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緩沖裝置,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1、目前,在高速數控設備領域,由于設備高速運行,設備部件之間不可避免會產生沖擊與碰撞,嚴重影響了設備運行的精度與使用性能。
2、然而,現有的緩沖裝置往往只采用單一的結構與材料,這樣,緩沖裝置與設備部件進行緩沖接觸時,由于緩沖裝置的受力面積固定不變,使得這些裝置在吸收沖擊能量時具有一定局限性,將無法達成有效的緩沖效果,無法靈活地適應不同的沖擊情況,嚴重影響了設備的運行平穩(wěn)性與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緩沖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緩沖裝置的緩沖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緩沖裝置,包括:
3、至少兩個防撞結構,至少兩個防撞結構中的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可移動地設置在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上,以使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運動至初始位置或緩沖位置;
4、緩沖件,緩沖件的一端與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連接或抵接,緩沖件的另一端與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連接或抵接;
5、其中,當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處于初始位置時,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的接觸面凸出于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的接觸面設置并與待緩沖結構接觸;當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處于緩沖位置時,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的接觸面與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的接觸面平齊,以使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的接觸面和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的接觸面均與待緩沖結構接觸。
6、進一步地,緩沖裝置還包括:
7、防撞墊,設置在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上,防撞墊由緩沖材料制成;
8、其中,當防撞墊處于初始狀態(tài)時,防撞墊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的接觸面設置。
9、進一步地,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上設置有安裝凹槽,安裝凹槽與防撞墊的形狀相適配,防撞墊安裝在安裝凹槽內;和/或,
10、防撞墊為環(huán)形墊。
11、進一步地,至少兩個防撞結構可拆卸地連接。
12、進一步地,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上設置有避讓開口槽,避讓開口槽與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的形狀相適配,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可移動地設置在避讓開口槽處。
13、進一步地,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上設置有第一限位部,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上設置有與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14、其中,當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處于初始位置時,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抵接配合限位;當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處于緩沖位置時,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間隔設置。
15、進一步地,至少兩個防撞結構包括:
16、第一防撞結構和第二防撞結構,第二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一避讓開口槽,第一避讓開口槽與第一防撞結構的外形相適配,第一防撞結構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一避讓開口槽處;第一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一避讓開口槽內,第二限位凸起設置在第一避讓開口槽處或第一避讓開口槽內;
17、其中,第一防撞結構具有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緩沖位置;當第一防撞結構處于第一初始位置時,第一限位凸起與第二限位凸起抵接配合限位;當第一防撞結構處于第一緩沖位置時,第一限位凸起與第二限位凸起間隔設置。
18、進一步地,第一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一導向槽,第一導向槽與第二限位凸起的形狀相適配,以對第二限位凸起進行避讓;
19、其中,第一限位凸起設置在第一導向槽內或第一導向槽的端部。
20、進一步地,第一防撞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防撞主體和第一防撞凸起,第一防撞凸起凸出于第一防撞主體的周緣設置,第一避讓開口槽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避讓主槽和第一避讓側槽,第一避讓主槽與第一防撞主體的形狀相適配,第一避讓側槽與第一防撞凸起的形狀相適配。
21、進一步地,第一防撞凸起為多個,多個第一防撞凸起環(huán)繞第一防撞主體的周緣間隔設置;和/或,
22、第一防撞凸起上設置有第一導向槽,第一導向槽與第二限位凸起的形狀相適配,以對第二限位凸起進行避讓;第一限位凸起設置在第一導向槽內或第一導向槽的端部。
23、進一步地,至少兩個防撞結構還包括:
24、第三防撞結構,第三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二避讓開口槽,第二避讓開口槽與第二防撞結構的外形相適配,第二防撞結構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二避讓開口槽處;第二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三限位凸起,第三防撞結構上設置有第四限位凸起,第三限位凸起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二避讓開口槽內,第四限位凸起設置在第二避讓開口槽處或第二避讓開口槽內;
25、其中,第二防撞結構具有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緩沖位置;當第二防撞結構處于第二初始位置時,第三限位凸起與第四限位凸起抵接配合限位;當第二防撞結構處于第二緩沖位置時,第三限位凸起與第四限位凸起間隔設置。
26、進一步地,第二防撞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二防撞主體和第二防撞凸起,第二防撞主體上設置有第一避讓開口槽,第二防撞凸起凸出于第二防撞主體的周緣設置,第二避讓開口槽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二避讓主槽和第二避讓側槽,第二避讓主槽與第二防撞主體的形狀相適配,第二避讓側槽與第二防撞凸起的形狀相適配;
27、其中,第二防撞凸起為多個,多個第二防撞凸起環(huán)繞第二防撞主體的周緣間隔設置;和/或,
28、第二防撞凸起上設置有第二導向槽,第二導向槽與第四限位凸起的形狀相適配,以對第四限位凸起進行避讓;第三限位凸起設置在第二導向槽內或第二導向槽的端部。
29、進一步地,緩沖裝置包括多個緩沖件,多個緩沖件包括第一緩沖件,第一緩沖件的一端與第一防撞結構抵接或連接,第二防撞結構還包括:
30、第一安裝底板,與第二防撞主體連接,第一安裝底板位于第一避讓開口槽遠離第一防撞結構的一端,第一安裝底板的至少部分與第一避讓開口槽相對設置,第一緩沖件的另一端與第一安裝底板抵接或連接。
31、進一步地,多個緩沖件還包括第二緩沖件,第二緩沖件的一端與第一安裝底板抵接或連接;
32、其中,第三防撞結構包括第三防撞主體和第二安裝底板,第三防撞主體上設置有第二避讓開口槽;第二安裝底板與第三防撞主體連接,第二安裝底板位于第二避讓開口槽遠離第一避讓開口槽的一端,第二安裝底板的至少部分與第二避讓開口槽相對設置,第二緩沖件的另一端與第二安裝底板抵接或連接;和/或,
33、第二緩沖件的彈性系數大于第一緩沖件的彈性系數。
34、進一步地,緩沖裝置包括多個防撞結構,緩沖件為至少兩個,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上設置有一個緩沖件;
35、其中,相鄰兩個緩沖件中靠近待緩沖結構的一個的彈性系數小于相鄰兩個緩沖件中遠離待緩沖結構的一個的彈性系數。
36、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通過至少兩個防撞結構以及緩沖件的設置有效對待緩沖結構進行緩沖,當具有一定速度的待緩沖結構開始接觸防撞結構時,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受到沖擊,緩沖件開始壓縮。當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一個在沖擊作用下到達緩沖位置之后,待緩沖結構會同時接觸到相鄰兩個防撞結構的接觸面,此時,緩沖裝置受力面積增大,所受的沖擊力與震動進一步減小。如果待緩沖結構仍未停止運動,則與相鄰兩個防撞結構中的另一個相鄰的下一個防撞結構會繼續(xù)承受沖擊,并起到緩沖效果,直至待緩沖結構停止運動,從而對待緩沖結構起到有效的減震和防撞效果。此外,緩沖裝置可以根據不同的沖擊條件去配置防撞結構的數量,從而能夠靈活適用于不同的緩沖需求場景,保證了良好的緩沖效果。因此,通過本實施例提供的緩沖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緩沖裝置的緩沖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