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尤其是一種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
背景技術:
:
現有的應用于通過多楔帶驅動的傳輸設備上的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如圖1所示,其一般包括外圈01、內圈02、以及設于外圈01與內圈02之間的鋼球03,所述外圈01的外周面上設有可與傳輸設備的驅動機構上的多楔帶相匹配的若干平行V型齒011。在使用時,若干平行V型齒與傳輸設備的驅動機構上的多楔帶高度吻合、平穩(wěn)接觸,較之傳統(tǒng)的曳引鋼絲繩式帶輪擁有更大的接觸面和更小的占位體積,可有效提高傳動效率。但其存在如下缺陷:1、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內圈為一個整體內圈,其內部軸向游隙通常在10um以上,無法滿足內部軸向游隙在0~10um以內要求的某些應用場合,無法準確、定量實現小軸向游隙,原因包括:a、裝鋼球困難,當整體內圈的軸承游隙在0~10um以內時,因游隙太小,裝鋼球時很難將鋼球撥在一起,使得內圈難裝到位;b、加保持器困難,由于加保持器需要將鋼球均勻分開,使鋼球在圓周上均勻分布以便裝入保持器,游隙太小時,導致分球困難,進一步導致加保持器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
為克服現有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難以滿足某些小內部軸向游隙應用場合,尤其是無法準確、定量實現0~10um以內要求的小軸向游隙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
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所述軸承應用于通過多楔帶驅動的傳輸設備上,該軸承至少包括外圈、內圈、以及兩列鋼球,所述外圈的外周面上設有可與傳輸設備的驅動機構上的多楔帶相匹配的若干平行V型齒,外圈的內表面沿軸向間隔開設有兩內溝道,所述內圈的外表面開設有與內溝道相對應的兩外溝道,所述兩列鋼球對應設于所述兩內溝道與外溝道之間,鋼球與內溝道及外溝道之間形成接觸角;所述內圈包括沿軸向并排套設于外圈內的左內圈和右內圈,左內圈和右內圈的外表面分別開設有所述外溝道,左內圈和右內圈的軸向左右兩端分別具有寬端面和窄端面,左內圈和右內圈的窄端面相對設置,且左內圈和右內圈外溝道之間的溝心距值Ai滿足如下條件:Ai=Ae+Ga-2BDwsinα,其中,所述Ae為外圈兩內溝道之間的溝心距,所述Ga為設計要求的游隙值,所述B為軸承總曲率,所述Dw為鋼球直徑,所述α為接觸角。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軸承內圈設計為沿軸向并排套設于外圈內的左內圈和右內圈,且左內圈和右內圈的窄端面相對設置,同時,左內圈和右內圈外溝道之間的溝心距值Ai滿足如下條件:Ai=Ae+Ga-2BDwsinα,從而可以按設計要求準確、定量實現小軸向游隙,將軸向游隙控制在0~10um以內,對于承受較大軸向載荷及運轉噪音有嚴格要求的應用工況,可有效抵抗軸向載荷引起的傾覆力矩,減少設備晃動和運轉噪聲,保證設備平穩(wěn)運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多楔齒軸承的結構剖示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在游隙優(yōu)化設計時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省略了左內圈)在游隙優(yōu)化設計時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4所示,一種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所述軸承應用于通過多楔帶驅動的傳輸設備上,該軸承至少包括外圈1、內圈、以及兩列鋼球3,所述外圈1的外周面上設有可與傳輸設備的驅動機構上的多楔帶相匹配的若干平行V型齒11,外圈1的內表面沿軸向間隔開設有兩內溝道,所述內圈的外表面開設有與內溝道相對應的兩外溝道,所述兩列鋼球3對應設于所述兩內溝道與外溝道之間,鋼球3與內溝道及外溝道之間形成接觸角;所述內圈包括沿軸向并排套設于外圈1內的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外表面分別開設有所述外溝道,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軸向左右兩端分別具有寬端面和窄端面,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窄端面相對設置,且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外溝道之間的溝心距值Ai滿足如下條件:Ai=Ae+Ga-2BDwsinα,其中,所述Ae為外圈1兩內溝道之間的溝心距,所述Ga為設計要求的游隙值,所述B為軸承總曲率,所述Dw為鋼球3的直徑,所述α為接觸角。在安裝使用時,如圖4所示,通過與旋轉軸端部5相配合的鎖緊螺母4,將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軸向固定在鎖緊螺母4與旋轉軸端部5的頂止軸肩之間,即可使軸承在設計要求的小軸向游隙值下平穩(wěn)運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軸承內圈設計為沿軸向并排套設于外圈內的左內圈和右內圈,且左內圈和右內圈的窄端面相對設置,同時,左內圈和右內圈外溝道之間的溝心距值Ai滿足如下條件:Ai=Ae+Ga-2BDwsinα,從而可以按設計要求準確、定量實現小軸向游隙,將軸向游隙控制在0~10um以內,對于承受較大軸向載荷及運轉噪音有嚴格要求的應用工況,可有效抵抗軸向載荷引起的傾覆力矩,減少設備晃動和運轉噪聲,保證設備平穩(wěn)運行。
具體地,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之雙內圈多楔滑輪型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是通過如下游隙優(yōu)化方法設計而成的,所述游隙優(yōu)化方法具體包括:
將所述內圈設計為沿軸向并排套設于外圈1內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外表面分別開設有所述外溝道,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軸向左右兩端分別具有寬端面和窄端面,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窄端面相對設置;
測量所述外圈1、左內圈21、右內圈22、以及鋼球3合套后的軸向游隙Ga’,該軸向游隙Ga’可通過游隙儀測量得出;
計算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外溝道之間的溝心距Ai’值,Ai’=Ae+Ga’-2BDwsinα,其中,所述Ae為外圈1兩內溝道之間的溝心距,所述B為軸承總曲率,所述Dw為鋼球3的直徑,所述α為接觸角,如圖2所示;
比較Ai’與Ai的大小,Ai為設計要求下的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外溝道之間的溝心距值,其可根據設計要求的游隙值Ga、并運用公式Ai=Ae+Ga-2BDwsinα得出,所述Ae為外圈1兩內溝道之間的溝心距,所述B為軸承總曲率,所述Dw為鋼球3的直徑,所述α為接觸角;
如果Ai’>Ai,則計算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窄端面的修磨量Δ,Δ=(Ai’-Ai)/2;
根據修磨量Δ分別修磨左內圈21和右內圈22的窄端面,如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軸承的軸向游隙可以按設計要求準確、定量實現小軸向游隙。
如上所述是結合具體內容提供的一種或多種實施方式,并不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凡與本實用新型的方法、結構等近似、雷同,或是對于本實用新型構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術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