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拖拉機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拖拉機擋位操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拖拉機是農村重要的運輸工具,其前驅底盤變速箱的擋位操縱裝置雖然歷經多年的改進,其擋位操縱機構仍與 “工農- 12”型手扶拖拉機的擋位操縱機構大同小異,由于其擋位操縱機構未作改動仍采用長臂硬桿直接換擋的方式,使拖拉機在轉向時擋位操縱桿跟隨扶手座擺動,由于扶手座伸進駕駛室內并左右擺動,駕駛員操縱的舒適度差、勞動強度大、而且長臂硬桿換擋方式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容易變形,造成亂擋、脫擋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拖拉機擋位操縱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基本構思是:采用原軟軸線操縱擋位操縱裝置,在原變速箱蓋上的主變速桿與主變擋軟軸轉臂之間通過導軌和導向滑塊連接。
作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基本構思的技術方案,其包括主變位軟軸、副變速軟軸、主變擋軟軸、軟軸支架、變速箱蓋、副變速撥叉轉臂、副變速軟軸轉臂、主變位軟軸轉臂、回位彈簧、主變位拉桿、主變速桿、導向套、主變擋軟軸轉臂、銷軸、連接螺栓、固定板、主變速桿座、Ⅰ-倒擋撥叉、Ⅱ-Ⅲ擋拔叉、副變速轉臂、副變速撥叉、限位桿以及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連接在主變速桿座下方,所述的固定板連接在限位板下方,所述的主變速桿座連接在變速箱蓋的安裝孔上,所述的主變速桿裝上回位彈簧穿過主變速桿座的孔內,一端與連接螺栓連接并用螺母鎖緊,另一端的球頭插入變速箱內的Ⅰ-倒擋撥叉或Ⅱ-Ⅲ擋拔叉的叉槽內,所述的限位桿與主變速桿的圓孔連接并用螺母鎖緊并插入限位板中的檔位槽中,主變擋軟軸轉向臂上的圓孔與主變擋軟軸上的球頭連接,并用螺母鎖緊。所述的主變擋軟軸轉臂設置在導向滑塊上與主變速桿的軸向之間通過導軌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緊湊,操作輕便靈敏,不僅降低成本,而且掛擋可靠,特別適合用于方向盤式拖拉機。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變速箱蓋總成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變速箱蓋總成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變速箱蓋總成剖視圖。
圖中1.主變位軟軸,2.副變速軟軸,3.主變擋軟軸,4.軟軸支架,5.變速箱蓋,6.副變速撥叉轉臂,7.副變速軟軸轉臂,8.主變位軟軸轉臂,9.回位彈簧,10.主變位拉桿,11.主變速桿,12.導向滑塊,13.主變擋軟軸轉臂,14.銷軸,15.連接螺栓,16.固定板,17.限位板,18.主變速桿座,19.Ⅰ-倒擋拔叉,20. Ⅱ-Ⅲ擋拔叉,21.副變速轉臂,22.副變速撥叉,23.限位桿。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圖3,高、低擋操縱機構由副變速撥叉轉臂6、副變速軟軸轉臂7、副變速轉臂21、副變速撥叉22所組成。副變速撥叉22安裝在變速箱內。副變速轉臂21一端插入副變速撥叉22 的叉槽內,其方頭部份穿過變速箱蓋5 的安裝孔,與副變速撥叉轉臂6的方孔進行連接,然后用螺母鎖緊。當推、拉副變速軟軸轉臂7時,可使副變速撥叉轉臂6帶動副變速轉臂21旋轉從而推動副變速撥叉22位移,實現(xiàn)高、低擋的切換。
主變速操縱機構由主變位軟軸轉臂8、回位彈簧9、主變位拉桿10、主變速桿11、導向滑塊12、主變擋軟軸轉臂13、銷軸14、連接螺栓15、固定板16、限位板17、主變速桿座18、限位桿23所組成實現(xiàn)主變速擋位的切換。主變速桿座18安裝在變速箱蓋5的安裝孔內用螺栓固定。主變速桿11穿過主變速桿座18的內孔和導向滑塊12的內孔,與連接螺栓15連接并用螺母鎖緊,主變速桿11的球頭端則插入變速箱內的Ⅰ-倒擋拔叉19或Ⅱ-Ⅲ擋拔叉20的叉槽內。主變速桿11的軸向與導向滑塊12之間通過滑軌連接。銷軸14穿過連接螺栓15的圓孔,與主變位軟軸轉臂8之間用主變位拉桿10互相連接。主變位軟軸轉臂8上的圓孔與主變位軟軸1的球頭連接并用螺母鎖緊。主變擋軟軸轉臂13焊接在導向滑塊12上,主變擋軟軸轉臂13上的圓孔與主變擋軟軸3的球頭連接并用螺母鎖緊。限位板17焊接在主變速桿座18下方。固定板16安裝在限位板17下方并用螺栓固定,可防止導向滑塊12沿主變速桿11軸向移動。限位桿23固定在主變速桿11上并用螺母鎖緊。主變速桿11上安裝有回位彈簧9,提高操縱穩(wěn)定性。
副變速軟軸2用其自帶的螺母鎖緊在軟軸支架4的對應孔內,其活動端一端與副變速軟軸轉臂7的圓孔連接并用螺母鎖緊,另一端則伸進駕駛室內與副變速操縱桿進行連接,當推、拉副變速操縱桿時,副變速軟軸2帶動副變速軟軸轉臂7和副變速撥叉轉臂6擺動而使副變速轉臂21旋轉從而推動副變速撥叉22位移,實現(xiàn)高、低擋的切換。
主變位軟軸1用其自帶的螺母鎖緊在軟軸支架焊合4的對應孔內,其活動端一端與主變位軟軸轉臂8的圓孔連接并用螺母鎖緊,另一端則伸進駕駛室內與主變速操縱桿上的選檔臂連接;主變檔軟軸3用其自帶的螺母鎖緊在軟軸支架4的對應孔內,其活動端一端與導向滑塊12的主變檔軟軸轉臂圓孔進行連接并用螺母鎖緊,另一端則伸進駕駛室內與主變速操縱桿上的掛擋臂連接。
由于主變速操縱桿上的選擋臂與掛擋臂的獨特設計可使當左、右擺動主變速操縱桿時,主變位軟軸1起作用而主變擋軟軸3不起作用,前、后推拉主變速操縱桿時,主變擋軟軸3起作用而主變位軟軸1不起作用。操作時先向左或向右擺動主變速操縱桿使主變位軟軸1起作用帶動主變位軟軸轉臂8和主變位拉桿10擺動而帶動主變速桿11沿軸向移動,使其在Ⅰ-倒擋拔叉19 和Ⅱ-Ⅲ擋拔叉20之間切換,當切換到位后立即前、后推拉主變速操縱桿使主變擋軟軸3起作用帶動主變擋軟軸轉臂13擺動,從而帶動導向滑塊12和主變速桿11擺動,即可掛上Ⅰ、Ⅱ、Ⅲ及倒擋,再配上前述之高、低擋,即可實現(xiàn)(3+1)×2 種檔位選擇,即6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說明,但這些說明不能被理解為限制了本發(fā)明的范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隨附的權利要求書限定,仼何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基礎上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