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鎖調壓閥。
背景技術:
目前空壓機設備使用的調壓閥的壓力調節(jié)旋帽無鎖定結構,長期使用時,由于空壓機本身的震動會導致調壓閥調節(jié)旋帽旋轉,氣壓值會偏離使用者初次設置的壓力值,存在使用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鎖調壓閥,能夠實現調壓閥本體的自鎖,防止誤操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自鎖調壓閥,包括閥體、安裝在閥體上的閥蓋以及設于閥蓋上的旋帽,所述閥蓋上設有第一限位組件,所述旋帽上設有第二限位組件,所述旋帽下壓使第一限位組件與第二限位組件相接觸以限制旋帽旋轉和軸向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組件包括第一旋轉限位筋和第一軸向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組件包括第二旋轉限位筋和第二軸向限位筋,所述第一旋轉限位筋和第二旋轉限位筋相配合以限制旋帽旋轉,所述第一軸向限位筋和和第二軸向限位筋相配合以限制旋帽軸向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轉限位筋設于旋帽內部的頂端,所述第二旋轉限位筋設于閥蓋的頂部,所述旋帽下壓使第一旋轉限位筋和第二旋轉限位筋相卡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轉限位筋和第二旋轉限位筋包括多個凸起的條狀限位筋。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軸向限位筋設于旋帽的底部,所述第二軸向限位筋設于閥蓋中部,所述旋帽下壓使第一軸向限位筋與第二軸向限位筋相卡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軸向限位筋為多個凸起的條狀限位筋,所述第二軸向限位筋包括至少兩個設于閥蓋上的凸起環(huán)狀限位筋,所述第一軸向限位筋卡接在兩個凸起環(huán)狀限位筋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自鎖調壓閥,能夠實現調壓閥本體的自鎖,防止誤操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鎖調壓閥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自鎖調壓閥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仰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自鎖調壓閥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俯視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閥體,2、閥蓋,3、旋帽,4、第一限位組件,5、第二限位組件,41、第一旋轉限位筋,42、第一軸向限位筋,51、第二旋轉限位筋,52、第二軸向限位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5,一種自鎖調壓閥,包括閥體1、安裝在閥體1上的閥蓋2以及設于閥蓋2上的旋帽3,閥蓋2上設有第一限位組件4,旋帽3上設有第二限位組件5,旋帽3下壓使第一限位組件4與第二限位組件5相接觸以限制旋帽3旋轉和軸向移動。
另外,第一限位組件4包括第一旋轉限位筋41和第一軸向限位筋42,第二限位組件5包括第二旋轉限位筋51和第二軸向限位筋52,第一旋轉限位筋41和第二旋轉限位筋51相配合以限制旋帽3旋轉,第一軸向限位筋42和第二軸向限位筋52相配合以限制旋帽3軸向移動。
另外,第一旋轉限位筋41設于旋帽3內部的頂端,第二旋轉限位筋51設于閥蓋2的頂部,旋帽3下壓使第一旋轉限位筋41和第二旋轉限位筋51相卡接。
另外,第一旋轉限位筋41和第二旋轉限位筋51包括多個凸起的條狀限位筋。
另外,第一軸向限位筋42設于旋帽3的底部,第二軸向限位筋52設于閥蓋2中部,旋帽3下壓使第一軸向限位筋42與第二軸向限位筋52相卡接。
另外,第一軸向限位筋42為多個條狀凸起限位筋,第二軸向限位筋52包括至少兩個設于閥蓋上凸起的環(huán)狀限位筋,第一軸向限位筋42卡接在兩個凸起環(huán)狀限位筋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自鎖調壓閥具體工作原理如下:當調節(jié)到需要的壓力值后,按下旋帽2,使第一旋轉限位筋41和第二旋轉限位筋51相配合,從而限制旋帽2的旋轉;同時調節(jié)第一軸向限位筋51和和第二軸向限位筋52形成限制,限制旋帽2的軸向移動。
區(qū)別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自鎖調壓閥,能夠實現調壓閥本體的自鎖,防止誤操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