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及制動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包括:缸體,設有第一穴,且缸體設有第一油腔接口、第二油腔接口和回油接口;端蓋,設置在第一穴外端;第一活塞,設置在第一穴內(nèi),且第一活塞和端蓋之間設有第一彈簧,第一活塞與第一穴的底部之間形成第一油腔,第一油腔與第一油腔接口連通;第一活塞設有第二穴,第二穴內(nèi)設置第二活塞;第二彈簧,設置在第二活塞與第二穴的底部之間,第二活塞與第二穴的頂部之間形成第二油腔;芯管,設置在缸體內(nèi),且芯管的一端連通第二油腔,另一端連通第二油腔接口;回油接口在第一活塞往外運動到預定位置時與第一油腔連通。本發(fā)明還公開了制動系統(tǒng)。本發(fā)明既達到制動的目的又達到防抱死的目的。
【專利說明】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及制動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及制動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安全行駛要求越來越高,而制動性能的好壞是行車安全的重要依據(jù)。尤其是在機動車速度快、自重大的情況下,制動慣性對安全行駛影響越來越多,如何減少和優(yōu)化制動慣性對機動車制動的影響,是機動車行業(yè)所有人員在孜孜不倦解決的問題。
[0003]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ABS (Ant-11ckBrakeSystem,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可以減少或優(yōu)化制動慣性對機動車制動的影響,但是現(xiàn)有的ABS由于其結(jié)構(gòu)復雜、安全系數(shù)低、造價高,因此使得現(xiàn)有的ABS無法大規(guī)模推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防抱死行車制動輪缸及制動系統(tǒng),使行車更加安全,故障率更低、布置更方便。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為:
[0006]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包括缸體、芯管、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
一彈簧、第二彈簧、端蓋;其中,
[0007]所述缸體設有第一穴,且所述缸體上設有第一油腔接口、第二油腔接口和回油接口,所述端蓋設置在所述第一穴外端;
[0008]所述第一活塞設置在所述第一穴內(nèi),且所述第一活塞底部和所述端蓋的底部之間設有所述第一彈簧,所述第一活塞的底部與所述第一穴的底部之間還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接口 一端連通所述第一油腔,另一端連接腳制動閥;通過所述腳制動閥控制由第一油腔接口流入第一油腔的油量;
[0009]所述第一活塞設有第二穴,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穴內(nèi),且所述第二活塞與所述第二穴的頂部之間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活塞的底部與所述第二穴的底部之間還設有所述第二彈簧;
[0010]所述芯管設置在所述缸體內(nèi),且所述芯管的一端連通手動制動閥,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油腔接口并連通第二油腔,通過所述手制動閥控制由芯管流入第二油腔的油量;
[0011]所述回油接口在所述第一油腔的壓力增大并推動所述第一活塞往外運動到預定位置時與所述第一油腔連通。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活塞上設有供所述芯管穿過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活塞上設有供芯管穿過的第二穿孔及第二油腔進油通道,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分別與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二油腔連通;所述芯管由所述第二油腔接口插入,并穿過第一活塞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穿孔以及第二油腔進油通道,以將液壓油輸送至所述第二油腔內(nèi)。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活塞包括分體設置的第一活塞體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體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cè)面,與所述第一穴的底部抵接的一側(cè)面為第一側(cè)面,另一側(cè)面為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上設有所述供芯管穿過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處設有密封裝置;所述第一活塞桿包括套筒及套筒邊緣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第一活塞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活塞體內(nèi)設有所述第二穴,且所述第二穴由所述第一活塞體內(nèi)垂直向第二側(cè)面延伸的收容空間和套筒組成。
[0014]優(yōu)選地,所以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還包括若干密封裝置,所述第一活塞體與所述第一穴接觸的外側(cè)壁上設有密封槽,以收容密封裝置,且所述第一活塞體與所述第一活塞桿連接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穴內(nèi)部接觸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活塞桿接觸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
[0015]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活塞設有第二活塞體及第二活塞桿,且該第二活塞體收容在所述第一活塞體內(nèi),第二活塞桿收容在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套筒內(nèi);所述第二活塞體上設有供芯管穿過的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所述第二穿孔與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連通,且所述第二穿孔處設有密封裝置。
[0016]優(yōu)選地,所述液壓防抱死制動 輪缸還包括密封裝置,所述第二活塞體和第二活塞桿的外側(cè)壁上均設有密封槽,以收容密封裝置。
[0017]優(yōu)選地,所述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還包括壓蓋,所述壓蓋設置在端蓋的外端,并與所述缸體固定連接。
[001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和/或第二彈簧為蝶簧。
[0019]優(yōu)選地,所述缸體包括一個第一穴、兩個第一穴或者三個以上第一穴,且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彈簧、第二彈簧、端蓋的數(shù)量與所述缸體的第一穴的數(shù)量相等;當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一穴的數(shù)量為多個時,所述芯管插入所述缸體后將分成多個通路,且每個通路對應連通所述第二油腔。
[0020]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制動系統(tǒng),包括油箱、油泵、制動鼓和制動蹄,還包括如上述結(jié)構(gòu)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所述液壓油從油箱經(jīng)油泵、管路通過腳制動閥、手制動閥與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連通、切斷;所述制動蹄設置制動鼓的內(nèi)側(cè),且制動蹄在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帶動下,與制動鼓抵接或分離。
[0021]采用本發(fā)明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當液壓油從油箱經(jīng)油泵、管路、缸體的第一油腔接口、第二油腔接口進入安裝、調(diào)試好的液壓防抱死行車制動輪缸中時:
[0022]I〇當手制動閥和腳制動閥都關閉時,第一活塞在第一彈簧的壓力下貼近缸體的第一穴的底部,第二活塞在第二彈簧的壓力下外伸,使制動蹄和制動鼓處于緊密結(jié)合狀態(tài),車輛處于制動。
[0023]②需要解除駐車制動時,通過手制動閥控制液壓油經(jīng)第二油腔接口、芯管進入第二油腔,第二活塞壓迫第二彈簧向第二穴底部運行,帶動制動蹄和制動鼓分離,解除車輛駐車制動,車輛可以行駛。
[0024]3〇車輛行駛過程中需要制動時,操縱腳制動閥,使得液壓油經(jīng)第一油腔接口進入第一油腔,此時第一油腔中的液壓油壓迫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壓迫第一彈簧彈力往外伸,使制動蹄壓緊制動鼓,達到制動的目的;第一油腔內(nèi)的液壓油的壓力越大則壓迫第一活塞外伸越多,制動力就越大。
[0025]4〇當腳制動閥減小第一油腔中的液壓油的壓力時,第一彈簧彈力釋放,進而推動第一活塞回縮,并帶動制動蹄離開制動鼓,達到減輕或解除制動的目的。
[0026]5〇當腳制動閥持續(xù)增大第一油腔壓力時,第一活塞持續(xù)被壓迫,且該第一活塞壓迫第一彈簧并使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外伸,當?shù)谝换钊\行到預定位置(即最大制動力)時第一油腔和回油接口連通,高壓油經(jīng)回油接口回流至油箱,油腔壓力降低。當?shù)谝挥颓粔毫π∮诘谝粡椈傻膹椓r,第一彈簧壓縮第一活塞回縮,封死回油接口,然后第一油腔壓力又持續(xù)增大并推動活塞再次運行到預定位置時第一油腔和回油接口又接通,如此循環(huán)往復帶動制動蹄和制動鼓不斷的分離和結(jié)合達到即制動又防抱死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a是本發(fā)明制動系統(tǒng)中制動輪缸與制動蹄、制動鼓一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8]圖1b是本發(fā)明制動系統(tǒng)中制動輪缸與制動蹄、制動鼓另一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9]圖2是本發(fā)明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俯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0]圖3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沿A-A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1]圖4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缸體沿A-A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2]圖5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缸體沿B-B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3]圖6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缸體沿C-C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4]圖7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沿B-B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5]圖8是圖3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第一活塞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6]圖9是圖3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第二活塞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7]圖10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沿C-C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以下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9]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本發(fā)明制動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該制動系統(tǒng)包括:油箱、油泵、腳控制閥、手控制閥、管路、制動蹄、制動鼓以及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中油箱中裝有液壓油,油箱通過油泵、管路流入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中。通過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制動作用,可以實現(xiàn)制動蹄與制動鼓的制動或解除制動,從而既能達到制動目的,又能達到防抱死的目的。如圖1a及圖1b所示,制動蹄300位于制動鼓200的內(nèi)側(cè),且制動蹄300在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100的推動下,與制動鼓 200抵接或分離,從而實現(xiàn)制動或解除制動。
[0040]如圖2至圖3所示,圖2是本發(fā)明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俯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是圖2中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沿A-A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了方便后續(xù)的結(jié)構(gòu)描述,在此定義圖3中的X軸負方向為頂,X軸正方向為底。該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包括:缸體10、芯管20、第一活塞30、第二活塞40、第一彈簧50、第二彈簧60、端蓋70。其中,第一活塞30收容在所述缸體10內(nèi),且第一活塞30相對缸體10沿圖3中X軸方向運動。第二活塞40收容在第一活塞30內(nèi),且第二活塞40相對于第一活塞30沿圖3中的X軸方向運動。所述端蓋70設置在缸體10外端,可以限制第一活塞30和第二活塞40的運動行程。所述第一彈簧50設置在第一活塞30與端蓋70之間,所述第二彈簧60設置在第二穴34的底部與第二活塞40的底部之間。所述壓蓋80位于端蓋70外端,且所述壓蓋80和所述缸體10固定連接。[0041]結(jié)合圖4至圖6所示,所述缸體10設有第一穴11,且所述缸體10上設有第一油腔進油口 12、第二油腔進油口 13和回油接口 14。本實施例中,該缸體10設有兩個第一穴11,且該兩個第一穴11對稱設置。當然,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缸體還可以設置一個第一穴,也可以設置三個以上的第一穴。對應地,所述第一活塞30、第二活塞40、第一彈簧50、第二彈簧60、端蓋70的數(shù)量與所述缸體10設置的第一穴11、所述第一活塞30設置的第二穴的數(shù)量相等。
[0042]結(jié)合圖7及圖8所示,所述第一活塞30設置在所述缸體10的第一穴11內(nèi),包括分體設置的第一活塞體31和第一活塞桿32,所述第一活塞體31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cè)面,且與第一穴11的底部抵接的一側(cè)面為第一側(cè)面,另一側(cè)面則為第二側(cè)面。第一側(cè)面上設有貫穿第一側(cè)面的第一穿孔311。該第一穴11的頂部與第一活塞體31的第一側(cè)面之間形成的空間為第一油腔33。第一穴11的內(nèi)徑大小與所述第一活塞體31的外徑大小基本相等。缸體10的第一油腔接口 11 一端與所述第一油腔連通,另一端連接腳制動閥(圖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活塞桿32包括套筒321及套筒321邊緣延伸的固定部322,所述固定部322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活塞體31的第二側(cè)面固定連接。第一活塞30設有以收容第二活塞40的第二穴34,且該第二穴34由第一活塞體31上的收容空間與第一活塞桿32的套筒321共同組成。如圖5所示,可以將油箱中的液壓油由第一油腔接口 12輸入至第一油腔33內(nèi),且通過腳制動閥的控制,可以實現(xiàn)輸入至第一油腔33內(nèi)的液壓油量的控制。
[0043]結(jié)合圖9及、圖3及圖7所示,所述第二活塞40設置在所述第一活塞30的第二穴34內(nèi)。該第二活塞40設有一體設置的第二活塞體41及第二活塞桿42,且該第二活塞體41收容在第一活塞體31的收容空間內(nèi),第二活塞桿42收容在所述第一活塞桿32的套筒321內(nèi)。第二活塞40的第二活塞體41的頂部與第二穴34的頂部形成的空間為第二油腔43。所述第二活塞體41上設有供芯管穿過的第二穿孔411及第二油腔進油通道412,且所述第二穿孔411與第二油腔進油通道412連通,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412與所述第二油腔43連通。且第二活塞桿42內(nèi)設有與所述制動蹄300連接的連接裝置44。
[0044]所述芯管20設置在所述缸體10內(nèi),且所述芯管20的一端穿過第二油腔進油口13、第一活塞30的穿孔311及第二活塞40的第二油腔的進油通道411的一路或多路與第二油腔43連通,另一路端通過第二油腔接口 13連接手制動閥(圖中未示出)。通過手制動閥的控制可以實現(xiàn)將液壓油輸入芯管中,進而由芯管20輸入第二油腔43中。若第二油腔43設有多個,則芯管20穿入缸體10的一端將分成多路,對應將液壓油輸入第二油腔43內(nèi)。
[0045]結(jié)合圖10及圖6所示,回油接口 14將設置在缸體10的合適位置,以在由第一油腔接口 12進入第一油腔33中的液壓油的壓力持續(xù)增大,并推動第一活塞30沿X軸正方向移動到預定位置時,回油接口 14將于第一油腔33連通,從而使得第一油腔33內(nèi)的液壓油可以通過回油接口 14返回至油箱。
[0046]安裝上述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時,先將芯管20安裝在缸體10內(nèi),然后再將第一活塞30的第一活塞體31收容在缸體10的第一穴11內(nèi),將第二活塞40的第二活塞體41收容在第一活塞體31的第二穴34內(nèi),而且所述第二活塞體41與第一活塞30的第一穴11底部之間設有第二彈簧60。然后再將第一活塞30的第一活塞桿32套合在所述第二活塞40的第二活塞桿42上,而且將第一活塞30的第一活塞桿32的固定部322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活塞體31的第二側(cè)面固定連接。最后再將端蓋70壓持著所述第一活塞桿32,且所述端蓋70與第一活塞桿32的固定部322之間設有第一彈簧50。
[0047]進一步地,上述第一彈簧50和/或第二彈簧60優(yōu)選為蝶簧,當然還可以為其他具有同等作用的彈性部件,在此并不限定。
[0048]采用上述結(jié)構(gòu)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當液壓油從油箱經(jīng)油泵、管路、缸體的第一油腔接口、第二油腔接口進入安裝、調(diào)試好的液壓防抱死行車制動輪缸中時:
[0049]I〇當手制動閥和腳制動閥都關閉時,第一活塞30在第一彈簧50的壓力下貼近缸體10的第一穴11的底部,第二活塞40在第二彈簧60的壓力下外伸,使制動蹄300和制動鼓200處于緊密結(jié)合狀態(tài),車輛處于制動。
[0050]②如圖3所示,以圖3中缸體10右半結(jié)構(gòu)的運動過程為例。在手制動閥的控制下,液壓油經(jīng)第二油腔接口 13進入缸體10內(nèi),并通過缸體10內(nèi)的芯管進入第二油腔43內(nèi)。隨著第二油腔43中液壓油的壓力增大,第二活塞40將壓迫第二彈簧60并推動第一活塞30沿X軸負方向移動,從而帶動制動蹄300和制動鼓200分離,解除車輛駐車制動,車輛可以行駛。
[0051]③如圖8所示,以圖8中缸體10左半結(jié)構(gòu)的運動過程為例。車輛行駛過程中,在腳制動閥的控制下,液壓 油經(jīng)第一油腔接口 12進入第一油腔33中,此時第一油腔33中的液壓油將壓迫第一活塞30,從而第一活塞30壓迫第一彈簧50壓力并往外伸,使制動蹄300壓緊制動鼓200,達到制動的目的。第一油腔33內(nèi)的液壓油的壓力越大則壓迫第一活塞30外伸越多,制動力就越大。
[0052]④當控制腳制動閥,以減小第一油腔33內(nèi)的壓力時,第一彈簧50恢復彈力,進而推動弟一活塞30回縮,并帶動制動蹄300尚開制動鼓200,達到解除制動的目的。
[0053]⑤如圖10所示,當控制腳制動閥,以持續(xù)增大第一油腔33內(nèi)的壓力時,第一活塞30繼續(xù)壓迫第一彈簧50并往外伸,此時帶動制動蹄300以最大力量壓緊制動鼓200的位置,而且第一油腔33將和回油接口 14連通,高壓油將經(jīng)回油接口 14回流至油箱,第一油腔33內(nèi)的壓力降低。當?shù)谝挥颓?3內(nèi)的壓力小于第一彈簧60的彈力時,第一彈簧60將壓縮第一活塞30回縮,第一活塞30則帶動制動蹄300和制動鼓200分離,第一活塞30回縮封死回油接口 14,第一油腔33內(nèi)的壓力又開始增大,再推動第一活塞30往外伸。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實現(xiàn)制動和解除制動的不斷重復,既達到制動的目的又達到防抱死的目的。
[0054]進一步地,上述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端蓋70上還設有壓蓋80,該壓蓋80設置在端蓋70外端,并與所述缸體10固定連接。
[0055]進一步地,上述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還設有若干密封裝置,以加強制動輪缸內(nèi)液壓油的密封性,防止液壓油泄漏。具體為:
[0056]如圖7和圖3所示,第一活塞體31的外側(cè)壁上設有密封槽312,該密封槽312內(nèi)收容有密封裝置90a,該密封裝置90a使得第一活塞體31在第一穴內(nèi)滑動時,防止第一油腔33內(nèi)的液壓油泄漏。同時第一活塞體31與第一活塞桿32連接的位置處也設有密封裝置90e,以防止第二油腔43內(nèi)的液壓油泄漏。第一穿孔311內(nèi)設有密封裝置90f。
[0057]如圖9和圖3所示,第二活塞體41的外側(cè)壁上設有密封槽413,第二活塞桿42的外側(cè)壁上也設有密封槽421。該密封槽413和密封槽421分別用于收容密封裝置90c、90d。該密封裝置90c使得第二活塞40在第一活塞30的第二穴34內(nèi)滑動時,防止第一油腔33內(nèi)的液壓油泄漏。密封裝置90d使得第二活塞40在第一活塞30的第二穴34內(nèi)滑動時,防止第二油腔43內(nèi)的液壓油泄漏。所述第二穿孔411設有密封裝置90h。
[0058]如圖3所示,端蓋70位于缸體10的第一穴11的外端,且該端蓋70與第一穴11的內(nèi)壁接觸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90f,端蓋70與所述第一活塞桿32的外側(cè)壁接觸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90b,該密封裝置90b和密封裝置90f使得第一活塞30在第一穴11內(nèi)滑動時,再次防止第一油腔33的油泄漏。
[0059]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密封裝置為任何可以起到密封作用的物體或部件,在此并不限定。本實施例中,該密封裝置優(yōu)選為密封圈。
[006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芯管、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彈簧、第二彈簧、端蓋;其中, 所述缸體設有第一穴,且所述缸體上設有第一油腔接口、第二油腔接口和回油接口,所述端蓋設置在所述第一穴外端; 所述第一活塞設置在所述第一穴內(nèi),且所述第一活塞底部和所述端蓋的底部之間設有所述第一彈簧,所述第一活塞的底部與所述第一穴的底部之間還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接口一端連通所述第一油腔,另一端連接腳制動閥;通過所述腳制動閥控制由第一油腔接口流入第一油腔的油量; 所述第一活塞設有第二穴,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穴內(nèi),且所述第二活塞與所述第二穴的頂部之間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活塞的底部與所述第二穴的底部之間還設有所述第二彈簧; 所述芯管設置在所述缸體內(nèi),且所述芯管的一端連通手動制動閥,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油腔接口并連通第二油腔,通過所述手制動閥控制由芯管流入第二油腔的油量; 所述回油接口在所述第一油腔的壓力增大并推動所述第一活塞往外運動到預定位置時與所述第一油腔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上設有供所述芯管穿過 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活塞上設有供芯管穿過的第二穿孔及第二油腔進油通道,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分別與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二油腔連通;所述芯管由所述第二油腔接口接入,并穿過第一活塞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穿孔以及第二油腔進油通道,以使液壓油進、出所述第二油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包括分體設置的第一活塞體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體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cè)面,與所述第一穴的底部抵接的一側(cè)面為第一側(cè)面,另一側(cè)面為第二側(cè)面,所述第一側(cè)面上設有所述供芯管穿過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處設有密封裝置;所述第一活塞桿包括套筒及套筒邊緣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第一活塞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活塞體內(nèi)設有所述第二穴,且所述第二穴由所述第一活塞體內(nèi)垂直向第二側(cè)面延伸的收容空間和套筒組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密封裝置,所述第一活塞體與所述第一穴接觸的外側(cè)壁上設有密封槽,以收容密封裝置;所述第一活塞體與所述第一活塞桿連接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穴內(nèi)壁接觸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活塞桿接觸的位置設有密封裝置。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設有第二活塞體及第二活塞桿,且該第二活塞體收容在所述第一活塞體內(nèi),第二活塞桿收容在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套筒內(nèi);所述第二活塞體上設有供芯管穿過的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所述第二穿孔與所述第二油腔進油通道連通,且所述第二穿孔處設有密封裝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裝置,所述第二活塞體和第二活塞桿的外側(cè)壁上均設有密封槽,以收容密封裝置。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蓋,所述壓蓋設置在端蓋的外端,并與所述缸體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和/或第二彈簧均為蝶簧。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包括一個第一穴、兩個第一穴或者三個以上第一穴,且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彈簧、第二彈簧、端蓋的數(shù)量與所述缸體的第一穴的數(shù)量相等;當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一穴的數(shù)量為多個時,所述芯管接入所述缸體后將分成多個通路,且每個通路對應連通所述第二油腔。
10.一種制動系統(tǒng),包括油箱、油泵、制動鼓和制動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所述液壓油從油箱經(jīng)油泵、管路通過腳制動閥、手制動閥與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連通、切斷;所述制動蹄設置制動鼓的內(nèi)側(cè),且制動蹄在液壓防抱死制動輪缸的 帶動下,與制動鼓抵接或分離。
【文檔編號】F16D125/08GK103994163SQ201410213110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20日
【發(fā)明者】吳茂庭 申請人:山東海工機械有限公司, 吳茂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