且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徑,所 述拆卸環(huán)的內徑大于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的所述管道的外徑;所述錐座為環(huán)形,且具有與所述 卡齒配合的錐面;鎖止帽凸肩,設于所述接頭本體內壁上,位于所述卡環(huán)和所述鎖止帽間, 用于阻止所述鎖止帽向所述管道插入方向運動;所述拆卸環(huán)的外壁上成型有拆卸環(huán)凸起, 所述拆卸環(huán)凸起位于所述卡環(huán)和所述鎖止帽之間,用于與所述鎖止帽配合防止所述拆卸環(huán) 脫離所述接頭;所述拆卸環(huán)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成型有錐角。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所述接頭連接段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 接;所述管道連接段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這種襯套 的設計可以在襯套與管道連接,且在襯套插入管道接頭后,確保液體(飲用水)不會從襯套 的兩端滲入,與管道的端面接觸,當該管道作為飲用水傳輸使用得,可以很好地確保不會因 此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另外,第一0型密封圈設于所述襯套的周向外壁上,不但可以保證在 所述襯套插入接頭后,即使襯套發(fā)生輕微的軸向運動,第一 0型密封圈也能始終與管道內 壁保持接觸,又可以增強對接頭內壁側向的壓力,從而增加襯套與接頭內壁的摩擦力,進而 加強接頭系統(tǒng)的牢固程度。另外,采用上述襯套可無需在進行飲用水傳輸時更換不具有對 人體害物質的管道,這樣一來降低了使用成本。2.所述接頭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第一定位結構,所述 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的第二定位結構;既可以確保當管道插 入所述襯套時,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不會與所述襯套發(fā)生相對軸向運動,從而確保管道與 所述襯套間的密封性;又可以確保當所述襯套插入所述管道接頭后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與所述襯套不會發(fā)生相對軸向運動,從而避免了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從所述襯套上脫落并分 離,進而確保了襯套與管道內壁的密封性。3.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置于所述第 一凹槽內,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安置于是所述 第二凹槽內;采用凹槽作為定位結構,結構簡單,容易形成,并能很好地保證密封性。4.所述接頭連接段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 周向外壁上,這種設計的襯套凸緣可以起到對管道沿插入方面的阻止,當管道插入所述襯 套后,所述襯套凸緣可以確保所述管道插入后的狀態(tài),能夠很好地與管道內壁進行密封連 接。5.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側構成第一壁,與所述第一壁相對的另 一側構成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分別呈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 壁的直徑,所述第一壁用于與管道接頭配合來阻止所述管道沿管道插入方面運動,上述設 計的襯套,其第一壁第二壁和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內的第一0型密封圖形成一個臺階結構, 這種結構可以使得襯套和接頭中的管道止擋部件配合的更為緊湊。6.管道接頭,包括接頭本體,所述接頭本體內部沿管道插入方向依次設有管道 鎖止組件,用于將插入的管道鎖止在所述管道接頭內;第三0型密封圈,用于在管道插入接 頭后與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接頭本體還包括管道密封段;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在 所述接頭連接段與所述管道接頭對接后用于與所述管道密封段的內壁形成活動密封連接, 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在所述管道連接段與所述管道對接時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活動 密封連接;還包括具有上述設計的襯套;在襯套與管道連接,且在襯套插入管道接頭后,確 保液體不會從襯套的兩端滲入,并與管道的端面接觸,從而避免了因管道端面的金屬物質 而促使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的液體的產生,當該管道作為飲用水傳輸使用得,可能很好地 確保不會因此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另外,第一0型密封圈設于所述襯套的周向外壁上,又可 以增強對接頭內壁側向的壓力,從而增加襯套與接頭內壁的摩擦力,進而加強接頭系統(tǒng)的 牢固程度。7.管道接頭中所述接頭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第一定 位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0型密封圈的第二定位結構。具有這 種設計的接頭,既可以確保當管道插入所述襯套時,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不會與所述襯套 發(fā)生相對軸向運動,從而確保管道與所述襯套間的密封性;又可以確保當所述襯套插入所 述管道接頭后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與所述襯套不會發(fā)生相對軸向運動,從而避免了所述第 一 0型密封圈從所述襯套上脫落并分離,進而確保了襯套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一端 的密封性。8.所述接頭本體沿管道插入方向上還包括成型于所述管道密封段內壁上的止擋 部件,設于所述接頭本體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襯套沿插入方向運動;所述接頭連接段周向 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這種設計可以通過 所述止擋部件與所述管道鎖止組件相互配合將所述襯套和所述管道固定在所述止擋部件 與所述管道鎖止組件之間,確保了安裝的可靠性和牢固性。9.所述接頭本體包括位于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凸肩間的0型密封圈 段,所述錐座靠近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一端設有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密封可滑動連接的凸階,當所述錐座向逆管道方向運動時所述凸階始終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保持密封滑動連 接;這種設計可以有效提高所述錐座與接頭本體間的密封性。10.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間的軸向距離等于當插入管道時造成0型密 封圈軸向變形后的0型密封圈軸向厚度時,可以管道插入時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不會對管 道造成過大壓力,方便了管道的插入。11.所述拆卸環(huán)的內徑大于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的所述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在管道 插入時所述拆卸環(huán)與所述管道外壁有足夠的空隙使得進入所述拆卸環(huán)時沒有任何的阻礙; 所述卡齒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所述卡齒對 所述管道外壁進行夾持;所述0型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所述0型密 封圈與所述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12.所述錐座為環(huán)形,且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具有與所述卡齒相配合的錐面,可以 允許所述卡齒在所述管道進入時形成一定程度的伸張。所述拆卸環(huán)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成 型有錐角,可以使得所述拆卸環(huán)與所述卡環(huán)形成最少的接觸。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 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具有襯套凸緣的襯套示意圖;圖2為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襯套示意圖;圖3為管道與圖1中的襯套相配合的示意圖;圖4為管道和圖2中的襯套相配合的示意圖;圖5為無凸階的帶有襯套管道接頭在管道和襯套插入后的工作示意圖;圖6為帶有有第一壁和第二壁襯套和管道插入管道后的工作示意圖;1-接頭本體,2-第三0型封密圈,3-錐座,4-卡環(huán),5_鎖止帽,6-拆卸環(huán),7-0型 密封圈凸肩,8-錐座凸肩,9-鎖止帽止擋部件,10-卡齒,11-止擋部件,12-凸緣,13-管道, 14-0型密封圈段,15-凸階,16-拆卸環(huán)凸起,17-鎖止帽凸肩;101-襯套本體;102-通道; 103-第一凹槽;104-第二凹槽;105-第一 0型密封圈;106-第二 0型密封圈;107-襯套凸 緣;108-第一壁;109-第二壁;110-接頭連接段;111-管道連接段;120-管道密封段;
實施例1如圖1 一種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102的襯套本體101,所 述襯套本體101包括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110,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 111,所述接頭連接段110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接頭連接段110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105,所述管道連接段111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106。其中,所述接頭連接段110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的第一定 位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的第二定位結構,所述 第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103,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槽104, 所述第一凹槽103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安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3內,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104內。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在所述接頭連接段110與所述管道接頭對 接后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在所述管道連接段 與所述管道對接時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這種襯套的設計可以在襯套與管道連接,且在襯套插入管道接頭后,確保液體不 會從襯套的兩端滲入,并與管道的端面的金屬物質接觸,從而避免了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 的液體的產生,當該管道作為飲用水傳輸使用時,可很好地確保不會因此造成對人體的危 害,另外,第一 0型密封圈設于所述襯套的周向外壁上,不但可以保證在所述襯套插入接頭 后,即使襯套發(fā)生輕微的軸向運動,第一 0型密封圈也能始終保持接觸,又可以增強對接 頭內壁側向的壓力,從而增加襯套與接頭內壁的摩擦力,進而加強接頭系統(tǒng)的牢固程度。另外,設有第一定位結構和第二定位結構可以確保當管道插入所述襯套時,所述 第二 0型密封圈不會與所述襯套發(fā)生相對軸向運動,從而確保管道與所述襯套間的密封 性;又可以確保當所述襯套插入所述管道接頭后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與所述襯套不會發(fā)生 相對軸向運動,從而避免了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從所述襯套上脫落并分離,進而確保了襯 套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一端的密封性。實施例2如圖3 —種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102的襯套本體101,所 述襯套本體101包括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110,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 111,所述接頭連接段110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接頭連接段110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105,所述管道連接段111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106。其中所述接頭連接段110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的第一定位 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的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 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103,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槽104,所 述第一凹槽103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安置于所述第 一凹槽103內,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104內。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側構成第一壁108,與所述第一壁108相 對的另一側構成第二壁109,所述第一壁108和所述第二壁109分別呈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 108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壁109的直徑,所述第一壁108用于與管道接頭配合來阻止所述管 道沿管道插入方面運動;止擋部件為周向成型于所述接頭內壁上的管道凸肩,所述凸肩呈 環(huán)形,且其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壁109的外徑,而小于所述第一壁108的外徑,所述第一 0型 密封圈在所述襯套插入所述接頭本體內后與所述的周向的外壁形成密封活動連接,所述管 道凸肩與所述第二壁109接觸,從而阻止所述襯套沿管道插入方向運動。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在所述接頭連接段110與所述管道接頭對 接后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在所述管道連接段 與所述管道對接時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實施例3如圖5所示的管道接頭,包括接頭本體1,所述接頭本體1內部沿管道插入方向(A向)依次設有
鎖止帽5,用于防止內部部件退出;鎖止帽止擋部件9,設于所述接頭本體的管道插入端上,用于防止所述鎖止帽5退 出;拆卸環(huán)6,用于解除管道的卡止;卡環(huán)4,具有環(huán)形彈性凸緣12和若干個設于所述凸緣12上,用于卡緊管道13外壁 的卡齒10 ;錐座3,與所述接頭本體1的內壁滑動連接,用于阻止所述卡環(huán)4向管道插入方向 運動;錐座凸肩8,設于所述接頭本體1的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錐座3向管道插入方向 運動,其中所述錐座3和所述卡環(huán)4在所述錐座凸肩8與所述鎖止帽間可軸向運動;第三0型密封圈2,用于在管道13插入接頭后與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0型密封圈凸肩7,設于接頭本體1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2向管 道插入方向運動;和管道密封段120 ;所述管道接頭還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102的襯套本體101,所述襯套本體101包 括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110,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111,所述接頭連接 段110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接頭連接段110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105,所述管道連接段111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106。其中,所述接頭連接段110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的 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的第二定位結 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103,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 槽104,所述第一凹槽103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安置 于所述第一凹槽103內,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104內。所述第 一 0型密封圈105在所述接頭連接段110與所述管道接頭對接后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 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在所述管道連接段與所述管道對接時用于與所述 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止擋部件11,設于所述接頭本體1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襯套和管道13沿插入方 向運動。此處,止擋部件11為管道凸肩。所述襯套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止擋部件11到所述第三0型密掛圖的距離。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7與所述錐座3間的軸向距離大于當插入管道時造成0型密 封圈軸向變形后的第三0型密封圈2軸向厚度,即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此時仍與所述錐座 3處于分開狀態(tài),所述0型密封圈處于被自由壓縮狀態(tài)。所述卡齒10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所述第 三0型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13的外徑,且所述拆卸環(huán)6的內徑大于所述管道13的外徑。所述錐座3為環(huán)形,且靠近所述卡環(huán)4的一端具有與所述卡齒配合的錐面。所述的管道接頭,還包括鎖止帽凸肩17,設于所述接頭內壁上,位于所述卡環(huán)4和 所述鎖止帽5間,用于阻止所述鎖止帽5向所述管道插入方向(A向)運動;拆卸環(huán)6的外 壁上成型有拆卸環(huán)凸起16,所述拆卸環(huán)凸起16位于所述卡環(huán)4和所述鎖止帽之間。
所述拆卸環(huán)6靠近所述卡環(huán)4的一端成型有錐角。其中,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在所述接頭連接段與所述管道接頭對接后用于與 所述管道接頭的所述管道密封段120內壁形成密封連接。當管道13插入所述接頭后,首先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6,隨后,所述管道外壁與所述卡 齒10接觸,并穿過所卡環(huán)4,此時,所述卡齒與所述管道外壁呈夾持狀態(tài);隨著管道的深入, 所述管道穿過所述錐座3,并穿過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2 ;之后,所述管道13與所述管道連 接段111連接,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與所述管道13的內壁密封連接,繼續(xù)推動所述管道,所 述管道13的一端與所述凸緣接觸,并將所述襯套推至所述管道止擋部件11處。當需要將管道13從所述接頭中取出時,將所述拆卸環(huán)向管道插入方向推動,所述 拆卸環(huán)的靠近所述卡環(huán)4的一端將所述卡齒10頂開,對所述管道進行解鎖,從而將管道從 13所述接頭中取出。上述的管道可以是用具有多種材料制成的多層管道。所述接頭包括具有上述設計的襯套,可以確保液體不會從襯套的兩端滲入,并與 管道的端面的金屬物質接觸,從而避免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的液體的產生,當該管道作為 飲用水傳輸使用得,可能很好地確保不會因此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另外,第一 0型密封圈設 于所述襯套的周向外壁上,不但可以保證在所述襯套插入接頭后,即使襯套發(fā)生輕微的軸 向運動,第一 0型密封圈也能始終保持接觸,又可以增強對接頭內壁側向的壓力,從而增加 襯套與接頭內壁的摩擦力,進而加強接頭系統(tǒng)的牢固程度。所述拆卸環(huán)的內徑大于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的所述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在管道插入 時所述拆卸環(huán)與所述管道外壁有足夠的空隙使得進入所述拆卸環(huán)時沒有任何的阻礙;所 述卡齒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所述卡齒對所 述管道外壁進行夾持;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所述第 三0型密封圈與所述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錐座為環(huán)形,且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具有與所述卡齒相配合的錐面,可以允 許所述卡齒在所述管道進入時形成一定程度的伸張。所述拆卸環(huán)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成型有錐角,可以使得所述拆卸環(huán)與所述第三0 型密封圈形成最少的接觸。實施例4如圖6所示的管道接頭,包括接頭本體1,所述接頭本體1內部沿管道插入方向(A向)依次設有鎖止帽5,用于防止內部部件退出;鎖止帽止擋部件9,設于所述接頭本體的管道插入端上,用于防止所述鎖止帽退 出;拆卸環(huán)6,用于解除管道的卡止;卡環(huán)4,具有環(huán)形彈性凸緣12和若干個設于所述凸緣12上,用于卡緊管道13外壁 的卡齒10 ;錐座3,與所述接頭本體1的內壁滑動連接,用于阻止所述卡環(huán)4向管道插入方向 運動;錐座凸肩8,設于所述接頭本體1的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錐座3向管道插入方向運動,其中所述錐座3和所述卡環(huán)4在所述錐座凸肩8與所述鎖止帽間可軸向運動;第三0型密封圈2,用于在管道13插入接頭后與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0型密封圈凸肩7,設于接頭本體1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2向管 道插入方向運動;和管道密封段120 ;所述管道接頭還包括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102的襯套本體101,所述襯套 本體101包括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110,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111,所 述接頭連接段110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接頭連接段110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105,所述管道連接段111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106。其中所述接頭連接段110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的第一定位 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的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 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槽103,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槽104, 所述第一凹槽103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安置于所述 第一凹槽103內,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104內。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側構成第一壁108,與所述第一壁108相 對的另一側構成第二壁109,所述第一壁108和所述第二壁109分別呈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 108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壁109的直徑,所述第一壁108用于與管道接頭配合來阻止所述管 道沿管道插入方面運動。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105在所述接頭連接段110與所述管道接頭對接后用于與所 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106在所述管道連接段與所述管道對 接時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止擋部件11,設于所述接頭本體1內壁上,用于阻止襯套和管道13沿插入方向運 動。所述止擋部件為周向成型于所述接頭內壁上的管道凸肩,所述凸肩呈環(huán)形,且其內徑大 于所述第二壁109的外徑,而小于所述第一壁108的外徑。所述襯套的長度大于所述止擋部件11到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距離,可以確保所 述第三0型密封圈不會被管道中的水壓縮進而影響襯套與管道內壁的密封性。所述接頭本體1包括位于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7與所述錐座凸肩8間的0型密封 圈段14,所述錐座3靠近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2的一端設有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14密封可 滑動連接的凸階15,當所述錐座向逆管道方向運動時所述凸階始終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保 持密封滑動連接。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7與所述錐座3間的軸向距離等于當插入管道時造成軸向變 形后的第三0型密封圈2軸向厚度,即,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此時剛好與所述錐座接觸,但 不對其施加推力。所述卡齒10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且所述 第三0型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13的外徑,拆卸環(huán)6的內徑大于管道13的外徑。所述錐座3為環(huán)形,且靠近所述卡環(huán)4的一端具有與所述卡齒配哈的錐面。所述的管道接頭,還包括鎖止帽凸肩17,設于所述接頭內壁上,位于所述卡環(huán)4和 所述鎖止帽5間,用于阻止所述鎖止帽5向所述管道插入方向運動。
拆卸環(huán)6的外壁上成型有拆卸環(huán)凸起16,所述拆卸環(huán)凸起16位于所述卡環(huán)4和所 述鎖止帽之間。所述拆卸環(huán)6靠近所述卡環(huán)4的一端成型有錐角。如圖6所示,當管道13進入所述接頭時,首先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6,隨后,所述管道外 壁與所述卡齒10接觸,并穿過所卡環(huán)4,此時,所述卡齒與所述管道外壁呈夾持狀態(tài);隨著 管道的深入,所述管道和襯套穿過所述錐座3,并穿過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2,到達所述襯套 凸緣處;此時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與管道凸肩的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管道凸肩的側面 與所述第二壁109接觸,從而阻止所述襯套沿管道插入方向運動當需要將管道13從所述接頭中取出時,將所述拆卸環(huán)向管道插入方向推動,所述 拆卸環(huán)的靠近所述卡環(huán)4的一端將所述卡齒10頂開,對所述管道進行解鎖,從而將管道從 13所述接頭中取出。上述的管道可以是用具有多種材料制成的多層管道。所述接頭包括具有上述設計的襯套,可以確保液體不會從襯套的兩端滲入,并與 管道的端面接觸,從而避免了因管道端面的金屬物質而促使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的液體 的產生,當該管道作為飲用水傳輸使用得,可能很好地確保不會因此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另 外,第一 0型密封圈設于所述襯套的周向外壁上,不但可以保證在所述襯套插入接頭后,即 使襯套發(fā)生輕微的軸向運動,第一 0型密封圈也能始終保持接觸,又可以增強對接頭內壁 側向的壓力,從而增加襯套與接頭內壁的摩擦力,進而加強接頭系統(tǒng)的牢固程度。所述接頭本體包括位于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凸肩間的0型密封圈段, 所述錐座靠近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一端設有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密封可滑動連接的凸 階,這種設計可以有效增強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與接頭內壁的密封性,確保了所述接頭仍 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間的軸向距離等于當插入管道時造成0型密封圈 軸向變形后的0型密封圈軸向厚度時,可以管道插入時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不會對管道造 成過大壓力,方便了管道的插入。所述拆卸環(huán)的內徑大于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的所述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在管道插入 時所述拆卸環(huán)與所述管道外壁有足夠的空隙使得進入所述拆卸環(huán)時沒有任何的阻礙;所述 卡齒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所述卡齒對所述 管道外壁進行夾持;所述0型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徑,可以確保所述0型密封圈 與所述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錐座為環(huán)形,且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具有與所述卡齒相配合的錐面,可以允 許所述卡齒在所述管道進入時形成一定程度的伸張。所述拆卸環(huán)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成型有錐角,可以使得所述拆卸環(huán)與所述第三0 型密封圈形成最少的接觸。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 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jù)設備的大小不同做出 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 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的襯套本體,所述襯套本體包括 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連接段上設有第一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 述管道連接段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 第一 0型密封圈的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 的第二定位結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一凹 槽,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二凹 槽,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連接段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 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 側構成第一壁,與所述第一壁相對的另一側構成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分別呈 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壁的直徑,所述第一壁用于與管道接頭配合來阻止 所述管道沿管道插入方面運動。
6.一種管道接頭,包括接頭本體,所述接頭本體內部沿管道插入方向依次設有 管道鎖止組件,用于將插入的管道鎖止在所述管道接頭內;第三0型密封圈,用于在管道插入接頭后與管道外壁形成密封連接;0型密封圈突肩, 設于所述管道本體上,用于阻止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沿管道方向運動; 和管道密封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襯套,所述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的襯套本體,所述襯套本體 由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所述接頭連接段上設 有第一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的所述管道密封段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管道 連接段上設有第二 0型密封圈,用于與所述管道的內壁形成密封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 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的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管道連接段的周向外壁上設有所述第二 0型密 封圈的第二定位結構。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由周向布置的第 一凹槽,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周向布置的第 二凹槽,所述第二 0型密封圈安置于是所述第二凹槽內。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本體沿管道插入方向上還包括成型于所述管道密封段內壁上的止擋部件,設于所述接頭本體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 襯套沿插入方向運動;所述接頭連接段周向外壁上設有襯套凸緣,所述第一凹槽設于所述襯套凸緣的周向外壁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管道連接段的一側構成第一壁,與所述第一壁相對的另一側構 成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分別呈環(huán)形,所述第一壁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壁的直 徑;所述止擋部件為周向成型于所述接頭內壁上的管道凸肩,所述凸肩呈環(huán)形,且其內徑 大于所述第二壁的外徑,而小于所述第一壁的外徑,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在所述襯套插入 所述接頭本體內后與所述凸肩的內壁形成密封活動連接,所述管道凸肩與所述第一壁接 觸,從而阻止所述襯套沿管道插入方向運動。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鎖止組件沿管道插入方 向依次包括鎖止帽,用于防止內部部件退出;鎖止帽止擋部件,設于所述接頭本體的管道插入端上,用于防止所述鎖止帽退出;拆卸環(huán),用于解除管道的卡止;卡環(huán),具有環(huán)形彈性凸緣和若干個設于所述凸緣上,用于卡緊管道外壁的卡齒;錐座,與所述接頭本體的內壁滑動連接,用于阻止所述卡環(huán)向管道插入方向運動;錐座凸肩,設于所述接頭本體的內壁上,用于阻止所述錐座向管道插入方向運動。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本體包括位于所述0型 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凸肩間的0型密封圈段,所述錐座靠近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的一端 設有與所述0型密封圈段密封可滑動連接的凸階。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管道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0型密封圈凸肩與所述錐座間的軸向距離大于或等于當插入管道時造成軸向變 形后的第三0型密封圈軸向厚度;所述卡齒在自然狀態(tài)所形成的圓環(huán)的直徑小于被插入的管道的外徑,且所述第三0型 密封圈的內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徑,所述拆卸環(huán)的內徑大于穿過所述拆卸環(huán)的所述管道的 外徑;所述錐座為環(huán)形,且具有與所述卡齒配合的錐面;鎖止帽凸肩,設于所述接頭本體內壁上,位于所述卡環(huán)和所述鎖止帽間,用于阻止所述 鎖止帽向所述管道插入方向運動;所述拆卸環(huán)的外壁上成型有拆卸環(huán)凸起,所述拆卸環(huán)凸起位于所述卡環(huán)和所述鎖止帽 之間,用于與所述鎖止帽配合防止所述拆卸環(huán)脫離所述接頭。所述拆卸環(huán)靠近所述卡環(huán)的一端成型有錐角。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管道接頭的襯套,包括內部具有軸向通道的襯套本體,所述襯套本體包括用于與管道接頭對接的接頭連接段,和與管道對接的管道連接段,所述接頭連接段上設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管道連接段上設有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在所述接頭連接段與所述管道接頭對接后用于與所述管道接頭內壁形成密封連接,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在所述管道連接段與所述管道對接時用于與所述管道內壁形成密封連接;又公開了一種采用上述襯套的管道接頭;避免在管道通入液體后,管道端面不會與液體接觸,從而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具有高密封性的。
文檔編號F16L21/08GK102121547SQ20101060186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M·巴克蒂耶里 申請人:拉卡薩安吉拉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