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速箱摩擦片外殼。
背景技術:
現有的變速箱摩擦片外殼的通過沖壓工藝生產制造,沖壓工藝需要先開模,開模費用非常昂貴,加工周期較長。在產品的研發(fā)試制階段,若樣品各項尺寸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則每改進一次就需要重新開模一次,這樣就會導致研發(fā)成本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適合于研發(fā)試制階段使用的、成本較低的變速箱摩擦片外殼。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于研發(fā)試制階段使用的、成本較低的變速箱摩擦片外殼。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變速箱摩擦片外殼,包括通過銑削加工而成的筒體和端蓋;所述筒體兩端敞口;所述筒體的內壁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多個貫穿筒體兩端面的齒槽,齒槽的長度方向與端蓋的軸線平行;所述筒體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多個油孔;所述端蓋焊接固定在筒體的一敞口端內,端蓋的邊緣設有與筒體的齒槽一一對應配合的齒;所述端蓋的中心設有軸孔。
所述筒體的油孔與齒槽一一對應并連通。
所述筒體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設有環(huán)形凹槽,環(huán)形凹槽的寬度與油孔的寬度一致。
所述端蓋的軸孔的外端邊緣設有環(huán)形凸臺。
所述端蓋上還設有圍繞軸孔均勻分布的多個圓孔。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筒體和端蓋通過銑削設備加工制得,并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不需要開模,不但使得研發(fā)階段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加工周期也會短很多;筒體與端蓋之間通過齒槽與齒相配合,能夠防止筒體與端蓋之間出現相對轉動,有效增加結構的穩(wěn)定性。
(2)本實用新型的筒體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設有環(huán)形凹槽,能夠有效的減輕產品的重量。
(3)本實用新型的端蓋的軸孔的外端邊緣設有環(huán)形凸臺,這種結構能夠增加端蓋與軸的接觸面積,并且起到加強筋的作用。
(4)本實用新型的端蓋上設有圍繞軸孔均勻分布的多個圓孔,能夠有效的減輕產品的重量。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立體圖。
附圖中的標號為:
筒體1、齒槽1-1、油孔1-2、環(huán)形凹槽1-3;
端蓋2、齒2-1、軸孔2-2、環(huán)形凸臺2-3、圓孔2-4。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至圖4,本實施例的變速箱摩擦片外殼,包括通過銑削加工而成的筒體1和端蓋2。
筒體1兩端敞口。筒體1的內壁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多個貫穿筒體1兩端面的齒槽 1-1,齒槽1-1的長度方向與端蓋2的軸線平行。筒體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多個油孔1-2,筒體1的油孔1-2與齒槽1-1一一對應并連通。筒體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設有環(huán)形凹槽1-3,環(huán)形凹槽1-3的寬度與油孔1-2的寬度一致。環(huán)形凹槽1-3能夠有效的減輕產品的重量。
端蓋2焊接固定在筒體1的一敞口端內,端蓋2的邊緣設有與筒體1的齒槽1-1一一對應配合的齒2-1,能夠防止筒體1與端蓋2之間出現相對轉動,有效增加結構的穩(wěn)定性。端蓋2的中心設有軸孔2-2。端蓋2的軸孔2-2的外端邊緣設有環(huán)形凸臺2-3,能夠增加端蓋與軸的接觸面積,并且起到加強筋的作用。端蓋2上還設有圍繞軸孔2-2均勻分布的多個圓孔2-4,能夠有效的減輕產品的重量。
本實施例的變速箱摩擦片外殼先通過銑削設備加工筒體和端蓋,再將筒體和端蓋焊接在一起,不需要開模,不但使得研發(fā)階段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加工周期也會短很多。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