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U形防松螺栓,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連接車橋U形防松螺栓。
背景技術:
連接車橋U形螺栓用于將鋼板彈簧和連接車橋固定連接;鋼板彈簧固定在車橋上,起到減震的作用,然而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經(jīng)常震動顛簸,如果連接車橋U形螺栓發(fā)生松動,會導致鋼板彈簧無法起到減震的作用,因此連接車橋U形螺栓的防松要求非常的嚴格,目前現(xiàn)有技術的U型螺栓僅靠普通螺栓進行防松,安全性能無法滿足工作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實用性強、安全可靠、防止螺栓松動的一種連接車橋U形防松螺栓。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連接車橋U形防松螺栓,所述U形防松螺栓包括U形螺桿、上螺母、下螺母、止動螺栓、車橋壓板、安裝內(nèi)孔;所述車橋壓板穿過U形螺桿兩端的連接頭;所述過U形螺桿兩端設置有螺紋段;所述螺紋段上安裝有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U形螺桿的末端中心設置有安裝內(nèi);所述安裝內(nèi)孔中安裝有止動螺栓;所述止動螺栓的桿身設置有兩個錐形頂頭;所述錐形頂頭的下方均設置有擠壓套;所述擠壓套和安裝內(nèi)孔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止動銷;所述止動銷穿過安裝內(nèi)孔內(nèi)壁分別頂壓在上螺母、下螺母。
進一步,所述下螺母、上螺母和U形螺桿的連接螺紋方向相反。
進一步,所述止動螺栓和安裝內(nèi)孔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進一步,所述個錐形頂頭的外徑不小于擠壓套的內(nèi)徑。
進一步,所述止動銷和U形螺桿的安裝內(nèi)孔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
進一步,所述U形螺桿和上螺母、下螺母連接的螺紋的牙型夾角呈80°;所述80°螺紋為50°夾角與30°夾角的組合;所述50°夾角為螺紋齒面與螺紋直徑方向的夾角;所述30°夾角為螺紋另一齒面與螺紋直徑方向的夾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合理、實用性強,安全可靠,止動螺栓的應用有效解決U形螺栓在使用是時產(chǎn)生汽車震動大,使螺栓螺母松動,導致車橋鋼板彈簧不能起到減震作用的問題。2、采用下螺母、上螺母的結構,實現(xiàn)螺母之間相互鎖緊,達到相互防松的效果,止動螺栓采用錐形頂頭結構設計使止止動銷在下螺母、上螺母內(nèi)壁上,進一步防止螺母因震動導致松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止動螺栓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U形螺桿螺紋牙型的放大圖。
圖中:U形螺桿1、上螺母2、下螺母3、止動螺栓4、車橋壓板5、安裝內(nèi)孔6、錐形頂頭7、止動銷8、擠壓套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在圖中,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連接車橋U形防松螺栓主要由U形螺桿1、上螺母2、下螺母3、止動螺栓4、車橋壓板5、安裝內(nèi)孔6、錐形頂頭7、止動銷8、擠壓套9組成。
所述U形防松螺栓包括U形螺桿1、上螺母2、下螺母3、止動螺栓4、車橋壓板5、安裝內(nèi)孔6;所述車橋壓板5穿過U形螺桿1兩端的連接頭;所述過U形螺桿1兩端設置有螺紋段;所述螺紋段上安裝有上螺母2和下螺母3;所述U形螺桿1的末端中心設置有安裝內(nèi)孔6;所述安裝內(nèi)孔6中安裝有止動螺栓4;所述止動螺栓4的桿身設置有兩個錐形頂頭7;所述錐形頂頭7的下方均設置有擠壓套9;擠壓套9的套身上設置有2-4個縱向開口槽,在擠壓套9受到擠壓時可以向外擴張;所述擠壓套9和安裝內(nèi)孔6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止動銷8;所述止動銷8穿過安裝內(nèi)孔6內(nèi)壁分別頂壓在上螺母2、下螺母3。
所述下螺母3、上螺母2和U形螺桿1的連接螺紋方向相反。
所述止動螺栓4和安裝內(nèi)孔6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所述個錐形頂頭7的外徑不小于擠壓套9的內(nèi)徑。
所述止動銷8和U形螺桿1的安裝內(nèi)孔6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
所述U形螺桿1和上螺母2、下螺母3連接的螺紋的牙型夾角呈80°;所述80°螺紋為50°夾角與30°夾角的組合;所述50°夾角為螺紋齒面與螺紋直徑方向的夾角;所述30°夾角為螺紋另一齒面與螺紋直徑方向的夾角。螺紋50°大斜面防松效果好,每個螺紋牙都可以均勻受力,分解工作載荷,使螺紋自身具有震動防松的作用。
在使用過中,止動螺栓4旋轉使錐形頂頭將擠壓套9頂開,擠壓套9將止動銷頂壓在上下螺母的內(nèi)壁上,起到固定螺母的作用,上下螺母的螺紋方向相反,使得螺母之間具有相互鎖緊的作用,有效解決U形螺栓在使用是時產(chǎn)生汽車震動大,使螺栓螺母松動,導致車橋鋼板彈簧不能起到減震作用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 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