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動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變速箱齒輪結構。
背景技術:
變速箱齒輪是重要的傳動機構之一,其具有傳遞功率范圍大、傳動效率高、可任意傳遞兩軸之間的運動和動力的特點,為保證齒輪傳動效率的有效實現(xiàn),齒輪在工作過程中需要良好的潤滑,現(xiàn)有的變速箱齒輪在使用的過程中,潤滑效果差,在長時間運行的過程中輪齒與輪齒之間直接接觸會產生干摩擦,使得輪齒表面出現(xiàn)撕裂現(xiàn)象,輪齒不耐磨,齒輪使用壽命短,需要經常進行更換,消耗高,使用成本大,同時現(xiàn)有的變速箱齒輪多為鑄鐵結構,重量較重,因此傳動所消耗的能量較大,另外現(xiàn)有的變速箱齒輪在搬運時,都是將其一個個疊在一起進行搬運,由于它們之間沒有實現(xiàn)固定,在搬運過程中,彼此之間容易出現(xiàn)錯位甚至掉落,這樣不僅增加了搬運齒輪的難度,而且造成齒輪的齒牙因掉落出現(xiàn)損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潤滑效果好的變速箱齒輪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變速箱齒輪結構,包括:齒輪本體,在所述齒輪本體的中部設置有輪軸孔和梯形鍵槽,在所述齒輪本體的外側均勻設置有若干輪齒,在所述輪軸孔內均勻設置有若干與輪齒一一對應的弧形潤滑油槽,在所述輪齒內設置有與齒輪本體同心的弧形潤滑通道,所述弧形潤滑通道通過第一潤滑通道與弧形潤滑油槽相互連通,在所述齒輪本體的兩側對稱設置有環(huán)空減重槽,在所述兩個環(huán)空減重槽之間均勻設置有若干與第一潤滑通道相互連通的第二潤滑通道,在所述齒輪本體一側均勻設置有若干弧形限位凹槽,在所述齒輪本體的另一側設置有與弧形限位凹槽相互配合的弧形限位凸塊。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上述變速箱齒輪結構,在變速箱齒輪的兩側采用環(huán)空減重槽減輕了重量,減少了齒輪傳動過程中能量的消耗,同時在齒輪本體、齒輪本體的兩個側面、輪齒以及輪軸孔上設置相互連通的潤滑通道能夠對變速箱齒輪的整體進行潤滑,潤滑效果好,另外在變速箱齒輪上設置弧形限位凹槽和弧形限位凸塊,能夠使齒輪在搬運的過程中進行疊加限位,防止錯位和掉落,限位效果好,方便運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變速箱齒輪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齒輪本體,2、輪軸孔,3、梯形鍵槽,4、輪齒,5、弧形潤滑油槽,6、弧形潤滑通道,7、第一潤滑通道,8、環(huán)空減重槽,9、第二潤滑通道,10、弧形限位凹槽,11、弧形限位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發(fā)明的具體內容。
如圖1、圖2所示,變速箱齒輪結構,包括:齒輪本體1,在所述齒輪本體1的中部設置有輪軸孔2和梯形鍵槽3,在所述齒輪本體1的外側均勻設置有若干輪齒4,在所述輪軸孔2內均勻設置有若干與輪齒4一一對應的弧形潤滑油槽5,在所述輪齒4內設置有與齒輪本體1同心的弧形潤滑通道6,所述弧形潤滑通道6通過第一潤滑通道7與弧形潤滑油槽5相互連通,在所述齒輪本體1的兩側對稱設置有環(huán)空減重槽8,在所述兩個環(huán)空減重槽8之間均勻設置有若干與第一潤滑通道7相互連通的第二潤滑通道9,在所述齒輪本體1一側均勻設置有若干弧形限位凹槽10,在所述齒輪本體1的另一側設置有與弧形限位凹槽10相互配合的弧形限位凸塊11。
上述變速箱齒輪結構使用時,將輪軸插入到齒輪本體1上的輪軸孔2內,弧形潤滑油槽5、弧形潤滑通道6和第二潤滑通道9通過第一潤滑通道7相互連通,變速箱內的潤滑油可以從弧形潤滑油槽5、弧形潤滑通道6和第二潤滑通道9的任意一處進入第一潤滑通道7內,變速箱齒輪能夠實現(xiàn)整體潤滑;在搬運時,可以將多個變速箱齒輪疊加,下面變速箱齒輪上端的環(huán)形限位凸塊11可以插入到上面變速箱齒輪下端的弧形限位凹槽10內進行限位,防止錯位和掉落。
上述變速箱齒輪結構,在變速箱齒輪的兩側采用環(huán)空減重槽減輕了重量,減少了齒輪傳動過程中能量的消耗,同時在齒輪本體、齒輪本體的兩個側面、輪齒以及輪軸孔上設置相互連通的潤滑通道能夠對變速箱齒輪的整體進行潤滑,潤滑效果好,另外在變速箱齒輪上設置弧形限位凹槽和弧形限位凸塊,能夠使齒輪在搬運的過程中進行疊加限位,防止錯位和掉落,限位效果好,方便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