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減振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塞桿防塵結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減振器領域,在生產汽車減振器時,防塵罩蓋與活塞桿防塵罩蓋與活塞桿之間一般相焊接。其缺點是,其焊接強度較低,在減振器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松動,進而造成減振器損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致力于提供一種活塞桿防塵結構,使其結構強度高、使用壽命較長。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活塞桿防塵結構,其包括:活塞桿;固定在活塞桿軸向一端的連接吊耳;及防塵罩蓋,防塵罩蓋包括一與活塞桿垂直設置的圓形基板,基板的周緣朝遠離連接吊耳的一側垂直延伸而形成的筒狀的延伸部,基板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隆起部,隆起部的中心處開設有通孔,通孔的孔壁邊緣朝向連接吊耳一側垂直延伸而形成的筒狀的連接部,連接部的內壁與活塞桿相焊接。
優(yōu)選地,連接部與連接吊耳兩者的相向一端相焊接。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活塞桿防塵結構,還包括與活塞桿同軸設置的一防塵筒,防塵筒的朝向連接吊耳的軸向一端與在延伸部的外壁相焊接。
優(yōu)選地,活塞桿的遠離連接吊耳的一端端面上開設有連接孔。
本發(fā)明的活塞桿防塵結構,其通過筒狀的連接部與活塞桿相焊接,并通過隆起部增強防塵罩蓋的結構強度。因此本發(fā)明的活塞桿防塵結構強度較高,在使用過程中不易松動,使用壽命得以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活塞桿防塵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防塵罩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連接吊耳;22、延伸部;25、連接部
2、防塵罩蓋;23、隆起部;3、活塞桿;
21、基板;24、通孔;30、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正對地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請結合參閱圖1、圖2。
本發(fā)明的活塞桿防塵結構,包括:連接吊耳1、防塵罩蓋2及活塞桿3。其中,連接吊耳1固定在活塞桿3的軸向一端。防塵罩蓋2包括一與活塞桿2垂直設置的圓形基板21。基板21的周緣朝遠離連接吊耳1的一側垂直延伸而形成的筒狀的延伸部22。基板21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隆起部23。隆起部23的中心處開設有通孔24。通孔24的孔壁邊緣朝向連接吊耳一側垂直延伸而形成的筒狀的連接部25。連接部25的內壁與活塞桿3相焊接。連接部25與連接吊耳1這兩者的相向一端相焊接。
本發(fā)明的活塞桿防塵結構,其通過筒狀的連接部25與活塞桿3相焊接,并通過隆起部增強防塵罩蓋的結構強度。因此本發(fā)明的活塞桿防塵結構強度較高,在使用過程中不易松動,使用壽命得以大大提高。
在其他的一些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活塞桿防塵結構還包括與活塞桿3同軸設置的一防塵筒4。防塵筒4的朝向連接吊耳1的軸向一端與在延伸部25的外壁相焊接。這樣,可以對活塞桿起到更好的防塵作用。
在其他的一些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活塞桿3的遠離連接吊耳1的一端端面上開設有連接孔30。這樣,可以方便與活塞(未示出)的連接。
本發(fā)明中其他未詳述部分均屬于現(xiàn)有技術,故在此不再贅述。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