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件。
背景技術:
連接件用于將兩個本身不能直接相連接物件連接在一起。如兩個開設有螺孔的物件需要連接到一起,需要使用連接件;如兩個開設有插槽的物件需要連接到一起,也需要使用連接件,因此需要一種應用范圍廣、使用方便的連接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相連接的第二連接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板相連接的第三連接板,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第三連接板連接在所述的第二連接板的相對兩側,所述的第一連接板所在的面與第三連接板所在的面不相平行;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第三連接板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部。
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第三連接板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板的相對兩端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第三連接板的另一端為自由端。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第三連接板的自由端的延伸方向相反。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板和/或所述的第三連接板的自由端為所述的連接部,所述的連接部為尖頭形或圓弧形的插入部。
優(yōu)選地,所述的連接部為開設在所述的第一連接板和/或第三連接板上的至少一個連接孔。
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板和/或所述的第三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的連接處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強筋。
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第三連接板的至少一個表面設置有加強條。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的加強條從所述的第一連接板表面延伸至第二連接板表面,或從所述的第二連接板表面延伸至第三連接板表面、或從所述的第一連接板表面延伸至第二連接板表面再延伸至第三連接板表面。
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等于90度或大于90度。
優(yōu)選地,所述的第三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等于90度或大于90度。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件結構簡單、且靈活多樣,連接方式簡單。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施例的主視圖;
附圖2為本實施例的俯視圖;
附圖3為本實施例的側視圖。
其中:1、第一連接板;10、連接孔;2、第二連接板;3、第三連接板;30、插入部;31、連接孔;4、加強筋;5、加強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板1、第二連接板2以及第三連接板3。
其中: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的一端分別與第二連接板2的相對兩端連接,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并且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的自由端的延伸方向相反。作為連接件,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上設置有連接部。
連接部的形式具有兩種實施方式:
方式一: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的自由端為連接部,連接部為尖頭形或圓弧形的插入部30。連接時,將第一連接板1的插入部插入第一個待連接的物件,將第三連接板3的插入部30插入第二個待連接的物件,從而實現(xiàn)兩個物件之間的連接。
方式二:連接部為開設在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上的至少一個連接孔10、30。連接時,將第一連接板1的連接孔10通過緊固件,如螺絲與第一個待連接的物件緊固,將第三連接板3的連接孔31通過緊固件與第二個待連接的物件緊固,從而實現(xiàn)兩個物件之間的連接。
連接件上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的連接部可以采用方式一、方式二中的任意一種或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板1與第二連接板2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等于90度或大于90度;同時第三連接板3與第二連接板2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等于90度或大于90度,但無論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與第二連接板2之間為何種角度,第一連接板1所在的面與第三連接板3所在的面始終不相平行。設置不同角度的目的在于:使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的貼合不同斜面的待連接物件,并且當?shù)谝贿B接板1、第三連接板3與第二連接板2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時,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扣壓在物件表面的壓緊力大大增加。
作為連接件,其本身的強度也很重要,因此第一連接板1、第三連接板3與第二連接板2的連接處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強筋4;第一連接板1、第二連接板2、第三連接板3的至少一個表面設置有加強條5。加強條5從第一連接板1表面延伸至第二連接板2表面,或從第二連接板2表面延伸至第三連接板3表面、或從第一連接板1表面延伸至第二連接板2表面再延伸至第三連接板3表面,可以根據(jù)連接的具體需要進行設置。
如圖1-3所示的一種連接件,其中:第一連接板1上的連接部為連接孔10、第三連接板3上的連接部同時包括尖頭形的插入部30、連接孔31;在第二連接板2與第三連接板3的連接處設置有兩個加強筋4;加強條5從第二連接板2表面延伸至第三連接板3表面。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