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彈簧避震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摩托車彈簧避震器。
背景技術:
摩托車在我們日常使用中較為廣泛,可以為我們的出行提供方便,由于摩托車是由兩個輪子行駛的,在騎行過程中遇到路面不平的情況就比較的顛簸,需要用到彈簧避震器,目前,摩托車、汽車安裝使用的避震彈簧的彈簧鋼線的線圈距離都是一樣,其避震效果不能隨著載重以及路況的變化情況做調整,避震效果或太軟、或太硬,無法滿足消費者對舒適性的要求,對于消費者的體驗帶來不好的影響,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種摩托車彈簧避震器,用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彈簧避震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彈簧避震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上下兩端設有開口,所述殼體的上下兩端通過開口均安裝有推桿,所述推桿遠離殼體的一端均設有軸套,所述推桿位于殼體內的一端分別設有上推板和下推板,所述上推板和下推板的中部設有主避震彈簧,所述主避震彈簧的外側包裹有主活塞連接桿,所述主活塞連接桿的兩側均設有第一避震彈簧,所述第一避震彈簧的外側包裹有輔助活塞連接桿,且輔助活塞連接桿安裝在上推板和下推板之間,所述上推板的上端和下推板的下端均設有第二避震彈簧。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避震彈簧數(shù)量不少于四個,且第二避震彈簧沿著上推板邊緣周向等距離間隔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主避震彈簧、第一避震彈簧和第二避震彈簧內均設有伸縮固定桿。
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為圓柱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多層彈簧避震器以及兩個活塞式的推板,有效的適應了不同路面的路況,主避震彈簧的彈簧鋼線上細下粗可以使得該裝置能承受較大重量和顛簸的路況,獲得很好地緩沖效果,從而讓乘坐者更加舒適,該裝置結構牢固,安全性高,避震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軸套、2推桿、3殼體、4第二避震彈簧、5上推板、6第一避震彈簧、7主活塞連接桿、8主避震彈簧、9輔助活塞連接桿、10下推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彈簧避震器,包括殼體3,殼體3為圓柱形,殼體3的上下兩端設有開口,殼體3的上下兩端通過開口均安裝有推桿2,推桿2通過開口進行上下活動,推桿2遠離殼體3的一端均設有軸套1,推桿2位于殼體3內的一端分別設有上推板5和下推板10,上推板5和下推板10的中部設有主避震彈簧8,主避震彈簧8的外側套接多層彈簧,且主避震彈簧8的彈簧鋼線上細下粗,可以使得該裝置能承受較大重量和顛簸的路況,獲得很好地緩沖效果,從而讓乘坐者更加舒適,主避震彈簧8的外側包裹有主活塞連接桿7,主活塞連接桿7的兩側均設有第一避震彈簧6,第一避震彈簧6的外側包裹有輔助活塞連接桿9,且輔助活塞連接桿9安裝在上推板5和下推板10之間,上推板5的上端和下推板10的下端均設有第二避震彈簧4,通過第二避震彈簧4可以對摩托車起到很好的減震效果,第二避震彈簧4數(shù)量不少于四個,且第二避震彈簧4沿著上推板5邊緣周向等距離間隔設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