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液力耦合器。
背景技術(shù):
液力耦合器在內(nèi)部具有葉輪以及渦輪,并通過內(nèi)部的工作油傳遞扭矩。葉輪固定于來自發(fā)動機的扭矩所輸入的前蓋。渦輪在流體室內(nèi)與葉輪相向地配置。當葉輪旋轉(zhuǎn)時,工作油從葉輪流向渦輪,使渦輪旋轉(zhuǎn),從而輸出扭矩。
鎖定裝置配置于渦輪與前蓋之間。鎖定裝置通過將渦輪與前蓋機械式地連結(jié),從而從前蓋向渦輪直接傳遞扭矩。
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液力變矩器為了縮小其尺寸,省略了鎖定裝置的設(shè)置。其結(jié)果,能夠縮小該液力變矩器在軸向上的尺寸。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0230385號說明書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上述專利文獻1的液力變矩器取代省略鎖定裝置而具有能夠在軸向上移動的渦輪。而且,該液力變矩器在渦輪與葉輪之間具有摩擦件,以便渦輪與葉輪摩擦卡合。通過使渦輪向葉輪側(cè)移動,使渦輪與葉輪經(jīng)由摩擦件而摩擦卡合,從而能夠?qū)碜园l(fā)動機的扭矩直接傳遞到渦輪、即進行鎖定。
然而,在一般的鎖定裝置中,通過使渦輪向前蓋側(cè)移動而進行鎖定。與此相對,在專利文獻1的液力變矩器中,使渦輪向葉輪側(cè)、即與前蓋相反的一側(cè)移動,由此進行鎖定。因此,存在專利文獻1的液力變矩器中的為了鎖定而供給的工作油的供給方向與一般的液力變矩器不同這一問題。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無需變更鎖定時的工作流體的供給方向、就能夠?qū)崿F(xiàn)小型化的液力耦合器。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某一方面的液力耦合器能夠繞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該液力耦合器具備前蓋、輸出軸部件、活塞、離合器、葉輪、以及渦輪。前蓋被輸入扭矩。輸出軸部件能夠繞旋轉(zhuǎn)軸旋轉(zhuǎn)。輸出軸部件輸出扭矩?;钊С性谳敵鲚S部件?;钊谳敵鲚S部件上能夠沿軸向滑動?;钊貜较蜓由臁kx合器配置于前蓋與活塞之間。葉輪具有葉輪殼及葉輪片。葉輪殼固定于前蓋。葉輪片安裝于葉輪殼。渦輪具有渦輪殼、渦輪片、以及連接部。渦輪殼與葉輪相向地配置。渦輪片安裝于渦輪殼。連接部將活塞與渦輪殼以能夠一體旋轉(zhuǎn)的方式連接。
根據(jù)該構(gòu)成,通過使活塞向前蓋側(cè)移動,使得活塞與前蓋經(jīng)由離合器而卡合。其結(jié)果,來自前蓋的扭矩經(jīng)由離合器直接向活塞傳遞。這樣,在本申請發(fā)明的液力耦合器中,在鎖定時,活塞向前蓋側(cè)移動,因此工作流體的供給方向與一般的液力耦合器的情況相同。
另外,渦輪殼經(jīng)由連接部連接于活塞。即,由于渦輪殼經(jīng)由活塞支承于輸出軸部件,因此無需在渦輪殼的徑向內(nèi)側(cè)設(shè)置用于支承渦輪殼的部件。因此,能夠?qū)⒁毫︸詈掀鞯某叽缈s小渦輪殼的徑向內(nèi)側(cè)的空間的大小。
優(yōu)選的是,渦輪殼的內(nèi)周面在徑向上位于從軸部件離開的位置。即,渦輪殼未被輸出軸部件在徑向、軸向、以及旋轉(zhuǎn)方向上進行保持。
優(yōu)選的是,液力耦合器還具備減振機構(gòu)。減振機構(gòu)將渦輪與所述輸出軸部件、或者活塞與輸出軸部件以能夠相對旋轉(zhuǎn)的方式連結(jié)。
優(yōu)選的是,減振機構(gòu)具有保持部件和彈性部件。保持部件沿徑向延伸。保持部件與輸出軸部件一體旋轉(zhuǎn)。彈性部件保持于保持部件。
優(yōu)選的是,減振機構(gòu)還具有支承部。支承部在軸向上支承渦輪。
優(yōu)選的是,支承部在軸向上與保持部件隔開間隔地配置。渦輪具有鉤掛部。鉤掛部從渦輪殼延伸。鉤掛部配置于支承部與保持部件之間。
優(yōu)選的是,渦輪還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與彈性部件卡合。
優(yōu)選的是,活塞具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與彈性部件卡合。
優(yōu)選的是,連接部將活塞與渦輪殼以能夠在軸向上相對移動的方式連接。根據(jù)該構(gòu)成,在鎖定時,能夠不移動渦輪殼而僅使活塞移動。
優(yōu)選的是,連接部將活塞與渦輪殼以在軸向上不能相對移動的方式連接。
優(yōu)選的是,連接部與活塞及渦輪殼一體形成。
優(yōu)選的是,離合器是安裝于活塞的摩擦件。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力耦合器,無需變更鎖定時的工作流體的供給方向,就能夠?qū)崿F(xiàn)小型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2是變形例1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3是變形例1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4是變形例1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5是變形例2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6是變形例2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7是變形例3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8是變形例4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9是變形例5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圖10是變形例6的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作為本發(fā)明的液力耦合器的實施方式的液力變矩器100進行說明。圖1是液力變矩器的概略圖。在以下的說明中,“軸向”的意思是液力變矩器100的旋轉(zhuǎn)軸o所延伸的方向。另外,徑向的意思是以旋轉(zhuǎn)軸o為中心的圓的徑向。另外,周向的意思是以旋轉(zhuǎn)軸o為中心的圓的周向。圖1的左右方向和“軸向”意思相同。此外,雖然未圖示,在圖1的左側(cè)配置有發(fā)動機,在圖1的右側(cè)配置有變速器。
如圖1所示,液力變矩器100能夠以旋轉(zhuǎn)軸o為中心旋轉(zhuǎn)。該液力變矩器100具備前蓋1、輸出軸部件2、活塞3、離合器4、葉輪5、以及渦輪6。另外,液力變矩器100還具備定子7以及減振機構(gòu)8。
前蓋1被輸入來自發(fā)動機的扭矩。詳細地說,前蓋1具有圓板部11和第一筒狀部12。第一筒狀部12從圓板部11的外周端部向變速器側(cè)延伸。
輸出軸部件2能夠繞旋轉(zhuǎn)軸o旋轉(zhuǎn)。輸出軸部件2輸出扭矩。詳細地說,輸出軸部件2將來自發(fā)動機的扭矩向變速器輸出。此外,在未鎖定時,輸出軸部件2將按照前蓋1、葉輪5、渦輪6、減振機構(gòu)8的順序傳遞的扭矩向變速器輸出。在鎖定時,輸出軸部件2將按照前蓋1、活塞3、渦輪6、減振機構(gòu)8的順序傳遞的扭矩向變速器輸出。
例如,輸出軸部件2是沿軸向延伸的圓筒狀。在該輸出軸部件2內(nèi)嵌合變速器側(cè)的部件(例如輸入軸部件)。由此,輸出軸部件2與變速器側(cè)的部件一體地旋轉(zhuǎn)。
活塞3從輸出軸部件2向徑向延伸。詳細地說,活塞3從輸出軸部件2向徑向的外側(cè)延伸?;钊?延伸至前蓋1的第一筒狀部12的附近。
活塞3支承于輸出軸部件2,活塞3能夠在輸出軸部件2上沿軸向滑動。另外,活塞3能夠與輸出軸部件2相對旋轉(zhuǎn)。詳細地說,活塞3為圓板狀,并在中央具有貫通孔311。輸出軸部件2貫通該貫通孔311。該活塞3的內(nèi)周面與輸出軸部件2接觸。
離合器4配置于前蓋1與活塞3之間。離合器4構(gòu)成為將來自前蓋1的扭矩向活塞3傳遞或者切斷。離合器4是安裝于活塞3的摩擦件41。摩擦件41安裝于活塞3的外周端部。此外,摩擦件41也可以安裝于前蓋1。在該情況下,摩擦件41與活塞3相向。
葉輪5具有葉輪殼51和多個葉輪片52。葉輪殼51固定于前蓋1。詳細地說,葉輪殼51焊接于前蓋1。
葉輪片52安裝于葉輪殼51。詳細地說,葉輪片52固定于葉輪殼51的內(nèi)側(cè)面。
渦輪6具有渦輪殼61、多個渦輪片62、以及連接部63。渦輪6與葉輪5相向地配置。
渦輪殼61與葉輪5相向地配置。渦輪殼61在中央具有開口部。渦輪殼61的內(nèi)周面65在徑向上位于離開輸出軸部件2的位置。即,渦輪殼61的內(nèi)周面65不與輸出軸部件2接觸。因此,在渦輪殼61與輸出軸部件2之間形成有空間。
渦輪殼61的徑向以及軸向的位置構(gòu)成為與輸出軸部件2完全地分離。另外,渦輪殼61的周向上的扭矩傳遞構(gòu)成為與輸出軸部件2完全地分離。
例如,渦輪殼61的內(nèi)周面65與輸出軸部件2的外周面的距離約為30mm以上。另外,渦輪殼61的內(nèi)徑例如約為輸出軸部件2的外徑的約2倍以上。此外,由于液力變矩器的大小多種多樣,因此渦輪殼61的內(nèi)周面65與輸出軸部件2的外周面的距離的上限不被特別限定。
渦輪片62安裝于渦輪殼61。詳細地說,渦輪片62固定于渦輪殼61的內(nèi)側(cè)面。
連接部63將活塞3與渦輪殼61以能夠一體旋轉(zhuǎn)的方式連接。連接部63將活塞3與渦輪殼61以不能在軸向上相對移動的方式連接。詳細地說,連接部63與活塞3以及渦輪殼61一體地形成。連接部63也可以通過焊接等固定于活塞3以及渦輪殼61。另外,活塞3、渦輪殼61、以及連接部63也可以由一個部件形成。
連接部63將活塞3的外周端部和渦輪殼61的外周端部連接。連接部63為圓筒狀,并向軸向延伸。連接部63位于比減振機構(gòu)8靠徑向外側(cè)的位置。
渦輪6還具有多個第一卡合部64。各第一卡合部64與各彈性部件82卡合。各第一卡合部64從渦輪殼61向后述的減振機構(gòu)8的各彈性部件82延伸。詳細地說,各第一卡合部64在周向上與各彈性部件82的端面接觸。各第一卡合部64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各第一卡合部64焊接于渦輪殼61。
定子7構(gòu)成為,對從渦輪6向葉輪5返回的工作油進行調(diào)整。定子7配置于葉輪5與渦輪6之間。定子7具有圓板狀的定子支架71和設(shè)于其外周面的多個片72。
定子7能夠繞旋轉(zhuǎn)軸o旋轉(zhuǎn)。詳細地說,定子7經(jīng)由軸承(省略圖示)支承于固定軸(省略圖示)。
減振機構(gòu)8將渦輪6與輸出軸部件2以能夠相對旋轉(zhuǎn)的方式連結(jié)。詳細地說,減振機構(gòu)8將渦輪6與輸出軸部件2在周向上彈性地連結(jié)。減振機構(gòu)8具有保持部件81和多個彈性部件82。
保持部件81沿徑向延伸。保持部件81與輸出軸部件2一體地旋轉(zhuǎn)。即,保持部件81固定于輸出軸部件2。例如,保持部件81通過鉚接等的緊固部件固定。此外,保持部件81也可以與輸出軸部件2利用一個部件來形成。
保持部件81具有多個第三卡合部83。各第三卡合部83與各彈性部件82卡合。詳細地說,各第三卡合部83在周向上與各彈性部件82的端面接觸。第三卡合部83的數(shù)量與第一卡合部64的數(shù)量相同。利用該各第三卡合部83與各第一卡合部64在周向上夾住各彈性部件82。
各彈性部件82保持于保持部件81。各彈性部件82例如是螺旋彈簧。此外,各彈性部件82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
接下來,對液力變矩器100的鎖定時的動作進行說明。當在液力變矩器100中鎖定時,向活塞3與葉輪殼51之間供給工作油。詳細地說,由于已在活塞3與葉輪殼51之間填充有工作油,因此通過進一步供給工作油,使得該活塞3與葉輪殼51之間的工作油的油壓上升。
若活塞3與葉輪殼51之間的工作油的油壓上升,則活塞3向前蓋1側(cè)移動。其結(jié)果,安裝于活塞3的摩擦件41與前蓋1摩擦卡合,前蓋1、活塞3、以及渦輪6一體地旋轉(zhuǎn)。即,來自前蓋1的扭矩以不經(jīng)由葉輪5為前提傳遞到渦輪6。
在解除液力變矩器100的鎖定時,向活塞3與前蓋1之間供給工作油。由此,活塞3向離開前蓋1的方向移動。其結(jié)果,安裝于活塞3的摩擦件41與前蓋1的摩擦卡合被解除。即,來自前蓋1的扭矩經(jīng)由葉輪5傳遞到渦輪6。
在上述實施方式的液力變矩器100中,鎖定或解除鎖定時的工作油的供給方向與一般的液力變矩器的情況相同。
另外,在以往的液力變矩器中,需要使渦輪殼的內(nèi)周面與輸出軸部件2接觸,以便在徑向上支承渦輪殼。與此相對,在上述實施方式的液力變矩器100中,渦輪殼61經(jīng)由連接部63以及活塞3支承于輸出軸部件2。即,渦輪殼61的內(nèi)周面65無需與輸出軸部件2接觸。因此,能夠在渦輪殼61的內(nèi)周面65與輸出軸部件2之間形成空間。因此,通過在該空間配置液力變矩器的構(gòu)成部件,能夠?qū)谠摽臻g的大小使液力變矩器小型化。
[變形例]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就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變形例1
如圖2所示,渦輪6的連接部63也可以將渦輪殼61與活塞3以能夠在軸向上相對移動的方式進行連接。例如,活塞3也可以具有活塞主體部31和第二筒狀部32。
活塞主體部31沿徑向延伸。第二筒狀部32從活塞主體部31的外周端部朝向渦輪6沿軸向延伸。優(yōu)選的是,第二筒狀部32為圓筒狀。
連接部63在周向上與第二筒狀部32卡合。因此,活塞3與渦輪6一體地旋轉(zhuǎn)。例如,第二筒狀部32與連接部63在周向上相互嚙合。
具體而言,在第二筒狀部32的外周面,沿周向隔開間隔地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突出部。另外,在連接部63的內(nèi)周面,沿周向隔開間隔地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多個槽。該第二筒狀部32的突出部和連接部63的槽相互嚙合。例如,第二筒狀部32與連接部63花鍵嵌合。
通過使該第二筒狀部32的突出部和連接部63的槽相互嚙合,使得活塞3與渦輪6一體地旋轉(zhuǎn)。另一方面,第二筒狀部32與連接部63在軸向上能夠相互滑動。因此,渦輪6與活塞3在軸向上能夠相對移動。此外,如圖3所示,連接部63的外周面和第二筒狀部32的內(nèi)周面也可以在周向上卡合。
另外,在變形例1中,如圖4所示,減振機構(gòu)8也可以具有支承部84。支承部84在軸向上支承渦輪6。支承部84在軸向上與保持部件81隔開間隔地配置。利用該保持部件81與支承部84劃分出的空間為環(huán)狀,并沿周向延伸。此外,支承部84的一部分固定于保持部件81。例如,支承部84焊接于保持部件81。
渦輪6具有鉤掛部66。鉤掛部66從渦輪殼61延伸,并配置于保持部件81與支承部84之間。此外,鉤掛部66優(yōu)選的是與保持部件81以及支承部84接觸。這樣,由于鉤掛部66配置于保持部件81與支承部84之間,因此可限制渦輪6的軸向的移動。此外,渦輪6與減振機構(gòu)8能夠相對旋轉(zhuǎn)。
變形例2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減振機構(gòu)8將渦輪6與輸出軸部件2以能夠相對旋轉(zhuǎn)的方式連結(jié),但不被特別限定。例如,減振機構(gòu)8也可以將活塞3與輸出軸部件2以能夠相對旋轉(zhuǎn)的方式連結(jié)。
詳細地說,如圖5所示,活塞3具有多個第二卡合部33。各第二卡合部33與各彈性部件82卡合。例如,各第二卡合部33在周向上與各彈性部件82的端面接觸。各第二卡合部33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利用各第二卡合部46與各第一卡合部64,在周向上夾住各彈性部件82。
各第二卡合部33從第二筒狀部32延伸。例如,各第二卡合部33焊接于第二筒狀部32。此外,如圖6所示,各第二卡合部33也可以從活塞主體部31延伸。在該情況下,各第二卡合部33例如焊接于活塞主體部31。
變形例3
如圖7所示,也可以在連接部63形成連通孔631。連通孔631在徑向上將連接部63的外側(cè)與內(nèi)側(cè)連通。連通孔631例如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工作油通過該連通孔631。
變形例4
如圖8所示,減振機構(gòu)8的保持部件81也可以通過多個板構(gòu)成。例如,如圖8所示,保持部件81具有輸出板811和兩個輸入板812。輸出板811與輸出軸部件2一體地旋轉(zhuǎn)。
輸出板811具有多個收容孔(省略圖示)。各收容孔在周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在該各收容孔中收容有彈性部件82。
各輸入板812以夾住輸出板811的狀態(tài)相互通過鉚接等而固定。各輸入板812相對于輸出板811能夠相對旋轉(zhuǎn)。另外,利用各輸入板812,劃分出收容各彈性部件82的收容空間。
各輸入板812被輸入來自活塞3或者渦輪6的扭矩。例如,一個輸入板821與活塞3或者渦輪6固定。在圖8中,一個輸入板821固定于連接部63。
變形例5
如圖9所示,減振機構(gòu)8也可以具有內(nèi)周側(cè)彈性部件82a和外周側(cè)彈性部件82b。內(nèi)周側(cè)彈性部件82a與外周側(cè)彈性部件82b彼此被串聯(lián)地連接。例如,通過中間板813將內(nèi)周側(cè)彈性部件82a與外周側(cè)彈性部件82b串聯(lián)地連接。
變形例6
如圖10所示,液力變矩器100還可以具備動態(tài)振動吸收器9。
變形例7
離合器4也可以是多板離合器。即,離合器4也可以是具有多個摩擦板的構(gòu)成。
附圖標記說明
1前蓋;2輸出軸;3活塞;4離合器;5葉輪;51葉輪殼;52葉輪片;6渦輪;61渦輪殼;62渦輪片;63連接部;64第一卡合部;65第二卡合部;66鉤掛部;8減振機構(gòu);81保持部件;82彈性部件;84支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