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向調整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軸向調整單元,其具有沿著軸線布置的斜面體,所述斜面體通過在斜面上被引導的滾動體以如下方式保持滾動接觸,即,通過將所述斜面體中的一個斜面體相對于另一個斜面體進行扭轉而使得所述斜面體中的至少一個斜面體能夠沿著所述軸線移動。
背景技術:
由DE 102004017342B4公知一種具有球體斜面結構的軸向調整設備。該軸向調整設備具有兩個能相對于彼此扭轉并且同軸地布置的盤。在所述盤的面向彼此的面上,在周邊上構成有深度可變的球體滾動槽,其中,所述球體在彼此配對的球體滾動槽之間得以引導。在這種構造方式中,缺點是,所述軸向調整設備要求相對大的徑向結構空間。此外,最大調整沖程(Verstellhub)受限于所使用的球體的直徑。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前面提及的類型的軸向調整單元中改善其結構并且實現(xiàn)低成本地構造。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得以解決。因為所述滾動體分別在所述斜面體的同軸地布置的壁區(qū)段上在螺旋形地盤繞所述軸線的滾道中得以引導,所以所述軸向調整單元的徑向結構空間得以縮減。此外,所述斜面體的沖程尤其能夠依賴于所述滾道的坡度、行程高度(Cianghohe )和弧度可變地得以調整。在本發(fā)明的特別簡單的構造方式中,至少一個斜面體構成為能以轉動的方式驅動并且軸向固定地布置的控制套,以及至少一個另一斜面體構成為能軸向移動的并且抗相對轉動地布置的調整套。在此,所述控制套區(qū)段式同軸地布置在所述調整套中,例如通過簡單的區(qū)段式交錯插接。因此,優(yōu)選實施為球體的所述滾動體可以在所述調整套內罩面上和所述控制套外罩面上徑向對置的壁區(qū)段上在構成為角接觸球體滾動槽(Schragkugelriilen )的滾道中得以引導。通過這種方式,調整套和控制套通過球體彼此靠近地支撐在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中,類似地例如像支撐在角接觸球軸承中那樣,并且調整套和控制套在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中徑向地得到引導。此外,可以吸收超越(hinausgehende )所述純徑向引導而出現(xiàn)的徑向負荷。因此,調整過程期間可變的壓力角度可以得到補償,并且增加的磨損以及干擾可以可靠地得以避免。這特別適用于在斜面體上傳遞很大的調整力例如用于操作摩擦離合器的時候。在所述調整套內罩面上和所述控制套外罩面上,多個角接觸球體滾動槽可以在周向上前后依次排列地布置,并且成對地彼此互補地傾斜對置地布置。將軸向深溝球軸承用作斜面體的支撐軸承特別是在承受負荷發(fā)生變形的情況下產生有利效果,尤其是,滾動體碰上滾道棱邊的危險得以顯著降低。
調整套和控制套可以在其彼此遠離的或者遠離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的側上分別通過軸向深溝球軸承得以支撐。在此,可以實現(xiàn)的是,所述軸向深溝球軸承和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布置在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的分度圓半徑上。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特別節(jié)省徑向結構空間的布局。此外,可以避免在軸向負荷的情況下出現(xiàn)力矩或者至少使得所述力矩最小化。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套在其遠離所述調整套的端部區(qū)段上通過第一軸向深溝球軸承支撐在同軸地布置在軸上的支撐環(huán)上,而所述調整套通過第二軸向深溝球軸承支撐在同軸地布置在所述軸上的壓力環(huán)上。所述支撐環(huán)軸向固定地支撐在所述軸上,而所述壓力環(huán)為了傳遞調整力和調整運動以能軸向運動的方式布置在所述軸上。此外,具有優(yōu)點的是,所述調整套在其遠離所述控制套的端部區(qū)段上具有朝著徑向內部凸出的環(huán)形邊緣,所述環(huán)形邊緣在其面向所述壓力環(huán)的端側上形成所述第二軸向深溝球軸承的滾動面。在所述控制套上,可以在其遠離所述調整套的端部區(qū)段上設置朝向徑向外部凸出的環(huán)形凸緣,所述環(huán)形凸緣在其徑向外部的邊緣上具有嚙合部,在所述嚙合部上能夠以轉動的方式驅動所述控制套。依據目的地,所述環(huán)形凸緣同時也在其面向所述支撐環(huán)的端側上形成所述第一軸向深溝球軸承的滾動面。為了操作相對于所述軸同軸地布置的離合器,所述壓力環(huán)在其遠離所述調整套的端側上與所述相對于所述軸同軸地布置的離合器保持有效連接,其中,調整套和控制套相對于所述軸同軸地布置。調整套和控制套能夠以板材實施。由此,可以在輕型結構方式中通過非切屑地變形尤其是通過深拉簡 單且低成本地制成所述調整套和所述控制套。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由下面的描述和附圖得知,在所述附圖中簡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1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軸向調整單元的剖面圖;圖2示出所述軸向調整單元的另一剖面圖;圖3示出所述軸向調整單元的透視圖;圖4示出所述軸向調整單元的斜面體的單個透視圖;圖5示出所述軸向調整單元的另一斜面體的單個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中示出的是根據本發(fā)明的軸向調整單元的示例性構造方式。所述軸向調整單元具有兩個斜面體,所述斜面體沿著軸線I并且沿著與所述軸線I同軸分布的軸2布置。一個斜面體能夠作為控制套3以轉動的方式得以驅動,并且通過第一軸向深溝球軸承4和同軸地布置的支撐環(huán)5軸向固定地支撐在所述軸2上。另一斜面體實施為調整套6,并且軸向能移動地通過未示出的保持機構抗相對轉動地保持在未示出的相鄰構件例如殼體上。調整套6通過第二軸向深溝球軸承7支撐在同軸地布置的壓力環(huán)8上,所述壓力環(huán)8與示出的離合器組9保持有效連接。
調整套6和控制套3分別在端部區(qū)段上具有朝向徑向外部伸出的環(huán)形凸緣。調整套6在其環(huán)形凸緣上通過未示出的保持機構抗相對轉動地保持住,而控制套3在徑向外部地環(huán)繞在其環(huán)形凸緣上的嚙合部10上能夠以轉動的方式得以驅動??刂铺?在其遠離環(huán)形凸緣的端部區(qū)段上在調整套6的凸緣側上同軸地插入并且由所述調整套6的凸緣側在徑向外部包圍。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套3的環(huán)形凸緣從調整套6中突出,其中,控制套3和調整套6的環(huán)形凸緣面向彼此并且互相平行地朝向徑向外部伸出地布置。在其同軸地交錯嵌接的空心圓柱形的壁區(qū)段的區(qū)域中,調整套6在其內罩面上以及控制套3在其外罩面上徑向地對置。在調整套6的內罩面上和控制套3的外罩面上,分別在周向上在相同的區(qū)段內前后依次排列地布置有多個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在此,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在調整套6和控制套3上彼此成對地傾斜地對置。在每對彼此傾斜對置的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中容納有球體,通過所述球體,調整套6和控制套3彼此靠緊地以保持滾動接觸的方式得到支撐,就像在角接觸軸承中那樣。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分別在各個周邊區(qū)段上沿著空心圓柱形的套壁螺旋線形地分布,并且以相同的坡度輪廓、相同的行程高度和相同的弧長在所述軸線I的方向上盤繞。因此,通過控制套3和調整套6的交錯插接的布局,能夠實現(xiàn)徑向結構空間的縮減。調整套6在遠離環(huán)形凸緣的端部區(qū)段上具有朝向徑向內部凸出的邊緣,所述邊緣在徑向內部形成軸向開口,壓力環(huán)8同軸地嵌入所述軸向開口中。在控制套3的遠離調整套6的軸向外側上,支撐環(huán)5同軸地嵌入。在此,壓力環(huán)8和支撐環(huán)5分別在其從調整套6或控制套3突出的端部區(qū)段上具有朝向徑向外部伸出的環(huán)形凸緣。在壓力環(huán)8上,所述朝向徑向外部伸出的環(huán)形凸緣 與調整套6的端部區(qū)段上朝向徑向內部凸出的邊緣軸向對置,而支撐環(huán)5上的環(huán)形凸緣與控制套3的朝向徑向外部凸出的環(huán)形凸緣軸向對置。在此,調整套6的所述邊緣和壓力環(huán)8的所述環(huán)形凸緣分別在其面向彼此的側上形成軸向深溝球軸承7的滾動面,并且控制套3和支撐環(huán)5的環(huán)形凸緣分別形成軸向深溝球軸承4的滾動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xiàn)的是,使軸向深溝球軸承4、7和在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中被引導的球體布置在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分度圓半徑上。控制套3在其徑向內側上通過徑向軸承支撐在所述軸2上。通過所述徑向軸承,軸向調整單元可以在所述軸2上得以引導,并且能夠在需要時同時將超越所述純徑向引導出現(xiàn)的徑向負荷調移。通過使控制套3相對于調整套6進行扭轉,后者能夠在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上的滾動接觸中沿著所述軸線I (其同時形成調整軸線)在離合器組9的方向上也就是在調整方向上移動。圖1示出初始狀態(tài)下的軸向調整單元,其中調整套6和控制套3在其環(huán)形凸緣上處于彼此軸向盡可能最接近的位置,也就是說,處于中性位置(Null-Stellung)。在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中,所述球體在相對于所述軸線I傾斜的滾道中得以引導。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套3和調整套6上的滾道彼此互補地定位。在調整套6的內罩面上,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以其滾道傾斜地朝向徑向內部地定位,而在控制套3的外罩面上,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2以其滾道傾斜地朝向徑向外部地定位。因此,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上的滾道在所述軸線I的方向上傾斜地彼此錯開地布置。兩個對置的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的滾道的定位通過線13示出,所述線13沿著所述球體在所述滾道上的接觸部位上的切面法線地分布。因此,調整套6和控制套3在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內的所述球體上徑向地得以引導。在圖2中示出的是所述調整套帶有軸向沖程H的姿態(tài)。在轉動控制套3時,配成對的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相對于彼此扭轉,從而所述球體相應于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的坡度地沿著調整套6內罩面上和控制套3外罩面上的空心圓柱形套壁在所述軸線I的方向上運動。由此,調整套6和壓力環(huán)8相應于在進行所述扭轉時所述球體在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中走過的行程高度在所述離合器組9的方向上,也就是遠離控制套3地,沿著所述軸線I移動。在此,所述軸向調整單元的最大沖程能夠依賴于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的坡度和軸向行程高度可變地得以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具有恒定滾動槽深度地實施。所述球體布置在環(huán)形盤狀的保持架中,在這里所述保持架例如實施成塑料,在所述保持架中,所述球體以限定的位置相對于彼此地得以保持。圖3以壓力環(huán)8和調整套6外側上的透視圖示出所述軸向調整單元。壓力環(huán)8、調整套6、控制套3和在這里不可見的支撐環(huán)5都沿著所述軸線I布置在未示出的所述軸2上并且形成結構緊湊的組件。壓力環(huán)8在其軸向端側上具有環(huán)形的軸向接觸面,用于將調整力和調整運動傳遞用于操作所述離合器組9。在壓力環(huán)8與調整套6之間布置有軸向深溝球軸承7,所述軸向深溝球軸承中僅僅滾動體保持架是可見的。因為調整套6內罩面上的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通過減少壁厚而構成,所以調整套6具有平滑的外表面。調整套6和控制套3以其環(huán)形凸緣面向彼此并且平行地彼此間隔地布置。在調整套6的環(huán)形凸緣上布置有保持機構,所述保持機構在這里例如作為兩個徑向外部地在直徑方向上對置的徑向凹陷部,互補的引導機構例如引導銷可以分別形狀配合地嵌入所述徑向凹陷部中。通過控制套3的環(huán)形凸緣上的嚙合部10,所述控制套能夠以轉動的方式得以驅動。在圖4和圖5中示出的是調整套6的剖面圖和控制套3的透視圖,它們分別處于其已裝配狀態(tài)下彼此嵌接的區(qū)段上。在那里,示例性地,分別卷邊狀地(sickenartig)構成有五個在周邊上均勻分布地前后依次排列地布置的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分別分布在沿著`調整套6內罩面和控制套3外罩面的各個周邊區(qū)段上。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在調整套6上以其凸緣側為出發(fā)點而在控制套3上以其遠離環(huán)形凸緣的端部區(qū)段為出發(fā)點盤繞線形地或者螺旋線形地分別以相同的坡度輪廓、相同的弧長和相同的行程高度h在所述軸線I的方向上盤繞,類似于高塔外側上或者內部的盤旋梯。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的弧長約為五分之一圈。在此,所述行程高度h相應于在最大程度地扭轉控制套3的情況下調整套6的最大軸向沖程。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在調整套6和控制套3上分別以相反的盤繞方向和保持相同的滾動槽深度實施,并且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形成圍繞所述軸線I盤繞的斜面,所述球體在所述斜面上得以引導。在周向上,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由陡峭的區(qū)段14、15界定。所述陡峭的區(qū)段分別在兩個前后依次排列的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之間將行程高度h最大的區(qū)域與中性位置區(qū)域分開。在這種情況下,所述陡峭的區(qū)段14、15分別充當所述中性位置中針對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中被引導的所述球體的止擋部。調整套6和控制套3以板材實施并且通過深拉制成。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通過減少的壁厚在調整套6內罩面上或者控制套3外罩面上深拉而成。在此,所述環(huán)形凸緣分別在調整套6和控制套3上實施為簡單的拉伸凸緣。徑向外部地環(huán)繞在控制套3的環(huán)形凸緣上的嚙合部10能夠通過軋制來制成。附圖標記列表I軸線2軸3控制套4軸向深溝球軸承5支撐環(huán)6調整套7軸向深溝球軸承8壓力環(huán)9離合器組10嚙合部11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2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3線14區(qū)段15區(qū)段H沖 程h行程高度
權利要求
1.軸向調整單元,其具有沿著軸線(I)布置的斜面體,所述斜面體通過在斜面上被引導的滾動體以如下方式保持滾動接觸,即,通過將一個斜面體相對于另一個斜面體進行扭轉而使得所述斜面體中的至少一個斜面體能夠沿著所述軸線(I)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體分別在所述斜面體的同軸地布置的壁區(qū)段上在螺線形地盤繞所述軸線(I)的滾道中得以引導。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斜面體構成為能以轉動的方式驅動的并且軸向固定地布置的控制套(3),以及至少一個另一斜面體構成為能軸向移動的并且抗相對轉動地布置的調整套(6),其中,所述控制套(3)區(qū)段式同軸地布置在所述調整套(6)中,并且所述滾動體實施為球體,分別在所述調整套(6)內罩面上和所述控制套(3)外罩面上對置的壁區(qū)段上在構成為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的滾道中引導所述滾動體。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在所述調整套(6)內罩面上和所述控制套(3)外罩面上在周向上前后依次排列地布置,并且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成對地彼此互補地傾斜對置地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為了將調整套(6)和控制套(3)支撐在其彼此遠離的側上,設置有軸向深溝球軸承(4、7),其中,在所述角接觸球體滾動槽(11、12)中被引導的所述球體布置在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的分度圓半徑上。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套(3)在其遠離所述調整套(6)的端部區(qū)段上通過第一軸向深溝球軸承(4)支撐在同軸地布置在軸(2)上的軸向固定的支撐環(huán)(5)上。
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套(3)在其遠離所述調整套(6)的端部區(qū)段上具有朝著徑向外部凸出的環(huán)形凸緣,所述環(huán)形凸緣在其徑向外部的邊緣上具有嚙合部(10),在所述嚙合部上能夠以轉動的方式驅動所述控制套(3),并且所述環(huán)形凸緣同時也在其面向所述支撐環(huán)(5)的端側上形成所述第一軸向深溝球軸承(4)的滾動面。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套(6)在其遠離所述控制套(3)的端部區(qū)段上通過第二軸向深溝球軸承(7)支撐在同軸地布置在所述軸(2)上的能軸向運動的壓力環(huán)(8)上。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套(6)在其遠離所述控制套(3)的端部區(qū)段上具有朝著徑向內部凸出的環(huán)形邊緣,所述環(huán)形邊緣在其面向所述壓力環(huán)(8)的端側上形成所述第二軸向深溝球軸承(7)的滾動面。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調整套(6)和控制套(3)相對于所述軸(2)同軸地布置,其中,所述壓力環(huán)(8)在其遠離所述調整套(6)的端側上與相對于所述軸(2)同軸地布置的離合器組(9)保持有效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I至9之一所述的軸向調整單元,其特征在于,調整套(6)和控制套(3)以板材實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軸向調整單元,其具有沿著軸線(1)布置的斜面體,所述斜面體通過在斜面上被引導的滾動體以如下方式保持滾動接觸,即,通過將一個斜面體相對于另一個斜面體進行扭轉而使得所述斜面體中的至少一個斜面體能夠沿著所述軸線(1)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體分別在所述斜面體的同軸地布置的壁區(qū)段上在螺線形地盤繞所述軸線(1)的滾道中得以引導。
文檔編號F16H25/18GK103256359SQ20121029940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亞歷山大·賴姆齊 申請人:謝夫勒科技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