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鉸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30529閱讀:25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鉸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鉸接(hinge)裝置,特別地,涉及一種使用于便攜式電話、筆記本電腦等電子機器的折疊部的鉸接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在便攜式電話和筆記本電腦等電子機器中,存在著一種可使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進行旋轉的結構;在該種電子機器中,主體部和蓋體部的接合部分配設有鉸接裝置。另外,在便攜式電子機器中,需要蓋體部并不是很容易地就能相對于主體部被打開(開蓋)。再有,在蓋體上設置了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中,為了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認性,需要蓋體部可以在傾斜預定角度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主體部保持固定(即,可以傾斜(tilt))。為此,提出了一種將具有凸部的第I凸輪和具有與之系合(本公開中的“系合”指 卡合、扣合、鎖合等結合方式)的凹部的第2凸輪進行相向設置的鉸接裝置。另外,在該種鉸接裝置中,例如,第I凸輪與主體部相連,第2凸輪與蓋體部相連。其中,通過將形成于各凸輪的凸部和凹部的系合位置預先設定為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的關閉位置、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認性為良好時的蓋體部傾斜角度位置,在凸輪凸部進入凸輪凹部的中途,產(chǎn)生扭矩增大的作用(阻止(stopper)作用),所謂的吸入力發(fā)生作用,所以可對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的旋轉進行限制(專利文獻I)。通過該吸入力,可防止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的搖晃(即,一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另外,根據(jù)不同的使用者,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認性為良好時的角度也不同,所以通過增加凹部和凸部的形成數(shù)量,還提出了一種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被系止(本公開中的“系止”指卡止、扣止、鎖止等固定方式)時的傾斜角度為多個的鉸接裝置。[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3-120656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然而,近年來,在電子機器中期待出現(xiàn)這樣一種結構,S卩,僅在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被關閉的一處,使蓋體部系止于主體部,而在其他的360°范圍內(nèi)的任意角度的位置,可使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保持固定(即,保持傾斜)。在使用鉸接裝置與之進行對應的情況下,第I凸輪上形成的凸部及第2凸輪上形成的凹部都僅為一處,其形成位置為與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關閉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但是,在該結構中,盡管在凸部系合于凹部的狀態(tài)下不發(fā)生搖晃,然而在凸部從凹部脫離的狀態(tài)下,第I凸輪部的一處所形成的凸部在第2凸輪部的凹部以外的平面部上滑動。為此,在第I凸輪部和第2凸輪部之間,形成了較大的空間部分,并且第I及第2凸輪以凸部和平面部的抵接位置為中心進行傾斜,所以,基于鉸接裝置的旋轉動作發(fā)生了搖晃。這樣,一旦鉸接裝置的鉸接動作發(fā)生搖晃,則會發(fā)生蓋體部相對于主體部不能被圓滑(順利)地開蓋(打開)的問題。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確保進行無搖晃的穩(wěn)定動作的鉸接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的一個側面的鉸接裝置具有軸;旋轉凸輪,被配設為可沿該軸的軸線方向移動,并能以該軸的軸線為中心繞該軸旋轉;固定凸輪,被配設為可沿所述軸的軸線方向移動,但不能相對于所述軸進行相對旋轉;以及彈性部件,被配置為與所述軸同軸,并使所述旋轉凸輪的側面與固定凸輪的側面抵接。所述旋轉凸輪的側面具有旋轉側基準面,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旋轉側低面部,形成于該旋轉側基準面的一部分,并被形成為低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旋轉側高面部,形成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的外周位置,并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以高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以及系合 凹部,形成于所述旋轉側低面部的形成位置的以所述軸的軸線為中心的反對側位置,并被形成為使所述旋轉側高面部的一部分的高度與所述旋轉側基準面相同。所述固定凸輪的側面具有固定側基準面,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固定側高面部,形成于該固定側基準面的一部分,并被形成為高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固定側低面部,形成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的外周位置,并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以低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以及系合凸部,形成于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的形成位置的以所述軸的軸線為中心的反對側位置,并被形成為使所述固定側低面部的一部分的高度與所述固定側基準面相同。在所述旋轉側低面部與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系合的系合狀態(tài)下,所述系合凹部與所述系合凸部系合;在所述旋轉側低面部與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的系合被解除了的解除狀態(tài)下,所述固定側高面部與所述旋轉側基準面滑動接觸,同時,所述系合凸部與所述旋轉側高面部滑動接觸。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能夠提供一種可確保進行無搖晃的穩(wěn)定動作的鉸接裝置。


圖I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截面圖。圖2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左側面圖。圖2B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正面圖。圖2C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右側面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旋轉凸輪的平面圖。圖4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旋轉凸輪的立體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固定凸輪的平面圖。圖6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固定凸輪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旋轉凸輪和固定凸輪的組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8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動作的圖。圖9是表示搭載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的電子機器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進行說明。圖I及圖2A 2C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I。圖I是鉸接裝置I的截面圖,圖2A 2C示出了鉸接裝置I的外觀。鉸接裝置I配設于例如圖9所示的便攜式電話、筆記本電腦等電子機器100 (同圖中例示了便攜式電話)的使主體部101和蓋體部102可旋轉接合的接合部分。鉸接裝置I大致由軸(shaft) 2、旋轉凸輪4、固定凸輪6、彈簧8、頭部10、及殼部12等構成。軸2是由設置于圖I及圖2B的左端部的凸緣21、及從該凸緣21向圖中右方向延伸的斷面為大致橢圓形狀的橢圓形狀部22 —體形成的結構。軸2被插入殼部12。殼部12的形狀為有底筒狀,底面形成有孔12A。軸2從孔12A被插入殼部12內(nèi)。 凸緣21的直徑被設定為大于孔12A的直徑。所以,軸2被插入殼部12時,通過凸緣21與殼部12的底面抵接以進行定位。另外,在軸2上安裝有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I個旋轉凸輪4和I個固定凸輪6形成一對;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設置了兩對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具體而言,一對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與彈簧8 一起插通(即,插入并通過)于所述軸2并被安裝在殼部12內(nèi),而另一對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中間夾著彈簧8并被配設于其兩側。另外,在各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的對(pair)中,外側配設有旋轉凸輪4,內(nèi)側配設有固定凸輪6。所以,位于圖中左側的旋轉凸輪4的外側面41與殼部12的底面抵接,位于右側的旋轉凸輪4的外側面41與頭部10抵接。再有,分別配設于軸2的左右位置的固定凸輪6通過彈簧8的彈性力被按壓至旋轉凸輪4。據(jù)此,旋轉凸輪4的內(nèi)側面42與固定凸輪6的固定側基準面63為壓接狀態(tài)。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說明,將在后面對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的詳細結構進行敘述。頭部10固定于軸2的形成了凸緣21的端部的反對側的端部。所以,頭部10可與軸2 —體地進行旋轉。另外,通過設置頭部10,可防止外側面41、內(nèi)側面42、及彈簧8脫離于軸2。在這樣的鉸接裝置I中,頭部10例如可固定于圖9所示的電子機器100的蓋體部102,殼部12可固定于主體部101。下面,對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的結構進行詳細敘述。圖3及圖4是用于說明旋轉凸輪4的圖。圖3是表示旋轉凸輪4的內(nèi)側面42的平面圖,圖4是表示處于與固定凸輪6相向的狀態(tài)的旋轉凸輪4的立體圖。旋轉凸輪4的內(nèi)側面42是具有旋轉側基準面43、旋轉側低面部44、旋轉側高面部45、及系合凹部46的結構。另外,內(nèi)側面42的中心位置處形成有插通孔49,用于軸2從中插通。旋轉側基準面43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其一部分上形成有比旋轉側基準面43還低(凹陷)的旋轉側低面部44。旋轉側低面部44被形成為比旋轉側基準面43例如低(凹陷)O. 35mm。另外,旋轉側低面部44僅被形成在大致環(huán)狀的旋轉側基準面43的一處。另外,在旋轉側低面部44和旋轉側基準面43的邊界部形成有傾斜面47。如后所述,形成于固定凸輪6的固定側高面部64在旋轉側基準面43上及旋轉側低面部44上移動;此時,通過在具有高低差的旋轉側基準面43和旋轉側低面部44的邊界部形成有傾斜面47,該邊界部的固定側高面部64的移動可圓滑地進行。旋轉側高面部45在旋轉側基準面43及旋轉側低面部44的外周位置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旋轉側高面部45被設定為高于(突出于)旋轉側基準面43。旋轉側高面部45被設定為比旋轉側基準面43例如高(突出)O. 35mm。即,旋轉側低面部44的相對于旋轉側基準面43凹陷量被設定為等于旋轉側高面部45的相對于旋轉側基準面43的突出量。旋轉側高面部45的所定位置處形成有系合凹部46。系合凹部46是從環(huán)狀的旋轉側高面部45切除了一部分的結構。另外,系合凹部46的高度被設定為等于旋轉側基準面43的高度。即,旋轉側基準面43與系合凹部46被構成為處于相同的面。這樣的系合凹部46被配設在相對于插通孔49的中心位置的旋轉側低面部44的反對側。換言之,插通孔49內(nèi)插通軸2時,在該插通狀態(tài)下,系合凹部46形成于以軸2的軸線X為中心的旋轉側低面部44的反對側的位置。所以,旋轉側低面部44和系合凹部46被配置為離間(相互離開)180°?!ち硗?,旋轉側高面部45和系合凹部46的邊界部形成有傾斜面48。如后所述,形成于固定凸輪6的系合凸部66在旋轉側高面部45上及系合凹部46上移動;此時,通過在具有高低差的旋轉側高面部45和系合凹部46的邊界部形成有傾斜面48,該邊界部的固定側低面部65的移動可圓滑地進行。上述旋轉凸輪4被配設在殼部12內(nèi),以與殼部12—起旋轉。另外,在插通孔49內(nèi)插通了軸2的狀態(tài)下,旋轉凸輪4被配設在殼部12內(nèi);然而,與軸2的截面形狀為大致橢圓形狀相比,旋轉凸輪4上所形成的插通孔49為圓形,所以,旋轉凸輪4是相對于軸2可進行旋轉的結構。再有,旋轉凸輪4被構成為在殼部12內(nèi)沿軸2的軸線方向(圖中的箭頭XI,X2方向)可進行移動。下面,對固定凸輪6進行說明。圖5及圖6是用于說明固定凸輪6的圖。圖5是表不固定凸輪6的內(nèi)側面62的平面圖,圖6是表示處于與旋轉凸輪4相對著的狀態(tài)的固定凸輪6的立體圖。固定凸輪6的內(nèi)側面62是具有固定側基準面63、固定側高面部64、固定側低面部65、及系合凸部66的結構。另外,在內(nèi)側面62的中心位置處形成有橢圓形孔69,橢圓形孔69具有讓軸2插通的大致橢圓形狀。固定側基準面63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其一部分上形成有比固定側基準面63還高(突出)的固定側高面部64。固定側高面部64被形成為比固定側基準面63例如高(突出)O. 35mm。另外,旋轉側低面部44僅被形成在大致環(huán)狀的旋轉側基準面43的一處。再有,固定側高面部64的形狀被構成為與所述旋轉凸輪4上形成的旋轉側低面部44的形狀相對應。具體而言,如后所述,旋轉凸輪4相對于固定凸輪6相對地旋轉,在旋轉側低面部44與固定側高面部64相向時,固定側高面部64被構成為系合于旋轉側低面部44內(nèi)。另外,在固定側高面部64和固定側基準面63相連的邊界部形成有傾斜面67。傾斜面67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是與旋轉凸輪4上形成的傾斜面47的傾斜角度相對應的角度。所以,固定側高面部64旋轉至旋轉側基準面43和旋轉側低面部44的邊界部時,各傾斜面47、67可圓滑地系合,這樣,固定側高面部64的圓滑的旋轉就可被維持。據(jù)此,在具有高低差的旋轉側基準面43和旋轉側低面部44的邊界部,可使固定側高面部64圓滑地進入旋轉側低面部44內(nèi),并可使固定側高面部64圓滑地從旋轉側低面部44內(nèi)脫離。固定側低面部65在固定側基準面63及固定側高面部64的外周位置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固定側低面部65被形成為比固定側基準面63還低(凹陷)。另外,固定側低面部65的寬度(圖6中用箭頭W2來表示)被設定為等于旋轉側高面部45的寬度(圖3中用箭頭Wl來表示)。再有,固定側低面部65被形成為比固定側基準面63例如低(凹陷)O. 35mm。即,固定側高面部64的相對于固定側基準面63的突出量被設定為等于固定側低面部65的相對于固定側基準面63的凹陷量。另外,固定側低面部65的所定位置處形成有系合凸部66。系合凸部66是使環(huán)狀的固定側低面部65的一部分突起了的結構。再有,系合凸部66的高度被設定為等于固定側基準面63的高度,所以,固定側基準面63和系合凸部66位于相同的面。 這樣的系合凸部66被配置在相對于橢圓形孔69的中心位置的固定側高面部64的反對側。換言之,橢圓形孔69內(nèi)插通軸2時,在該插通狀態(tài)下,系合凸部66形成于以軸2的軸線X為中心的固定側高面部64的反對側的位置。所以,固定側高面部64和系合凸部66被配置為離間(互相離開)180°。另外,在固定側低面部65和系合凸部66的邊界部形成有傾斜面68。傾斜面68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是與旋轉凸輪4上形成的傾斜面48的傾斜角度相對應的角度。所以,固定側低面部65旋轉至旋轉側高面部45和系合凹部46的邊界部時,由于各傾斜面48、68可圓滑地系合,這樣系合凸部66的圓滑的旋轉就可被維持。據(jù)此,在具有高低差的旋轉側高面部45和系合凹部46的邊界部,可使系合凸部66圓滑地進入系合凹部46內(nèi),并可使系合凸部66圓滑地從系合凹部46內(nèi)脫離。上述固定凸輪6被配設在殼部12內(nèi),以與頭部10—起旋轉。即,在橢圓形孔69內(nèi)插通了軸2的狀態(tài)下,固定凸輪6被配設在殼部12內(nèi)。此時,橢圓形孔69的形狀為大致橢圓形狀,并且軸2的截面形狀也為與其對應的大致橢圓形狀。為此,固定凸輪6為相對于軸2不能旋轉的結構。但是,固定凸輪6是在殼部12內(nèi)沿軸2的軸線方向(圖中的箭頭XI,X2方向)可移動的結構。上述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如上所述通過所述彈簧8與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的各內(nèi)側面42、63抵接(壓接)。另外,彈簧8是通過被插通于軸2而與軸2同軸配置的結構。通過彈簧8的彈性力,各內(nèi)側面42、62之間產(chǎn)生摩擦(扭矩)。下面,主要參考圖8對上述鉸接裝置I的動作進行說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本發(fā)明的主要特征在于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所以,在以下的說明中,主要對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的動作進行說明。圖8 (A)及圖9示出了旋轉凸輪4的旋轉側低面部44和固定凸輪6的固定側高面部64的系合狀態(tài)(以下稱“凸輪嚙合狀態(tài)”)。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圖9是表示凸輪嚙合狀態(tài)的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的立體圖。在該凸輪嚙合狀態(tài)下,旋轉側低面部44與固定側高面部64系合,同時,系合凸部66和系合凹部46為系合狀態(tài)。另外,旋轉側基準面43和固定側基準面63為抵接狀態(tài)。通過將該凸輪嚙合狀態(tài)的位置預設為圖9中的蓋體部102相對于主體部101的關閉位置(即,圖中由蓋體部102A所示的位置;以下稱“閉蓋位置”),在系合凸部66與固定側高面部64系合的閉蓋位置,可產(chǎn)生所謂的吸入作用(S卩,扭矩增大的作用)。據(jù)此,在閉蓋位置可對蓋體部102A進行限制,并可防止蓋體部102A發(fā)生搖晃。尤其是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旋轉側低面部44及固定側高面部64是僅形成在旋轉凸輪4及固定凸輪6的一處的結構,所以是固定側高面部64相對于旋轉側低面部44旋轉360°時僅產(chǎn)生一次上述吸入作用的結構。因此,僅在蓋體部102相對于主體部101被關閉時(閉蓋時)才產(chǎn)生上述吸入作用,并可將蓋體部102系止于閉蓋狀態(tài)。圖8 (B)及圖8 (C)示出了固定側高面部64和旋轉側低面部44的系合被解除了的狀態(tài)。圖8 (B)示出了,通過固定凸輪6相對于旋轉凸輪4進行旋轉,固定側高面部64旋轉至凸輪嚙合狀態(tài)和“旋轉了 180°的狀態(tài)”(S卩,圖8 (C)所示的狀態(tài);以下稱“180°打開狀態(tài)”)之間的位置的狀態(tài)。具體而言,示出了固定凸輪6相對于旋轉凸輪4從凸輪嚙合狀態(tài)旋轉45°后的狀態(tài)(以下稱“旋轉中途狀態(tài)”)。 在該旋轉中途狀態(tài)下,固定側高面部64為脫離了旋轉側低面部44并與旋轉側基準面43滑動接觸的狀態(tài)。另外,固定側低面部65為與系合凹部46滑動接觸的狀態(tài)。再有,固定側高面部64的外周部64A與旋轉側高面部45的內(nèi)壁45A滑動接觸。另外,圖8 (C)示出了,通過固定凸輪6相對于旋轉凸輪4進行旋轉,固定側高面部64旋轉至180°打開狀態(tài)后的狀態(tài)。在該180°打開狀態(tài)下,固定側高面部64也為脫離了旋轉側低面部44并與旋轉側基準面43滑動接觸的狀態(tài)。另外,在圖9中,位于閉蓋狀態(tài)和180°旋轉狀態(tài)的中間位置的蓋體部102B的位置與鉸接裝置I的旋轉中途狀態(tài)相對應。再有,在圖9中,相對于主體部101大致為水平狀態(tài)的蓋體部102C的位置與鉸接裝置I的180°打開狀態(tài)相對應。這樣,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鉸接裝置I中,無論是旋轉中途狀態(tài)還是180°打開狀態(tài),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都在固定側高面部64與旋轉側基準面43滑動接觸的第I滑接位置、及固定側低面部65與系合凹部46滑動接觸的第2滑接位置被支持(支撐)。所以,即使在旋轉中途狀態(tài)下,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之間也不會發(fā)生搖晃,可實現(xiàn)穩(wěn)定的旋轉動作。另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在旋轉中途狀態(tài)下,固定側高面部64的外周部64A與旋轉側高面部45的內(nèi)壁45A滑動接觸(稱為“第3滑接位置”)。據(jù)此,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的相對旋轉除了上述第I及第2滑接位置之外,還在第3滑接位置被支持(支撐)。所以,在旋轉中途狀態(tài)下,可更確實地對搖晃的發(fā)生進行抑制,進而可使旋轉凸輪4和固定凸輪6的相對旋轉動作更加穩(wěn)定。再有,在固定側高面部64從旋轉側低面部44脫離的狀態(tài)下,即,即使在旋轉中途狀態(tài)及180°打開狀態(tài)下,通過彈簧8的彈性力,固定側高面部64也被壓接至旋轉側基準面43,同時,系合凸部66也被壓接至旋轉側高面部45。所以,固定側高面部64和旋轉側基準面43之間產(chǎn)生摩擦力,系合凸部66和旋轉側高面部45之間產(chǎn)生摩擦力。通過該摩擦力,在將鉸接裝置I安裝至電子機器100的情況下,蓋體部102相對于主體部101可自由停止(free stop)(即,可系止于任意的旋轉角度),這樣,在蓋體部102上設置了液晶顯示裝置等的情況下,可以提高視認性。根據(jù)上述發(fā)明,即使在旋轉360°的過程中僅進行一次系止(即,僅發(fā)生一次吸入作用)的鉸接裝置中,也可以確保進行無搖晃的穩(wěn)定動作。以上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該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各樣的變形和變更。本申請主張2010年6月9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第2010-131564號的優(yōu)先權,并通過參考的方式引用了該申請的全部內(nèi)容。[主要符號說明]I鉸接裝置2 軸
21 凸緣22橢圓形狀部4旋轉凸輪43旋轉側基準面44旋轉側低面部45旋轉側高面部46系合凹部47、48 傾斜面49插通孔6固定凸輪63固定側基準面64固定側高面部65固定側低面部66系合凸部67、68 傾斜面69橢圓形孔8 彈簧10 頭部12 殼部100電子機器101主體部102蓋體部
權利要求
1.一種鉸接裝置,具有軸,旋轉凸輪,被配設為可沿所述軸的軸線方向移動,并能以所述軸的軸線為中心繞所述軸旋轉,固定凸輪,被配設為可沿所述軸的軸線方向移動,但不能相對于所述軸進行相對旋轉,以及彈性部件,被配置為與所述軸同軸,并使所述旋轉凸輪的側面與所述固定凸輪的側面抵接;所述鉸接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凸輪的側面具有旋轉側基準面,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旋轉側低面部,被形成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的一部分,并被形成為低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旋轉側高面部,被形成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的外周位置,并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以高于所述旋轉側基準面,以及系合凹部,被形成于所述旋轉側低面部的形成位置的以所述軸的軸線為中心的反對側位置,并被形成為使所述旋轉側高面部的一部分的高度與所述旋轉側基準面相同;所述固定凸輪的側面具有固定側基準面,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固定側高面部,被形成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的一部分,并被形成為高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固定側低面部,被形成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的外周位置,并被形成為大致環(huán)狀以低于所述固定側基準面,以及系合凸部,被形成于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的形成位置的以所述軸的軸線為中心的反對側位置,并被形成為使所述固定側低面部的一部分的高度與所述固定側基準面相同;其中,在所述旋轉側低面部與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系合的系合狀態(tài),所述系合凹部與所述系合凸部系合;在所述旋轉側低面部與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的系合被解除了的解除狀態(tài),所述固定側高面部與所述旋轉側基準面滑動接觸,同時,所述系合凸部與所述旋轉側高面部滑動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I記載的鉸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轉側基準面和所述旋轉側低面部的邊界部、所述旋轉側基準面和所述旋轉側高面部的邊界部、所述固定側基準面和所述旋轉側高面部的邊界部、及所述固定側基準面和所述固定側低面部的邊界部,分別形成有傾斜面。
全文摘要
一種鉸接裝置,具有軸、旋轉凸輪、固定凸輪、及使所述旋轉凸輪的側面與固定凸輪的側面抵接的彈性部件。所述旋轉凸輪的側面具有旋轉側基準面、旋轉側低面部、旋轉側高面部、及系合凹部。所述固定凸輪的側面具有固定側基準面、固定側高面部、固定側低面部、及系合凸部。在所述旋轉側低面部與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系合的系合狀態(tài),所述系合凹部與所述系合凸部系合;在所述旋轉側低面部與所述固定側高面部的系合被解除了的解除狀態(tài),所述固定側高面部與所述旋轉側基準面滑動接觸,同時,所述系合凸部與所述旋轉側高面部滑動接觸。
文檔編號F16C11/10GK102933863SQ20118002810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9日
發(fā)明者平野喜久 申請人:三菱制鋼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富阳市| 宁强县| 郑州市| 社旗县| 石阡县| 吴江市| 贵德县| 甘孜县| 无棣县| 大荔县| 阳山县| 辉南县| 南召县| 扶余县| 彭州市| 诏安县| 利川市| 根河市| 申扎县| 松阳县| 宽甸| 纳雍县| 洛南县| 龙井市| 宝鸡市| 扶风县| 德钦县| 固始县| 怀化市| 赤壁市| 迁安市| 石河子市| 潼关县| 沁水县| 黄龙县| 奎屯市| 靖西县| 开江县| 沂南县| 宿迁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