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漏構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防漏水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防漏構件。
背景技術:
房屋建筑物內(nèi)安裝的給水、排水管路系統(tǒng)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安裝情況,即管材需要穿過樓板以實現(xiàn)上層建筑與下層建筑之間管路的連通。請參考圖1,圖I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給水、排水管路系統(tǒng)安裝于樓板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一般情況下,建筑物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樓板a'上用于管材b'穿過的部位都會開設有用于管材b,穿過的預留孔,當給水、排水管路系統(tǒng)安裝好之后,為了實現(xiàn)管材b, 與樓板V之間的防水密封,現(xiàn)有技術中提供的方法為在管材V與樓板V之間的縫隙處使用水油泥、水泥等材料予以封堵。但是,由于管材b'的管壁較為光滑,其與封堵材料間難以形成絕對防水的密封層,樓板一旦存在積水,積水則會沿管壁形成慢性滲漏。并且,在設置有瓷磚的房間中還會產(chǎn)生積水問題,下面以衛(wèi)生間為例進行說明。在普通家庭中,衛(wèi)生間樓板的水平高度比同層樓板低30-50cm左右,在衛(wèi)生間用輸水管材(這里指的是下水用輸水管材)安裝完畢后,還會再鋪設填充層(主要以鵝卵石形成基層,然后鋪設水泥層)然后于填充層上再貼瓷磚,如此設置以提高衛(wèi)生間的美觀性。但是,由于瓷磚之間具有縫隙,如此很難做到有效的防水,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樓板與瓷磚之間的填充層會形成暗積水,一旦暗積水形成,不僅會造成樓層間的漏水問題,還會對樓層進行腐蝕,加劇漏水縫隙,如此造成漏水的惡性循環(huán)。綜上所述,如何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之間的防水密封性,以及解決暗積水的問題,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防漏構件,該防漏構件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實現(xiàn)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之間防水密封性的目的,以及解決暗積水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漏構件,安裝于建筑物的樓板上,用于實現(xiàn)樓板與管材之間的銜接,包括構件主體,所述構件主體具有流通腔,所述構件主體的兩端開設有與所述流通腔相連通的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圍繞所述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所述構件主體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所述下安裝口用于所述管材的插接;安裝于所述上安裝口上的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構件主體氣密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上設置有用于所述管材插接的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與樓板平面設置,其上開設有用于積水流入的第一預設孔。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中心線與所述上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0012]優(yōu)選地,所述流通腔為自上而下直徑遞減的階梯腔。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調(diào)整連接件,所述調(diào)整連接件開設有與所述管材插接的第三插接口,所述調(diào)整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三插接口的中心線與所述上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防漏環(huán)為三個,三個所述防漏環(huán)等間隔設置于所述構件主體的外側。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設置有撥動板。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安裝于所述下安裝口上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與所述構件主體氣密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上設置有用于所述管材插接的第二插接口。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中心線與所述下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下安裝口向所述流通腔的內(nèi)部深入設置有與所述管材插接配合的主 體插接槽。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插接口向所述流通腔的內(nèi)部深入設置有與所述管材插接配合的連接件插接槽。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漏構件,安裝于建筑物的樓板上,用于實現(xiàn)樓板與管材之間的銜接,包括構件主體,構件主體具有流通腔,構件主體的兩端開設有與流通腔相連通的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圍繞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構件主體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下安裝口用于管材的插接;安裝于上安裝口上的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與構件主體氣密連接,第一連接件上設置有用于管材插接的第一插接口,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與樓板平面設置,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上還開設有用于積水流通的第一預設孔。圍繞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預設集水環(huán)與上層樓板之間接觸,通過這種面面接觸的方式實現(xiàn)構件主體與樓板之間的連接,能夠增加防漏構件與建筑物之間的接觸面,該結構設計增加水體于防漏構件與建筑物之間的縫隙流動的難度,從而提高了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之間的防水密封性。此外,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更加可靠的防水密封性,構件主體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如此增加了防漏構件與封堵填料之間的結合面積,有效降低了防漏構件與封堵填料之間漏水情況的發(fā)生。同時,由于防漏構件與管材之間也非常容易使其具有較高的密封性,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能夠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之間的防水密封性。本實用新型分別通過設置預設集水環(huán)和防漏環(huán)兩種結構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具有高度的防水密封性。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開設有用于積水流通的第一預設孔,第一預設孔與流通腔相連通,一旦填充層中形成積水,積水能夠通過第一連接件上的開設的第一預設孔排出,從而不會形成暗積水層。該結構設計實現(xiàn)了解決暗積水問題的目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0026]圖I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給水、排水管路系統(tǒng)安裝于樓板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防漏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防漏構件安裝于樓板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中防漏構件安裝于樓板上的結構示意圖;圖I部件名稱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樓板a';管材b';圖2至圖4中部件名稱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構件主體I ;預設集水環(huán)11 ;防漏環(huán)12 ; 第一連接件2 ;第二連接件3 ;樓板a;管材b。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為提供一種防漏構件,該防漏構件通過設置防漏環(huán)和于第一連接件上開設第一預設孔的結構設計,能夠實現(xiàn)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之間防水密封性的目的,以及解決暗積水的問題。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2、圖3和圖4,其中,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防漏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防漏構件安裝于樓板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中防漏構件安裝于樓板上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漏構件,安裝于建筑物的樓板a上,用于實現(xiàn)樓板a與管材b之間的銜接,為了實現(xiàn)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a之間的防水密封性,以及解決暗積水問題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包括構件主體1,構件主體I具有流通腔,構件主體I的兩端開設有與流通腔相連通的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圍繞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11,構件主體I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12,下安裝口用于管材b的插接;安裝于上安裝口上的第一連接件2,第一連接件2與構件主體I氣密連接,第一連接件2上設置有用于管材b插接的第一插接口,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與樓板a平面設置,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上還開設有用于積水流通的第一預設孔。在上述結構中,構件主體I為實現(xiàn)樓層間輸水管路連接的主要部件,本實用新型是實現(xiàn)上下兩個樓層之間管路連接的構件,構件主體I的兩端分別是指與上層相接近的上端和與下層相接近的下端,上端開設有上安裝口,下端開設有下安裝口。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用于輸水管路與流通腔之間相連通。圍繞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11,預設集水環(huán)11與上層樓板a之間接觸,通過這種面面接觸的方式實現(xiàn)構件主體I與樓板a之間的連接,能夠增加防漏構件與建筑物之間的接觸面,該結構設計增加水體于防漏構件與建筑物之間的縫隙流動的難度,從而提高了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樓板a之間的防水密封性。此外,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更加可靠的防水密封性,構件主體I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12,設置防漏環(huán)12為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高度防漏的核心設計。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在現(xiàn)有技術中發(fā)生漏水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封堵填料與管材b之間結合不嚴密,從而產(chǎn)生裂縫造成漏水。在本實用新型中,構件主體I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12,其目的在于增加防漏構件與封堵填料之間的結合面積,從而提高防漏構件與封堵填料之間的密封性。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設計,在構件主體I上設置防漏環(huán)12,由于增加了防漏構件與封堵填料之間的結合面積,有效降低了防漏構件與封堵填料之間漏水情況的發(fā)生。同時,由于防漏構件與管材b之間也非常容易使其具有較高的密封性,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能夠提高建筑物中管路系統(tǒng)與 樓板a之間的防水密封性。另外,采用防漏環(huán)12的結構設計,能夠在對樓板a開設的預留孔或預裝本實用新型于樓板上(預埋構件)進行水泥封堵時,水泥在固化過程中由于自重作用下將防漏換12緊壓于水泥中,如此不僅能夠使得構件主體I的安裝較為牢靠,還能夠避免漏水的情況發(fā)生。第一連接件2設置于上安裝口上,第一連接件2上設置有用于管材b插接的第一插接口,輸水管路的端部插入至第一插接口,通常情況下,還可以于輸水管路與第一插接口的插接部位使用pvc膠水實現(xiàn)密封連接。上述的結構設計,分別通過設置預設集水環(huán)11和防漏環(huán)12兩種結構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具有高度的防水密封性。第一連接件2安裝好之后,第一連接件2的兩端端面與樓板a的上側面和下側面之間為同面結構。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與樓板a之間位于同一平面之內(nèi),能夠保證填充層中形成的暗積水在樓板與第一連接2的端面之間流動。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開設有用于積水流通的第一預設孔,第一預設孔與流通腔相連通,一旦填充層中形成積水,積水能夠通過第一連接件2上的開設的第一預設孔排出,從而不會形成暗積水層。該結構設計實現(xiàn)了解決暗積水問題的目的。具體地,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設置有撥動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具有管件的調(diào)便對正功能,其調(diào)便是通過第一連接件2所具有的偏心插接口實現(xiàn)的。當?shù)谝贿B接件2安裝于構件主體I上時,通過轉動第一連接件I使得第一插接口的中心轉動,從而實現(xiàn)與管材b的中心線重合。為了便于第一連接件I的轉動,本實用新型在第一連接件I的上側面設置了撥動板,動過轉動撥動板實現(xiàn)第一連接件I的轉動。請參考圖3,具體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安裝于下安裝口上的第二連接件3,第二連接件3與構件主體I氣密連接,第二連接件3上設置有用于管材b插接的第二插接口。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兩個具體實施方式
分別提供了第一連接件2和第二連接件3,輸水用管材b通過連接件與構件主體I實現(xiàn)連接,如此設置具有如下好處第一、便于制造與管材b匹配,當防漏構件的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的直徑尺寸設定好之后,僅需要將連接件設計為具有多種規(guī)格的插接口,即可通過對連接件與管材b之間進行匹配就能夠實現(xiàn)構件主體I應用于多種管材b之間的連接;第二、維護更換成本較低,在本實用新型長期使用之后,連接件與管材b之間的連接部位由于老化失效而造成漏水問題,僅需要更換老化的連接件就能夠使得本實用新型繼續(xù)使用,提高了構件主體I的使用壽命,降低了防漏構件的維護成本。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實用新型點包括三點第一、開設第一預設孔,用于解決暗積水問題;第二、設置防漏環(huán),用于解決樓板與管路之間的漏水問題;第三、即為下述的偏心設置,用于解決管材的偏置問題。上面對第一和第二核心點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下面將以第三核心點展開論述。在高層建筑中,大樓是一層一層向上澆鑄建設的,如此,在施工過程中很難做到排水管中心線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引起上層管材b與下層管材b之間無法對接。對于該問題,本實用新型特別地對第一連接件2進行了結構設計用于解決對偏心管材b之間連接的問題。第一連接件2為安裝于構件主體I上的部件,則第一插接口的中心線與上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如此設置,當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采用同心設置時,下安裝口與下層的管材b的插接,此時,如果上層的管材b發(fā)生上述的偏移情況,則可通過第一插接口的偏心設置進行位置調(diào)整。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構件通過上述結構設計,能夠對發(fā)生偏移的輸水管材b進行對接。在高層建筑中,都會設置有用于管材b通過的預留孔,如果上層與下層之間的預留孔開設位置發(fā)生偏移,則會造成上層管與下層管與預留孔均具有偏移,當防漏構件的構 件主體I設置于該預留孔中,則會出現(xiàn)上層管與下層管無法對接的情況。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2通過開設偏心的第一插接口能夠解決與上層管之間無法對接的情況。則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插接口的中心線與下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則能夠解決與下層管之間無法對接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與輸水管材b之間插接的防水密封性,本實用新型對下安裝口還進行了結構改進,即下安裝口向流通腔的內(nèi)部深入設置有與管材b插接配合的主體插接槽。管材b插接于主體插接槽中,能夠避免流通腔中的水體從管材b與下安裝口之間的縫隙流出,發(fā)生漏水的情況。具體地,在設置有第二連接件3的結構設計中,第二插接口向流通腔的內(nèi)部深入設置有與管材b插接配合的連接件插接槽,如此設置的結構有點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流通腔采用了自上而下直徑遞減階梯腔的結構形式,該結構能夠使得由上層管材b中流下的水體在流通腔中具有聚攏的下過,如此降低分散的水體對管材b的內(nèi)管壁的擊打,降低流體流通的噪聲。具體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調(diào)整連接件,調(diào)整連接件開設有與管材b插接的第三插接口,調(diào)整連接件與第一連接件2和\或第二連接件3插接,第三插接口的中心線與上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調(diào)整連接件同樣采用偏心結構設計,其與第一連接件2和\或第二連接件3插接時,連接件(第一或者第二連接件)與調(diào)整連接件之間的偏心程度增加,能夠使得本實用新型對偏移量較大的管材b進行調(diào)整對接。具體地,下安裝口處設置有環(huán)形的承托板,承托板與樓板a下面抵接,由于承托板具有對封堵填料的承托作用,能夠降低封堵作業(yè)時封堵填料的泄漏,從而便于操作人員進行封堵填料的封堵作業(yè)。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防漏環(huán)12為三個,三個防漏環(huán)12等間隔設置于構件主體I的外側。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防漏環(huán)12還可以設置為兩個或者四個等,全部的防漏環(huán)12等間隔設置于構件主體I的外側。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防漏構件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防漏構件,安裝于建筑物的樓板(a)上,用于實現(xiàn)樓板(a)與管材(b)之間的銜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構件主體(I),所述構件主體(I)具有流通腔,所述構件主體(I)的兩端開設有與所述流通腔相連通的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圍繞所述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11),所述構件主體(I)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12),所述下安裝口用于所述管材(b)的插接; 安裝于所述上安裝口上的第一連接件(2 ),所述第一連接件(2 )與所述構件主體(I)氣密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2 )上設置有用于所述管材(b )插接的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與樓板(a)平面設置,其上開設有用于積水流入的第一預設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中心線與所述上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腔為自上而下直徑遞減的階梯腔。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調(diào)整連接件,所述調(diào)整連接件開設有與所述管材(b)插接的第三插接口,所述調(diào)整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連接件(2),所述第三插接口的中心線與所述上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環(huán)(12)為三個,三個所述防漏環(huán)(12 )等間隔設置于所述構件主體(I)的外側。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2)的上側面設置有撥動板。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于所述下安裝口上的第二連接件(3 ),所述第二連接件(3 )與所述構件主體(I)氣密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3 )上設置有用于所述管材(b )插接的第二插接口。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中心線與所述下安裝口的中心線偏心設置。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裝口向所述流通腔的內(nèi)部深入設置有與所述管材(b)插接配合的主體插接槽。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口向所述流通腔的內(nèi)部深入設置有與所述管材(b)插接配合的連接件插接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漏構件,包括構件主體,構件主體具有流通腔,構件主體的兩端開設有與流通腔相連通的上安裝口和下安裝口,圍繞上安裝口設置有預設集水環(huán),構件主體的外側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的防漏環(huán),下安裝口用于管材的插接;安裝于上安裝口上的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與構件主體氣密連接,第一連接件上設置有用于管材插接的第一插接口,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與樓板平面設置,第一連接件的上側面上還開設有用于積水流通的第一預設孔。設置預設集水環(huán)和防漏環(huán)兩種結構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高度的防水密封性。由于開設有第一預設孔用于積水的排出,從而不會形成暗積水層,該結構設計實現(xiàn)了解決暗積水問題的目的。
文檔編號F16L5/02GK202708341SQ20122033764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戴毅明, 戴愈 申請人:湖南路路通塑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