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變速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農(nóng)業(yè)裝備用四驅變速箱,為在復雜地形條件下使用的農(nóng)業(yè)裝備提供足夠的動力。
背景技術:
:
變速箱也叫變速器,變速器是用來改變來自發(fā)動機的轉速和轉矩的機構,它能固定或分檔改變輸出軸和輸入軸傳動比,又稱變速箱;變速器由變速傳動機構和操縱機構組成,有些還有動力輸出機構,傳動機構大多用普通齒輪傳動,也有的用行星齒輪傳動,普通齒輪傳動變速機構一般用滑移齒輪和同步器;變速器的作用包括:改變傳動比,滿足不同行駛條件對牽引力的需要,使發(fā)動機盡量工作在有利的工況下,滿足可能的行駛速度要求;實現(xiàn)倒車行駛,用來滿足汽車倒退行駛的需要;中斷動力傳遞,在發(fā)動機起動,怠速運轉,汽車換檔或需要停車進行動力輸出時,中斷向驅動輪的動力傳遞;實現(xiàn)空檔,當離合器接合時,變速箱可以不輸出動力;變速器按傳動比的變化方式分為有級式、無級式和綜合式,有級式變速器有幾個可選擇的固定傳動比,采用齒輪傳動;無級式變速器的傳動比可在一定范圍內(nèi)連續(xù)變化;綜合式變速器由有級式變速器和無級式變速器共同組成的,其傳動比可以在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幾個分段的范圍內(nèi)作無級變化。中國專利201610916562.X公開的一種電磁離合諧波減速變速器包括主軸和外殼,主軸貫穿外殼的安裝腔體的中心,主軸包括主軸輸入端、主軸輸出端,主軸輸入端、主軸輸出端的外環(huán)面均套裝有軸承結構,外殼的安裝腔體內(nèi)還設置有諧波減速器、連接法蘭、電磁離合器,電磁離合器包括離合器固定端、離合器活動端,離合器的活動端裝有離合器輸出軸,未通電狀態(tài)下離合器固定端、離合器活動端的相向面間留有間隙,主軸貫穿諧波減速器、連接法蘭、電磁離合器,主軸的外環(huán)面對應于離合器輸出軸的對應位置處設置有至少一條長鍵槽;中國專利201620631386.0公開的純電動動力系統(tǒng)匹配的十二檔變速器包括變速器殼體,設置在變速器殼體輸入端的電機連接板,以及設置在變速器殼體操縱端的操縱窗口連接板,電機連接板作為變速器殼體輸入端的密封端板和定位基準,變速器輸入軸伸出電機連接板軸向定位設置,電機連接板上設置有電機安裝位置,操縱窗口連接板一端與變速器殼體操縱端的操作窗口連接,另一端與純電動動力系統(tǒng)中的操縱裝置連接,操作窗口連接端的長度方向與操縱裝置連接端的長度方向垂直,操縱窗口連接板開口正對的變速器殼體內(nèi),各檔位的撥叉和/或導塊沿操縱裝置連接端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中國專利201620631293.8公開的一種多倒檔變速器包括一軸、二軸、中間軸、倒檔介輪和一二軸齒輪嚙合套,一軸上空套有均帶花鍵齒的一軸倒檔齒輪、一軸齒輪及正反傳動轉換嚙合套,一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傳動齒輪之間設置倒檔介輪,通過正反傳動轉換嚙合套滑動與一軸倒檔齒輪或一軸齒輪結合實現(xiàn)前進檔和后退檔的切換;以上專利產(chǎn)品不適用于農(nóng)業(yè)裝備,變速箱作為農(nóng)業(yè)裝備的傳動系統(tǒng),直接影響農(nóng)業(yè)裝備的整體性能,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農(nóng)業(yè)裝備的兩驅型變速箱在地形較復雜的場所使用時,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影響農(nóng)業(yè)裝備的性能。因此,設計研發(fā)一種適用于農(nóng)業(yè)裝備的四驅變速箱,為在復雜地面上使用的農(nóng)業(yè)裝備提供足夠的動力,具有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很有推廣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點,設計一種結構合理、生產(chǎn)成本低和操作輕松方便的農(nóng)業(yè)裝備用四驅變速箱,能為在地形復雜的情況下使用的農(nóng)業(yè)裝備提供足夠的動力。
本發(fā)明涉及的農(nóng)業(yè)裝備用四驅變速箱由主動箱和分動箱構成,分動箱設置在主動箱的外側頂部;主動箱的主體結構包括殼體、差速器總成、中間軸、一軸、倒擋軸、差速器左包套、差速器右包套、法蘭盤、中間軸左包套、三擋被動齒輪、二/三檔齒轂套、二擋被動齒輪、一擋被動齒輪、一/倒檔齒轂套、倒檔被動齒輪、中間軸右包套、皮帶輪、離合器、一軸右包套、倒擋惰輪、二/三檔叉軸、二/三檔撥叉、一/倒檔叉軸、一/倒檔撥叉和輸出軸;內(nèi)空式結構的殼體的內(nèi)部由上至下沿水平方向依次設置有差速器總成、中間軸、一軸和倒擋軸,差速器總成的左端設置有差速器左包套,差速器總成的右端設置有差速器右包套,差速器左包套和差速器右包套的內(nèi)部均設置有法蘭盤,差速器左包套和差速器右包套分別與殼體螺栓式連接,差速器總成的左端通過差速器左包套內(nèi)的法蘭盤與發(fā)動機的左半軸連接,差速器總成的右端通過差速器右包套內(nèi)的法蘭盤與發(fā)動機的左半軸連接,中間軸的外側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中間軸左包套、三擋被動齒輪、二/三檔齒轂套、二擋被動齒輪、一擋被動齒輪、一/倒檔齒轂套、倒檔被動齒輪和中間軸右包套,二/三檔齒轂套的外側設置有二/三檔叉軸,二/三檔叉軸的外側設置有二/三檔撥叉,一/倒檔齒轂套的外側設置有一/倒檔叉軸,一/倒檔叉軸的外側設置有一/倒檔撥叉,中間軸的右端伸出中間軸右包套,中間軸的右端設置有兩端輸出式結構的輸出軸,中間軸與兩端均設置有邊減齒輪的輸出軸垂直連接,邊減齒輪與農(nóng)業(yè)裝備的輪轂齒合式連接,中間軸左包套和中間軸右包套分別與殼體螺栓式連接,一軸的外側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皮帶輪、離合器和一軸右包套,離合器和一軸右包套分別與殼體螺栓式連接,倒擋軸嵌固在殼體中,倒擋軸的外側中部設置有倒擋惰輪,倒擋軸的右端伸出殼體,倒擋軸的右端與殼體螺栓式連接;分動箱的主體結構包括外殼、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錐齒輪軸、第一傳動軸上包套、傳導齒輪、動力轉換叉軸、一級主動齒輪、第一傳動軸下包套、第二傳動軸上包套、主動錐齒輪、一級被動齒輪、第二傳動軸下包套、錐齒輪軸包套和法蘭件;內(nèi)空式結構的外殼的內(nèi)部由左至右沿垂直方向依次設置有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外殼的右端沿水平方向設置有錐齒輪軸,第一傳動軸的外側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傳動軸上包套、傳導齒輪、動力轉換叉軸、一級主動齒輪和第一傳動軸下包套,第一傳動軸上包套和第一傳動軸下包套分別與外殼螺栓式連接,第二傳動軸的外側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二傳動軸上包套、主動錐齒輪、一級被動齒輪和第二傳動軸下包套,第二傳動軸上包套和第二傳動軸下包套分別與外殼螺栓式連接,第二傳動軸通過主動錐齒輪與錐齒輪軸的左端齒合式連接,錐齒輪軸的中部設置有錐齒輪軸包套,錐齒輪軸包套與外殼螺栓式連接,錐齒輪軸的右端設置有法蘭件,分動箱通過法蘭件與發(fā)動機的驅動后橋連接。
本發(fā)明涉及的中間軸、一軸、倒擋軸、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錐齒輪軸、動力轉換叉軸和輸出軸均為齒輪軸。
本發(fā)明涉及的農(nóng)業(yè)裝備用四驅變速箱使用時,換擋是通過中間軸變換齒輪實現(xiàn)的;一檔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離合器-一軸-一檔被動齒輪-一/倒檔齒轂套-一/倒檔叉軸-一/倒檔撥叉-中間軸-差速器總成-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邊減齒輪-輪轂;二檔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離合器-一軸-二擋被動齒輪-二/三檔齒轂套-二/三檔叉軸-二/三檔撥叉-中間軸-差速器總成-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邊減齒輪-輪轂;三檔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離合器-一軸-三擋被動齒輪-二/三檔齒轂套-二/三檔叉軸-二/三檔撥叉-中間軸-差速器總成-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邊減齒輪-輪轂;倒擋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離合器-一軸-倒擋被動齒輪-倒擋惰輪-一/倒檔齒轂套-一/倒檔叉軸-一/倒檔撥叉-中間軸-差速器總成-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邊減齒輪-輪轂;四驅模式的實現(xiàn)路線為:差速器總成-傳導齒輪-第一傳動軸-一級主動齒輪-一級被動齒輪-第二傳動軸-主動錐齒輪-錐齒輪軸-法蘭件-發(fā)動機的驅動后橋。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提供兩驅和四驅兩種模式,通過分動箱提供的可切斷式后橋輸入動力實現(xiàn)四驅動力的輸出,兩驅和四驅的轉換操作簡便,能夠隨時轉換,采用了加工難度低的柱齒輪結構,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傳動效率,檔位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便于操作人員換擋,有效避免脫擋和亂擋現(xiàn)象;其擋位少,換擋操作簡便,換擋力小,擋位排布和檔位速合理,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四驅動力輸出為行駛在復雜路面上的農(nóng)業(yè)裝備提供足夠的動力。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涉及的主動箱的主體結構原理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涉及的分動箱的主體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本實施例涉及的農(nóng)業(yè)裝備用四驅變速箱由主動箱和分動箱構成,分動箱設置在主動箱的外側頂部;主動箱的主體結構包括殼體1、差速器總成2、中間軸3、一軸4、倒擋軸5、差速器左包套6、差速器右包套7、法蘭盤8、中間軸左包套9、三擋被動齒輪10、二/三檔齒轂套11、二擋被動齒輪12、一擋被動齒輪13、一/倒檔齒轂套14、倒檔被動齒輪15、中間軸右包套16、皮帶輪17、離合器18、一軸右包套19、倒擋惰輪20、二/三檔叉軸36、二/三檔撥叉37、一/倒檔叉軸38、一/倒檔撥叉39和輸出軸40;內(nèi)空式結構的殼體1的內(nèi)部由上至下沿水平方向依次設置有差速器總成2、中間軸3、一軸4和倒擋軸5,差速器總成2的左端設置有差速器左包套6,差速器總成2的右端設置有差速器右包套7,差速器左包套6和差速器右包套7的內(nèi)部均設置有法蘭盤8,差速器左包套6和差速器右包套7分別與殼體1螺栓式連接,差速器總成2的左端通過差速器左包套6內(nèi)的法蘭盤8與發(fā)動機的左半軸連接,差速器總成2的右端通過差速器右包套7內(nèi)的法蘭盤8與發(fā)動機的左半軸連接,中間軸3的外側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中間軸左包套9、三擋被動齒輪10、二/三檔齒轂套11、二擋被動齒輪12、一擋被動齒輪13、一/倒檔齒轂套14、倒檔被動齒輪15和中間軸右包套16,二/三檔齒轂套11的外側設置有二/三檔叉軸36,二/三檔叉軸36的外側設置有二/三檔撥叉37,一/倒檔齒轂套14的外側設置有一/倒檔叉軸38,一/倒檔叉軸38的外側設置有一/倒檔撥叉39,中間軸3的右端伸出中間軸右包套16,中間軸3的右端設置有兩端輸出式結構的輸出軸40,中間軸3與兩端均設置有邊減齒輪的輸出軸40垂直連接,邊減齒輪與農(nóng)業(yè)裝備的輪轂齒合式連接,中間軸左包套9和中間軸右包套16分別與殼體1螺栓式連接,一軸4的外側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皮帶輪17、離合器18和一軸右包套19,離合器18和一軸右包套19分別與殼體1螺栓式連接,倒擋軸5嵌固在殼體1中,倒擋軸5的外側中部設置有倒擋惰輪20,倒擋軸5的右端伸出殼體1,倒擋軸5的右端與殼體1螺栓式連接;分動箱的主體結構包括外殼21、第一傳動軸22、第二傳動軸23、錐齒輪軸24、第一傳動軸上包套25、傳導齒輪26、動力轉換叉軸27、一級主動齒輪28、第一傳動軸下包套29、第二傳動軸上包套30、主動錐齒輪31、一級被動齒輪32、第二傳動軸下包套33、錐齒輪軸包套34和法蘭件35;內(nèi)空式結構的外殼21的內(nèi)部由左至右沿垂直方向依次設置有第一傳動軸22和第二傳動軸23,外殼21的右端沿水平方向設置有錐齒輪軸24,第一傳動軸22的外側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傳動軸上包套25、傳導齒輪26、動力轉換叉軸27、一級主動齒輪28和第一傳動軸下包套29,第一傳動軸上包套25和第一傳動軸下包套29分別與外殼21螺栓式連接,第二傳動軸23的外側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二傳動軸上包套30、主動錐齒輪31、一級被動齒輪32和第二傳動軸下包套33,第二傳動軸上包套30和第二傳動軸下包套33分別與外殼21螺栓式連接,第二傳動軸23通過主動錐齒輪31與錐齒輪軸24的左端齒合式連接,錐齒輪軸24的中部設置有錐齒輪軸包套34,錐齒輪軸包套34與外殼21螺栓式連接,錐齒輪軸24的右端設置有法蘭件35,分動箱通過法蘭件35與發(fā)動機的驅動后橋連接。
本實施例涉及的中間軸3、一軸4、倒擋軸5、第一傳動軸22、第二傳動軸23、錐齒輪軸24、動力轉換叉軸27和輸出軸40均為齒輪軸。
本實施例涉及的農(nóng)業(yè)裝備用四驅變速箱的換擋是通過中間軸3變換齒輪實現(xiàn)的;一檔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17-離合器18-一軸4-一檔被動齒輪13-一/倒檔齒轂套14-一/倒檔叉軸38-一/倒檔撥叉39-中間軸3-差速器總成2-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40-邊減齒輪-輪轂;二檔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17-離合器18-一軸4-二擋被動齒輪12-二/三檔齒轂套11-二/三檔叉軸36-二/三檔撥叉37-中間軸3-差速器總成2-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40-邊減齒輪-輪轂;三檔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17-離合器18-一軸4-三擋被動齒輪10-二/三檔齒轂套11-二/三檔叉軸36-二/三檔撥叉37-中間軸3-差速器總成2-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40-邊減齒輪-輪轂;倒擋的實現(xiàn)路線為皮帶輪17-離合器18-一軸4-倒擋被動齒輪15-倒擋惰輪20-一/倒檔齒轂套14-一/倒檔叉軸38-一/倒檔撥叉39-中間軸3-差速器總成2-發(fā)動機的左半軸和右半軸-輸出軸40-邊減齒輪-輪轂;四驅模式的實現(xiàn)路線為:差速器總成2-傳導齒輪26-第一傳動軸22-一級主動齒輪28-一級被動齒輪32-第二傳動軸23-主動錐齒輪31-錐齒輪軸24-法蘭件35-發(fā)動機的驅動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