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手動氣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氣動控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新型手動氣閥,尤其是一種適用于 氣動設備遠程控制的新型手動氣閥。
二背景技術:
在機械裝置中,為了實現(xiàn)機械裝置的動作功能,需要氣動、液動或電動等驅動形 式,而最常用的機械裝置的控制裝置是氣動或液動,因此手動氣閥是一種重要的機械控制 元件,在現(xiàn)有的氣動或液壓設備的操作與控制都是通過二位、三位、多位閥或者其組合來實 現(xiàn)的,隨著對設備操控性能、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及設備使用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對一些原來 本地手動操控的設備提出了遠程可移動、便捷操控的要求,常規(guī)結構和功能的閥件已不能 完全滿足設備新的操控要求,這就需要新型結構和功能的閥件替代常規(guī)結構和功能的閥件 以實現(xiàn)新的操控要求,同時為了保證控制性能的準確實現(xiàn),使手動氣閥自動復位,保證動作 的安全性。
三、發(fā)明內(nèi)容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手動氣閥,提高了控 制的安全性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閥殼體、底彈簧、六角形封 堵塊、下閥套、中閥套、上閥套、中彈簧、蓋板、卡圈、壓板、壓塊和閥芯桿,閥殼體內(nèi)設置有兩 個腔體,在閥殼體的腔體的上部分別設置有出氣口 I和出氣口 II,在閥殼體的腔體的下部 設置有與兩個型腔相通的總進氣口,下閥套設置為與閥殼體的底部接觸式聯(lián)接,中閥套設 置在下閥套和上閥套之間,閥芯桿設置為下中空且中空與凹口相通,在閥芯桿上設置有臺 階面,上閥套設置為通過其臺階面與卡圈接觸式聯(lián)接,卡圈設置為與閥殼體卡接式聯(lián)接,閥 芯桿設置在下閥套、中閥套和上閥套形成的通腔中,閥芯桿的臺階面設置為與上閥套聯(lián)接, 在閥芯桿的底端面設置有與其可接觸式聯(lián)接的六角形封堵塊,六角形封堵塊設置為與中閥 套可密封式聯(lián)接,在六角形封堵塊與閥殼體之間設置有底彈簧,在中閥套與閥芯桿的臺階 面之間設置有中彈簧,在下閥套上設置有側孔,下閥套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的總進氣口 連通,在上閥套上設置有側孔,上閥套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的出氣口 I和出氣口 II連通, 在閥殼體的腔體上端設置有與閥殼體固定聯(lián)接的蓋板,壓板的一端設置為通過轉動軸與壓 塊轉動聯(lián)接,壓塊設置為與閥殼體及蓋板的固定聯(lián)接,閥芯桿的頂端設置為與壓板按壓接 觸式聯(lián)接。當下壓壓板時,使閥芯桿向下移動,六角形封堵塊不與中閥套接觸,總進氣口通過 六角形封堵塊與下閥套之間的間隙、下閥套和上閥套的側孔以及下閥套、中閥套和上閥套 的通腔分別與出氣口 I或出氣口 II連通,從而控制機械裝置,當不下壓壓板時,在中彈簧 作用下,使閥芯桿向上移動脫開六角形封堵塊,六角形封堵塊在下彈簧作用下上移,使六角 形封堵塊與中閥套接觸,總進氣口不分別與出氣口 I或出氣口 II連通,同時出氣口 I或出氣口 II通過閥芯桿中心孔及出氣凹口與大氣連通,將壓力氣體釋放,從而使所控制的機械 裝置回位不再工作,由于設計了底彈簧、六角形封堵塊、下閥套、中閥套、上閥套、中彈簧、蓋 板、卡圈、壓板、壓塊和閥芯桿,使壓板自動復位,因此提高了控制的安全性能。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在閥芯桿設置為下中空且與蓋板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與下中 空相同的出氣凹口。當不下壓壓板時,閥芯桿與上閥套組成的腔體通過出氣凹口與外界連 通,當下壓壓板時,閥芯桿向下移動,閥芯桿與上閥套組成的腔體通過出氣凹口與外界不連通。本實用新型,還包含有手柄,手柄設置在閥殼體進出氣口的對側并手柄設置為與 閥殼體固定聯(lián)接。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例,包含有閥殼體1、 底彈簧2、六角形封堵塊3、下閥套4、中閥套6、上閥套7、中彈簧8、蓋板5、手柄11、卡圈15、 壓板21、壓塊22和閥芯桿23,在閥殼體1內(nèi)設置有腔體,在閥殼體1底部上設置有總進氣 口 82,在閥殼體1的腔體中依次設置有下閥套4、中閥套6和上閥套7,下閥套4設置為與 閥殼體1的底部接觸式聯(lián)接,中閥套6設置在下閥套4和上閥套7之間,上閥套7設置為通 過其臺階面與卡圈15聯(lián)接,卡圈15設置為與閥殼體1卡接式聯(lián)接,閥芯桿23設置為下中 空與出氣凹孔91相通,并在閥芯桿23上設置有臺階面,閥芯桿23設置在下閥套4、中閥套 6和上閥套7形成的通腔中,閥芯桿23的臺階面設置為與上閥套7密封式聯(lián)接,閥芯桿23 的底端面設置為伸出中閥套6的底端面,在閥芯桿23的底端面設置有與其接觸式聯(lián)接的六 角形封堵塊3,六角形封堵塊3設置為與中閥套6密封式聯(lián)接,在封堵塊3與閥殼體1之間 設置有底彈簧2,在中閥套6與閥芯桿23的臺階面之間設置有中彈簧8,在下閥套4上設置 有側孔,下閥套4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總進氣口 82連通,在上閥套7上設置有側孔, 上閥套7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出氣口連通,在閥殼體1的腔體上端設置有與閥殼體 1固定聯(lián)接的蓋板5,壓板21的一端設置為通過轉動軸與壓塊22轉動聯(lián)接,壓塊22設置為 與閥殼體1及蓋板5的固定聯(lián)接,閥芯桿23的頂端設置為與壓板21按壓接觸式聯(lián)接,手柄 11設置在閥殼體1進出氣口的對側并手柄11設置為與閥殼體1固定聯(lián)接,閥芯桿23設置 有中心孔,在閥芯桿23與蓋板5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出氣凹口 91。在本實施例中,閥殼體1內(nèi)設置有兩個腔體,在閥殼體1的腔體的上部分別設置有 出氣口 I 85和出氣口 II 83,在閥殼體1的腔體的下部設置有與兩個型腔相通的總進氣口 82。在本實施例中,中閥套6、上閥套7和閥芯桿23的外側面上設置有0型圈。當下壓壓板21時,使閥芯桿23向下移動,六角形封堵塊3不與中閥套6接觸,總 進氣口 82通過六角形封堵塊3與下閥套4之間的間隙、下閥套4和上閥套7的側孔以及下 閥套4、中閥套6和上閥套7的通腔分別與出氣口 I 85或出氣口 II 83連通,同時閥芯桿下中空被六角形封堵塊3封住,使出氣口 185或出氣口 II 83不能通過出氣凹口 91與大氣相 通,從而控制機械裝置,當不下壓壓板21時,在中彈簧8作用下,使閥芯桿23向上移動,六 角形封堵塊3在底彈簧2作用下與中閥套6接觸,總進氣口 82不分別與出氣口 I 85或出 氣口 II 83連通,同時出氣口 I 85或出氣口 II 83通過閥芯桿23中心孔及出氣凹口 91與 大氣連通,將壓力氣體釋放,從而使所控制的機械裝置回位不再工作,本實用新型具有下特點1、由于采用了新穎的閥體結構、控制原理和按壓式的操作方式,即可實現(xiàn)傳統(tǒng)三 位四通閥或三位五通閥的控制功能,又能方便單手、移動式操控,還具有自動復位功能,性 能優(yōu)越、安全可靠。2、閥體采用雙型腔結構,兩型腔自下而上排列有下閥套、中閥套、上閥套,下閥套 的下半部與兩型腔共同的供氣口相通,上閥套與兩型腔各自的排氣口相通,三閥套徑向由0 型密封圈密封,軸向在型腔口由孔用擋圈固定,三套內(nèi)自下而上為底彈簧、封堵、閥芯,中彈 簧下壓中閥套,上頂閥芯中部臺階。3、常態(tài)下封堵在底彈簧作用下封住中閥套下平面,使型腔的供、排氣口隔開不能 相同,而閥芯在中彈簧的作用下上移,使得型腔的排氣口通過閥芯的排氣口與大氣相通,閥 芯的上半部為半月形,以壓板限制其周向轉動,保證其排氣口的方向,壓板上壓一壓塊,壓 塊與兩壓片端部共軸,當操作者手握手柄,用拇指下壓某一壓片時,某一閥芯隨之壓下,閥 芯排氣口被壓入與大氣隔絕,同時閥芯下壓六角封堵,使型腔的供、排氣口相通,以實現(xiàn)供、 排氣口的通、斷控制。在新型手動氣閥技術領域內(nèi);凡是包含有在閥殼體1內(nèi)設置有腔體,在閥殼體1底 部上設置有總進氣口 82,在閥殼體1的腔體上設置有出氣口,下閥套4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 底部接觸式聯(lián)接,中閥套6設置在下閥套4和上閥套7之間,閥芯桿設置為下中空并與出氣 凹口 91相通,在閥芯桿23上設置有臺階面,上閥套7設置為通過其臺階面與卡圈15接觸 式聯(lián)接,卡圈15設置為與閥殼體1卡接式聯(lián)接,閥芯桿23設置在下閥套4、中閥套6和上閥 套7形成的通腔中,閥芯桿23的臺階面設置為與上閥套7聯(lián)接,在閥芯桿23的底端面設置 有與其接觸式聯(lián)接的六角形封堵塊3,六角形封堵塊3設置為與中閥套6密封式聯(lián)接,在六 角形封堵塊3與閥殼體1之間設置有底彈簧2,在中閥套6與閥芯桿23的臺階面之間設置 有中彈簧8,在下閥套4上設置有側孔,下閥套4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總進氣口 82連 通,在上閥套7上設置有側孔,上閥套7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出氣口連通,在閥殼體 1的腔體上端設置有與閥殼體1固定聯(lián)接的蓋板5,壓板21的一端設置為通過轉動軸與壓 塊22轉動聯(lián)接,壓塊22設置為與閥殼體1及蓋板5的固定聯(lián)接,閥芯桿23的頂端設置為 與壓板21按壓接觸式聯(lián)接,手柄11手柄11設置在閥殼體1進出氣口的對側并手柄11設 置為與閥殼體1固定聯(lián)接的技術內(nèi)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手動氣閥;其特征是包含有閥殼體(1)、底彈簧(2)、六角形封堵塊(3)、下閥套(4)、中閥套(6)、上閥套(7)、中彈簧(8)、蓋板(5)、卡圈(15)、壓板(21)、壓塊(22)和閥芯桿(23),閥殼體(1)內(nèi)設置有兩個腔體,在閥殼體(1)的腔體的上部分別設置有出氣口I(85)和出氣口II(83),在閥殼體(1)的腔體的下部設置有與兩個型腔相通的總進氣口(82),下閥套(4)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底部接觸式聯(lián)接,中閥套(6)設置在下閥套(4)和上閥套(7)之間,閥芯桿(23)設置為下中空且中空與凹口(91)相通,在閥芯桿(23)上設置有臺階面,上閥套(7)設置為通過其臺階面與卡圈(15)接觸式聯(lián)接,卡圈(15)設置為與閥殼體(1)卡接式聯(lián)接,閥芯桿(23)設置在下閥套(4)、中閥套(6)和上閥套(7)形成的通腔中,閥芯桿(23)的臺階面設置為與上閥套(7)聯(lián)接,在閥芯桿(23)的底端面設置有與其可接觸式聯(lián)接的六角形封堵塊(3),六角形封堵塊(3)設置為與中閥套(6)可密封式聯(lián)接,在六角形封堵塊(3)與閥殼體(1)之間設置有底彈簧(2),在中閥套(6)與閥芯桿(23)的臺階面之間設置有中彈簧(8),在下閥套(4)上設置有側孔,下閥套(4)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總進氣口(82)連通,在上閥套(7)上設置有側孔,上閥套(7)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出氣口(85)和出氣口(83)連通,在閥殼體(1)的腔體上端設置有與閥殼體(1)固定聯(lián)接的蓋板(5),壓板(21)的一端設置為通過轉動軸與壓塊(22)轉動聯(lián)接,壓塊(22)設置為與閥殼體(1)及蓋板(5)的固定聯(lián)接,閥芯桿(23)的頂端設置為與壓板(21)按壓接觸式聯(lián)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手動氣閥;其特征是還包含有手柄(11),手柄(11) 設置在壓板(21)的下側并手柄(11)設置為與閥殼體(1)固定聯(lián)接。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手動氣閥,包含有閥殼體(1)、底彈簧(2)、六角形封堵塊(3)、下閥套(4)、中閥套(6)、上閥套(7)、中彈簧(8)、蓋板(5)、卡圈(15)、壓板(21)、壓塊(22)和閥芯桿(23),在下閥套(4)上設置有側孔,下閥套(4)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總進氣口(82)連通,在上閥套(7)上設置有側孔,上閥套(7)的側孔設置為與閥殼體(1)的出氣口(85)和出氣口(83)連通,在閥殼體(1)的腔體上端設置有與閥殼體(1)固定聯(lián)接的蓋板(5),壓板(21)的一端設置為通過轉動軸與壓塊(22)轉動聯(lián)接,壓塊(22)設置為與閥殼體(1)及蓋板(5)的固定聯(lián)接,閥芯桿(23)的頂端設置為與壓板(21)按壓接觸式聯(lián)接。因此提高了控制的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F16K1/32GK201696670SQ20102023405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2日
發(fā)明者劉安, 楊延強, 段全虎, 謝學山, 邸加國, 郝明 申請人:泰安巨菱鉆探裝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