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向扭矩傳遞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包括主動軸和與主動軸相連的從動軸;主動軸和從動軸,其中一者的端面設置有扁槽,且扁槽的中心線與從動軸或者主動軸的軸線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設置有與扁槽相配合的凸起。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通過凸起與扁槽的配合實現了主動軸和從動軸之間的扭矩傳遞,與現有技術采用內外花鍵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能夠直接通過銑削加工獲得,無需特殊的刀具,有效降低了軸向扭矩的傳遞成本;同時,扁槽和凸起的加工較簡單,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二者裝配也較簡單,也提高了裝配效率。
【專利說明】軸向扭矩傳遞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軸向扭矩傳遞【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軸向扭矩傳遞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軸向扭矩的傳遞主要通過內外花鍵配合來實現,即主動軸和從動軸通過花鍵配合傳動連接。
[0003]內外花鍵配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較高,但是,內外花鍵的加工需要定制特殊的花鍵刀具,且內花鍵的加工較難,導致采用內外花鍵配合傳遞扭矩的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也較低。
[0004]綜上所述,如何傳遞軸向扭矩,以降低軸向扭矩傳遞成本,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以降低軸向扭矩傳遞成本,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包括主動軸和與所述主動軸相連的從動軸;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其中一者的端面設置有扁槽,且所述扁槽的中心線與所述從動軸或者所述主動軸的軸線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扁槽相配合的凸起。
[0008]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扁槽具有底壁和兩組相對的側壁,其中,四個所述側壁均與所述底壁相連,每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均為平面且相互平行。
[0009]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扁槽具有底壁和兩組相對的側壁,其中,四個所述側壁均與所述底壁相連,一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均為平面且相互平行,另一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均為圓弧面,且該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向相互遠離的方向凸出。
[0010]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凸起設置于所述從動軸上,所述扁槽設置于所述主動軸上。
[0011]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從動軸包括:從動軸主體,與所述從動軸主體相連的軸肩段,與所述軸肩段相連的凸起;其中,所述從動軸主體的外徑小于所述軸肩段的外徑,所述凸起沿所述從動軸徑向的長度小于所述軸肩段的外徑。
[0012]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凸起沿所述從動軸徑向的長度大于所述從動軸主體的外徑。
[0013]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凸起與所述扁槽過渡配合或者間隙配合。
[0014]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扁槽的數目為一個,所述扁槽的中心線與所述從動軸或者所述主動軸的軸線共線平行;所述凸起的數目與所述扁槽的數目相同。
[0015]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扁槽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所述扁槽關于所述從動軸或者所述主動軸的軸線對稱;所述凸起的數目與所述扁槽的數目相同。
[0016]優(yōu)選的,上述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和所述扁槽的內表面均具有滲碳淬火處理層。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主動軸和從動軸,其中的一者的端面設置扁槽,另一者的端面設置有與扁槽配合的凸起,扁槽的中心線與從動軸或者主動軸的軸線平行,則通過凸起與扁槽的配合實現了主動軸和從動軸之間的扭矩傳遞,與現有技術采用內外花鍵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能夠直接通過銑削加工獲得,無需特殊的刀具,從而有效降低了軸向扭矩的傳遞成本;同時,扁槽和凸起的加工較簡單,從而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8]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通過凸起與扁槽的配合實現了主動軸和從動軸之間的扭矩傳遞,與現有技術采用內外花鍵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的裝配較簡單,從而提高了裝配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的軸向剖視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主動軸的軸向剖視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主動軸的主視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從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0024]上圖1-圖4中:
[0025]I為主動軸、11為扁槽、2為從動軸、21為凸起、22為軸肩段、23為從動軸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軸向扭矩傳遞組件,降低了軸向扭矩傳遞成本,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包括主動軸I和與主動軸I相連的從動軸2 ;主動軸I和從動軸2,其中一者的端面設置有扁槽11,且扁槽11的中心線與從動軸2或者主動軸I的軸線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設置有與扁槽11相配合的凸起21。
[0029]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主動軸I與從動軸2需要傳遞軸向扭矩,則主動軸I的軸線與從動軸2的軸線共線。凸起21與扁槽11的配合能夠實現主動軸I與從動軸2之間軸向扭矩的傳遞。凸起21與扁槽11可間隙配合、過渡配合或者過盈配合。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主動軸I和從動軸2,其中的一者的端面設置扁槽11,另一者的端面設置有與扁槽11配合的凸起21,扁槽11的中心線與從動軸2或者主動軸I的軸線平行,則通過凸起21與扁槽11的配合實現了主動軸I和從動軸2之間的扭矩傳遞,與現有技術采用內外花鍵配合相比,扁槽11和凸起21能夠直接通過銑削加工獲得,無需特殊的刀具,從而有效降低了軸向扭矩的傳遞成本;同時,扁槽11和凸起21的加工較簡單,從而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
[0031]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通過凸起21與扁槽11的配合實現了主動軸I和從動軸2之間的扭矩傳遞,與現有技術采用內外花鍵配合相比,扁槽11和凸起21的裝配較簡單,從而提高了裝配效率。
[0032]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扁槽11的深度或者凸起21的長度,需要根據實際需要傳遞的軸向扭矩大小進行設定,需要傳遞較大的軸向扭矩時,扁槽11的深度較大;需要傳遞較小的軸向扭矩時,扁槽11的深度較小。
[0033]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扁槽11具有多種形狀,為了便于制造,優(yōu)先選擇扁槽11具有底壁和兩組相對的側壁,其中,四個側壁均與底壁相連,每組相對的兩個側壁均為平面且相互平行。這樣,扁槽11的結構相對較簡單,便于加工和裝配。
[0034]為了便于安裝扁槽11和凸起21,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扁槽11具有底壁和兩組相對的側壁,其中,四個側壁均與底壁相連,一組相對的兩個側壁均為平面且相互平行,另一組相對的兩個側壁均為圓弧面,且該組相對的兩個側壁向相互遠離的方向凸出。這樣,便于扁槽11和凸起21的裝配,即便于主動軸I和從動軸2的裝配。需要說明的是,凸起21與扁槽11配合,凸起21的形狀需要與扁槽11相匹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地限定。
[0035]通常主動軸I的直徑較大,從動軸2的直徑較小,為了有效加強主動軸I與從動軸2的強度,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凸起21設置于從動軸2上,扁槽11設置于主動軸I上。需要說明的是,主動軸I和從動軸2還需要設置其他部件,所以主動軸I和從動軸2上均設置有軸肩,以實現軸向定位。優(yōu)先選擇從動軸2包括:從動軸主體23,與從動軸主體23相連的軸肩段22,與軸肩段22相連的凸起21 ;其中,從動軸主體23的外徑小于軸肩段22的外徑,凸起21沿從動軸2徑向的長度小于軸肩段22的外徑。為了有效增強主動軸I與從動軸2的連接強度,凸起21沿從動軸2徑向的長度大于從動軸主體23的外徑。當然,凸起21沿從動軸2徑向的長度也可小于從動軸主體23的外徑,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地限定。
[0036]需要說明的是,軸肩段22呈圓柱形,且軸肩段22與從動軸主體23共軸線,軸肩段22與從動軸主體23之間形成軸肩,軸肩段22的外徑大于扁槽11沿主動軸I徑向的長度,即軸肩段22也對主動軸I實現了定位。
[0037]為了便于主動軸I和從動軸2的安裝和拆卸,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凸起21與扁槽11過渡配合或者間隙配合。優(yōu)選的,凸起21與扁槽11間隙配合。
[0038]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扁槽11的數目和凸起21的數目可根據實際需要傳遞的軸向扭矩進行設定。為了便于安裝,優(yōu)先選擇扁槽11的數目為一個,扁槽11的中心線與從動軸2或者主動軸I的軸線共線平行;凸起21的數目與扁槽11的數目相同。為了保證能夠傳遞較大的軸向扭矩,優(yōu)先選擇扁槽11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扁槽11關于從動軸2或者主動軸I的軸線對稱;凸起21的數目與扁槽11的數目相同。[0039]為了避免扁槽11和凸起21在使用過程中過快磨損,需要提高扁槽11和凸起21的表面硬度,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中,扁槽11的內表面和凸起21的外表面需要進行滲碳淬火處理,來提高扁槽11和凸起21的表面硬度,具體的,凸起21的外表面和扁槽11的內表面均具有滲碳淬火處理層。當然,也可通過其他熱處理的方式增強扁槽11和凸起21的表面強度,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地限定。
[0040]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包括主動軸(I)和與所述主動軸(I)相連的從動軸(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軸(I)和所述從動軸(2),其中一者的端面設置有扁槽(11),且所述扁槽(11)的中心線與所述從動軸(2)或者所述主動軸(I)的軸線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扁槽(11)相配合的凸起(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槽(11)具有底壁和兩組相對的側壁,其中,四個所述側壁均與所述底壁相連,每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均為平面且相互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槽(11)具有底壁和兩組相對的側壁,其中,四個所述側壁均與所述底壁相連,一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均為平面且相互平行,另一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均為圓弧面,且該組相對的兩個所述側壁向相互遠離的方向凸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設置于所述從動軸(2)上,所述扁槽(11)設置于所述主動軸(I)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軸(2)包括:從動軸主體(23),與所述從動軸主體(23)相連的軸肩段(22),與所述軸肩段(22)相連的凸起(21);其中,所述從動軸主體(23)的外徑小于所述軸肩段(22)的外徑,所述凸起(21)沿所述從動軸(2)徑向的長度小于所述軸肩段(22)的外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沿所述從動軸(2)徑向的長度大于所述從動軸主體(23)的外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與所述扁槽(11)過渡配合或者間隙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槽(11)的數目為一個,所述扁槽(11)的中心線與所述從動軸(2)或者所述主動軸(I)的軸線共線平行;所述凸起(21)的數目與所述扁槽(11)的數目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槽(11)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所述扁槽(11)關于所述從動軸(2)或者所述主動軸(I)的軸線對稱;所述凸起(21)的數目與所述扁槽(11)的數目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軸向扭矩傳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的外表面和所述扁槽(11)的內表面均具有滲碳淬火處理層。
【文檔編號】F16D1/10GK203516489SQ201320595285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李存輝, 熊濤, 張剛, 石兆軍 申請人:上海索達傳動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