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航空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
背景技術:
隨著航空發(fā)動機技術的發(fā)展,要求發(fā)動機推重比越來越高。因此發(fā)動機附件發(fā)展趨勢是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在航空發(fā)動機齒輪滑油泵領域,主要有3種結構的滑油泵葉片齒輪泵、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泛擺線齒輪泵。現(xiàn)今的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多的航空發(fā)動機采用內嚙合泛擺線齒輪泵。內嚙合泛擺線齒輪泵具有體積小、效率高、結構簡單緊湊、高空性能好等優(yōu)點,但是其轉速一般不超過7000r/min。隨著航空發(fā)動機轉速越來越高,采用內嚙合泛擺線齒輪泵需要更大的傳動比,對傳動附件造成影響;或者采用葉片齒輪泵,但是 該結構滑油泵在效率、體積、重量等方面均不如內嚙合泛擺線齒輪泵。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速泛擺線嚙合滑油泵,能夠提高滑油泵的轉速,減小滑油泵的體積和重量,適應現(xiàn)今航空發(fā)動機轉速以及對重量和體積越來越苛刻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包括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軸12、分油盤14、支撐座7、滑動軸承8、殼體
5、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所述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均包括內轉子9、外轉子10、襯套11,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通過軸12串聯(lián),分油盤14隔離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的內轉子9、外轉子10及襯套11,軸12與內轉子9采用鍵13連接傳扭;在增壓泵4的出口安裝有穩(wěn)壓閥,穩(wěn)壓閥由堵頭17、壓緊螺母18及穩(wěn)壓閥彈簧19組成,堵頭17 —端固定于殼體5。所述內轉子9、外轉子10為偏心結構。所述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形成斜角。在增壓泵4的進口和出口之間設置有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所述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包括活門20、調整墊片21、調壓活門彈簧22及壓緊螺母23。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壽命長,高空性好,適應范圍廣等優(yōu)點,可滿足新型航空發(fā)動機對成附件的苛刻要求。相比相同尺寸的低速內嚙合滑油泵,性能能夠提高57% ;在相同設計要求下,體積能夠減小36%,重量能夠減輕30%。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進油槽、出油槽示意圖。圖3為優(yōu)化前進油槽、出油槽示意圖。圖4為穩(wěn)壓閥示意圖。圖5為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示意圖。其中,I-第一級回油泵、2-第二級回油泵、3-第三級回油泵、4-增壓泵、5.殼體、6-后蓋、7-支撐座、8-滑動軸承、9-內轉子、10-外轉子、11-襯套、12-軸、13-鍵、14-分油盤、15-進油槽、16-出油槽、17-堵頭、18-壓緊螺母、19-穩(wěn)壓閥彈簧、20-活門、21-調整墊片、22-調壓活門彈簧、23-壓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請參閱圖I至圖5。如圖I所示,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包括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軸12、分油盤14、支撐座7、滑動軸承8、殼體5、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所述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均包括內轉子9、外轉子10、襯套11,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通過軸12串聯(lián),分油盤14隔離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的內轉子9、外轉子10及襯套11,軸12與內轉子9采用鍵13連接傳扭,實現(xiàn)滑油泵運轉。滑油泵轉速提高,造成滑油泵內部摩擦加劇,導致滑油泵的內部工作環(huán)境惡化?;捅脙炔磕Σ吝\動主要包括內轉子9、外轉子10與分油盤14之間摩擦、軸12與支撐座7之間的摩擦、外轉子9與襯套11之間的摩擦。為了適應高速滑油泵內部的惡劣環(huán)境以及提高滑油泵壽命,分別進行一下改進如圖4所示,在增壓泵4的出口安裝有穩(wěn)壓閥,穩(wěn)壓閥由堵頭17、壓緊螺母18及穩(wěn)壓閥彈簧19組成,堵頭17 —端固定于殼體5。由于穩(wěn)壓閥位于增壓泵4的出口的內部,圖I中無法表示。所述內轉子9、外轉子10為偏心結構,從而降低高轉速對零件結構強度的影響。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形成斜角,使其更加符合滑油流動的特性,實驗證明相比優(yōu)化前進出油槽提高吸油效率3%。如圖5所示,在增壓泵4的進口和出口之間設置有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所述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包括活門20、調整墊片21、調壓活門彈簧22及壓緊螺母23。通過調節(jié)調整墊片21,改變調壓活門彈簧22的預壓縮量,調節(jié)增壓泵4出口滑油壓力,從而適應各種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對供滑油壓力的不同需求。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滑油泵內部內外轉子與分油盤(或支撐座)之間的摩擦運動,提高分油盤(或者支撐座)的表面耐磨性能,保證滑動軸承與軸之間的潤滑,提高零件的結構強度,減小滑油泵內部的應力、振動和噪音,提高吸油槽的吸油效率,優(yōu)化增壓泵出口等其他方式,使滑油泵能夠高速運轉,提高滑油泵壽命,運行穩(wěn)定,適應各種航空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的不同需求。
權利要求1.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包括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軸[12]、分油盤[14]、支撐座[7]、滑動軸承[8]、殼體[5]、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所述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均包括內轉子[9]、外轉子[10]、襯套[11],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通過軸[12]串聯(lián),分油盤[14]隔離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I]、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的內轉子[9]、外轉子[10]及襯套[11],軸[12]與內轉子[9]采用鍵[13]連接傳扭,其特征在于 在增壓泵[4]的出口安裝有穩(wěn)壓閥,穩(wěn)壓閥由堵頭[17]、壓緊螺母[18]及穩(wěn)壓閥彈簧[19]組成,堵頭[17] —端固定于殼體[5]。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轉子[9]、外轉子[10]為偏心結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形成斜角。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其特征在于,在增壓泵[4]的進口和出口之間設置有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所述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包括活門[20]、調整墊片[21]、調壓活門彈簧[22]及壓緊螺母[2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航空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高速泛擺線內嚙合滑油泵,包括增壓泵[4]和第一級回油泵[1]、第二級回油泵[2]、第三級回油泵[3],軸[12]、分油盤[14]、支撐座[7]、滑動軸承[8]、殼體[5]、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在增壓泵[4]的出口安裝有穩(wěn)壓閥,內轉子[9]、外轉子[10]為偏心結構,進油槽[15]及出油槽[16]形成斜角,在增壓泵[4]的進口和出口之間設置有可調節(jié)限壓活門。本實用新型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壽命長,高空性好,可滿足新型航空發(fā)動機對成附件的苛刻要求。相比相同尺寸的低速內嚙合滑油泵,性能能夠提高57%;在相同設計要求下,體積能夠減小36%,重量能夠減輕30%。
文檔編號F16N13/20GK202521202SQ201120576609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唐杰, 宋飛, 李炎軍, 李貴林, 郭永慶 申請人: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