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封式防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封式防振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以將汽車發(fā)動機等振動源的振動不向車體側(cè)傳遞的方式支撐的發(fā)動機支架等防振裝置,普遍所知的是具有如下結構的液封式防振裝置第一安裝件,其安裝于振動源側(cè);第二安裝件,其安裝于支撐側(cè);防振基體,其由橡膠狀彈性體構成并設置于該兩個安裝 件之間;主液室,其由防振基體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副液室,其由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孔流道,其連通這些液室之間;通過所述孔流道的液體流動效果或防振基體的減振效果,實現(xiàn)振動衰減功能和振動絕緣功能(參照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2)。并且,為了對應寬頻段的振動,這種液封式防振裝置中存在具有如下結構的液封式防振裝置設置調(diào)整為不同頻率的多個孔流道,從而可以切換孔流道。特別是,本申請人將用低價格的結構切換孔流道作為目的,提出了下述專利文獻3的結構。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如下結構,即在隔開體設置用于開閉第二孔流道的且由橡膠狀彈性膜構成的閥構件,將該閥構件在其外周部固定于隔開體,并且通過第二孔流道內(nèi)的液體流動使外周部內(nèi)側(cè)的可撓性膜部分彎曲變形,由此堵塞第二孔流道的開口,并且通過設在該可繞性膜部分的連通孔,可繞性膜部分在離開所述開口的狀態(tài)下開放第二孔流道。根據(jù)該結構,在輸入較小振幅時,由于第二孔流道沒有被閥構件堵塞,所以可以實現(xiàn)利用高頻率側(cè)的第二孔流道的特性。一方面,在輸入較大振幅時,由于第二孔流道內(nèi)的液體流動增大,致使閥構件彎曲變形,從而高頻率側(cè)的第二孔流道被堵塞,所以可以確保低頻側(cè)的第一孔流道的高衰減性能。另外,由于是通過由橡膠狀彈性膜構成的閥構件的彎曲變形來堵塞第二孔流道的結構,因此當液體流動變小時,通過閥構件的復位力能夠?qū)⒌诙琢鞯阑謴偷介_放狀態(tài),所以不需要彈簧等加力裝置或用于產(chǎn)生負壓的切換室等,從而能夠廉價地切換特性。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特開2006-118547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10-139023號公報專利文獻3 :國際公開W02010/032344A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但是,行駛在惡劣道路時等的大振幅輸入時,上述專利文獻3中的結構出現(xiàn)閥構件的沖擊吸收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即,專利文獻3所述的閥構件中,由彎曲變形而堵塞第二孔流道開口的閥部形成為扁平的膜狀,所以在堵塞上述輸入大振幅時的第二孔流道之后,幾乎沒有進一步變形的余地。因此,閥構件的運動能量在堵塞第二孔流道之后幾乎不被吸收,從而將大負載傳到隔開體,可能發(fā)生異常聲音。為了不讓如上述液室內(nèi)部的異常聲音傳遞到汽車內(nèi),例如在上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將連結橡膠彈性體設置于組合有可動板的隔開體本體和其外周孔構件之間的結構。另夕卜,在上述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將在隔膜之間形成空氣室的蓋構件分割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在該兩者之間設置橡膠彈性連結部的結構。但是,如上所述在振動傳遞路徑的途中設置由橡膠彈性體構成的連結部的結構,會增加另行組合該連結部的制造成本,另外,因彈性體的存在,產(chǎn)生液壓的損失,從而擔心因衰減性能的降低所引起的特性方面的影響。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行駛在惡劣道路時等大振幅輸入時的、第二孔流道堵塞后的異常聲音的液封式防振裝置。解決課題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具有第一安裝件,其安裝在振動源側(cè)和支撐側(cè)中的一側(cè);第二安裝件,其安裝在振動源側(cè)和支撐側(cè)中的另一側(cè);防振基體,其由橡膠狀彈性體構成并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件和第二安裝件之間;主液室,其由所述防振基體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其中封入有液體;至少一個副液室,其由以橡膠狀彈性膜形成的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其中封入有液體;第一孔流道,其用于連結所述主液室和任意所述副液室;第二孔流道,其被調(diào)至比所述第一孔流道更高的高頻域,用于連結所述主液室和副液室中的任意兩個液室之間;隔開體,其用于隔開所述主液室和任意所述副液室,并形成有所述第二孔流道;閥構件,其由橡膠狀彈性膜構成,并以與所述第二孔流道的流動方向相垂直相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隔開體設有的閥容納室內(nèi),且用于開閉所述第二孔流道。其中,所述閥構件的外周部以液密方式保持在隔開體,并且在比所述外周部更靠近內(nèi)側(cè)的可撓性膜部,具有閥部,其與所述第二孔流道向所述閥容納室的開口相對置的方式配置,并通過所述第二孔流道內(nèi)的液體流動所引起的所述可撓性膜部的彎曲變形來堵塞所述開口 ;連通孔,其設在與所述開口不重疊的位置,且用于連通所述第二孔流道。所述閥部具有筒狀緩沖部,所述筒狀緩沖部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膜面突出,當所述可撓性膜部彎曲變形時構成包圍所述開口的筒狀,并且所述筒狀緩沖部的突出高度大于壁厚。發(fā)明的效果本發(fā)明的封入式防振裝置由于將如上所述的筒狀緩沖部設置在用于開閉第二孔流道的閥構件的閥部,所以能夠減少行駛在惡劣道路時等大振幅輸入時的、第二孔流道堵
塞后的異常聲音。
圖I是一實施方案的液封式防振裝置的縱剖面圖。圖2是上述實施方案的隔開體的縱剖面圖。圖3是上述隔開體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圖4是上述實施方案的閥構件的立體圖。圖5中,(a)是上述閥構件的俯視圖,(b)是側(cè)面圖,(C)是仰視圖。圖6是沿圖5(a)VI-VI線的剖面圖。圖7是上述閥構件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圖8是振動向主液室的壓縮方向輸入時,隔開體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9是振動向主液室的拉伸方向輸入時,隔開體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10是表不閥部的軸向位移和負載之間關系的圖表。圖11是表不上述防振裝置的頻率和動負載之間關系的圖表.附圖標記說明10...防振裝置12...第一安裝件 14...第二安裝件16...防振基體38...第一隔膜 40...隔開體
42...主液室44...第一副液室 50...第二隔膜52...第二副液室 56...第一孔流道 60...第二孔流道60A,60B.. 開口 62. 閥構件62A. 外周部62B.. 可撓性膜部 64. 閥容納室 70.閥部72...連通孔74...筒狀緩沖部 76...切縫78. 突起80.輔助突起 82...加強筋P.. 筒狀緩沖部的壁厚Q...筒狀緩沖部的突起高度R...可撓性膜部的壁厚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說明。圖I所示的本實施方案的液封式防振裝置10是用于支撐汽車發(fā)動機的發(fā)動機支架,其具有上側(cè)的第一安裝件12,其安裝于作為振動源的發(fā)動機側(cè);下側(cè)的第二安裝件14,其安裝于支撐側(cè)的車體并形成筒狀;防振基體16,其由橡膠彈性體構成并設置在這些兩個安裝件12、14之間用于連結兩者。另外,圖I表示無負載狀態(tài)。第一安裝件12是配置在第二安裝件14的軸芯部上方的凸出金屬件,其形成有朝徑向外方以法蘭狀突出的阻擋部18。另外,在上端部設有螺栓孔20,通過未圖示的螺栓安裝于發(fā)動機側(cè)。第二安裝件14包括防振基體16硫化成形的圓筒狀的筒狀金屬件22和杯狀的底部金屬件24,在底部金屬件24向下突出設置有安裝螺栓26,并通過該螺栓26安裝于車體偵U。筒狀金屬件22的下端部利用鉚接部28鉚接固定于底部金屬件24的上端開口部。附圖標記30是鉚接固定于筒狀金屬件22的上端部的阻擋金屬件,其在與第一安裝件12的阻擋部18之間發(fā)揮阻擋作用。并且,符號32是覆蓋阻擋金屬件30的上面的阻擋橡膠。防振基體16大致以傘狀形成,其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硫化粘結在第一安裝件12和筒狀金屬件22的上端開口部。在該防振基體16的下端部連接有橡膠膜狀的密封壁部34,該密封壁部34覆蓋筒狀金屬件22的內(nèi)周面。第二安裝件14安裝有由可撓性橡膠膜構成的第一隔膜38,該第一隔膜38在軸方向X與防振基體16的下面對置而配置,并在與該下面之間形成液體封入室36,液體封入室36中封入有液體。第一隔膜38在其外周部具有環(huán)狀的加強金屬件39,并利用該加強金屬件39固定于上述鉚接部28。上述液體封入室36被隔開體40隔開成上側(cè)主液室42,其由防振基體16構成室壁一部分的;下側(cè)第一副液室44,其由第一隔膜38構成室壁一部分。
隔開體40由隔開體本體46和隔開托板48構成,該隔開體本體46俯視呈圓形且由金屬或樹脂等剛性材料構成,并通過密封壁部34嵌接于筒狀金屬件22的內(nèi)側(cè),該隔開托板48抵接配置于該隔開體本體46的下面?zhèn)?。隔開托板48是在其大致中心部具有圓形開口部的圓板狀金屬件,在該開口部通過硫化成形一體設置由可撓性橡膠膜形成的第二隔膜50。另外,該隔開托板48與第一隔膜38的加強金屬件39由上述鉚接部28固定,由此隔開體本體46在設于密封壁部34的段部34A和隔開托板48之間以在軸方向X上被夾持的狀態(tài)保持。在隔開體40的第一副液室44側(cè)設有通過第二隔膜50與第一副液室44隔開的第二副液室52。詳細地講,如圖2所示,在隔開體本體46的下面設有圓形凹處54,用第二隔膜50從下方以液密方式堵塞該凹處54,由此形成由第二隔膜50構成室壁一部分的俯視呈圓形的第二副液室52。所述主液室42和第一副液室44通過作為節(jié)流流道的第一孔流道56互相連通。在該例中,第一孔流道56是為減弱車輛行駛時的搖擺式(shake)振動而被調(diào)至與搖擺式振動相對應的低頻域(例如5-15HZ左右)的低頻側(cè)孔。即,通過調(diào)整流道的剖面積和長度來進 行調(diào)諧,使得基于經(jīng)過第一孔流道56而流動的液體的共振作用所產(chǎn)生的衰減效果在輸入搖擺式振動時得到有效發(fā)揮。第一孔流道56設于隔開體40的外周側(cè)。詳細地講,在第一孔形成槽58與上述密封壁部34之間形成有在周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孔流道56,該第一孔形成槽58設在隔開體本體46的外周部且向外開口。第一孔流道56在周方向的一端具有向主液室42開口的主液室側(cè)開口(未圖不),并且在周方向的另一端具有向第一副液室44開口的副液室側(cè)開口(未圖示)。上述主液室42和第二副液室52通過作為節(jié)流流道的第二孔流道60互相連通。第二孔流道60是調(diào)至比第一孔流道56更高頻域的高頻側(cè)孔,在該例子中,為降低怠速時(車輛停止時)的怠速振動,其頻率被調(diào)至與怠速振動相對應的高頻域(例如15-50HZ左右)。即,通過調(diào)整流道的剖面面積和長度來進行調(diào)整,使得基于通過第二孔流道60而流動的液體的共振作用所產(chǎn)生的低動倍率效果在輸入怠速振動時能得到有效發(fā)揮。第二孔流道60設在隔開體40的內(nèi)周側(cè),在該例子中,在隔開體40的厚度方向(在該例子中與上述軸方向X相同)上延伸。詳細地講,如圖2所示,第二孔流道60以在比第一孔形成槽58更靠近內(nèi)側(cè)的內(nèi)周側(cè)、在軸方向X上貫通隔開體本體46到達上述凹處54的方式形成。由此,第二孔流道60其上端向主液室42開口,其下端向第二副液室52開口。該防振裝置10具有用于開閉第二孔流道60的由橡膠彈性體構成的圓板狀(圓形膜狀)的閥構件62。在隔開體40的第二孔流道60的一部分設有閥容納室64,閥構件62以與第二孔流道60的流動方向相垂直相交的方式容納保持在該閥容納室64。如圖1-3所示,閥構件62以其膜面與作為其流動方向的軸方向X垂直相交的姿勢配置在第二孔流道60的途中。詳細地講,如圖3所示,在隔開體本體46的上面設有俯視呈圓形的階梯狀凹部66,通過將由金屬或樹脂等剛性材料構成的圓板狀蓋構件68內(nèi)嵌固定在該階梯狀凹部66的開口側(cè),使由階梯狀凹部66和蓋構件68形成的空間成為上述閥容納室64。階梯狀凹部66的中心部設有第二孔流道60的圓形開口 60A,另外,在軸方向X上與開口 60A對置的蓋構件68的中心部也設有相同直徑的圓形開口 60B,這些開口 60A、60B成為第二孔流道60向閥容納室64的開口。閥構件62安裝在階梯狀凹部66內(nèi)并固定上述蓋構件68,由此閥構件62以如下狀態(tài)保持在閥容納室64內(nèi)外周部62A被閥容納室64的上下壁面64A、64B (即,蓋構件68的下面、階梯狀凹部66的底面)以液密(即,使液體不滲漏)方式夾持。如圖4所示,閥構件62的外周部62A在整個外周上呈厚壁狀,并且在該厚壁的外周部62A的內(nèi)側(cè)具備薄壁膜狀的可撓性膜部分62B。可撓性膜部62B以在厚壁的外周部62A的厚度方向(軸方向X)的中間位置堵住該內(nèi)周面空隙的方式形成。因第二孔流道60內(nèi)的液體流動,可撓性膜部62B從圖3所示的中立位置朝軸方向X彎曲變形(彈性變形)。與第二孔流道60的上下開口 60A、60B對置的可撓性膜部62B的中心部,設有利用可撓性膜部62B的彎曲變形來堵塞上述開口 60A、60B的閥部70。另外,在可撓性膜部62B的不與上述開口 60A、60B重合的位置上,即從軸方向X看不重疊的位置,設有多個用于連通第二孔流道60的連通孔72。如圖5所示,在包圍閥部70的圓周上的多處并列設置有連通孔72,在該例子中,等間隔地設有四個連通孔72。連通孔72以如下方式構在閥部70離開上述開口 60A、60B開放這些開口的狀態(tài)(參照圖3)下,液體經(jīng)過連通孔72流入第二孔流道60內(nèi),由此使第二孔流道10開放。連通孔72的開口面積設置成其總面積大于第二孔流道60的剖面面積,即上述開口 60A、60B的各面積,以使在連通孔72無法發(fā)揮節(jié)流效果。閥部70具有從可撓性膜部62B的膜面突出的筒狀緩沖部74。在該例子中,筒狀緩沖部74分別從可撓性膜部62B的表里兩側(cè)的膜面突出設置。筒狀緩沖部74是為了當可撓性膜部62B彎曲變形時堵塞第二孔流道60的開口 60A、60B而抵接在該開口周圍包圍該開口的圓筒狀橡膠部分,用于緩沖因抵接所帶來的向隔開體40的沖擊,并且在堵塞第二孔流道60之后允許閥部70變形,從而緩沖向隔開體40的傳遞能量。即,筒狀緩沖部74以突出高度(從可撓性膜部62B的突出高度)Q大于其壁厚P的(P < Q)方式壁薄且高地設定(參照圖7)。由此,即使如圖8、9所示的第二孔流道60被堵塞后,也能夠在軸方向X上容易使閥部70 ( S卩,筒狀緩沖部74)變形。優(yōu)選地,筒狀緩沖部74的突出高度Q大于其外側(cè)的可撓性膜部62B的壁厚R(Q > R),并且,使筒狀緩沖部74的壁厚P相對突出高度Q滿足P<0. 5Q。舉個例子,在本實施方案中設定R = I (例如Imm)時,Q = 2. 5、P = 0. 6。如圖4、5所示,筒狀緩沖部74設有朝其高度方向(與軸方向X相同)延伸的切縫76。切縫76是為了在第二孔流道60堵塞后也能夠允許少許液體來回流動的、細的切槽(縫隙),在筒狀緩沖部74的周方向設有一處切縫76。沒必要特別限定該切縫76,優(yōu)選地,設切縫76的寬度與筒狀緩沖部74的壁厚P相同,另外,優(yōu)選地,切縫76的深度(軸方向X的尺寸)與筒狀緩沖部74的突出高度Q相同,即在整個筒狀緩沖部74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該例子中,在上下筒狀緩沖部74、74上各設置一個這樣小寬度的切縫76,兩者形成在周方向的同一位置上。如圖4-6所示,在可撓性膜部62B的筒狀緩沖部74的外側(cè)設有多個突出高度比筒狀緩沖部74高的圓柱狀突起78。突起78設在膜面的不與上述開口 60A、60B重合的位置,如圖5所示,在包圍筒狀緩沖部74的圓周上(在該例子中,與上述連通孔72相同的圓周上)的連通孔72之間各設兩個突起78。如圖5(a)和(c)所示,突起78突出設置在可撓性膜部62B的上下兩側(cè)的膜面并上下對稱。在該例子中,突起78以在閥構件62的中立位置其頂端不與閥容納室64的壁面64A、64B抵接的方式設定,也可以在中立位置抵接的方式設定。在該例子中,上述多個突起78由突起高度不同的三種突起構成。詳細地講,該多個突起78包括四個突起高度最高的第一突起78A、兩個突起高度最低的第三突起78C、兩個突起高度處于上述兩者之間的第二突起78B。在筒狀緩沖部74的頂端設有多個輔助突起80。輔助突起80是微小半球狀突起,并在筒狀緩沖部74的頂端部沿周方向等間隔地排列設置。如圖5(b)所示,設輔助突起80的高度設定成低于上述突起78 (特別是最低的第三突起78C)。分別在上下筒狀緩沖部74、74設置輔助突起80。并且,筒狀緩沖部74和其內(nèi)側(cè)的膜部分62C設有由突條構成的用于加強筒狀緩沖部74的加強筋82。加強筋82構成如下形狀多條(在該例子中為三條)加強筋82從閥構件62的中心(與閥部70的中心相同)以放射狀延伸而連結在筒狀緩沖部74的內(nèi)周面,其上面如圖6所示從中心朝徑向外側(cè)逐漸變高地傾斜,由此加強筒狀緩沖部74的基部。如圖5所示,加強筋82分別設在上下筒狀緩沖部74、74,并以錯開上下相位的方式設置(參照圖 5(c))。如圖3所示,閥容納室64的上下壁面64A、64B設有環(huán)狀的限制突起84,限制突起84抵接在閥構件62的厚壁的外周部62A的內(nèi)周面,并用于限制該外周部62A向徑向內(nèi)側(cè)的位移。對由以上方式構成的液封式防振裝置10而言,如停車空轉(zhuǎn)時那樣當以較小的微振幅輸入高頻側(cè)振動時,由于第二孔流道60內(nèi)的液體流量小,所以閥構件62的可撓性膜部62B幾乎不會彎曲變形。因此,如圖3所示,閥部70不堵塞第二孔流道60,第二孔流道60內(nèi)的液體可以經(jīng)由設于閥構件62的連通孔72在主液室42和第二副液室52之間來回流動。從而,通過經(jīng)由高頻側(cè)第二孔流道60的液體的共振作用,發(fā)揮對怠速振動的出色的防振效果。另一方面,車輛行駛時以搖擺式振動那樣比較大的大振幅輸入低頻側(cè)振動時,第二孔流道60內(nèi)的液體流量變大,因該液體流動閥構件62的可撓性膜部62B在流動方向X被擠壓彎曲變形。由此,例如,當振動向如圖8所示的主液室42的壓縮方向輸入時,閥部70堵塞下側(cè)開口 60A,另外,當振動向如圖9所示的主液室42的拉伸方向輸入時,閥部70堵塞上側(cè)開口 60B,所以第二孔流道60被閥構件62堵塞。因此,利用低頻側(cè)第一孔流道56液體在主液室42和第一副液室44之間來回流動,所以基于流動在第一孔流道56的液體的共振作用,對搖擺式振動發(fā)揮高衰減性能。對由以上方式構成的液封式防振裝置10而言,由于是通過由橡膠彈性膜構成的閥構件62的彎曲變形來堵塞第二孔流道60的結構,所以當閥構件62的液體流動變小時,能夠通過閥構件62的復位力將第二孔流道60恢復到開放狀態(tài)。因此,即使不另行設置彈簧等加力裝置,也能夠利用兩個孔流道50、60來切換特性,從而能夠提供廉價且小型結構的切換式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另外,特別是根據(jù)本實施方案,如上述在閥部70設置由薄壁狀橡膠壁構成的筒狀緩沖部74,因此即使如圖8、9所示的第二孔流道60堵塞后,筒狀緩沖部74也能夠通過彈性變形允許閥部70變形。因此,例如,行駛于惡劣道路時等大振幅輸入時,即使第二孔流道60堵塞后,也會使閥部70變形,由此能夠緩沖傳到隔開體40 ( S卩,閥容納室64的壁面64A、64B)的傳遞能量。即,在該情況下,將因上述液體流動而產(chǎn)生彎曲變形的閥構件62的動能設為El,將因閥部70的變形而消耗的能量設為E2,則向隔開體40傳遞的能量E被表示成E=E1-E2,所以能夠?qū)⑾蚋糸_體40傳遞的能量減少相當于因閥部70的變形所消耗的能量,從而能夠抑制產(chǎn)生異常聲音。并且,通過在閥部70設置上述筒狀緩沖部74,由此使閥部70抵接于隔開體40所引起的負載變化變得平緩,能夠減少由抵接所產(chǎn)生的沖擊。特別是在本實施方案中,如上述所示,通過設置突起78和輔助突起80,當閥構件62彎曲變形時,閥部70以第一突起78A —第二突起78B —第三突起78C —輔助突起80 —筒狀緩沖部74本體的順序抵接于隔開體40( S卩,閥容納室64的壁面64A、64B)。如上述那樣階段性地抵接閥部70,由此能夠使閥部70的抵接所產(chǎn)生的負載變化變得進一步平緩。另外,如上述那樣在筒狀緩沖部74設置窄幅的切縫76,由此即使第二孔流道60堵塞后,也能夠允許少許液體流動。因此,能夠避免閥部70附著于隔開體40的上述開口 60A、60B的周圍而不能夠恢復到中立位置的不良情況。另外,在筒狀緩沖部74的內(nèi)側(cè)設置加強用加強筋82,由此能夠大幅度改善筒狀緩沖部74重復變形所引起的彈力減弱。并且,如果是這樣加強筒狀緩沖部74的基部的加強筋82,由于筒狀緩沖部74整體上剛性變化小,因而能夠抑制異常聲音的影響。圖10是表不實施例和比較例中閥部軸方向的位移和負載之間關系的圖表,其中,實施例具備設有本實施方案的筒狀緩沖部74的閥部70,比較例具有上述專利文獻3公開的平坦閥部。即,假設第二孔流道60的液體流動,在軸方向X上用球體按壓閥部的中心(在實施例中是筒狀緩沖部74內(nèi)側(cè)的膜部分62C),觀察按壓在閥容納室64的壁面64B時的負載和彎曲(位移)之間的關系。其結果,如圖10所示,與比較例中的、接觸隔開體(壁面)后的負載急劇上升相比,在實施例中的該接觸后的負載變化變緩。對該實施例和比較例的液封式防振裝置進行異常聲音特性(頻率和動負載之間關系)的觀察,如圖11所示,當輸入振幅為±0. 5mm的振動時,實施例與比較例相比,大幅減少動負載并能大幅度降低異常聲音。另外,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當在閥構件62的可撓性膜部62B設置多種類型的突起78時,以變化其突出高度的方式進行了設置,但也可以變化突起78直徑等變化剖面積的方式進行設置。另外,也可以變化突出高度和剖面面積兩者的方式設置多種類型的突起78。另外,上述實施方案是以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突起78A-78C的三個標準來設定,但高度或剖面面積的設定在兩個標準以上,則并不特別限定于三個標準。另外,在上述實施方案中,設置第二副液室52,并將第二孔流道60以連通主液室42和第二副液室52的方式進行了設置,即使只設置作為副液室的第一副液室60,并將第二孔流道60與第一孔流道56相同地以連通主液室42和第一副液室44的方式進行設置,也同樣能夠適用本發(fā)明。進一步,上述實施方案以在隔開體40的第一副液室44側(cè)設置第二副液室52且用第二孔流道60連通主液室42和第二副液室52的方式構成,取而代之,也可以如下方式構成在隔開體的主液室側(cè)設置第二副液室,用第二隔膜從主液室隔開,且用第二孔流道連通該第二副液室和第一副液室。如以上所述,如果第二孔流道是連通不同液室、之間的構件,例如,可以是連通主液室和任意副液室的構件或者也可以是連通兩個副液室之間的構件。以下列舉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I. 一種液封式防振裝置具有第一安裝件,其安裝在振動源側(cè)和支撐側(cè)中的一側(cè);第二安裝件,其安裝在振動源側(cè)和支撐側(cè)中的另一側(cè);防振基體,其由橡膠狀彈性體構成并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件和第二安裝件之間;主液室,其由所述防振基體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其中封入有液體;至少一個副液室,其由以橡膠狀彈性膜形成的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其中封入有液體;第一孔流道,其用于連結所述主液室和任意所述副液室;第二孔流道,其被調(diào)至比所述第一孔流道更高的高頻域,用于連結所述主液室和副液室中的任意兩個液室之間;隔開體,其用于隔開所述主液室和任意所述副液室,并形成有所述第二孔流道;閥構件,其由橡膠狀彈性膜構成,并以與所述第二孔流道的流動方向相垂直相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隔開體設有的閥容納室內(nèi),且用于開閉所述第二孔流道。其中,所述閥構件的外周部以液密方式保持在隔開體,并且在比所述外周部更靠近內(nèi)側(cè)的可撓性膜部,具有閥部,其與所述第二孔流道向所述閥容納室的開口相對置的方式配置,并通過所述第二孔流道內(nèi)的液體流動所引起的所述可撓性膜部的彎曲變形來堵塞所述開口 ;連通孔,其設在與所述開口不重疊的位置,且用于連通所述第二孔流道。所述閥部具有筒狀緩沖部,所述筒狀緩沖部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膜面突出,當所述可撓性膜部彎曲變形時構成包圍所述開口的筒狀,并且所述筒狀緩沖部的突出高度大于壁厚。2.在上述I的方案中,設置所述筒狀緩沖部的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突出高度大于該筒狀緩沖部外側(cè)的所述可撓性膜部的壁厚。3.在上述I或2的方案中,所述筒狀緩沖部分別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表里兩側(cè)的
膜面突出設置。4.在上述1-3的任意方案中,在所述筒狀緩沖部設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切縫。5.在上述1-4的任意方案中,在所述可撓性膜部的所述筒狀緩沖部的外側(cè)設有突出高度大于該筒狀緩沖部的多個突起。6.在上述5的方案中,所述多個突起由突出高度和剖面面積中的至少一個不相同的多種類型的突起構成。7.在上述1-6的任意方案中,在所述筒狀緩沖部的頂端設有多個加強突起。8.在上述1-7的任意方案中,在所述筒狀緩沖部的內(nèi)側(cè)膜部分設有加強筋。9.在上述1-8的任意方案中,所述副液室包括第一副液室,其由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件的第一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第二副液室,其由安裝在所述隔開體的第二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所述隔開體隔開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一副液室。所述第一孔流道以連通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一副液室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孔流道以連通所述第二副液室和所述主液室或所述第一副液室的方式設置。10.在上述9的方案中,在所述隔開體的所述第一副液室側(cè)設有被所述第二隔膜從所述第一副液室隔開的所述第二副液室,所述第一孔流道以連通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一副液室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孔流道以連通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二副液室的方式設置。 另外,上述實施方案中,雖然將搖擺振動和怠速振動作為對象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可以用于頻率不同的各種振動。另外,在此不一一舉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nèi)可以進行各種變更。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fā)明除了用于發(fā)動機支架之外,還可以用于例如車身支架、差速器支架(diffmount)等各種防振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安裝件,其安裝在振動源側(cè)和支撐側(cè)中的一側(cè); 第二安裝件,其安裝在振動源側(cè)和支撐側(cè)中的另一側(cè); 防振基體,其由橡膠狀彈性體構成并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件和第二安裝件之間; 主液室,其由所述防振基體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其中封入有液體; 至少一個副液室,其由以橡膠狀彈性膜形成的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其中封入有液體; 第一孔流道,其用于連結所述主液室和任意所述副液室; 第二孔流道,其被調(diào)至比所述第一孔流道更高的高頻域,用于連結所述主液室和副液室中的任意兩個液室之間; 隔開體,其用于隔開所述主液室和任意所述副液室,并形成有所述第二孔流道; 閥構件,其由橡膠狀彈性膜構成,并以與所述第二孔流道的流動方向相垂直相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隔開體設有的閥容納室內(nèi),且用于開閉所述第二孔流道; 其中, 所述閥構件的外周部以液密方式保持在所述隔開體,并且在比所述外周部更靠近內(nèi)側(cè)的可撓性膜部,具有閥部,其與所述第二孔流道向所述閥容納室的開口相對置的方式配置,并通過所述第二孔流道內(nèi)的液體流動所引起的所述可撓性膜部的彎曲變形來堵塞所述開口 ;連通孔,其設在與所述開口不重疊的位置,且用于連通所述第二孔流道; 所述閥部具有筒狀緩沖部,所述筒狀緩沖部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膜面突出,當所述可撓性膜部彎曲變形時構成包圍所述開口的筒狀,并且所述筒狀緩沖部的突出高度大于壁厚。
2.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筒狀緩沖部的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突出高度大于該筒狀緩沖部外側(cè)的所述可撓性膜部的壁厚。
3.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緩沖部分別從所述可撓性膜部的表里兩側(cè)的膜面突出設置。
4.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狀緩沖部設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切縫。
5.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撓性膜部的所述筒狀緩沖部的外側(cè)設有突出高度大于該筒狀緩沖部的多個突起。
6.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突起由突出高度和剖面面積中的至少一個不相同的多種類型的突起構成。
7.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狀緩沖部的頂端設有多個加強突起。
8.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狀緩沖部的內(nèi)側(cè)膜部分設有加強筋。
9.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中, 所述副液室包括第一副液室,其由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件的第一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第二副液室,其由安裝在所述隔開體的第二隔膜構成室壁的一部分; 所述隔開體隔開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一副液室;所述第一孔流道以連通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一副液室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孔流道以連通所述第二副液室和所述主液室或所述第一副液室的方式設置。
10.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封式防振裝置,其中, 在所述隔開體的所述第一副液室側(cè)設有被所述第二隔膜從所述第一副液室隔開的所述第二副液室,所述第一孔流道以連通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一副液室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孔流道以連通所述主液室和所述第二副液室的方式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減少第二孔流道堵塞后的異常聲音。在隔開體(40)以與第二孔流道的流動方向相垂直相交的方式設置由橡膠狀彈性膜構成且用于開閉第二孔流道(60)的閥構件(62)。在閥構件(62)的可撓性膜部(62B)設有通過第二孔流道內(nèi)的液體流動所引起的可撓性膜部的彎曲變形來堵塞第二孔流道(60)的開口(60A)、(60B)的閥部(70),并且在不與該開口重合的位置設有連通第二孔流道的連通孔(72)。在該閥部(70)設有從可撓性膜部62B的膜面突出并在其彎曲變形時包圍上述開口的筒狀筒狀緩沖部(74),其突出高度(Q)大于壁厚(P)。
文檔編號F16F13/08GK102678811SQ20121006174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1日
發(fā)明者伊澤現(xiàn), 增田辰典, 大口貴廣, 山本健太郎, 櫻井勝弘 申請人:東洋橡膠工業(yè)株式會社,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