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制件組裝連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前圍管路的密封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xiàn)有的管路通過機艙前圍時,由于管路是硬管結構,通常用鐵板套接在管路上,然后在鐵板上進行開工藝孔,固連于前圍機艙隔板上的固定螺栓處,然后在鐵板支架后增加一塊海綿進行緩沖和密封,有些則是在管路上增加支架,通過支架固定在車身鈑金上,或者直接在前圍進行海綿套在管路上堵住前圍機艙隔板的空隙。
現(xiàn)有汽車管路機艙前圍固定支架存在以下幾點缺點,首先需要在機艙前圍進行開槽位,工藝復雜,且成本較高,同時需要將鐵板上開工藝槽位,進行接入,尺寸需要配合精度高,否則不易安裝;同時鐵板還需要套接在管路上,提高了工藝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會導致管路無法套入鐵板處,裝配困難。此外,由于金屬材質(zhì)的采用,會增加成本以及重量,對于整車的重量會增加,同時帶來油耗以及排放的不利,如果使用鐵板插入的話,還需要在鐵板之后增加一塊海綿墊起到鐵板和前圍機艙隔板的緩沖以及密封作用,同時外觀對客戶來說,也有品質(zhì)上感不精致,如果單純的用海綿的話,由于考慮到機艙溫度,海綿的材質(zhì)以及密度選型較為困難,同時密封效果以及裝配上存在效果不太好的問題,由于管路在車上會有相對運動,如果固定不好,則會產(chǎn)生噪音振動的風險,不利于管路的布置,且密封不好,機艙的異味會進入駕駛艙內(nèi)。因此,其整體安裝及使用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汽車前圍管路的密封連接裝置,以提高前圍管路的安裝使用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汽車前圍管路的密封連接裝置,與形成有開口的前圍鈑金配合連接,該密封連接裝置包括:
管路接頭,被設置成經(jīng)由所述開口的導引,且形成對位于所述前圍鈑金兩側的管路的連接;
密封部,套裝于所述管路接頭上,并與所述前圍鈑金的一側面形成固連;所述密封部因與所述前圍鈑金的固連,而形成對所述開口的覆蓋。
進一步的,于所述密封部周向的邊緣處,設有由所述密封部向所述前圍鈑金延伸的密封邊;因所述密封部與所述前圍鈑金的固連,所述密封邊抵接在所述開口周邊的前圍鈑金上。
進一步的,所述管路接頭的至少一端,形成有與所述管路插裝的插接部。
進一步的,于所述插接部上,設有對插裝于所述插接部上的所述管路進行阻擋以限制所述管路插裝長度的長度限位凸臺。
進一步的,于所述插接部的自由端,形成有環(huán)所述插接部設置的防脫凸臺。
進一步的,于所述密封部上,設有沿所述管路接頭插入方向延伸以形成對所述管路接頭的包套的引導部。
進一步的,所述引導部呈階梯狀設置。
進一步的,于所述引導部內(nèi),嵌裝有與所述管路接頭過盈配合的密封圈。
進一步的,所述管路接頭為相互間隔設置的至少兩個,于各所述管路接頭之間連接有保持各所述管路接頭相互位置的連接部。
進一步的,于所述連接部和所述管路接頭因連接而接觸的部位,設有減震墊。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前圍管路的密封連接裝置,由于設置管路接頭以及密封部,通過管路接頭形成對位于所述前圍鈑金兩側的管路的連接,通過密封 部實現(xiàn)對前圍鈑金上的開口的覆蓋以密封,且管路接頭和密封部插裝配合,其裝配簡單,確保了管路被裝配連接時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其整體的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拆分狀態(tài)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組裝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與前圍鈑金配合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與前圍鈑金配合連接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管路接頭,101-插接部,102-長度限位凸臺,103-防脫凸臺,2-連接部,201-箍手,202-圓弧邊板,203-栓接孔,204-減震墊,205-防脫槽,3-密封部,301-連接孔,302-密封邊,303-加強筋,4-引導部,401-第一包套部,402-第二包套部,403-密封圈,5-開口,6-前圍鈑金,7-螺栓,8-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前圍管路的密封連接裝置,由圖1至圖4所示,其應用于形成有開口5的前圍鈑金6上,并形成與前圍鈑金6的配合連接,其整體結構主要包括管路接頭和密封部。其中,前圍鈑金6上的開口5適用于對管路的導引,以使管路由前圍鈑金6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而本實用新型的密封連接裝置中的管路接頭,則是做為管路的一部分,將分成兩段的管路形成連接,以使最終形成的管路整體經(jīng)由開口5,而管路接頭的設置位置,則在開口5 處。密封部主要是實現(xiàn)對開口的密封作用,確保前圍鈑金6兩側之間的隔離效果,其整體上,被設置成套裝于所述管路接頭上,并與所述前圍鈑金6的一側面形成固連;所述密封部因與所述前圍鈑金6的固連,而形成對所述開口5的覆蓋。
基于如上整體結構的描述,由圖1結合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管路接頭1為相互間隔設置的兩個,以其中一個管路接頭1為例,管路接頭1的整體結構為管狀,管路接頭1的兩個自由端,則形成與管路的連接。
為了進一步提高管路接頭1與圖中未示出的管路的裝配效果,本實施例中,于圖示所示狀態(tài)的管路接頭1的右端,形成有插接部101,該插接部101可以插裝至管路內(nèi),以形成插裝配合。插接部101為具有一定的長度的管狀,且插接部101與管路接頭1共軸線設置,二者之間可采用一體成型的制備方式制造。
為了提高插接部101與管路的插接效果,以確保插接部101和管路的插裝長度,于插接部101上,設有對插裝于插接部101上的管路進行阻擋以限制管路插裝長度的長度限位凸臺102,本實施例中,長度限位凸臺102靠近管路接頭1設置,其整體為形成于插接部101外表面的環(huán)狀,長度限位凸臺102的外徑大于管路的內(nèi)徑,以形成對管路的阻擋。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插接部101和管路的插接效果,防止管路與插接部101脫離,在插接部101的自由端,形成有環(huán)所述插接部101設置的防脫凸臺103,該防脫凸臺103的外徑略大于管路的內(nèi)徑,以在管路套裝于插接部101上時,該防脫凸臺103能夠在嵌入管路內(nèi)的同時,形成與管路內(nèi)壁的過盈配合。
在對兩個管路接頭1進行設置時,為了提高兩個管路接頭1之間相對位置的穩(wěn)定性,使兩個管路接頭1之間形成相對固定,于兩個管路接頭1之間,連接有保持兩個管路接頭1相互位置的連接部2。具體來講,本實施例中,連接部2具有兩個形成固連的箍手201,各箍手201由兩個圓弧邊板202構成,兩個圓弧邊板202之間形成與管路接頭1的外部形狀吻合以確保管路接頭1穿過的空間,在兩個箍手201形成固連的固連處,設有供螺栓旋接的栓接孔203。在將管路接頭1插裝于箍手201內(nèi)時,旋緊置于栓接孔203內(nèi)的螺栓,以使箍 手201緊緊的抱合在管路接頭1的外部。為了確保箍緊后的管路接頭1的使用效果,避免箍手201和管路接頭1直接產(chǎn)生接觸噪音,在管路接頭1的外部包套有減震墊204,圖1示出了減震墊204于管路接頭1上的包套位置,此位置極為連接部2的箍手201與管路接頭1的連接位置。為了防止連接狀態(tài)下減震墊204于管路接頭1上松動,在圓弧邊板202上通透的設有防脫槽205。由于減震墊204采用橡膠等柔性材質(zhì),通過防脫槽205的設置,使箍手201包套在減震墊204外部時,減震墊204能夠在抱緊力作用下,使局部嵌入到防脫槽205內(nèi),以方式減震墊204的脫離。
密封部3采用橡膠類材質(zhì)制成,其整體呈板狀,密封部3的面積大于前圍鈑金上開口的面積,以能夠形成對開口的覆蓋,進而將前圍鈑金的兩側隔離,提高車輛的性能。于密封部3上通透的形成有連接孔301,如圖3所示,密封部3通過設置于連接孔301內(nèi)的螺栓7和螺母8的緊固形式,固連在前圍鈑金上。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效果,于密封部3周向的邊緣處,設有由密封部3向前圍鈑金方向延伸的密封邊302;在將密封部3通過螺栓連接在前圍鈑金上時,密封邊302形成于前圍鈑金和密封部3之間,并在被壓縮的狀態(tài)下,抵接在開口周邊的前圍鈑金上。為了增強密封部3的整體強度,在密封部3內(nèi)鑲嵌有加強筋303。
為便于將管路接頭1穿套在密封部3內(nèi),在以圖1所示狀態(tài)的密封部3的右側,設有向右延伸的引導部4。該引導部4以圖示所示狀態(tài)下的由左至右的長度方向,即為管路接頭1插入密封部3的插入方向。本實施例中,引導部4由固連于密封部3上的第一包套部401、與第一包套部401固連的第二包套部402構成,第一包套部401和第二包套部402的內(nèi)部中空設置,且第一包套部401的內(nèi)徑大于第二包套部402的內(nèi)徑,二者于外部的表現(xiàn)形式呈階梯狀。在將插接部101插裝在密封部3內(nèi)時,第一包套部401和第二包套部402包套在插接部101的外部。此外,為了進一步確保引導部4與管路接頭1的連接效果,在第二包套部402的內(nèi)部,鑲嵌有密封圈403,本實施例中,基于如上結構,該密封圈403形成于第二包套部402的端口處,以和插接部101的外表面形成 過盈配合,其與前圍鈑金6組裝后的結構,如圖4所示。
在組裝時,通過連接部2對管路接頭1進行固定后,將密封部3套裝在插接部101上,并通過貫穿于連接孔301內(nèi)的螺栓,將密封部3固連在前圍鈑金上,此時,插接部101貫穿引導部4,由引導部4右側穿出,并使長度限位凸臺102和防脫凸臺103外露于引導部4,以形成與管路的插接配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