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機的傳動機構,具體為一種靜音棘輪機構。
背景技術:
棘輪機構,由棘輪和棘爪組成的一種單向間歇運動機構。棘輪機構常用在各種機床和自動機中間歇進給或回轉工作臺的轉位上,也常用在千斤頂上。在自行車中棘輪機構用于單向驅動,在手動絞車中棘輪機構常用以防止逆轉。棘輪機構工作時常伴有噪聲和振動,因此它的工作頻率不能過高。
棘輪機構的噪聲是由于其采用彈簧為棘爪的復位元件,棘爪在棘輪上滑動沖擊棘輪產生的。棘輪機構的噪聲影響了其適用范圍,例如在室內使用時需要棘輪機構低噪或者無噪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使用彈簧作為棘爪復位件噪聲過大,意在提供一種低噪聲的棘輪棘爪傳動機構。
本發(fā)明提供基礎方案是:靜音棘輪機構,包括機架、棘輪、棘爪以及動力機構,棘輪的轉軸轉動連接于機架,其中,還包括曲柄、連桿、第一擺桿、第二擺桿、以及擺板,動力機構連接曲柄,曲柄的自由端鉸接連桿的一端,連桿的另一端鉸接第一擺桿的自由端,第一擺桿的鉸接于擺板,第一板擺桿的自由端還鉸接于第二擺桿的主動端,第二擺桿的從動端鉸接棘爪,擺板上固定有兩限位柱,兩限位柱位于第一擺桿的兩側,擺板還固定有兩限位板,棘爪位于兩限位板間并與限位板滑動連接,擺板鉸接于轉軸。
工作原理:動力機構驅動曲柄旋轉,當曲柄推動曲柄的自由端靠近棘輪時,連桿推動鉸接在一起的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由于第一擺桿的鉸接于擺板,同時第一擺桿還限制于兩限位柱間,所以當連桿推動時,第一擺桿會推動第二擺桿,第二擺桿鉸接的棘爪滑動連接在兩限位板間,棘爪伸出并與棘輪卡和,在連桿推動的過程中,擺桿整體也相對于轉軸轉動;當曲柄推動曲柄的自由端遠離棘輪時,連桿會拉動鉸接在一起的第一擺桿與第二擺桿,此時棘爪回退,直至第一擺桿與限位柱相抵,然后連桿拉動擺板整體回擺。然后循環(huán)上述過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在上述循環(huán)過程中,本方案中的棘爪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中使用彈簧作為復位件的棘爪,在曲柄的自由端遠離棘輪的過程中,棘爪在回退的過程會完全與棘輪脫開,然后擺板才開始才開始擺動,在回退的過程中棘爪不與棘輪發(fā)生接觸,不發(fā)生碰撞也就不會發(fā)出聲音。因此本方案在運作的過程中在實現(xiàn)棘輪棘爪的功能同時不會產生過多的噪音。
方案二:為基礎方案的優(yōu)選,棘輪具有鏤空孔。有益效果:減小棘輪的重量,減少動能在傳動中的損耗。
方案三:為方案二的優(yōu)選,還包括連接柱,第一擺桿的自由端與第二擺桿的主動端以及連桿的端部均具有連接孔,連接柱位于連接孔內并與連接孔間歇配合。有益效果:該連接方式是較為簡單的將第一擺桿、第二擺桿以及連桿鉸接在一起的方式。
方案四:為方案三的優(yōu)選,限位柱具有緩沖墊。有益效果:第一擺桿會與限位柱發(fā)生碰撞,設置緩沖墊增長二者的使用壽命。
方案五:為方案四的優(yōu)選,棘爪靠近棘輪的一端小于棘爪的另一端。有益效果:棘爪靠近棘輪一端設置為較小狀更容易與棘輪配合。
方案六:為方案五的優(yōu)選,限位板覆蓋有拋光層。有益效果:限位板要棘爪摩擦,設置拋光層減小二者的摩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靜音棘輪機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曲柄2、連桿3、第一擺桿4、第二擺桿5、棘爪6、棘輪7、擺板8、限位柱81、限位板82。
如圖1所示的靜音棘輪機構,包括機架1、棘輪7、棘爪6以及電機,棘輪7的轉軸轉動連接于機架1,其中,還包括曲柄2、連桿3、第一擺桿4、第二擺桿5、以及擺板8,電機連接曲柄2,曲柄2的自由端鉸接連桿3的一端,連桿3的另一端鉸接第一擺桿4的自由端,第一擺桿4的鉸接于擺板8,第一板擺桿的自由端還鉸接于第二擺桿5的主動端,第二擺桿5的從動端鉸接棘爪6,擺板8上固定有兩限位柱81,兩限位柱81位于第一擺桿4的兩側,擺板8還固定有兩限位板82,棘爪6位于兩限位板82間并與限位板82滑動連接,擺板8鉸接于轉軸。棘輪7具有鏤空孔。還包括連接柱,第一擺桿4的自由端與第二擺桿5的主動端以及連桿3的端部均具有連接孔,連接柱位于連接孔內并與連接孔間歇配合。限位柱81具有緩沖墊。棘爪6靠近棘輪7的一端小于棘爪6的另一端。限位板82覆蓋有拋光層。
工作原理:電機驅動曲柄2旋轉,當曲柄2推動曲柄2的自由端靠近棘輪7時,連桿3推動鉸接在一起的第一擺桿4和第二擺桿5,由于第一擺桿4的鉸接于擺板8,同時第一擺桿4還限制于兩限位柱81間,所以當連桿3推動時,第一擺桿4會推動第二擺桿5,第二擺桿5鉸接的棘爪6滑動連接在兩限位板82間,棘爪6伸出并與棘輪7卡和,在連桿3推動的過程中,擺桿整體也相對于轉軸轉動;當曲柄2推動曲柄2的自由端遠離棘輪7時,連桿3會拉動鉸接在一起的第一擺桿4與第二擺桿5,此時棘爪6回退,直至第一擺桿4與限位柱81相抵,然后連桿3拉動擺板8整體回擺。然后循環(huán)上述過程。
棘輪7具有鏤空孔。能減小棘輪7的重量,減少動能在傳動中的損耗。還包括連接柱,第一擺桿4的自由端與第二擺桿5的主動端以及連桿3的端部均具有連接孔,連接柱位于連接孔內并與連接孔間歇配合。該連接方式是較為簡單的將第一擺桿4、第二擺桿5以及連桿3鉸接在一起的方式。限位柱81具有緩沖墊。第一擺桿4會與限位柱81發(fā)生碰撞,設置緩沖墊增長二者的使用壽命。棘爪6靠近棘輪7的一端小于棘爪6的另一端。棘爪6靠近棘輪7一端設置為較小狀更容易與棘輪7配合。限位板82覆蓋有拋光層。限位板82要棘爪6摩擦,設置拋光層減小二者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