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經編機的,尤其是涉及一種減振支架及采用該減振支架的經編機。
背景技術:
1、經編機(warp?knitting?machine),作為紡織工程領域的重要設備,主要用于生產經編織物。經編織物是通過一組或幾組平行排列的紗線,在經向喂入機器的所有工作針上,同時成圈而形成的針織物。經編機主要由編織機構、梳櫛橫移機構、送經機構、牽拉卷取機構和傳動機構五大部分組成。
2、經編機在其高速、高負荷的運行過程中,會受到機械振動的影響。這些振動不僅會影響經編機的運行穩(wěn)定性和生產效率,還可能對設備本身造成損害。
3、因此,現有技術中通過在經編機底部安裝隔振墊或隔振器,將設備與地面或支撐結構進行隔離,減少振動傳遞至基礎結構,從而降低振動對設備的影響?,F有技術中存在一種減振器,包括安裝底座、連接件、彈簧和橡膠元件。彈簧和橡膠元件設置于安裝底座中與連接件連接;連接件穿過經編機底部并連接固定螺母。
4、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由于現有技術存在使用壽命,在長期使用后橡膠元件和彈簧均會磨損或老化,當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更換時,需要對經編機起吊,安裝后重新歸位。效率較低,也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改善現有技術減振結構維護不便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減振支架及采用該減振支架的經編機。
2、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
4、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減振支架,每兩個為一組;每個均包括支撐架體和兩個減振腳墊;
5、所述減振腳墊包括外殼體、內支撐筒和連接芯;所述內支撐筒嵌套于所述外殼體中;所述連接芯豎直移動連接于所述內支撐筒中;所述外殼體開設有連接槽;所述連接芯能滑動后穿出所述連接槽至外界;所述連接芯包括連接段和支撐段,所述連接段設置有外螺紋,所述支撐段直徑大于所述連接段;所述連接段上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母;
6、所述內支撐筒內設置有驅動所述連接芯移動至沒入所述外殼體中或穿出所述連接槽的伸縮組件;
7、所述內支撐筒和所述外殼體之間填充有,用于緩沖縱向振動的若干第一減振體,以及用于緩沖水平方向振動若干第二減振體;
8、所述外殼體分別連接于所述支撐架體的兩端;所述支撐架體上表面低于所述外殼體上表面;所述支撐架體底部設置有支撐腳,所述支撐腳端部與所述外殼體下表面齊平。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減振支架設計獨特,通過模塊化的減振腳墊與支撐架體的組合,實現了在設備運行時對振動的有效緩沖。當減振腳墊使用壽命臨近時,通過將木塊、磚塊或金屬塊等物質填充入支撐架體與經編機底部平面之間,使得支撐架體成為受壓主體。解鎖固定螺母,并通過伸縮組件使沒入連接芯外殼體延伸面內。即可水平移動減振腳墊至經編機外,更換新的減振腳墊。以此,憑借簡單的操作即可進行更換減振腳墊,比之現有技術免去了對于經編機的起吊,節(jié)約成本,增加效率。
10、可選的,所述內支撐筒上壁設置有第一支撐管;所述第一支撐管穿入所述連接槽中;所述第一支撐管與所述內支撐筒連通;所述內支撐筒側壁垂直所述第一支撐管長度方向設置有第二支撐管,所述外殼體開設有側接槽;所述第二支撐管穿入所述側接槽中;所述連接芯同軸穿入所述第一支撐管中;所述伸縮組件包括驅動桿、校位齒輪、驅動齒輪、驅動蝸輪和驅動蝸桿;所述連接芯一端同軸開設有控制孔,所述連接芯外側設置有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支撐管內壁開設有供所述第一凸塊移動的第一凹槽;所述驅動桿一端穿入所述控制孔中,并與所述連接芯螺紋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校位齒輪同軸連接;所述校位齒輪和所述驅動齒輪嚙合;所述驅動齒輪和所述驅動蝸輪同軸轉動連接;所述驅動蝸桿和所述驅動蝸輪嚙合;所述驅動蝸桿一端為光桿,并同軸穿出所述第二支撐管至外界。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內支撐筒內的伸縮組件通過驅動桿、校位齒輪、驅動齒輪、驅動蝸輪和驅動蝸桿的精密配合,實現了連接芯的豎直移動。使得連接芯能夠根據需要伸出或沒入外殼體,從而完成與經編機的連接或分離。
12、可選的,所述連接槽直徑大于所述第一支撐管直徑,所述側接槽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支撐管直徑;所述第一支撐管和所述第二支撐管外均包裹有緩沖橡膠套。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橡膠套在減振腳墊與支撐架體或外殼體之間起到了緩沖和保護的作用。
14、可選的,所述減振腳墊還包括定位穿桿和控制組件;所述內支撐筒側壁上設置有第三支撐管;所述第三支撐管與所述內支撐筒連通;所述定位穿桿水平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管中;所述外殼體開設有供所述第三支撐管穿入的定位一孔;所述支撐架體兩端沿長度方向開設有供所述定位穿桿穿入的定位二孔;所述控制組件設置于所述內支撐筒內驅動所述定位穿桿移動;所述定位一孔直徑均大于所述第三支撐管直徑;所述定位二孔直徑大于所述定位穿桿直徑;所述第三支撐管外包裹有緩沖橡膠套;所述定位二孔內填充有緩沖橡膠套。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組件通過從動蝸輪、第一錐齒輪、第二錐齒輪和動力桿的傳動,實現了定位穿桿在第三支撐管中的水平滑動。這種設計使得定位穿桿能夠準確地穿入支撐架體的定位二孔中,實現減振腳墊與支撐架體的連接,以提高穩(wěn)定性。
16、可選的,所述控制組件包括從動蝸輪、第一錐齒輪、第二錐齒輪和動力桿;所述從動蝸輪嚙合所述驅動蝸桿;所述第一錐齒輪和所述從動蝸輪同軸轉動;所述第一錐齒輪和所述第二錐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錐齒輪同軸連接所述動力桿;所述動力桿由一端同軸穿入所述定位穿桿中,且所述動力桿和所述定位穿桿同軸連接;所述定位穿桿外壁設置有第二凸塊,所述第三支撐管內壁設置有供所述第二凸塊滑動的第二凹槽。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與伸縮組件相似的結構驅動定位穿桿的移動。
18、可選的,所述外殼體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定位磁鐵;所述支撐架體兩端均設置有連接弧片,所述連接弧片內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磁鐵位置對應的若干定位磁片。
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外殼體上的定位磁鐵與支撐架體連接弧片內的定位磁片相互吸引,實現了減振腳墊與支撐架體的快速連接和快速定位。
20、可選的,所述第一減振體為減振彈簧;所述外殼體內壁底部開設有沉槽;所述沉槽直徑大于所述內支撐筒直徑;所述第一減振體陣列設置于所述沉槽中,所述第一減振體一端連接所述沉槽內壁,另一端連接所述內支撐筒的底部。
21、可選的,所述第二減振體為圓柱橡膠結構;所述第二減振體周向均勻填充于所述外殼體和所述內支撐筒之間;所述第二減振體與所述內支撐筒過盈配合。
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減振體和第二減振體的組合使用實現了對設備振動的多維緩沖,顯著提高了減振支架的減振效果,保護了經編機等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
23、第二方面:
24、本技術公開一種采用該減振支架的經編機,包括
25、可選的,所述經編機包括機體和機架,所述機架底部連接有所述減振支架。
26、可選的,所述機架底部與所述支撐架體對應部分開設有支撐槽;所述機架底部開設有用于穿入對應的所述連接芯的通孔;以及與所述通孔連通方便人手操作的讓位槽。
27、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效果:
28、1.憑借簡單的操作即可進行更換減振腳墊,比之現有技術免去了對于經編機的起吊,極大地提高了減振支架的更新便捷性,降低了維護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保證了設備的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
29、2.第一減振體和第二減振體的組合使用實現了對設備振動的多維緩沖,顯著提高了減振支架的減振效果,保護了經編機等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