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直行程電動閥門換能器。
背景技術:
:
目前,直行程電動閥門一般采用電動液壓執(zhí)行器,利用電動液壓執(zhí)行器優(yōu)點是:精確度高,體積小,重量輕、因此慣性力較小,當突然過載或停車時,不會發(fā)生大的沖擊;能在給定范圍內平穩(wěn)的自動調節(jié)牽引速度,并可實現無極調速;換向容易,在不改變電機旋轉方向的情況下,可以較方便地實現工作機構旋轉和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之間用油管連接,在空間布置上彼此不受嚴格限制;由于采用油液為工作介質,元件相對運動表面間能自行潤滑,磨損小,使用壽命長;操縱控制簡便,自動化程度高;容易實現過載保護。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在:使用液壓傳動對維護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終保持清潔;對液壓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藝復雜,成本較高;液壓元件維修較復雜,且需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用油做工作介質,在工作面存在火災隱患;傳動效率低。另外,電動液壓執(zhí)行器較于角行程執(zhí)行器,前者價格是后者的數倍,所以如何用便宜安全的角行程執(zhí)行器來實現電動液壓執(zhí)行器的功能值得重視。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直行程電動閥門換能器,它結構合理,造價低,能夠完成傳動方向由旋轉到垂直的轉向,沒有液壓油的存在,安全系數高,結構相對簡單,前期固定投資以及維護成本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直行程電動閥門換能器,包括一殼體,在殼體下方設有一支座,在殼體內活動設有一閥桿傳動桿,閥桿傳動桿兩端分別豎直穿出殼體,在閥桿傳動桿的底端設有一閥桿夾緊部,在殼體內的閥桿傳動桿上的一側設有齒條,在閥桿傳動桿的齒條側設有一與齒條垂直配合設置的精密齒輪,在精密齒輪的至少一端設有一穿過殼體與角行程執(zhí)行器相連的傳動軸。
優(yōu)選的,所述閥桿夾緊部包括兩對稱間隔布置的弧形夾緊板,在弧形夾緊板的兩側分別設有螺栓螺母緊固件。
優(yōu)選的,所述支座包括兩分別與殼體底部固連的對稱間隔布置的支腿,在兩支腿底端之間設有一與閥門夾緊部相對設置的閥桿導向環(huán),在閥桿導向環(huán)兩側設有螺栓孔。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結構合理,造價低,通過內部轉換機構將角行程執(zhí)行器的輸出扭矩轉化為直行程的輸出力來控制閥門的開啟閥。由于沒有液壓油,本身全部采用機械傳動,安全系數高,而且傳動結構簡單,傳動可靠性高;前期固定投資以及維護成本較于電動液壓式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閥桿傳動桿,3、齒條,4、精密齒輪,5、傳動軸,6、弧形夾緊板,7、螺栓螺母緊固件,8、閥桿導向環(huán),9、支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2所示,一種直行程電動閥門換能器,包括一殼體1,在殼體1下方設有一支座,在殼體1內活動設有一閥桿傳動桿2,閥桿傳動桿2兩端分別豎直穿出殼體1,在閥桿傳動桿2的底端設有一閥桿夾緊部,在殼體1內的閥桿傳動桿2上的一側設有齒條3,在閥桿傳動桿2的齒條側設有一與齒條3垂直配合設置的精密齒輪4,在4精密齒輪的至少一端設有一穿過殼體1與角行程執(zhí)行器相連的傳動軸5。一個傳動軸5與角行程執(zhí)行器相連時,一般可順利完成閥桿的上下運動。當閥桿運動所需力較大時,可在精密齒輪的兩側皆布置傳動軸5,在兩個傳動軸5上皆設置角行程執(zhí)行器與之相連,增大作用力。
所述閥桿夾緊部包括兩對稱間隔布置的弧形夾緊板6,在弧形夾緊板6的兩側分別設有螺栓螺母緊固件7。
所述支座包括兩分別與殼體1底部固連的對稱間隔布置的支腿9,在兩支腿9底端之間設有一與閥門夾緊部相對設置的閥桿導向環(huán)8,在閥桿導向環(huán)8兩側設有螺栓孔。
使用時,將支座抵接到閥門的相應位置,對齊,用螺栓穿過螺栓孔,然后用螺母將閥門和本實用新型進行緊固,此時閥桿穿過閥桿導向環(huán)8,穿入到閥桿夾緊板6之間,并用螺栓螺母緊固件7夾緊;當閥門需要運動時,控制器將信號傳遞給角行程執(zhí)行器,角行程執(zhí)行器進行旋轉,把能量傳遞給傳動軸5,傳動軸5通過精密齒輪4帶動齒條3運動,由于齒條3設置在閥門傳動桿2上,所以閥門傳動桿2運動,帶動閥桿夾緊部上下運動,閥門夾緊部帶動閥桿,完成閥桿的運動,實現閥門的開關。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不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