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潤滑式軸承以及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液體潤滑式軸承以及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在潤滑油流入的一側的外圈與保持器之間,形成有將軸承的外部與滾子配置室連通的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形成為包括在軸向上延伸的環(huán)狀的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以及環(huán)狀的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使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與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側的端部連通。另外,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在外圈的徑向內側從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延伸至滾子配置室。由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與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形成曲徑。
【專利說明】液體潤滑式軸承以及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
[0001]本申請主張于2012年12月27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285775號的優(yōu)先權,并在此引用其包括說明書、附圖以及說明書摘要的全部內容。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外圈、內圈以及滾動體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另外,本發(fā)明涉及差速齒輪裝置、變速驅動橋裝置或者傳輸(transfer)裝置等具有小齒輪軸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
【背景技術】
[0003]以往,作為液體潤滑式軸承,存在日本特開平11-48805號公報所記載的支承差速齒輪裝置的小齒輪軸的軸承。這里,為了可靠地防止各部件的燒結,在差速齒輪裝置的內部裝入有大量的潤滑油(oil)。上述液體潤滑式軸承經由潤滑油導入路接受因差速齒輪裝置的環(huán)形齒輪而向上方派起的差速箱(differential case)內的潤滑油。
[0004]由于上述液體潤滑式軸承處于具有大量的潤滑油的差速齒輪內,所以存在如下問題:多余的潤滑油被供給至上述液體潤滑式軸承而導致攪拌阻力變大,從而使得旋轉扭矩變大。而且,因此還致使差速齒輪裝置的運轉成本變高,從而產生具備差速齒輪裝置的汽車等的油耗升高這樣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夠抑制攪拌阻力、從而能夠抑制旋轉扭矩、且能夠減少運轉成本的液體潤滑式軸承、以及能夠減少運轉成本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
[0006]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的液體潤滑式軸承的結構上的特征在于,具備:內圈,其在外周面具有軌道面;外圈,其配置于上述內圈的徑向外側、且在內周面具有軌道面;滾動體,其配置于上述內圈的軌道面與上述外圈的軌道面之間;以及保持器,其具有收納上述滾動體的兜孔,潤滑液體在上述保持器與上述外圈之間從軸向的一側朝軸向的另一側流動,上述液體潤滑式軸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軸向上的上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的上述外圈與上述保持器之間具有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該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將軸承的外部與供上述滾動體配置的滾動體配置室連通,上述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具有: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其形成為環(huán)狀、且沿上述軸向延伸;以及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其形成為環(huán)狀,與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的上述軸向上的上述滾動體側的端部連通,并且在上述外圈的徑向內側從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延伸至上述滾動體配置室,由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與上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形成曲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根據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點和優(yōu)點會變得更加清楚,其中,例如利用數字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結構單元,其中,[0008]圖1是作為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差速齒輪裝置的包含小齒輪軸的中心軸的鉛直方向的剖視圖。
[0009]圖2是上述差速齒輪裝置的位于與小齒輪側相反的一側的圓錐滾子軸承的軸向的放大示意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通過圖示的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1]圖1是作為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差速齒輪裝置的包含小齒輪軸3的中心軸11的鉛直方向的剖視圖。其中,在圖1中,利用箭頭來表示作為潤滑液體的一個例子的潤滑油的流動狀況。
[0012]該差速齒輪裝置具備箱體1、差動機構2、小齒輪軸3、作為液體潤滑式軸承的一個例子的潤滑式圓錐滾子軸承5 (以下,簡稱為圓錐滾子軸承5)以及圓錐滾子軸承7。
[0013]上述差動機構2設置在箱體I內。上述差動機構2構成為包括環(huán)形齒輪8與側齒輪(side gear)(未圖示)等。環(huán)形齒輪8與小齒輪軸3的小齒輪10嚙合。來自驅動軸的動力經由小齒輪軸3的小齒輪10而傳遞至上述差動機構2。
[0014]上述圓錐滾子軸承5具備外圈15、內圈16以及多個圓錐滾子17。上述外圈15嵌合固定于箱體I內的內壁19。內圈16嵌合固定于小齒輪軸3。上述多個圓錐滾子17以被保持器18保持在外圈15的圓錐軌道面與內圈16的圓錐軌道面之間的狀態(tài)而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上述圓錐滾子軸承5配置于小齒輪軸3的尾側的部分,亦即配置于小齒輪軸3的與小齒輪10側相反的一側的部分。上述圓錐滾子軸承5將小齒輪軸3支承為旋轉自如。
[0015]另一方面,圓錐滾子軸承7具備外圈25、內圈26以及多個圓錐滾子27。上述多個圓錐滾子27以被保持器28保持在外圈25的圓錐軌道面與內圈26的圓錐軌道面之間的狀態(tài)而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上述圓錐滾子軸承7配置于小齒輪軸3的頭側的部分,亦即配置于小齒輪軸3的小齒輪10側的部分,將小齒輪軸3支承為旋轉自如。
[0016]在上述結構中,該差速齒輪裝置經由小齒輪軸3而將驅動軸的動力傳遞至差動機構2,從而對差動機構2進行驅動。而且,對與配置于上述差動機構2的兩側的側方的聯軸器分別連結的未圖示的兩個車輪軸(在垂直于紙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轉速差進行適當的調難
iF.0
[0017]對于運轉停止時存積到某種程度的潤滑油而言,上述差速齒輪裝置使其在運轉時伴隨著環(huán)形齒輪8的旋轉而濺起、進而使其經由箱體I內的潤滑油潤滑路而沿著圖1中箭頭所示的方向循環(huán)。上述差速齒輪裝置使?jié)櫥鸵越涍^小齒輪10、差動機構2的環(huán)形齒輪
8、差動機構2的側齒輪(未圖示)、圓錐滾子軸承5以及圓錐滾子軸承7的方式進行循環(huán),從而在運轉時防止上述多個齒輪、圓錐滾子軸承5、7的燒結。
[0018]圖2是上述圓錐滾子軸承5的軸向的放大示意剖視圖。
[0019]如上所述,該圓錐滾子軸承5具備外圈15、內圈16、多個圓錐滾子17以及保持器18。外圈15嵌合固定于內壁。內圈16嵌合固定于小齒輪軸3。
[0020]如圖2所示,上述外圈15在其內周面的潤滑油的流入側具有凹部35。詳細而言,上述外圈15具有圓錐內周軌道面30、外圈側臺階部31以及圓筒內周面32,外圈側臺階部31位于圓錐內周軌道面30的小徑側。上述外圈側臺階部31沿徑向延伸,從而劃定出軸向上的外圈側端面36。另外,上述圓筒內周面32在軸向上的與圓錐滾子17側相反的一側從外圈側臺階部31的徑向外側的端部朝軸向的外側延伸。上述圓筒內周面32在軸向上從外圈15的軸向上的液體流入側的端部延伸至外圈側臺階部31。
[0021]另一方面,上述內圈16具有圓錐外周軌道面40、大凸緣部41以及小凸緣部42。上述大凸緣部41位于圓錐外周軌道面40的大徑側。小凸緣部42位于圓錐外周軌道面40的小徑側。上述大凸緣部41具有滾子引導面45,該滾子引導面45在使用時通過與圓錐滾子17的大端面接觸而對圓錐滾子17的大端面進行引導。
[0022]另外,上述小凸緣部42在其外周面具有凹部43。上述凹部43朝軸向的外側開口,并且朝徑向的外側開口。詳細而言,上述內圈16的小凸緣部42具有內圈側臺階部51與圓筒外周面52。內圈側臺階部51沿徑向延伸,從而劃定出軸向上的內圈側端面55。上述圓筒外周面52在軸向上的與圓錐滾子17側相反的一側從內圈側臺階部的51的徑向內側的端部朝軸向外側延伸。上述圓筒外周面52在軸向上從內圈16的軸向上的液體流入側的端部延伸至內圈側臺階部51。
[0023]上述保持器18是樹脂性保持器,且通過注射成型而形成。上述保持器18具有大徑環(huán)狀部60、小徑環(huán)狀部61以及未圖示的多個柱部。上述各柱部將大徑環(huán)狀部60與小徑環(huán)狀部61之間連結。上述多個柱部配置成在大徑環(huán)狀部60的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另外,上述大徑環(huán)狀部60在潤滑油的流向上位于比圓錐滾子17靠下游側的位置。如圖2所示,上述大徑環(huán)狀部60大致在軸向上延伸。
[0024]另一方面, 上述小徑環(huán)狀部61在潤滑油的流向上位于比圓錐滾子17靠上游側的位置。上述小徑環(huán)狀部61構成上游側環(huán)狀部。上述小徑環(huán)狀部61的最小內徑比大徑環(huán)狀部60的最小內徑小。上述小徑環(huán)狀部61具有近似T字狀的軸向上的截面形狀。詳細而言,上述小徑環(huán)狀部61具有主體部70與油流入抑制部71,主體部70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面構成3?孔(pocket)的滾子引導面的一部分。
[0025]另外,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與主體部70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17側的相反側的端部連接。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沿徑向擴展。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具有在軸向上與外圈15的凹部35的軸向上的外圈側端面36重疊的部分。如圖2所示,在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與外圈15之間,形成有將軸承的外部與作為滾動體配置室的滾子配置室58連通的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77。
[0026]另外,圓錐滾子17的存在位置因保持器28的力而受到限制,但將滾子配置室58定義為圓錐滾子17在液體潤滑式軸承中能夠存在的區(qū)域(一個圓錐滾子17旋轉一圈的期間所繪制的軌跡的區(qū)域)。
[0027]上述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77具有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與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具有圓筒外周面73與軸向上的內側端面74。上述內側端面74是環(huán)狀的端面,且在徑向上擴展。上述內側端面74與圓筒外周面73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部連接。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由外圈15的圓筒內周面32與油流入抑制部71的圓筒外周面73而劃定。
[0028]如圖2所示,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是環(huán)狀的通路。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大致在軸向上延伸。另一方面,上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由外圈15的凹部35的軸向上的外圈側端面36與油流入抑制部71的內側端面74而劃定。上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與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部連通。上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是環(huán)狀的通路。上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在外圈15的徑向內側大致沿徑向而從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延伸至滾子配置室58。由上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與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形成曲徑。在上述小徑環(huán)狀部61 (油流入抑制部71)中,比上述柱部所連接的位置靠徑向外側的部分成為徑向外側延伸部。上述徑向外側延伸部在徑向上延伸。
[0029]另外,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具有在軸向上與內圈16的凹部43的軸向上的內圈側端面55重疊的部分。如圖2所示,在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與內圈16之間,形成有將軸承的外部與滾子配置室58連通的內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87。上述內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87具有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與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具有圓筒內周面93。上述內側端面74與圓筒內周面93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部連接。上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由內圈16的圓筒外周面52與油流入抑制部71的圓筒內周面93而劃定。
[0030]如圖2所示,上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是環(huán)狀的通路。上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在軸向上延伸。另一方面,上述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由內圈16的凹部43的軸向上的內圈側端面55與油流入抑制部71的內側端面74而劃定。上述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與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的軸向上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部連通。上述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是環(huán)狀的通路。上述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在內圈16的徑向外側大致沿徑向而從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延伸至滾子配置室58。由上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與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形成曲徑。另外,將上述曲徑定義為被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而作為軸承的基本用語所使用的通路,即、具有能夠抑制潤滑液體的通過的程度的狹小的截面(意味著與通路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通路。
[0031]如圖2所示,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整體與外圈15的凹部35在徑向上重疊,且與內圈16的凹部43在徑向上重疊。上述油流入抑制部71的軸向上的與圓錐滾子17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面95成為凹面,且成為彎曲面。
[0032]如圖2所示,上述端面95隨著從其徑向的中央部朝徑向的外側延伸而趨向軸向的外側。另外,上述端面95隨著從其徑向的中央部朝徑向的內側延伸而趨向軸向的外側。上述端面95構成將潤滑油向軸承的外部引導的外部側引導面部。
[0033]上述保持器18由具有能夠組裝入外圈15的彈性的彈性材料構成。例如,上述保持器18由POM (聚甲醛)、PP (聚丙烯)、PA (尼龍)、PBT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TFE (聚四氟乙烯樹脂)、PEEK (聚醚醚酮)等構成。上述保持器18是一體部件,且通過注射成型而形成。
[0034]上述圓錐滾子軸承5按照以下的順序組裝而成。即:首先,構成包括內圈16、圓錐滾子17以及保持器18的保持器組件。其后,一邊使外圈15相對于上述保持器組件沿軸向朝A所示的方向進行相對移動而使油流入抑制部71變形,一邊使外圈15經過保持器18的油流入抑制部71的徑向上的外周側而將外圈15組裝于保持器組件。
[0035]另外,在圖2中,外圈15的外圈側臺階部31被夸張地繪制,且外圈側臺階部31的徑向尺寸繪制得比實際尺寸大。外圈15的外圈側臺階部31的實際尺寸設定為比組裝外圈15時的保持器18的彈性變形的徑向上的允許量更小。
[0036]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在潤滑油的流入側的外圈15與保持器18之間,具有在軸向上延伸的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與從該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部朝徑向內側延伸的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從而在潤滑油的流入側、且在保持器18與外圈15之間形成曲徑。因此,能夠抑制潤滑油經過外圈15與保持器18之間而抑制攪拌阻力,從而能夠抑制旋轉扭矩,并且能夠減少運轉成本。
[0037]另外,因為能夠抑制潤滑油經過上述外圈15與保持器18之間,所以,特別是像本實施方式那樣,在內圈16進行旋轉的模式下,能夠大幅減少因離心力而朝徑向外側飛濺的潤滑液體浸入到圓錐滾子軸承5的內部的情況。因此,能夠大幅地抑制旋轉扭矩。
[0038]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在潤滑油的流入側的內圈16與保持器18之間,具有在軸向上延伸的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與從該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的圓錐滾子17側的端部朝徑向外側延伸的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從而在潤滑油的流入側、且在保持器18與內圈16之間形成曲徑。由此,能夠抑制潤滑油經過內圈16與保持器18之間。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攪拌阻力,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旋轉扭矩,并能夠進一步減少運轉成本。
[0039]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在外圈15的軸向上的潤滑油流入的一側具有凹部35,而在外圈15的軸向上的潤滑油流入的一側的端面具有外圈側臺階部31。由此,能夠簡單地形成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以及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
[0040]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在潤滑油的流入側,保持器18的軸向上的與圓錐滾子17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面95隨著從其徑向上的中央部朝徑向上的外側以及內側延伸而趨向軸向的外側,從而能夠將潤滑油向軸承的外部側引導。由此,能夠將與上述端面95接觸的潤滑油向外部側順暢地引導,從而能夠使之向圓錐滾子軸承5的外部側飛散。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潤滑油浸入到圓錐滾子軸承5的內部,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旋轉扭矩。
[0041]另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保持器18是一體部件,所以能夠通過注射成型等公知的成型方法而容易地制成保持器18。另外,由于保持器18由具有能夠組裝入外圈15的彈性的彈性材料構成,從而能夠將保持器18可靠地組裝入外圈15。
[004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外部側引導面部的保持器18的小徑環(huán)狀部61的軸向上的外側的端面95是凹面形狀。然而,在本發(fā)明中,外部側引導面部可以構成為軸向上的截面為朝軸向外側開口的V字形狀的面,也可以構成為軸向上的截面為朝軸向外側開口的等腰梯形的面。
[0043]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外部側引導面部的保持器18的小徑環(huán)狀部61的軸向外側的端面95的整個面是以徑向的中央部作為底部的凹面形狀。然而,在本發(fā)明中,夕卜部側引導面部未必一定要由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軸向外側的端面的整個面構成,可以是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軸向外側的端面的一部分。例如,外部側引導面部可以是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軸向外側的端面中的隨著朝徑向外側延伸而趨向軸向的外側的部分。
[0044]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保持器18的外部側引導面部的整體與外圈15的凹部35在徑向上重疊。然而,在本發(fā)明中,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外部側引導面部未必一定要構成為其整體與外圈的凹部在徑向上重疊,也可以配置成外部側引導面部的一部分比外圈的軸向上的外端靠軸向的外側。這樣,能夠高效地使?jié)櫥后w向軸承的外側飛散。簡而言之,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保持器18的引導面收納于收納空間。然而,保持器18的引導面的徑向外側的端部也可以從收納空間朝軸向外側伸出,這樣,能夠可靠地向外部引導潤滑油。
[0045]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保持器18是一體部件,并由具有能夠組裝入外圈15的彈性的彈性材料構成。然而,在本發(fā)明中,保持器可以不由一體部件構成,也可以不通過一體成型而構成。例如,在本發(fā)明中,可以由兩個部件形成保持器,將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環(huán)狀的部分)作為與保持器的主體部不同的其它部件。這樣,在軸承的組裝過程中,能夠最后組裝作為其它部件的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從而,在組裝外圈時,外圈不會使保持器的上述其它部件以外的部分變形,能夠容易地組裝外圈。另夕卜,對于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保持器的上述其它部件)而言,通過使其凹陷(in-low)嵌合于保持器的主體部(保持器的上述其它部件以外的部分)而能夠使之與保持器的主體部形成為一體,另外,通過將其壓入于保持器的主體部而能夠使之與保持器的主體部成為一體。另外,通過使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受熱而熔融,由此也能夠使之與保持器的主體部一體化。另外,在不利用一體成型的方法、而通過使多個部件一體化來形成保持器的情況下,不言而喻,保持器的材質可以是樹脂,也可以是金屬。
[0046]另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潤滑液體為潤滑油,但在本發(fā)明中,潤滑液體也可以是清洗液等的潤滑油以外的潤滑液體。
[0047]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78以及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88的雙方大致嚴格地在軸向上延伸。然而,在本發(fā)明中,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以及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在相對于軸向傾斜的方向上延伸,也可以在具有徑向上的延伸分量的方向上延伸。
[0048]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79以及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89的雙方大致嚴格地在徑向上延伸。然而,在本發(fā)明中,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以及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在相對于徑向傾斜的方向上延伸,也可以在具有軸向上的延伸分量的方向上延伸。
[0049]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內圈16在其圓錐外周軌道面40的小徑側具有小凸緣部42。然而,在本發(fā)明中,內圈也可以是在其圓錐外周軌道面的小徑側不具有小凸緣部的形狀。
[0050]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差速齒輪裝置中,在配置為兩列的圓錐滾子軸承5、7中,只有小齒輪10的相反側的圓錐滾子軸承5應用了本發(fā)明的結構。然而,在本發(fā)明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中,只要將本發(fā)明的液體潤滑式軸承應用于支承小齒輪軸的兩個圓錐滾子軸承中的至少一個圓錐滾子軸承即可。
[0051]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滾動體是圓錐滾子17,液體潤滑式軸承是圓錐滾子軸承
5。然而,在本發(fā)明中,液體潤滑式軸承可以是多列滾珠軸承。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可以是保持滾珠的保持器的小徑環(huán)狀部。另外,如果將本發(fā)明用于通過泵的作用而使得潤滑液體容易流入的圓錐滾子軸承,則能夠特別顯著地發(fā)揮其作用效果,因而該方式為優(yōu)選實施方式。
[0052]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具備本發(fā)明的圓錐滾子軸承7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是差速齒輪裝置。然而,具備本發(fā)明的液體潤滑式軸承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也可以是變速驅動橋裝置、傳輸裝置。
[0053]另外,優(yōu)選地,將汽車的差速齒輪裝置、變速驅動橋裝置或者傳輸裝置之類的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的小齒輪軸支承用的軸承設為本發(fā)明的液體潤滑式軸承。然而,當然也可以將本發(fā)明的液體潤滑式軸承用于小齒輪軸支承用的軸承以外的軸承。特別是,如果將因較高粘度的潤滑油大量地流入軸承內而使得攪拌阻力變大那樣的條件下所設置的軸承設為本發(fā)明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則能夠顯著地減小攪拌阻力,從而能夠顯著地減少具備該軸承的機械的油耗。
[0054]根據本發(fā)明,由于具備本發(fā)明的液體潤滑式軸承,所以能夠減小液體潤滑式軸承的旋轉扭矩,從而能夠減少運轉成本。
[0055]根據本發(fā)明,能夠實現如下液體潤滑式軸承:能夠抑制攪拌阻力,從而能夠抑制旋轉扭矩,并且能夠減少運轉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潤滑式軸承,其具備: 內圈,其在外周面具有軌道面; 外圈,其配置于所述內圈的徑向外側、且在內周面具有軌道面; 滾動體,其配置于所述內圈的軌道面與所述外圈的軌道面之間;以及 保持器,其具有收納所述滾動體的兜孔, 所述液體潤滑式軸承的特征在于, 潤滑液體在所述保持器與所述外圈之間從軸向的一側朝軸向的另一側流動, 在所述軸向上的所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的所述外圈與所述保持器之間具有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該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將軸承的外部與供所述滾動體配置的滾動體配置室連通, 所述外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具有: 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其形成為環(huán)狀、且沿所述軸向延伸;以及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其形成為環(huán)狀,與所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的所述軸向上的所述滾動體側的端部連通,并且在所述外圈的徑向內側從所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延伸至所述滾動體配置室, 由所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與所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形成曲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軸向上的所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的所述內圈與所述保持器之間具有內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該內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將所述外部與所述滾動體配置室連通,所述內側潤滑液體流入通路具有: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其形成為環(huán)狀、且沿所述軸向延伸;以及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其形成為環(huán)狀,與所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的所述軸向上的所述滾動體側的端部連通,并且在所述內圈的徑向外側從所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延伸至所述滾動體配置室,并且,由所述內側軸向延伸通路部與所述內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形成曲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有:上游側環(huán)狀部,其位于比所述滾動體靠所述潤滑液體的流向上游側的位置、且具有徑向外側延伸部;以及多個柱部,它們從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向所述滾動體側延伸、且在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的周向上位于相互隔開間隔的位置,所述徑向外側延伸部在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位于比連接有所述柱部的位置靠徑向外側的位置、且沿所述徑向延伸,所述外圈的軸向上的所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具有凹部,所述外圈的軸向上的所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的端面具有外圈側臺階部,所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包括由所述徑向外側延伸部的外周面與在所述徑向上對置于該外周面的所述外圈的內周面劃定的部分,所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包括由所述徑向外側延伸部的軸向上的所述滾動體側的端面與所述外圈側臺階部劃定的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有:上游側環(huán)狀部,其位于比所述滾動體靠所述潤滑液體的流向上游側的位置、且具有徑向外側延伸部;以及多個柱部,它們從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向所述滾動體側延伸,并且在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的周向上位于相互隔開間隔的位置,所述徑向外側延伸部在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位于比連接有所述柱部的位置靠徑向外側的位置、且沿所述徑向延伸,所述外圈的軸向上的所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具有凹部,所述外圈的軸向上的所述潤滑液體流入的一側的端面具有外圈側臺階部,所述外側軸向延伸通路部包括由所述徑向外側延伸部的外周面與在所述徑向上對置于該外周面的所述外圈的內周面劃定的部分,所述外側徑向延伸通路部包括由所述徑向外側延伸部的軸向上的所述滾動體側的端面與所述外圈側臺階部劃定的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具有:上游側環(huán)狀部,其位于比所述滾動體靠所述潤滑液體的流向上游側的位置;以及多個柱部,它們從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向所述滾動體側延伸,并且在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的周向上位于相互隔開間隔的位置,所述上游側環(huán)狀部的所述軸向上的與所述滾動體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面具有外部側引導面部,該外部側引導面部將所述潤滑液體向所述外部引導。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是一體部件,且由具有能夠組裝入所述外圈的彈性的彈性材料構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是一體部件,且由具有能夠組裝入所述外圈的彈性的彈性材料構成。
8.—種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箱體; 差動機構,其設置于所述箱體內、且包括環(huán)形齒輪; 小齒輪軸,其具有與所述差動機構的所述環(huán)形齒輪嚙合的小齒輪;以及 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將所述小齒輪軸支承為旋轉自如。
9.一種車輛用小齒輪軸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箱體; 差動機構,其設置于所述箱體內、且包括環(huán)形齒輪; 小齒輪軸,其具有與所述差動機構的所述環(huán)形齒輪嚙合的小齒輪;以及 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潤滑式軸承,其將所述小齒輪軸支承為旋轉自如。
【文檔編號】F16C33/66GK103899653SQ201310725971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村上正之 申請人:株式會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