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水防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防濺裝置,它主要與安裝在鍋爐上的熱水龍頭配套使用。
目前,熱水鍋爐用的傳統(tǒng)熱水龍頭,其結(jié)構長期未變,人們在放熱水時,熱水不容易全部流進盛水容器,造成四處飛濺,經(jīng)常燙傷人。為克服這些缺點,人們常常在熱水龍頭上套上膠管或纏上布袋,但這樣做效果不佳,而且膠管和布袋既不衛(wèi)生又要經(jīng)常更換,很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與鍋爐上的熱水龍頭配套使用的裝置,該裝置能夠先將熱水流減壓,然后再將全部水流聚集成一小束,從而很柔和地流進盛水容器,避免熱水流四處飛濺。
本防濺裝置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所組成,水管1和水管3對接在一起。水管3經(jīng)過水管2的中央,并且固定于水管2的封蓋5上。水管3的周圍有通水小孔4,這些通水小孔全部包含在水管2內(nèi)。
以下結(jié)合附圖
,對本防濺裝置作更進一步的描述。
附圖是防濺裝置的示意圖。其中,1是水管1,2是水管2,3是水管3,5是封蓋,它們都由金屬材料制作,一般用可鍛鑄鐵材料。4是通水小孔。
從圖中可以看出,水管1呈圓柱狀,其公稱通徑一般為15mm,20mm和25mm三種,在這里具體取20mm。
水管3一般為圓錐體狀,在水管3上半部的周圍鉆80個通水小孔4,每個小孔直徑一般取2mm。水管3的上端最大口徑與其相配的水管1的公稱通徑保持相同,水管1和水管3一般用焊接法直接連接在一起。
水管2有許多形狀,一般取圓臺形較佳,水管2的下端開口,是熱水流流出時的出口,開口的直徑一般為32mm。水管2的長度可以根據(jù)水管3的長度和水管3上通水小孔4分布的范圍來確定。水管3周圍的通水小孔4全部包含在水管2內(nèi)。水管3的末端是封閉體,它從水管2下端出水口的正中部位伸出,位于水管2之外。水管2的上端有一封蓋5,水管1和水管3的連接體從封蓋5的正中部位穿過,并用焊接法固定在封蓋5上。
整個防濺裝置與鍋爐上的熱水龍頭配套使用。將防濺裝置安裝到熱水龍頭上的方法有兩種1、利用內(nèi)螺紋活結(jié)頭將防濺裝置的水管1與市售熱水龍頭的出水口管子相連接。
2、防濺裝置上不安裝水管1,而將防濺裝置的水管3直接焊接在熱水龍頭的出口管子上。
使用時,開啟熱水龍頭的手柄,熱水流由水管1流到水管3,通過水管3周圍的小孔減壓后源源不斷地噴射到水管2內(nèi)。經(jīng)過水管2的聚流作用,由水管2的出水口流出,并沿著水管3的末端流入盛水器。
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1、熱水流經(jīng)過通水小孔流出,緩減了水壓沖力,出水平穩(wěn)、柔和,水流不會四處飛濺。
2、由于水流沿著水管3伸出水管2的末端流出。因此流向固定,只要在開啟水龍頭之前,將盛水容器的入口對準水管3伸出水管2的部分,開啟水龍頭之后,水流就會全部被引進盛水容器。從而避免了熱水流不能全部流進盛水容器而造成四處濺散的狀況。
權利要求1.一種防濺裝置,它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組成,其特征在于水管3的周圍有通水小孔4,所有的通水小孔都包含在水管2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水管3的末端是封閉體,并且從水管2下端出口的正中部位伸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防濺裝置,該裝置與熱水龍頭配套使用,它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所組成。水管3上的通水小孔先將熱水流減壓,然后通過水管2的聚流作用,將通水小孔4噴出的熱水聚集后,沿水管3的末端流出。熱水流經(jīng)該裝置流出,出水平穩(wěn),柔和,流向固定,不四處飛濺,達到節(jié)省能源和避免燙傷人的效果。該裝置主要用在熱水鍋爐上,也適合其它需要防止水流飛濺的場合。
文檔編號F16K47/14GK2094667SQ9121446
公開日1992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1991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5月4日
發(fā)明者萬仕川 申請人:萬仕川