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流量增大的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且更具體地涉及具有主泵、輔助泵、以及使泵流量增大的機構的電動液壓控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該部分內容僅提供與本發(fā)明有關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或可能不構成現(xiàn)有技術。典型的自動變速器包括液壓控制系統(tǒng),該液壓控制系統(tǒng)除了其他功能之外還被用于致動多個扭矩傳遞裝置。這些扭矩傳遞裝置例如可以是摩擦離合器和制動器。常規(guī)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通常包括主泵,該主泵將例如油之類的加壓流體提供給閥體內的多個閥和螺線管。主泵由機動車輛的發(fā)動機或電動馬達驅動。還可提供輔助泵,該輔助泵由例如電動發(fā)動機之類的第二原動機提供動力,以便當原動機及因此主泵被關閉時(例如,在起-停發(fā)動機控制策略期間)提供流體流。供應以液壓流體的閥和螺線管可操作,以將加壓液壓流體引導通過液壓流體回路,從而到達變速器內的多個扭矩傳遞裝置。被傳遞到扭矩傳遞裝置的加壓液壓流體被用來接合或脫開這些裝置,以便獲得不同的傳動比。一些變速器(例如,混合動力電動變速器)在起動期間需要高水平的扭矩。然而,由于原動機關閉,因此主泵不能夠提供所需的液壓流體壓力水平。因此,輔助泵被用于在起動期間填充該液壓回路。然而,存在減小泵尺寸以便降低成本、減小封裝尺寸和獲得效率的持續(xù)需求。因此,本領域需要這樣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該液壓控制系統(tǒng)增大液壓流體流,同時最大化成本節(jié)約、減小封裝尺寸、以及增加主泵和輔助泵的效率。
發(fā)明內容
提供了用于向機動車輛的變速器中提供加壓液壓流體的系統(tǒng)的示例。該系統(tǒng)包括發(fā)動機驅動的主泵和電動馬達驅動的輔助泵。輔助泵在車輛起動期間提供具有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給換擋控制子系統(tǒng),而主泵在車輛起動期間提供液壓流體給冷卻器或潤滑子系統(tǒng)。壓力調節(jié)閥調節(jié)來自主泵的液壓流體的壓力。一旦主泵達到臨界速度,那么主泵就提供具有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給液壓控制系統(tǒng),并且輔助泵關閉。I. 一種用于機動車輛中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
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用于提供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
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用于提供液壓流體的第二供給;
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 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二供給從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
離合器控制回路,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都流體連通;
壓力調節(jié)閥,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體連通,其中, 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及
潤滑控制回路,所述潤滑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流體連通;
其中,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在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允許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傳送到所述潤滑控制回路,并且其中,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禁止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傳送到所述潤滑控制回路;以及
其中,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和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同時操作,使得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向所述潤滑控制回路進行供應,以及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二供給向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進行供應。2.根據(jù)方案I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閾值速度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操作;并且其中,當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處于閾值壓力或高于閾值壓力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脫開接合。3.根據(jù)方案2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閾值壓力是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的足以關閉所述第二單向閥的壓力。4.根據(jù)方案I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通過螺線管和偏置構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5.根據(jù)方案I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在上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入口流體連通,并且其中,當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處于第三位置時,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允許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入口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6. 一種用于機動車輛中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
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一液壓流體的出口 ;
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二液壓流體的出口 ; 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出口流體連
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一液壓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 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的出口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二液壓流體從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
離合器控制回路,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都流體連通;
壓力調節(jié)器,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具有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出口流體連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閥芯,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允許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并且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阻止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
潤滑控制回路,所述潤滑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體連通;以及
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閾值速度時,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二位置。7.根據(jù)方案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操作;并且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脫開接合。8.根據(jù)方案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閾值速度是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這樣的運行速度,所述運行速度足以在預定時間量內以所需的壓力水平將所述第一液壓流體提供到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9.根據(jù)方案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閥芯通過螺線管和偏置構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10.根據(jù)方案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包括入口,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包括在上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入口流體連通的第二出口,并且其中,當所述閥芯處于第三位置時,所述閥芯允許流體從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入口傳送到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第二出口。11.根據(jù)方案10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當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三位置時, 所述閥芯允許流體從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入口傳送到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第一出口。12. 一種用于機動車輛中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
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一液壓流體的出口 ;
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二液壓流體的出口 ; 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流
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一液壓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
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二液壓流體從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
離合器控制回路,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都流體連通;
壓力調節(jié)器,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具有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流體連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閥芯,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允許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并且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阻止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
潤滑控制回路,所述潤滑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體連通;以及
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構造成使所述閥芯移動;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控制裝置、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以及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都處于電通信,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存儲和執(zhí)行控制邏輯的處理器和存儲器,所述控制邏輯包括第一控制邏輯,所述第一控制邏輯用于感測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速度;
第二控制邏輯,所述第二控制邏輯用于感測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的速度;
第三控制邏輯,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泵操作在低于閾值速度時,所述第三控制邏輯指令所述控制裝置以將所述閥芯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
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第三控制邏輯指令所述控制裝置以將所述閥芯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13.根據(jù)方案12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第四控制邏輯,用于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第四控制邏輯指令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操作。14.根據(jù)方案13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五控制邏輯,用于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第五控制邏輯指令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關閉。15.根據(jù)方案14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閾值速度是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這樣的運行速度,所述運行速度足以在預定時間量內以所需的壓力水平將所述第一液壓流體提供到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更多的應用領域將通過本文所提供的說明變得顯而易見。應當理解的是,該說明以及具體示例僅旨在用于描述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本文所示的附圖僅用于描述目的,且絕不旨在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圖I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原理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的示意圖,所述子系統(tǒng)可操作以向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提供加壓液壓流體流;以及
圖2是示出了用于提供如圖I所示的加壓液壓流體的子系統(tǒng)的操作的圖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述說明本質上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發(fā)明、其應用或使用。參考圖1,用于機動車輛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總體上用附圖標記10 示出。子系統(tǒng)10作為用于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加壓液壓流體源操作,并且包括都與貯槽14流體連通的主泵12和輔助泵13。泵12能夠由機動車輛中的內燃發(fā)動機直接驅動,或者由電動馬達或其它原動機驅動。泵12包括入口端口 16和出口端口 18。入口端口 16與貯槽14 和流體返回管線17連通,出口端口 18與低壓支路或供應管線20連通。泵12可以是各種類型的,例如齒輪泵、葉片泵、回轉泵或者任何其它正排量泵。輔助泵13由電動馬達或者與驅動泵12的原動機不同的其它原動機驅動。輔助泵 13包括入口端口 22和出口端口 24。入口端口 22與貯槽14連通,出口端口 24與高壓支路或供應管線26連通。輔助泵13可以是各種類型的,例如齒輪泵、葉片泵、回轉泵或者任何其它正排量泵。貯槽14是通常位于變速器底部處的流體貯存器,其可操作以存儲液壓流體28。貯槽14包括出口端口 30,或者如圖所示的兩個出口端口 30a和30b。液壓流體28由泵12施力從而被強制從貯槽14驅出并且經由抽吸管線32從貯槽14的出口端口 30a傳送到泵12的入口端口 16。類似地,液壓流體28由輔助泵13施力從而被強制從貯槽14驅出并且經由抽吸管線34從貯槽14的出口端口 30b傳送到輔助泵13的入口端口 22。供應管線20將液壓流體28傳送到第一彈簧偏置泄壓安全閥36、第一單向止回閥 38以及壓力調節(jié)閥40。第一彈簧偏置泄壓安全閥36與貯槽14連通。第一彈簧偏置泄壓安全閥36被設置在相對高的預定壓力下,并且如果供應管線20中的液壓流體28的壓力超過該壓力,那么安全閥36立即開啟以釋放并降低液壓流體28的壓力。供應管線26與第二彈簧偏置泄壓安全閥42以及第二單向止回閥44連通。第二彈簧偏置泄壓安全閥42與貯槽14連通。第二彈簧偏置泄壓安全閥42被設置在相對高的預定壓力下,并且如果供應管線26中的液壓流體28的壓力超過該壓力,那么安全閥42立即開啟以釋放并降低液壓流體28的壓力。第二單向止回閥44與主供應管線48連通。第二單向止回閥44僅允許沿一個方向進行流體傳送。例如,第二單向止回閥44允許液壓流體從輔助泵13經由供應管線26傳送到主供應管線48,而阻止流體從主供應管線48傳送到供應管線26,并且因此阻止傳送到輔助泵13。主供應管線48與第一單向止回閥38以及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各種其他子系統(tǒng)或回路 (用附圖標記50表示)連通。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各種其他子系統(tǒng)50可包括,例如離合器或扭矩傳遞裝置控制子系統(tǒng)、補償器子系統(tǒng)、變矩器子系統(tǒng)等。第一單向止回閥38僅允許沿一個方向進行流體傳送。例如,第一單向止回閥38 允許液壓流體從泵12經由供應管線20傳送到主供應管線48,而阻止流體從主供應管線48 傳送到供應管線20,并且因此阻止傳送到泵12。壓力調節(jié)閥40可操作以調節(jié)加壓液壓流體28從供應管線20至一個或多個液壓控制子系統(tǒng)或回路(總體上用附圖標記52示出)的流量。這些子系統(tǒng)52包括潤滑調節(jié)子系統(tǒng)和/或冷卻子系統(tǒng)。壓力調節(jié)閥40包括可滑動地設置在閥體58的孔56內的閥芯54。壓力調節(jié)閥40 包括入口端口 40a、出口端口 40b、控制端口 40c、泵返回端口 40d以及排出端口 40e,它們全都與孔56連通。應當理解的是,壓力調節(jié)閥40能夠具有各種其他端口和構造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入口端口 40a與供應管線20流體連通。出口端口 40b與中間管線60流體連通,中間管線60與潤滑和/或冷卻子系統(tǒng)52連通。控制端口 40c經由限流孔口 64與控制管線62流體連通??刂乒芫€62與諸如螺線管之類的控制裝置66連通,控制裝置66控制或調節(jié)至控制端口 40c的液壓流體的流量。泵返回端口 40d與抽吸返回管線17流體連通, 抽吸返回管線17與泵12的入口端口 16連通。最后,排出端口 40e與貯槽14或貯槽返回回路(未示出)流體連通。閥芯54能夠在各個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各個位置包括去行程(de-stiOked)或第一位置、如圖I所示的小開度(cracked)或第二位置、調節(jié)或第三位置、以及泄流或第四位置。在所提供的示例中,閥芯54在控制裝置66將加壓液壓流體傳送到控制端口 40c時由位于閥芯54的一端處的偏置構件或彈簧70移動到去行程位置。然而,能夠采用使閥芯54 偏置的其他方法,只要作用在閥芯54上的力使閥芯54移動到去行程位置即可。當閥芯54 處于去行程位置時,入口端口 40a與出口端口 40b隔離。當閥芯54處于小開度位置時,入口端口 40a與出口端口 40b部分地流體連通,由此允許液壓流體的流量離開出口端口 40b。當閥芯54處于調節(jié)位置時,入口端口 40a與出口端口 40b以受調節(jié)的方式流體連通,從而產生離開出口端口 40b的液壓流體的受調節(jié)流量。當閥150處于泄流位置時,入口端口 40a 與出口端口 40b流體連通,并且與泵返回端口 40d部分地流體連通。反饋端口 54a位于閥芯54中,并且定位成始終與入口端口 40a流體連通。反饋端口 54a通過閥芯54中的孔54b將液壓流體傳送到排出端口 54c,排出端口 54c位于閥芯54 的一端中,所述端與閥芯54接觸偏置構件74的一端相反。反饋端口 54a傳送加壓液壓流體28以作用在閥芯54上,由此產生作用在閥芯54上的力平衡,并且在調節(jié)位置和泄流位置之間自動調整閥芯54的位置,以便保持來自出口端口 40b的液壓流體的預定調節(jié)加壓。 應當理解的是,液壓流體28和閥芯54的端部之間的反饋流體傳送能夠被設置在閥芯54之外位于變速器的其他部分中,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最后,控制器70被設置成與控制裝置66以及泵12和13電通信??刂破?0可以是變速器控制模塊、發(fā)動機控制模塊、或者是變速器控制模塊和發(fā)動機控制模塊兩者、或者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控制器或計算機??刂破?0優(yōu)選地是電子控制裝置,其具有預編程的數(shù)字計算機或處理器、控制邏輯、用于存儲數(shù)據(jù)的存儲器、以及至少一個I/O外設??刂破?0 包括用于對控制裝置66以及泵12和13進行控制的控制邏輯。如上所述,液壓控制子系統(tǒng)10的部件經由多個流體連通管線連接。應當理解的是,流體連通管線能夠整體形成在閥體中,或者由獨立的管件或管道形成,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流體連通管線可以具有任何截面形狀,并且可包括比所示的情形更多或更少的彎管、轉頭和支路,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轉到圖2并且繼續(xù)參考圖1,現(xiàn)將描述液壓控制子系統(tǒng)10的操作。圖2是這樣的圖形,其中隨著位于水平軸106上的時間的經過,使位于豎直軸102上的液壓流體28的壓力與豎直軸104上的泵12和13的速度相匹配。泵12的相對運行速度隨時間的變化用線 110表示。離開泵12的液壓流體28的相對壓力隨時間的變化用線112表示。輔助泵13的相對運行速度隨時間的變化用線114表示。離開輔助泵13的液壓流體28的相對壓力隨時間的變化用線116表示。在用點“A”表示的時間零點處,機動車輛處于起動狀況。起動狀況可以是冷啟動狀況、起-停狀況、或者機動車輛的發(fā)動機及因此泵12以零運行速度啟動的任何其他運行狀況。在起動時,發(fā)動機和電動馬達都接合,由此使得泵12和13旋轉起來。然而,由于電動馬達非??焖俚剡_到峰值扭矩,因此輔助泵13比泵12更快地達到最高運行速度。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28因此從輔助泵13被傳送通過供應管線26、通過第二單向止回閥44并被傳送到主供應管線48。由于主供應管線48內的壓力大于來自泵12的供應管線20的液壓流體的壓力,因此,第一單向止回閥38位于其閥座中。因此,輔助泵13將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提供給液壓控制子系統(tǒng)50,液壓控制子系統(tǒng)50需要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28,以便快速且平滑地起動機動車輛。隨著泵12的速度繼續(xù)增加,為了防止止回閥38離開其閥座,壓力調節(jié)閥40移動到小開度位置并且開始泄放來自于泵12的液壓流體28的壓力,如點“B”所示的那樣。該泄放的壓力被引導到潤滑和控制子系統(tǒng)52,潤滑和控制子系統(tǒng)52與主供應管線48相比需要更低的壓力,因此適于由以較低速度運行的發(fā)動機驅動的泵12來供應。這兩個不同的壓力水平使得發(fā)動機驅動的泵12以較低壓力操作,因為泵12未向較高壓力的主管線供應液壓流體,這降低了對發(fā)動機驅動的泵12進行驅動的發(fā)動機附加負載,且因此降低了燃料消耗。壓力調節(jié)閥40保持液壓流體的壓力恒定,甚至當泵12的速度增加時也是如此。在由點“C”表示的泵12的預定臨界速度時,保持輔助泵13的速度,同時壓力調節(jié)閥40允許來自泵12的液壓流體28的壓力增加(即,壓力調節(jié)閥40移動到去行程位置)。 當供應管線20內的壓力超過主供應管線48內的壓力時,如點“D”所示的那樣,第一止回閥 38離開閥座并且泵12提供具有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28。在該點處,輔助泵關閉并且第二止回閥44位于其閥座中,以防止流體回流到輔助泵13中。于是,壓力調節(jié)閥40調節(jié)具有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28的壓力,同時輔助泵13保持關閉。本發(fā)明的描述本質上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偏離本發(fā)明實質的變型都旨在落入本發(fā)明的范圍內。這種變型不被認為偏離了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機動車輛中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用于提供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用于提供液壓流體的第二供給;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 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二供給從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離合器控制回路,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都流體連通;壓力調節(jié)閥,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體連通,其中, 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及潤滑控制回路,所述潤滑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流體連通;其中,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在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允許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傳送到所述潤滑控制回路,并且其中,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禁止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傳送到所述潤滑控制回路;以及其中,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和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同時操作,使得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向所述潤滑控制回路進行供應,以及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二供給向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進行供應。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閾值速度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操作;并且其中,當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處于閾值壓力或高于閾值壓力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脫開接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閾值壓力是所述液壓流體的第一供給的足以關閉所述第二單向閥的壓力。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通過螺線管和偏置構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包括入口和出口, 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在上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入口流體連通,并且其中,當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處于第三位置時,所述壓力調節(jié)閥允許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入口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
6.一種用于機動車輛中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一液壓流體的出口 ;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二液壓流體的出口 ; 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出口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一液壓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 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的出口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二液壓流體從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離合器控制回路,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都流體連通;壓力調節(jié)器,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具有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出口流體連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閥芯,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允許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并且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阻止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潤滑控制回路,所述潤滑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體連通;以及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閾值速度時,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二位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低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操作;并且其中,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脫開接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閾值速度是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這樣的運行速度,所述運行速度足以在預定時間量內以所需的壓力水平將所述第一液壓流體提供到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閥芯通過螺線管和偏置構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10.一種用于機動車輛中的變速器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所述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一液壓流體的出口 ;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具有用于供應第二液壓流體的出口 ;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一液壓流體從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流體連通,并且構造成允許所述第二液壓流體從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流動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離合器控制回路,所述離合器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第二單向閥都流體連通;壓力調節(jié)器,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具有在下游與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所述出口流體連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閥芯,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允許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并且其中,所述閥芯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阻止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潤滑控制回路,所述潤滑控制回路被設置成在下游與所述壓力調節(jié)器的所述第一出口流體連通;以及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構造成使所述閥芯移動;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控制裝置、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以及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都處于電通信,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存儲和執(zhí)行控制邏輯的處理器和存儲器,所述控制邏輯包括第一控制邏輯,所述第一控制邏輯用于感測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的速度;第二控制邏輯,所述第二控制邏輯用于感測所述電動馬達驅動的泵的速度;第三控制邏輯,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泵操作在低于閾值速度時,所述第三控制邏輯指令所述控制裝置以將所述閥芯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當所述發(fā)動機驅動的泵操作在所述閾值速度或高于所述閾值速度時,所述第三控制邏輯指令所述控制裝置以將所述閥芯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流量增大的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具體地,提供了一種用于提供加壓液壓流體的系統(tǒng),其包括發(fā)動機驅動的主泵以及電動馬達驅動的輔助泵。輔助泵在車輛起動期間提供具有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給換擋控制子系統(tǒng),同時主泵在車輛起動期間提供液壓流體給冷卻器或潤滑子系統(tǒng)。壓力調節(jié)閥調節(jié)來自主泵的液壓流體的壓力。一旦主泵達到臨界速度,那么主泵就提供具有管線壓力的液壓流體給液壓控制系統(tǒng),并且輔助泵關閉。
文檔編號F16H61/4165GK102588578SQ20121000841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fā)明者A.L.史密斯, H.楊, J.M.哈特, S.P.穆爾曼, Z.謝 申請人: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