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座結構及電腦支架。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傳統(tǒng)物件新功能的要求不斷增高,例如在辦公領域中經常會見到電腦、座機等一系列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件。然而此類物件具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直接放置在桌面上的,由于自身不具備旋轉功能,當用戶需要改變此類物件的朝向時,需要搬動此類物件來達到改變朝向的效果,此種方式無疑費時費力,故此設計一種帶旋轉功能的底座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底座結構及電腦支架。
一種底座結構,包括一基體,其中,基體的底面開設有凹腔,凹腔內設有轉動盤,所述轉動盤的中心部位與基體呈轉動連接,使得轉動盤與凹腔呈相對轉動設置;轉動盤的下端面超出基體的底面用于放置在一基準面上。
采用上述結構,將基體放置于一平面上,轉動盤的下端面由于超出基體的底面,導致轉動盤的底面直接與平面接觸,而基體的底面會懸空設置。此時由于轉動盤與基體呈轉動連接,通過外力推動就可以實現基體轉動。此種結構的底座可以用在座機或者電腦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此種結構無疑更加省力即可改變物件的朝向。
其中,轉動盤的上表面設有凸起,所述凸起的上端面與凹腔底面相貼,使轉動盤的上表面與凹腔底面之間存在間隙。
如果轉動盤的上表面之間與凹腔底面接觸,那么無疑會存在摩擦力過大的問題;而如果上表面之間與凹腔底面懸空設置,那么轉動盤和基體連接部分受力無疑會過大。因此,采用凸起的設置,在減小轉動盤與基體摩擦力的前提下,又減小保證了轉動盤和基體連接部分的受力。
其中,所述凸起為環(huán)形凸起,所述環(huán)形凸起的圓心轉動盤的轉動中心為同心設置或非同心設置。采用環(huán)形凸起的設置,進一步減小保證了轉動盤和基體連接部分的受力。
一種電腦支架的底座,其包括底座外殼以及底座內襯,底座外殼與底座內襯為可拆卸結構;其中,所述基體為底座內襯。
將上述的底座結構設置在電腦支架的底座上,無疑可以使得電腦支架的底座的底座具有旋轉功能。
其中,所述凹腔由底座內襯沖壓形成;凹腔的中心部位通過沖壓形成凹腔Ⅰ。采用凹腔與凹腔Ⅰ的設置,即層疊式結構設計,無疑可以加強底座內襯的強度。
其中,轉動盤上表面設有隆起部,隆起部位于轉動盤背面位置處為凹腔Ⅱ;隆起部伸入凹腔Ⅰ中;凹腔Ⅰ的中心部位開設有安裝孔,凹腔Ⅱ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轉動通孔;還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包括配合部、轉動部以及限位部,配合部與安裝孔固定,轉動部位于轉動通孔中呈轉動設置,限位部抵在凹腔Ⅱ的底面上。
采用此種結構使得轉動盤與底座內襯之間實現轉動連接,凹腔Ⅰ的設置不僅僅增加了底座內襯的強度,同時還保證了轉盤與底座內襯有足夠的安裝空間;而隆起部的設置減小了轉動盤與底座內襯連接處的間隙,使兩者更加接近,提高連接的穩(wěn)定性。
還包括限位結構,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凸起以及限位凸臺;限位凸臺設于轉動盤上表面并位于凹腔Ⅰ中;限位凸起由底座內襯朝向凹腔Ⅰ沖壓形成;當底座內襯與轉動盤發(fā)生相對旋轉并轉動一定角度后,限位凸起與限位凸臺觸碰限制兩者繼續(xù)轉動。
限位結構的設計,可以使得用戶在轉動到一定角度后起到限位效果。
一種電腦支架,其包括支撐部以及安裝部,安裝部固定于支撐部上部附近;還包括上述的電腦支架的底座;支撐部包括支撐部殼體以及支撐部內襯,支撐部內襯的下端與底座部內襯固定。
由于電腦支架的種類有很多,而帶有支撐部和安裝部的電腦支架較為常見,采用上述電腦支架的底座,可以使得此種類型的電腦支架可以相對放置平面實現轉動。
其中,支撐部內襯包括本體部以及定位部,本體部與定位部為分體設置,本體部與底座部內襯固定;還包括設于支撐部殼體內的滑動組件,滑動組件包括外滑軌以及內滑軌,內滑軌位于外滑軌中呈滑動設置;所述外滑軌與支撐部殼體固定,內滑軌與本體部固定;支撐部殼體的一表面上設有滑道,本體部部分由滑道中伸出用于與安裝部固定;所述安裝部可通過外滑軌組件與支撐部殼體呈縱向滑動設置。
采用此種結構,由于安裝部是用來固定顯示屏的,采用此種結構使得該顯示屏具有升降功能。
其中,支撐部外殼包括前外殼以及后外殼,前后外殼之間呈卡扣式連接;滑道開設于前外殼上。
支撐部外殼采用此種結構,有利于裝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底座內襯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轉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限位結構狀態(tài)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立體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支撐部的爆炸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支撐部去前殼體的結構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局部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由圖1所示,一種底座結構,包括一基體1、轉動盤6以及固定件7,其中,基體1的底面2開設有凹腔3,凹腔3的底部開設有凹腔Ⅰ4。凹腔Ⅰ4的中心位置處開設有安裝孔5.
轉動盤6上表面設有隆起部8,隆起部8位于轉動盤6背面位置處為凹腔Ⅱ9。隆起部8的中心位置處開設有轉動通孔10。
固定件7包括配合部71、轉動部72以及限位部73。配合部71與安裝孔5為固定配合,此處可以采用螺紋連接或者將配合部71穿至安裝孔5上開口處鉚接或螺紋緊固。轉動部72位于轉動通孔10中,此處轉動部72與轉動通孔10為相對轉動設置。限位部73的尺寸大于轉動通孔10的尺寸,因此會抵在凹腔Ⅱ9的底壁上。
裝配時,隆起部8伸入凹腔Ⅰ4中,轉動通孔10與安裝孔5對準,然后將固定件7進行固定。配合好后轉動盤6的下表面超出基體1的底面2。
為了減小轉動盤6上表面與凹腔3底面之間的摩擦,轉動盤6上設有環(huán)形凸起11,環(huán)形凸起11的上表面與凹腔3底面相貼。此處環(huán)形凸起11的圓心與轉動部72的轉動中心為同心設置。
實施例二
如圖2-6所示,一種電腦支架的底座,其包括底座內襯12、底座外殼13、轉動盤6以及固定件7。
底座內襯12的底面通過連續(xù)沖壓形成凹腔3以及凹腔Ⅰ4,凹腔Ⅰ4位于凹腔3的中部。凹腔Ⅰ4的中心位置處開設有安裝孔5。
轉動盤6上表面設有隆起部8,隆起部8位于轉動盤6背面位置處為凹腔Ⅱ9。隆起部8的中心位置處開設有轉動通孔10。
固定件7包括配合部71、轉動部72以及限位部73。配合部71與安裝孔5為固定配合,此處可以采用螺紋連接或者將配合部71穿至安裝孔5上開口處鉚接或螺紋連接。轉動部72位于轉動通孔10中,此處轉動部72與轉動通孔10為相對轉動設置。限位部73的尺寸大于轉動通孔10的尺寸,因此會抵在凹腔Ⅱ9的底壁上。
裝配時,隆起部8伸入凹腔Ⅰ4中,轉動通孔10與安裝孔5對準,然后將固定件7進行固定。配合好后轉動盤6的下表面超出底座內襯12的底面。
為了減小轉動盤6上表面與凹腔3底面之間的摩擦,轉動盤6上設有數條環(huán)形凸起11,環(huán)形凸起11的上表面與凹腔3或者凹腔Ⅰ4的底面相貼。此處環(huán)形凸起11的圓心與轉動部72的轉動中心為同心設置。
為了使得底座內襯12與底座外殼13在轉動到一定角度停止,因此增加了限位結構。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凸起14以及限位凸臺15。限位凸臺15設于轉動盤6上表面并位于凹腔Ⅰ4中。限位凸起15由底座內襯12朝向凹腔Ⅰ4沖壓形成。
由圖6,限位凸起15轉動到一定角度時,限位結構15會觸碰到限位凸起14,因此起到限位效果。
為了增加底座的強度,底座內襯12的材質為SGCC,又稱鍍鋅鋼材。底座外殼13的材質為ABS,又稱工程塑料。
實施例三
如圖7-10所示,一種的電腦支架,包括實施例二中的電腦支架的底座,還包括安裝部16以及支撐部。安裝部用來固定顯示屏。
支撐部包括支撐部外殼以及支撐部內襯。
支撐部外殼包括前殼體17以及后殼體18.前殼體17上設有卡扣19,后殼體18上設有卡接凸起20,故使得前殼體17與后殼體18呈卡扣式連接。
支撐部外殼內部還設有縱向設置的滑動組件,滑動組件包括外滑軌21與內滑軌22,外滑軌21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外滑軌21之間為對立設置。外滑軌21與后殼體18內壁的兩側表面通過螺絲固定。內滑軌21的數量為兩個分設在兩個外滑軌21中,內滑軌22與外滑軌21呈滑動設置。
支撐部內襯包括本體部23以及定位部24,定位部24和本體部23是分體式,定位部24位于后殼體18的下端附近通過螺絲與后殼體18以及底座內襯固定。本體部23與內滑軌22通過螺絲緊固,使得本體部23可以實現縱向滑動。本體部23的上端附近設有過度部25,該過度部25通過前殼體17上的滑道26伸出用來與安裝部16固定。采用此種結構可以使得顯示屏安裝后可以實現縱向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