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相機支撐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先進的攝影器材開始出現(xiàn),全景相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攝像器材開始進入攝影愛好者們的世界。在利用全景相機拍攝全景相片或者全景視頻時,為了防止外界震動對拍攝效果造成影響,尋求更好的拍攝質(zhì)量,往往需要借助固定裝置對其進行固定?,F(xiàn)有技術中的三腳架對全景相機來說只能起到固定作用,往往體積較大,收納不便,占用空間大。
除此之外,在拍攝全景視頻時,往往還需要一邊移動全景相機一邊拍攝,這一過程如果由拍攝人員手持完成的話,往往成像質(zhì)量較差,達不到預期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具體為一種可以伸縮折疊的三腳架結構,包括頂部設有安裝部的固定座,以及設于固定座底部、起支撐作用的伸縮桿,所述固定座底部設有三根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包括第一伸縮桿、第二伸縮桿和第三伸縮桿,所述第一伸縮桿套在第二伸縮桿內(nèi)部,第二伸縮桿套在第三伸縮桿內(nèi)部,相鄰伸縮桿之間通過卡箍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三伸縮桿底部設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上設有連桿,連桿由第三伸縮桿的底部開口伸入第三伸縮桿內(nèi),所述第三伸縮桿的下方豎直設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條形槽和第二條形槽,第一條形槽和第二條形槽底部連通;連桿的上端設有橫桿,橫桿卡入第一條形槽或第二條形槽中,并可在第一條形槽和第二條形槽之間自由滑動;橫桿卡入第二條形槽中時,萬向輪著地;橫桿卡入第一條形槽中時,萬向輪與地面不接觸。
優(yōu)選地,所述卡箍由上卡箍和下卡箍構成,下卡箍套在下方伸縮桿上,上卡箍套在上方伸縮桿上。
優(yōu)選地,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是一體的,均可鎖緊或松開,下卡箍通過螺栓鎖緊,上卡箍采用凸輪鎖緊扣鎖緊。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條形槽中設有掛鉤,可以掛住橫桿。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條形槽的長度大于第二條形槽的長度,第一條形槽和第二條形槽形成“J”字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過程中,需要調(diào)節(jié)三腳架的高度時,只需要調(diào)節(jié)凸輪鎖緊扣,就能很方便的完成。不使用時,通過收起伸縮桿將本裝置折疊起來,占用空間小,使用方便。
2、由于采用了凸輪鎖緊扣,使得調(diào)節(jié)高度的時候更加方便快捷,省去了擰螺栓的繁瑣過程。
3、第三伸縮桿底部設有萬向輪,在拍攝過程中,可以通過第三伸縮桿底部的萬向輪實現(xiàn)一邊移動一邊拍攝,避免抖動,保證成像質(zhì)量,實用性更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的卡箍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的伸縮桿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的伸縮桿底部另一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座,2、安裝部,3、第一伸縮桿,4、第二伸縮桿,5、第三伸縮桿,6、卡箍,61、上卡箍,62、下卡箍,63、凸輪鎖緊扣,64、螺栓,71、萬向輪,72、連桿,73、橫桿,81、第一條形槽,82、第二條形槽,83、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4,一種全景相機折疊式組裝機構,具體為一種可以伸縮折疊的三腳架結構,包括頂部設有安裝部2的固定座1,以及設于固定座1底部、起支撐作用的伸縮桿,固定座1的頂部設有用于安裝固定全景相機的安裝部2,攝像人員通過將全景相機安裝在三腳架上,進行全景視頻的拍攝。
所述固定座1底部設有三根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包括第一伸縮桿3、第二伸縮桿4和第三伸縮桿5,所述第一伸縮桿3套在第二伸縮桿4內(nèi)部,第二伸縮桿4套在第三伸縮桿5內(nèi)部,相鄰伸縮桿之間通過卡箍6固定在一起。所述卡箍6由上卡箍61和下卡箍62構成,下卡箍62套在下方伸縮桿上,上卡箍61套在上方伸縮桿上。所述上卡箍61和下卡箍62是一體的,均可鎖緊或松開,下卡箍62通過螺栓64鎖緊,上卡箍61采用凸輪鎖緊扣63鎖緊。使用過程中,需要調(diào)節(jié)三腳架的高度時,只需要調(diào)節(jié)凸輪鎖緊扣63,就能很方便的完成。由于采用了凸輪鎖緊扣63,使得調(diào)節(jié)高度的時候更加方便快捷,省去了擰螺栓64的繁瑣過程。不使用時,通過收起伸縮桿將本裝置折疊起來,占用空間小,使用方便。
所述第三伸縮桿5底部設有萬向輪71,在拍攝過程中,可以通過第三伸縮桿5底部的萬向輪71實現(xiàn)一邊移動一邊拍攝,實用性更強。所述萬向輪71上設有連桿72,連桿72由第三伸縮桿5的底部開口伸入第三伸縮桿5內(nèi),所述第三伸縮桿5的下方豎直設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條形槽81和第二條形槽82,第一條形槽81和第二條形槽82底部連通,所述第一條形槽81的長度大于第二條形槽82的長度,第一條形槽81和第二條形槽82形成“J”字形。連桿72的上端設有橫桿73,橫桿73卡入第一條形槽81或第二條形槽82中,并可在第一條形槽81和第二條形槽82之間自由滑動。所述橫桿73卡入第二條形槽82中時,萬向輪71著地,此時拍攝人員可以一邊移動一邊拍攝;需要固定位置進行拍攝時,只需將橫桿73卡入第一條形槽81中即可,此時萬向輪71與地面不接觸。
所述第一條形槽81中設有掛鉤83,可以掛住橫桿73。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