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防松螺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防松螺母,該螺母在非承載端最后1~3牙內螺紋處加工有1~3個凹槽,每一牙內螺紋處加工一個凹槽,凹槽內嵌入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圈,彈性圈的內側面上設有3個以上均勻分布的凸起,彈性圈與相配合的螺栓外螺紋形成過盈配合。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質量輕、拆裝方便,適用范圍廣,能有效的減少因震動而出現(xiàn)的螺母松動,提高螺母防松的可靠性,尤其適用于航天、航空等領域。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防松螺母【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母,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防松螺母。
【背景技術】:
[0002]傳統(tǒng)的螺紋緊固件,一般都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零件(或構件)緊固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來起到鎖緊作用的。在螺紋聯(lián)接中,螺紋牙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在橫向載荷(變載、振動、沖擊)的作用下,螺母和螺栓之間會產生不同頻率的振動,使得螺紋副的摩擦系數(shù)急劇下降,甚至消失,最終 導致螺母回轉、松動。傳統(tǒng)的防松方法有摩擦防松、機械防松、破壞螺旋副防松,這些傳統(tǒng)的螺紋防松方式存在如下不足:(I)使螺紋緊固件的安裝拆卸比較困難;(2)加大了螺栓的整體尺寸和整體重量,從而影響到機器整體的質量,這對于航天等精密設備至關重要。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質量輕且拆裝方便的新型防松螺母。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新型防松螺母,具有內螺紋,在螺母非承載端的最后I~3牙內螺紋處加工有I~3個凹槽,每一牙內螺紋處加工一個凹槽,凹槽內嵌入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圈,彈性圈的內側面上設有3個以上均勻分布的凸起,彈性圈與相配合的螺栓外螺紋形成過盈配合,所述螺母非承載端是指螺母不與被連接件相接觸的一端。
[0005]進一步地,螺母內螺紋的牙間距自螺母的承載端向另一端逐漸減小。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螺母最后I~3牙內螺紋處嵌入彈性圈,并使彈性圈與相配合的螺栓外螺紋形成過盈配合,可在螺栓、螺母之間產生恒定的摩擦力,從而能有效的減少因震動而出現(xiàn)的螺母松動,提高螺母防松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質量輕、拆裝方便,適用范圍廣,尤其適用于航天、航空等領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采用一個彈性圈的結構及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中彈性圈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3為圖1中I處的放大圖。
[0010]圖4為本實用新型采用二個彈性圈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I一螺栓2—彈性圈3—螺母4一被連接件201—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0013]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螺母在非承載端(即不與被連接件4相接觸的一端)的最后I牙內螺紋處加工有I個凹槽,凹槽的外徑略大于內螺紋的外徑,凹槽內嵌入有彈性圈2,彈性圈2由具有一定彈性和強度的材料制成,在彈性圈2的內側面上設有4個均勻分布的凸起201。本實用新型螺母3與螺栓I的裝配過程與普通螺母與螺栓的裝配過程相同,當裝配好后,彈性圈2與相配合的螺栓I的外螺紋形成過盈配合,其上的凸起201與螺栓外螺紋擠壓能提供較大的摩擦力,從而在受到激震力的作用時能阻礙螺母松動,并且由于彈性圈2具有彈性,還能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
[0014]本實施例中,螺母3的內螺紋牙間距自螺母3的承載端向另一端逐漸減小,與之配合的螺栓I上的外螺紋的螺距及牙間距則相等,該結構可實現(xiàn)螺紋工作時載荷的削峰和每圈螺紋的均載。
[0015]當螺母3使用于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時,為了增加螺母3防松的可靠性,在不影響螺母整體受力的情況下,可考慮采用2個彈性圈2(如圖4所示),甚至3個彈性圈2,彈性圈2上的凸起201的個數(shù)也可適當增加。本實用新型螺母3的內螺紋也可采用普通螺紋,即螺距及牙間距相等的螺紋。
[001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使用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若干變型及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防松螺母,具有內螺紋,其特征在于:在螺母非承載端的最后I?3牙內螺紋處加工有I?3個凹槽,每一牙內螺紋處加工一個凹槽,凹槽內嵌入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圈,彈性圈的內側面上設有3個以上均勻分布的凸起,彈性圈與相配合的螺栓外螺紋形成過盈配合,所述螺母非承載端是指螺母不與被連接件相接觸的一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內螺紋的牙間距自螺母的承載端向另一端逐漸減小。
【文檔編號】F16B39/26GK203743168SQ201320854154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王念偉, 董萬福, 李倩, 聶志萍 申請人:成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