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動力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機械杠桿。
背景技術:
現有的動力機一般是直接驅動負載運動,輸入的能量與驅動的負載都是等同的,目前尚未有可以在輸入能量不變的情況下驅動較大負載的機構。
因此,研制出一種可在輸入能量不變的情況下驅動較大負載的機構,便成為業(yè)內人士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動力機械杠桿,克服了現有產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動力機械杠桿,包括活動連接在支點上的杠桿機構,所述杠桿機構的動力臂通過活動連接的動力連桿活動連接有動力軸,所述杠桿機構的阻力臂通過活動連接的阻力連桿活動連接有阻力軸,所述動力軸的兩端和阻力軸的兩端均活動連接在支座上;所述動力軸上設置有動力輪,且所述阻力軸上設置有阻力輪,所述動力輪通過傳動機構一連接有動力裝置的輸出端,且所述阻力輪通過傳動機構二連接有阻力裝置的輸入端;所述動力臂的長度是阻力臂的長度的若干倍。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軸和阻力軸均為曲軸或偏心軸。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裝置為電動機,所述阻力裝置為發(fā)電機。
可選的,所述動力裝置為水輪機,所述阻力裝置為螺旋槳。
可選的,所述動力裝置和阻力裝置均為慣性動力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一和傳動機構二均為皮帶機。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合理,其可以配套各種動力機,通過杠桿的原理,來擴大動力機的驅動力,從而可用較小的能量來驅動較大的負載,節(jié)能環(huán)保,能源利用率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動力機械杠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圖1所示的動力機械杠桿的杠桿機構的示意圖。
圖中:
1、支點;2、動力臂;3、動力連桿;4、動力軸;5、阻力臂;6、阻力連桿;7、阻力軸;8、支座;9、動力輪;10、阻力輪;11、傳動機構一;12、動力裝置;13、傳動機構二;14、阻力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如圖1-2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力機械杠桿,包括活動連接在支點1上的杠桿機構,所述杠桿機構的動力臂2通過活動連接的動力連桿3活動連接有動力軸4,所述杠桿機構的阻力臂5通過活動連接的阻力連桿6活動連接有阻力軸7,所述動力軸4的兩端和阻力軸7的兩端均活動連接在支座8上;所述動力軸4上設置有動力輪9,且所述阻力軸7上設置有阻力輪10,所述動力輪9通過傳動機構一11連接有動力裝置12的輸出端,且所述阻力輪10通過傳動機構二13連接有阻力裝置14的輸入端;所述動力臂2的長度是阻力臂5的長度的3倍。所述動力軸4和阻力軸7均為曲軸或偏心軸。所述動力裝置12為電動機,所述阻力裝置14為發(fā)電機。所述傳動機構一11和傳動機構二13均為皮帶機。
為了方便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方案,以下通過具體使用方式上對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可通過動力機和機械杠桿,專業(yè)擴大動力機的動力。
本發(fā)明可根據實際需要配套各種內燃機和電動機,并通過機械杠桿有效擴大其動力。
本發(fā)明可以應用于水利抽水、電力發(fā)電以及慣性杠桿動力機等領域。
本發(fā)明主要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結合動力裝置12的運轉,使其既能轉動又能利用杠桿擴大動力裝置12的動力。由于杠桿的計算公式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因此當動力臂2的長度大于阻力臂5長度的數倍時,動力裝置12提供的動力可以帶動數倍于自身的阻力,從而可實現用較小的能量來驅動較大的負載,當動力裝置12的輸出端通過皮帶機帶動動力輪9旋轉時,動力輪9帶動動力軸4旋轉,動力連桿3將動力軸4的旋轉運動轉換成動力臂2的上下運動,動力臂2通過支點1帶動阻力臂5上下運動,阻力連桿6將阻力臂5的上下運動轉換成阻力軸7的旋轉運動,阻力軸7通過阻力輪10和皮帶機帶動阻力裝置14運轉,阻力裝置14可用于提供動力或發(fā)電,由于利用了杠桿機構,所以動力裝置12的轉動速度與阻力裝置14基本一致,不會發(fā)生衰減,從而充分利用了能源,更加節(jié)能環(huán)保。
實施例二:如圖1-2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力機械杠桿,包括活動連接在支點1上的杠桿機構,所述杠桿機構的動力臂2通過活動連接的動力連桿3活動連接有動力軸4,所述杠桿機構的阻力臂5通過活動連接的阻力連桿6活動連接有阻力軸7,所述動力軸4的兩端和阻力軸7的兩端均活動連接在支座8上,所述動力軸4上設置有動力輪9,且所述阻力軸7上設置有阻力輪10,所述動力輪9通過傳動機構一11連接有動力裝置12的輸出端,且所述阻力輪10通過傳動機構二13連接有阻力裝置14的輸入端;所述動力臂2的長度是阻力臂5的長度的3倍。所述動力軸4和阻力軸7均為曲軸或偏心軸。所述動力裝置12為水輪機,所述阻力裝置14為螺旋槳。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一11和傳動機構二13均為皮帶機。
實施例三:如圖1-2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力機械杠桿,包括活動連接在支點1上的杠桿機構,所述杠桿機構的動力臂2通過活動連接的動力連桿3活動連接有動力軸4,所述杠桿機構的阻力臂5通過活動連接的阻力連桿6活動連接有阻力軸7,所述動力軸4的兩端和阻力軸7的兩端均活動連接在支座8上;所述動力軸4上設置有動力輪9,且所述阻力軸7上設置有阻力輪10,所述動力輪9通過傳動機構一11連接有動力裝置12的輸出端,且所述阻力輪10通過傳動機構二13連接有阻力裝置14的輸入端;所述動力臂2的長度是阻力臂5的長度的3倍。所述動力軸4和阻力軸7均為曲軸或偏心軸。所述動力裝置12和阻力裝置14均為慣性動力機構。所述傳動機構一11和傳動機構二13均為皮帶機。
綜上所述,借助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結構簡單、合理,其可以配套各種動力機,通過杠桿的原理,來擴大動力機的驅動力,從而可用較小的能量來驅動較大的負載,節(jié)能環(huán)保,能源利用率高。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